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
重庆市辖区,位于重庆东南部,地处
武陵山区腹地,素有“渝鄂咽喉”之称,山脉河流走向近似平行,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六岭五槽”地貌,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辖区面积2402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黔江区辖6个街道、18个镇、6个乡。截至2023年末,黔江区常住人口49.35万人。
历史沿革
黔江早在60万年前“人猿揖别”后就有人类祖先活动的痕迹,其文明历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
夏朝,属梁州,商周(含春秋战国)为古濮国、巴国属地。
秦,属巴郡南部地区,首次实现境内各民族人民大融合。
西汉沿袭,至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在梁州巴郡置涪陵县(治所今彭水自治县郁山镇,辖今酉秀黔彭诸县和贵州东北部),这是黔江地域置县的开始。元封五年,改梁州为益州,属益州刺史部。
东汉建安六年(201年),涪陵县分为涪陵、永(万)宁、汉葭、丹兴(因为盛产硃砂、水银而命名)4县,属涪陵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沿用丹兴县名,县治一直在楠木坪(今城东街道南海城居委)。其间由于战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拥兵自保,中央政权失控200余年,致使郡县形同虚设。
北周保定四年(565年),涪陵郡少数民族首领田思鹤以全郡之地归顺中央王朝,在彭水置奉州(北周建德三年改名黔州)、丹兴(今黔江)置庸州、恩施置亭州,庸州辖丹兴县,州、县治所均设在县坝老场,黔江历史上两级机构(州、县)首度并存。
隋开皇五年(585年),易丹兴县为石城县,仍属庸州,由于开皇末年在今酉阳、秀山区域设婺川县,使石城县地域相对狭窄。大业三年(607年),废庸州,并省石城县入彭水县,隶黔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石城县,治所移至无慈城(今县坝老鹰关),属黔州。不久改黔州为黔中郡,管辖彭水(今彭水汉葭镇)、洪杜(今酉阳龚滩镇)、洋水(今彭水龙洋)、永(万)宁(今武隆江口镇)和石城5县。贞观四年(630年),治所迁回楠木坪。天宝元年(742年),因石城县南部的万就(足)、鹿角等地连接黔江(今乌江),所以更名黔江县。
五代和宋朝前期,属黔州。
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黔州升为绍庆府,黔江县隶属于绍庆府。
明洪武五年(1372年),被并入彭水县。洪武十一年(1378年),设立黔江守御千户所。洪武十四年(1381年),复置黔江县,再次出现两级机构(所、县)并存的情况。
清雍正四年(1726年),称黔江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为黔彭直隶厅,厅治设在黔江,辖黔江、彭水2县,后增辖酉阳县。乾隆元年(1736年),因“改土归流”而废厅复县,属于酉阳直隶州,此后一直沿用黔江县名。
民国元年(1912年),黔江属川东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起,先后属于四川省省长公署和四川省政府。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后,属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酉阳专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设立川黔湘鄂边区绥靖公署,绥署驻黔江。
1949年,黔江县属四川省涪陵专(地)区(1950~1952年属酉阳专区)。
1983年11月14日,批准撤销黔江县,设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1988年,设立四川省黔江地区。
1998年,改置重庆市黔江开发区,黔江第三次出现两级机构(地、县)并存。
2000年6月,撤销重庆市黔江开发区、黔江自治县,设立重庆市黔江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黔江区辖联合、冯家坝、濯水、马喇、两河5个镇;九龙、白合、黑溪、西泡、沙坝、工农、石会、后坝、南海、中塘、栅山、青冈、舟白、县坝、濯西、水市、犁弯、五里、小庄、鹅池、学堂、杨柳、新安、新华、石家河、蒲花、金溪、新花、黎水、杉岭、新民、白石、黄溪、金洞、早化、平溪、石钟、水田、白土、太极、邻鄂、蓬东、寨子、正阳、渗坝45个乡。
2001年11月,黔江区将乡镇调整为3个街道、15个镇、12个乡。保留7个乡镇不变:蓬东乡等。原舟白、县坝两乡合并设立舟白镇;原濯水镇、濯西乡、蒲花乡合并设立新的濯水镇;原金溪乡、平溪乡合并设立金溪镇;原黑溪乡、白合乡合并设立黑溪镇;原鹅池乡、学堂乡合并设立鹅池镇;原黄溪乡、新民乡合并设立黄溪镇;原南海乡、后坝乡合并设立小南海镇;原黎水、新花两乡合并设立黎水镇;邻鄂乡改为邻鄂镇;原西泡乡并入沙坝乡;原早化乡并入金洞乡;原杨柳乡、新安乡并入水市乡;原寨子乡并入冯家镇;原官庄乡并入马喇镇;原梨弯乡并入两河镇。
2005年,黔江区辖3个街道、15个镇、12个乡:城东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两河镇、石会镇、黑溪镇、黄溪镇、
黎水镇、
金溪镇、
马喇镇、
濯水镇、
石家镇、
鹅池镇、
正阳镇、舟白镇、
小南海镇、
冯家镇、邻鄂镇、中塘乡、蓬东乡、沙坝乡、白石乡、杉岭乡、太极乡、水田乡、白土乡、金洞乡、五里乡、水市乡、新华乡。
2007年6月11日,黔江区将
