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部视网膜前膜
生物学名词
黄斑部视网膜前膜(pre~retinal membraneof the macula,PRMM)或称黄斑部视网膜前纤维增生症是一种位于视网膜内界膜与玻璃体膜两个临界面之间,以细胞增生形成的纤维膜为主要病变的疾病。
概述
Iwanoff(1865)首先描述此病。
病因
视网膜前膜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视网膜脱离及其术后;②视网膜血管疾病如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③眼内炎症如葡萄膜炎;④眼球外伤;⑤视网膜光凝术后;⑥无任何眼底疾病也可发生,(多数为老年人,但也有40岁以下青年人)称之为特发性黄斑部视网膜前膜。
病因尚不完全明了。老年性者可能与视网膜慢性缺血和玻璃体后脱离有关。后脱离可使原来玻璃体附着处的视网膜内界膜产生裂隙,导致细胞移行、聚集和增生。多数人认为细胞来自神经胶质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这些细胞含有肌动蛋白,可使细胞收缩,同时它们具有形成胶原的能力,形成膜,收缩牵拉使血管扭曲。青年人特发性者可能与原始玻璃体残留、增生及粘连有关。
本病多发生于35~65岁的中老年人。特发性者女多于男,多为单眼发病,约⒛~30%双眼发病。
临床表现与检查
症状主要有视物变形、变小、闪光感及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
眼底病变限于黄斑及其附近,病变开始时初发病变及主要病变部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视网膜视细胞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Bruch月莫脉络膜毛细血管层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视锥细胞营养不良Stargardt病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眼底血管样条纹黄斑病变变性性近视性黄斑病变中心性晕轮状脉络膜营养不良视网膜表面呈闪烁样反光或波动样反光,此时检眼镜检查常不易被发现,而用无赤光观察较易分辨。应用裂隙灯仔细检查可见视网膜内表面有一层透明薄膜,当其逐渐变混浊时则更易查见。薄膜收缩,内层视网膜皱缩成折,或以一点为中心呈放射状或不规则形状。黄斑周围视网膜血管纡曲,偶见小出血或微动脉瘤。有时纤维膜可围绕黄斑中央凹生长,使黄斑呈现类似黄斑裂孔外观,被称为假性黄斑裂孔。
(2)黄斑部视网膜前膜(左眼)D普通眼底像(2)10分钟造影像,示黄斑部血管扭曲及黄斑部毛细血管晚期渗漏荧光血管造影;一般均正常。当病变明显时,中央凹周围的小血管扭曲、畸形极为醒目。造成视网膜水肿的黄斑毛细血管渗漏通常出现在荧光造影晚期。大的视网膜前条索或膜在荧光造影晚期可有染色(图16-36)。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本病的症状、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所见即可诊断。本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先天性视网膜前膜此病仅眼底表现类似黄斑部视网膜前膜,但无视网膜血管扭曲,视力及荧光造影检查均正常。
2、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此病黄斑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的浆液性浅脱离,荧光血管造影有典型的渗漏可以鉴别。
3、脉络膜皱褶荧光血管造影可见明暗相间的高低荧光带,而视网膜前膜脉络膜背景荧光正常。
4、Irvine氏综合征黄斑部有多叶的囊样损害,但玻璃体与黄斑无粘连,大多数病例病损消失后不留痕迹。
治疗及预后
由于大多数患者的视力预后良好,故一般无需治疗。对于黄斑水肿有广泛血管渗漏的病例可采用激光光凝疗法。但要考虑到光凝本身有加重纤维化过程的副作用,如果纤维膜很厚,视力降低到0.1以下,可行玻璃体切割术,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在玻璃体手术中应用薄膜刀的剥离术治疗较厚的视网膜前膜已被证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董方田等为15只眼作了玻璃体切割术(特发性7只眼,继发性者8只眼),术后随诊6~27月914只眼视力增进,占93%,其中半数以上视力增进3行以上。视力增进与手术时机选择有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19:49
目录
概述
概述
病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