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坐落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入选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家“
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单位、中国-匈牙利两国政府项目“中国-中东欧中医药中心”建设单位、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获得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首批批准招收来华留学生院校之一,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和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单位,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历史沿革
1954年,创办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
1956年,牡丹江市卫生学校成立。
1958年初,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与牡丹江卫生学校合并成立黑龙江省中医学校。
1959年3月,黑龙江省中医学校、哈尔滨第一卫生学校、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及黑龙江省立医院四个单位合并成立黑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校址设在香坊区骑兵街。7月,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黑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以黑龙江中医学院名义招收中医
本科生,学制6年。9月13日,黑龙江中医学院正式成立并举行开学典礼。
1962年8月,学院从香坊区骑兵街迁至香坊区公滨路东端。
1965年8月14日,黑龙江中医学院首届大学生毕业。
1968年,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成立。
1972年3月8日,成立中药系。4月,成立基础医学部。
1973年10月18日,学院搬迁到现址。
1979年,首次招收20名硕士研究生。
1984年,黑龙江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成立。
1987年10月31日,召开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07人。
1993年,全国中医专业目录修订会议在该校举行。
1996年5月3日,黑龙江中医学院更名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同时获
人事部、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2002年,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校实质性并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成立佳木斯学院。
2004年,全国首批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
2007年,全国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
中医学专业认证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
英国伦敦南岸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在英国伦敦创办的世界首家
中医孔子学院。
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
2009年,晋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4年3月,美国中药联商会合作创办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美国分校正式成立,成为全球首个在海外开设中药学学士学位课程的机构。
2015年4月,被
教育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同年,荣获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2016年,获批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2018年2月,学校入选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其中学校入选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药学学科入选国际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两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中医药三个一级学科全部进入省“双一流”建设名单。
2023年11月24日,当选为东北“三省一区”中医药教育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2024年9月20日上午,第十九届中俄现代生物与传统医药论坛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在学校体育场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下设16个学院、12个附属医院(4个直属)、1个中医药研究院、1个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院、31个教学医院和78个实习基地,开设27个
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等4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4228人(校本部837人),有专任教师1400人,博士生导师136人,硕士生导师651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3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五一巾帼标兵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岐黄学者6人,青年岐黄学者5人,龙江科技英才2人,龙江学者17人,黑龙江省“头雁”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9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4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是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中药学、药物制剂和针灸推拿学)和首批第二类特色专业(中医学)建设点。中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教育部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黑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本科专业评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有国家精品课程8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9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11门、省精品课程22门;获首届国家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二等奖1部,首届省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特等奖1部、一等奖3部、二等奖3部;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2个。学校两次获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曾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5项。教学实验中心为全国医药类院校首批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被确定为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黑龙江分中心,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科技项目查新定点单位;中医药博物馆被确定为黑龙江中医药博物馆,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黑龙江省中医药文化学术交流基地、黑龙江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国际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学历教育资格,是教育部首批批准招收来华留学生院校之一,已同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医学院校或研究机构开展了教育、医疗、科技合作与交流,目前学校长期国际合作项目140项,接受国外来访学者500多人,培养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5000多人。学校与
英国伦敦南岸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创办的世界首家中医孔子学院多次被教育部、国家汉办评为“先进孔子学院”,并成为全球首批“示范孔子学院”。
学校多次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与俄罗斯
阿穆尔国立医学院举办“中俄生物医药论坛”,并联合发起成立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学校与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合作创办全球首家传统医学研究院;与美国中药联商会合作创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美国分校,成为全球首个在海外开设中药学学士学位课程的机构。学校还被确定为中国-匈牙利两国政府项目“中国-中东欧中医药中心”建设单位。
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批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
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终止办学。
学术研究