两河镇更名为阿蓬江镇,其管辖区域和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黔江区辖3个街道、15个镇、12个乡:城东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
正阳镇、舟白镇、小南海镇、冯家镇、邻鄂镇、阿蓬江镇、
石会镇、
黑溪镇、
黄溪镇、
黎水镇、金溪镇、马喇镇、濯水镇、石家镇、鹅池镇、中塘乡、蓬东乡、沙坝乡、白石乡、杉岭乡、太极乡、水田乡、白土乡、金洞乡、五里乡、水市乡、新华乡。
2009年,黔江区撤销舟白镇、正阳镇、
冯家镇,设立舟白街道、正阳街道、冯家街道。调整后,黔江区辖6个街道、12个镇、12个乡:城东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舟白街道、正阳街道、冯家街道、小南海镇、邻鄂镇、
阿蓬江镇、
石会镇、
黑溪镇、
黄溪镇、
黎水镇、金溪镇、马喇镇、
濯水镇、石家镇、鹅池镇、中塘镇、蓬东乡、沙坝镇、白石镇、杉岭乡、太极镇、水田乡、白土乡、金洞乡、五里镇、水市镇、新华乡。
2019年10月17日,黔江区撤销白石乡、中塘乡、沙坝乡,设立白石镇、中塘镇、沙坝镇。调整后,黔江区辖6个街道、15个镇、9个乡。
2021年7月5日,黔江区撤销太极乡、水市乡、五里乡,设立太极镇、水市镇、五里镇。变更后,黔江区辖6个街道、18个镇、6个乡。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末,黔江区辖6个街道、18个镇、6个乡:
城东街道、
城南街道、
城西街道、
正阳街道、
舟白街道、
冯家街道、
阿蓬江镇、
石会镇、
黑溪镇、
黄溪镇、
黎水镇、
金溪镇、
马喇镇、
濯水镇、
石家镇、
鹅池镇、
小南海镇、
邻鄂镇、
白石镇、
中塘镇、
沙坝镇、太极镇、水市镇、五里镇、
蓬东乡、
杉岭乡、
水田乡、
白土乡、
金洞乡、
新华乡。共220个村(社区),其中:138个村,82个社区;1360个村(居)民小组,其中:居民小组559个,村民小组801个。黔江区人民政府驻城西街道行署街363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黔江区位于区境中偏东北部渝鄂、渝湘公路交点上,介于东经108°28′~108°56′、北纬29°04′~29°52′之间,东西宽45千米、南北长90千米,幅员面积2402平方千米(360.3万亩),像翡翠玉梭,镶嵌在武陵山脉西翼,东北、西北与湖北咸丰县、利川市相邻,南及酉阳,西抵彭水。西北距重庆主城250千米,东至湖北恩施162千米,南离湖南吉首367千米。
地形地貌
黔江区属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南西段鄂西渝东褶皱带,底基构造为轻微变质的板溪群,有震旦纪至白垩纪的沉积,也有奥陶纪到第四纪的化石遗存。地处断裂带,北起中坝以西(小南海),向西南经城区西北大垭口、白家湾、青岗坪、筲箕滩至石家河,全长56千米,总体走向为北东30°~40°。
黔江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山脉河流走向近似平行,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六岭五槽”地貌,平坝星落其间。山地占全区幅员面积的90%,东南部山脉条状明显,切割深;西北部以低山和浅切割中山为主,无明显条状带。山顶标高一般在700~1000米,切割深度一般在400~600米,属浅、中切割,中、低山地形。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体有17条,是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全区海拔1400米以上的地区占幅员面积的4.04%,1001~1400米的地区占17.18%,700~1000米的地区占59.9%,700米以下的地区占19.49%,丘陵面积小,主要分布在阿蓬江两岸以及G319沿线,海拔一般为400~600米,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主产区,正阳丘陵是最大的丘陵(65.75平方千米);平坝海拔低,人口稠密,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是水稻、小麦、油菜、柑橘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马喇湖平坝是最大的平坝(海拔804米,面积4.62平方千米)。灰千梁子主峰为全区最高点,海拔1938.5米,黑溪河与文汇河交汇处的马斯口是全区最低的地方,海拔319米。
气候
黔江区地处渝东南武陵山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性气候。气候具有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立体规律,是典型的山地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季风明显,但辐射、光照不足,灾害气候频繁。全区多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5.8℃,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1389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57.6毫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66.6小时,多年平均雾日数37.6天,多年平均雷暴日数44.6天,风向多为NE,多年平均风速1.2米每秒,最大风速24米每秒(1989年8月),无霜期达273.5天。
水文
黔江区河流均属长江上游乌江水系,区内河流较多,主支流在平面上呈棱格状展布。全区流域面积达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5条,河网密度为0.42千米/平方千米。河流均从北至南向乌江汇集,沿北东—南西向谷地发育主干河流,沿西北—南东向谷地分布其支流。区内中小河流多发源于海拔较高的山岭,一般都具有河床陡、河槽窄、地形切割深、落差大、滩多水急的山区型河流特点。
