黄州赤壁,在
武汉市东南七十公里的
黄冈市
黄州区西边临江处,为三国时期
火烧赤壁,因而又称东坡赤壁。康熙末年,黄州知府郭朝祚因敬仰
苏东坡的道德文章在再次修缮赤壁后挂牌“
东坡赤壁”并在门楼上刻下对联“客到黄州,或从
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黄州赤壁名胜有
二赋堂、
栖霞楼、挹爽楼、
剪刀峰、留仙阁、
坡仙亭、睡仙亭、
酹江亭、问鹤亭、喜雨亭等。
湖北境内的长江两岸有两个
赤壁,一个在黄州(今湖北
黄冈市)城西,在长江北岸,称“黄州赤壁”,又名“
东坡赤壁”;一个在蒲圻县(1998年改名赤壁市)的西北部,长江南岸,叫‘’蒲圻赤壁 ”,又叫“周郎赤壁”。
黄州赤壁闻名全国,一是因为黄州江岸是丹霞地貌红色崖壁;二是因为黄州
赤壁山犹如一只象鼻子伸入江中喝水一样,因而又称赤鼻山。汉人桑钦《
水经》记“江水左径赤鼻山南”。也叫赤壁、赤岸;三是因名噪一时的邾城而闻名;当然,主要是因为三国时的
赤壁大战以及
北宋大文豪
苏东坡吟咏赤壁的一词二赋而闻名遐迩。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任黄州刺史时,在黄州江边拾到一把折戟,并赋诗一首《赤壁》;赤壁因而得名三国周郎赤壁。清朝
康熙年间,黄州知府
郭朝祚在修缮赤壁时挂牌“东坡赤壁”,并刻门楼对联一副。黄州赤壁自此称为“东坡赤壁”。因赤壁之争,有好事者又称黄州赤壁为“
文赤壁”。
杜牧(803——852),字
牧之,
京兆万年(今西安)人,
杜佑之孙,太和进士。
唐武宗会昌二年至四年(842-844)任黄州刺史。杜牧一生注重“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史学家。杜牧这首诗的影响非常巨大,原因有三:首先,杜牧是第一位明确地将黄州
赤壁作为孙曹战地吟咏的唐代大诗人。其次,杜牧作为杜佑之孙,明确地否定了杜佑(735-812)在《
通典》中记述的蒲圻赤壁为
曹公败走之处的观点 ,同时否定了皇子
李泰(618-652)在《
括地志》、太子
李贤(653-684)在《后汉书.刘表传》、宰相
李吉甫(758-814)在《
元和郡县图志》中赤壁战地的观点。再者,杜牧以黄州刺史的身份,亲自发现的文物作为考证证据,当然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赤壁之战后,后人都赞誉
周瑜,风流倜傥,才貌双全,以五万兵马打败了
曹操的二十多万大军。但是杜牧却认为周瑜是因天助
东南风而取胜,运气好而已。如果没有冬月少见的东南风,周瑜就会失败,
东吴的两大美女—二乔,也就是周瑜的妻子小乔和姨姐大乔,就会被曹操弄到
邺城去,锁在
铜雀台里,供好色的曹丞相消遣。但是偏偏天随人愿,在冬月刮起了东南风。因此在杜牧眼里,周瑜的成功是侥幸的,没什么了不起。
黄州在唐天宝元年(742年)至
乾元元年(758年)之间称为
齐安郡。杜牧在刺黄三年间写了四首吟咏黄州赤壁的诗,其中有诗一首:
所谓“赤壁争雄渡”,就是指曹操为打败
孙权刘备准备从黄州赤壁渡江的战役即
赤壁大战。曾经的大战之地,如今只有蓑翁在闲钓,感叹历史的沧桑巨变。
横江馆是
东晋龙骧将军蒯恩(?--约418年)所建,建在赤壁的南边,是黄州赤壁之上最早的建筑物,旨在纪念孙权兄弟和
西晋龙骧将军
王濬(206-286年)取得的渡江之战的胜利 。因孙权指挥的赤壁大战是从江南横渡至
江北赤壁破曹,而王濬是在280年挥师从江北横渡至江南火焚
黄石西塞山 下江上铁索后一举灭吴的,都是在黄冈长江段江面上横渡的,因而取名横江馆。
诗中明确提到乌林和赤壁有一段距离,而且赤壁的健帆打开才能到乌林,说明乌林在赤壁的上游。乌林,现
团风,在黄州上游四十余里。显然不是指蒲圻的赤壁,以及与其隔江相对并在其下游十余里的洪湖乌林。杜牧作为黄州刺史再三确认黄州赤壁为三国
赤壁大战之地。
赤壁大战前,邾城即是名噪全国的大都邑,邾城赤壁也因红色
丹霞地貌和状如象鼻喝水而闻名全国。周郎和苏子的到来,造就了黄州集军事胜迹和文坛圣地于一身的千年奇观。千年的争论,也是古城黄州兴衰荣辱的见证。明清以降,楚风东渐,天赐赤壁,武道文德,黄冈大地,文昌武盛,名人辈出。
鄂东五水,一江流远,惟楚有才,鄂东为最。
黄州赤壁既是
周郎赤壁大战之地,也是东坡吟咏赋诗之所。有诗曰:“文武赤壁乃一处,更喜坡翁伴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