研究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中心1个、重点研究室3个、三级实验室10个;有黑龙江省工程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11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5个、校企合作工程技术中心2个;有科技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曾先后获得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立项4332项,其中国家973项目及课题5项、86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8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880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2项、吴阶平医药创新奖1项、李时珍医药创新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8项、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中医药国际贡献奖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学校培养的博士撰写的学位论文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获得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于2000年至2020年间累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和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
学术资源
据2022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图书馆有各类纸质资源150余万册,数据库50余个,基本实现了“保证中医药学科,兼顾医学相关门类,关注学校新增专业,满足医、理、文、工、管多学科发展需求”的资源建设目标。古籍阅览室收藏有《四部经典》、《婴童百问》、《妇人大全良方》、《备急千金要方》等珍贵古籍,其中(唐)王冰注(宋)林亿等校(宋)宋兆改误《重广补注黄帝内经》二十四卷本被收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二级古籍乙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杂志社承担《中医药学报》、《中医药信息》、《针灸临床杂志》三种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 三刊均被收录为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医药学报》创刊于1973年,为大型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办刊,为国际连续出版物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多次被评为全国及省优秀科技期刊,并多次入选国际书展。为中国国内权威数据库和文摘杂志的固定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双效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了荣誉标识。2003年在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和《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收录。
《
中医药信息》创刊于1984年,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共同主办是全国创刊最早,影响较大的中医药学术信息综合性刊物之一,国际连续出版物,国家自然科学I类期刊,多次荣获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2003年在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期刊。
《
针灸临床杂志》创刊于 1984年,是中国国内唯一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学术期刊,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办刊、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协办。该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国内权威数据库和文摘杂志的固定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图案为圆形,以白色为基调,象征着医药的圣洁高雅及人道主义的历史使命。双环中的外环寓意地球,内环寓意校园,象征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六边形轮廓形似雪花又如苯环结构,代表着学校所处的地域,并体现着学校内涵的现代化;六边形的绿色象征自然、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人文主义精神,具有历史的深邃感,体现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做精中医、做强药学、做大学校的发展方略,更体现祖国医药学的博大精深。
中医药汉语拼音字头以黄白两色组合的Z与YY,代表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建设特色突出、国际上有一定影响、中国国内一流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目标。其中黄色的Z表现出一种朝气和辉煌,象征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和中医药在传承中华文化过程中的使命。YY酷似两个携手并肩的人,象征中医药人团结协作;又如破土而出的嫩芽,寓意着中医药事业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校旗由白、绿(青)、黑、红、黄五种颜色组成,分别对应中医金、木、水、火、土五行,表明学校以发展中医药事业为核心目标的基本定位。其中,底部的黄色代表土,象征大地,寓意中医药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土壤中,象征中医药高等教育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中间的绿(青)色代表木,象征自然、象征生命,寓意中医药学科的自然属性和中医药人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也象征莘莘中医药学子,寓意学校“立德树人”的办学方向和价值追求;黑色代表水,黑色校名写在绿色底色上,象征学校质朴厚重的文化传统,也寓意学校育人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哺育中医药学子成长;上方的白色代表金,象征着该校师生从事的中医药事业的圣洁及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象征高远的天空,象征学校开放式办学的视野和思路,寓意中医药高等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红色代表火,红色反白校徽象征太阳,寓意中医药人对中医药事业永恒的追求和不竭的热情,象征全校师生在大学精神指引下,为实现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奋斗目标而团结一心、锐意进取。整体构图同时传达出一种寓意:在朗朗晴空、阳光普照、雨露滋养之下,大地上万物生长,生生不息;莘莘中医药学子在大学精神和理想信念指引下,在中医药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根基之上,在师长的带领下,在学校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成长、成才,共同开创中医药事业的光明未来。
精神文化
勤奋、求真、博采、创新
勤奋——无论师生,皆应如此。勤能补拙,勤奋乃是成功必由之路。
求真——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学医、行医涉及生命,更应具备求真务实之德行。
博采——中医中药,既要继承,又要发扬。既要注重已有经验,又要注重现实科技成果。中医药系统内部,也存在不同观点,不同流派,不应互相排斥,而应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是开放式的,要海纳百川,要博采众长。
创新——中医药必须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有新突破,这就需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处理好继承与发扬的关系,才能跟上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才能把中国的中医药事业变为世界的中医药事业。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校区情况
校本部
该校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佳木斯校区
该校区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前进区光华街53号,负责培养学校部分本科专业。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楼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楼,原为东北农学院教学楼,建于1952年,这是一栋具有分水岭式意义的砖混结构建筑,与建国前哈尔滨红博广场旁的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纪念塔、八区广场上的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松花江畔的哈尔滨防洪纪念塔等欧式建筑有了明显的区别,被称之为苏联社会主义民族建筑风格。
“大医之路”文化园
“大医之路”文化园于2002年建成,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园中绿树成荫、绿草青青,建有21尊古代著名中医药学家的汉白玉雕像,是晨练太极、诵读经典、感受文化的好去处。
中医药文化浮雕群
浮雕群位于图书馆外部和内部,外部中医药文化浮雕墙展现三皇、孔子、老子等圣贤和中医药文化变迁;内部东西方文化铜质浮雕墙展现东西方科技文明的历史变迁。已经成为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必经之处。
中医药博物馆
黑龙江省唯一的中医药博物馆,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医药博物馆位于学校综合楼内,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分为中医药文化研修与体验基地、中国医学史展厅、龙江医药史展区、校史展馆、中药标本展区五个部分,设有陈列厅、藏品库、多功能厅等设施。
知名校友
获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