土壤
黔江区土壤类型以黄壤土、紫色土和水稻土为主体,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93.23%。全区土壤分为7个土类、12个亚类、23个土属、52个土种,其中黄壤土、紫色土和水稻土主要分布于阿蓬江沿岸的一、二级阶地、马喇、城周边及西南地区的山地林地坡脚;红壤和黄棕壤占幅员面积的5.38%,主要分布在老冲积台地、灰千梁子、八面山等山地的中上部;冲积土占幅员面积的0.75%,主要分布在沿阿蓬江及黄红壤流域的山溪河两岸的一、二阶地;石灰土占幅员面积1.43%。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黔江区河流流程419千米,均属于长江水系乌江支系,以八面山为分水岭,东南为阿蓬江、诸佛江支流,西北为郁江支流,其中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57604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产水量65.8万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6.6万千瓦,可供开发量10万千瓦;水域面积约31.92平方千米,占全域面积的1.33%;现有中型水库7座、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2座。
植物资源
黔江区属渝东南湿润森林植被区,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
植物种类多,垂直分布明显。乔木主要有苏铁、银杏、中华杜鹃、鄂西红豆树等42科、81属、146种。草本植物有巴茅、野苕藤等200余种。其中,中华纹母、拱桐、
岩柏、
银杏、
红豆杉、
铁坚杉、
黄杉、
三尖杉、
水杉、
柳杉、薄皮马尾松、
厚朴、
白花泡桐等是国家珍稀植物。食用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其中粮食作物品种226个。经济作物有烟叶、棉花、油菜、花生、蚕桑、麻等。水果品种共21属、12科、89种。药用植物包括中草药、兽医药、农用药等,有野生、家种中药材672个品种。
动物资源
黔江区
野生动物有4类、23目、69科、147种。哺乳类有刺猬、四川短尾鼯等100余种;鸟类有水葫芦、小杜鹃等100余种;爬行类有乌龟、鳖、黑眉锦蛇等;两栖类有大鲵、大蟾蜍、林蛙等。其中,
黑金丝猴、
毛冠鹿、
红腹角雉、
鸳鸯、大鲵、
猕猴、黔江灰金丝猴、穿山甲、大灵猫、林麝、云豹、红腹锦鸡等属国家保护动物。
矿产资源
黔江区已发现矿产资源主要有14种(含亚矿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种即:煤、铁、铝土矿、萤石(普通)、重晶石、建筑石料用灰岩、石英砂、水泥用灰岩、饰面用灰岩。矿产地63处,包含大型矿产地1处、中型矿产地4处、小型矿产地58处,全区矿产资源总体特征表现为:大中型矿床少,小型矿床、矿点及矿化点多;贫矿多,富矿、金属矿产少。从开发利用角度来看,以石灰岩、萤石(普通)、重晶石、石英砂为主,当前持证矿山15家,按开采矿种分:建筑石料用灰岩9家,水泥用灰岩1家,萤石(普通)、重晶石5家;按开采方式分:露天开采9家,地下开采6家;按生产状态分:生产矿山8家,基建矿山1家,停产矿山1家,筹建矿山(未进场)5家。
人口
截至2023年末,黔江区户籍人口55.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95万人,乡村人口32.43万人。全区常住人口49.35万人,比上年增加0.1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0.4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1.68%,比上年提高0.79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6.47‰,死亡率6.30‰,人口自然增长率0.17‰。
黔江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土家族、苗族是两大主体少数民族,此外还散居着回族、蒙古族、藏族、满族、维吾尔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东乡族、黎族、佤族、撒拉族、高山族、塔吉克族、鄂温克族、普米族、水族、畲族等24个少数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黔江区地区生产总值300.22亿元,比上年增长6.2%。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36.39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12.57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151.26亿元,增长4.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1:37.5:50.4。民营经济增加值162.02亿元,增长8.1%,占全区经济的54.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902元,比上年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0.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全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9.0%,占工业投资的32.4%。
2023年,黔江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6.87亿元,比上年增长58.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46亿元,比上年增长3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8.72亿元,增长19.3%。实现地方财政支出10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01亿元,增长34.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72亿元,增长3.9%;教育支出14.93亿元,增长3.0%;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11亿元,增长50.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56亿元,增长9.8%;卫生健康支出8.91亿元,增长32.0%;城乡社区支出3.28亿元,增长92.6%;农林水支出12.53亿元,增长0.1%;交通运输3.88亿元,增长1.0%;住房保障3.09亿元,增长79.3%。
2023年,黔江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6.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4.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3%。民间投资下降9.0%。房地产开发投资1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住宅投资15.88亿元,增长18.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15亿元,增长44.2%。
第一产业
2023年,黔江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35亿元,比上年增长4.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77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农业35.71亿元,增长3.6%;畜牧业17.19亿元,增长5.3%;林业5.37亿元,增长9.1%;渔业1.03亿元,增长10.4%。
2023年,黔江区粮食播种面积72.58万亩,比上年下降1.9%。粮食综合单产322.74公斤/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3.43万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夏粮产量5.00万吨,增长0.8%;秋粮产量18.42万吨,增长1.4%。谷物产量13.35万吨,增长1.2%,其中,稻谷产量6.30万吨,增长2.8%;玉米产量6.99万吨,增长1.5%。
2023年,黔江区油料产量2.31万吨,增长10.0%。烤烟产量0.46万吨,增长8.3%。水果产量7.98万吨,增长7.0%。猪肉产量6.44万吨,增长4.8%。生猪出栏79.09万头,增长2.6%。年末生猪存栏47.35万头,增长3.9%。牛出栏3.14万头,增长14.2%。
第二产业
2023年,黔江区工业增加值93.44亿元,比上年增长8.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1.1%。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5.2%,制造业增长9.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总产值增长14.1%。
2023年,黔江区建筑业增加值1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第三产业
2023年,黔江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5.56亿元,增长9.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80亿元,增长7.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06亿元,增长4.2%;金融业增加值19.49亿元,增长6.4%;房地产业增加值24.63亿元,增长2.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75.76亿元,增长2.9%。
2023年,黔江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75亿元,比上年增长7.5%。在限额以上单位中,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3.3%,饮料类商品下降2.8%,烟酒类商品增长110.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增长51.9%,日用品类商品增长15.0%,五金、电料类商品增长30.9%,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下降65.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增长19.7%,中西药品类商品下降16.0%,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增长22.7%,家具类商品增长12.4%,通讯器材类商品下降18.1%,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增长21.1%,汽车类商品下降12.1%。
2023年,黔江区货物进出口总额17496.01万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出口13284.84万元,增长4.2%;进口4211.17万元,下降3.8%。
截至2023年末,黔江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814.51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存款余额368.56亿元,增长13.1%,存款余额中,住户存款余额286.66亿元,增长12.2%;贷款余额445.95亿元,增长4.9%,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104.13亿元,增长43.6%;中长期贷款331.69亿元,下降2.5%。
2023年,黔江区共有证券分支机构4家。全区共有营业性保险分公司22家。保费总收入14.55亿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6.30亿元。人寿保险收入8.26亿元,全年赔付各类保险金6.20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付4.20亿元,人寿保险赔付2.01亿元。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黔江区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84家,科技型企业总量达615家。全年获批高新技术企业27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60家。全年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190项。共获得专利授权28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8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118件。共有注册商标5686件,比上年增长5.0%。地理标志5件。
教育事业
2023年,黔江区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普通中学27所,普通小学49所,幼儿园13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5%,初中入学率100%,小学入学率100%,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2.1%。学前教育普惠率95.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
文化事业
2023年,黔江区共有博物馆1个,民族文化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综合档案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28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黔江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4个,其中,医院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乡镇卫生院24个,村卫生室169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5114张,其中,医院床位3557张,乡镇卫生院床位817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44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63人,注册护士2093人。
体育事业
2023年,黔江区在市级及以上体育赛事中获得金牌78枚,银牌32枚,铜牌34枚。
社会保障
2023年,黔江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9.5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0.2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8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3.5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6.9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5.18万人。
截至2023年末,黔江区共有4643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3457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339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1607人。
2023年,黔江区累计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15亿元,其中,城镇居民低保0.34亿元,农村居民低保0.81亿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735元/月,比上年增长2.5%;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600元/月,比上年增长3.2%。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955元/月。集中供养孤儿补助标准1605元/月,社会散居孤儿补助标准1405元/月。
交通运输
综述
黔江地处重庆与长沙、武汉、贵阳3个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是重庆乃至成渝地区南下东进、武陵山区互联互通的“桥头堡”,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唯一交汇点。
2023年,黔江区公路总里程6450千米,路网密度269千米/百平方千米。农村客运招呼站202个。全区年末实有各型营运车辆1506辆,其中,客运车辆300辆,载货车辆1206辆。全区已开通客运线路78条,其中,省际及超长客运线路13条,区际客运线路18条,区内客运线路47条,公交线路24条。
公路
2005年,黔江第一条高速公路渝湘高速黔江段开工建设,2010年建成通车。黔江区高速建成“1环4射”路网。渝湘、黔恩、黔石、过境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总运营里程146千米,覆盖15个乡镇街道;完成黔务高速黔江至彭水段1:1万线位方案研究;启动黔利高速规划研究。区内公路总里程7350千米。干线公路已形成2条国道、5条省道网络格局,里程达到447千米;全面推进干线公路“四改三”工程,沿线区域进入城区“1小时交通圈”;农村公路里程达到6768千米,全区所有行政村通畅率、通客率、通邮率均达100%。
铁路
黔江区铁路建成“1高3铁”区域枢纽。
渝怀铁路、
黔常铁路、渝怀铁路二线相继运营,总运营里程148千米;
渝厦高速铁路重庆东至黔江段2025年建成通车,黔江即将迈进“高铁时代”;黔江至吉首高铁即将开建,黔江至万州高铁完成方案研究,恩黔遵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有序推进。黔江铁路枢纽规划引入渝黔(江)、黔吉、黔万等3条客运专线,以及渝怀、黔张常、恩黔、黔遵、广忠黔铁路等5条客货共线铁路,衔接重庆中心城区、吉首、张家界、万州、恩施、遵义、怀化、广安等8个方向。渝厦通道重庆至黔江段项目加快建设,工程总体形象进度达91.5%。
2024年6月1日,渝厦高铁黔江站站房建成投用,是全线第一个建成投用的高铁站房,黔江境内已完成无砟轨道铺设工作,将于2025年6月建成通车。
2023年3月,国家铁路集团委托中铁四院启动黔江至吉首铁路项目勘察设计工作;5月23日,开展预可研审查;10月12日,开展可研审查,计划年内获得项目可研批复,重点控制性工程达到开工建设条件。2025年,将实质性开工建设。
水运
截至2020年末,黔江区通航里程100千米,有神龟峡旅游码头、两河口港区、濯水港区、渔滩码头、小南海码头。
航空
黔江武陵山机场为4C级民用支线机场,已形成“T1+T2”双航站楼格局。武陵山机场累计开通国内航线20余条,目前作为全市短途主运营基地,已开行黔江至万州、梁平、永川3条短途运输航线,并完成机场跑道延长项目可研报告正式稿编制。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根据《黔江县志》载,黔江因“缘黔江所出之乌江为名”而得名。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在梁州巴郡置涪陵县(治所今彭水自治县郁山镇,辖今酉秀黔彭诸县和贵州东北部),为黔江地域置县的开始。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因石城县南部的万就、鹿角等地连接黔江(今乌江),故更名黔江县。得名之后,虽经历多次建置与行政从属变更,但“黔江”之名沿用至今,1200多年不变。杜甫写下的这首《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得开字》是现有文献中最早提到黔江区的诗歌。
获名“黔江”前,黔江县曾有过两个名字。一曰丹兴:“山出名丹”而得名,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置,治所楠木坪,晋太康元年(280年)并入涪陵、汉复二县(今重庆彭水、贵州沿河)。一曰石城:“此地北负石山,南面横岭,西北临河,且有雄关,因地势而命名。”隋开皇五年(585年)置,兼置庸州,州县治所均在县坝老场(今县坝居委),位于唐岩河(阿蓬江)畔。明郭子章《郡县释名》说:“邑有黔江,自思州发源,凡五百余里,与岷江会于涪州之东,水常湛然流底,以其出于黔州,呼为黔江。”1994年《黔江县志》载:“县本无江,以黔江名者,缘黔中所出之乌江以为名。”由此可见,黔江即乌江,黔江县得名于乌江。
民族节庆
敬白虎与赶白虎
土家人的信仰多为对自然的崇拜,表现为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把一切自然现象人格化、神灵化。同时,崇拜祖先,有着十分浓厚的祖先崇拜意识。在黔江土家族中,有敬白虎的习俗,也有赶白虎的习俗。部分土家族人,最怕白虎神,尤其是不满周岁的小孩时常提防被“白虎星”所害。小孩子一旦害了翻白眼、吐白沫的病,便认为是被“白虎星罩了”,立即请土老师来赶杀白虎,以消除灾星。但也有敬仰白虎的习俗。比如旧时土老师跳神时,“还人头愿”,就是将额头刺一小口,用几滴人血来祭祀“坐堂白虎”。他们认为坐堂白虎是好神,要予以敬奉。
苗族婚俗
苗族青年男女,以前也是通过唱歌作为传情达意,互通心声的大媒人。“腊肉炒菜不用盐,哥妹订婚不用钱。只要哥心合妹意,就用山歌定姻缘。”每逢“歌会”、“踏青”、“赶秋”、“赶坳”等活动,他们常通过对歌来选择意中人。双方感到情投意合,才互赠信物,定下终身。结婚时,更离不了歌。主人要对客人唱谢客歌,对媒人唱谢媒歌。大家要对新婚夫妇唱祝福歌。送亲客和男方的陪客全都要唱歌,相互对歌、赛歌、盘歌,连唱3天3夜。此间新郎新娘不能同房,要等回门后才算正式成婚。
土家族婚俗
土家族的婚姻,在“改土归流”以前一般是自由择配。未婚青年男女,只要双方互相爱慕,经“梯玛”(土老师)作证,便可以成婚。那时,男女青年在摆手活动中,以唱歌、跳舞、吹奏木叶表白爱情,选择对象,建立感情。经过几年的往来,彼此情投意合,然后在土老师的主持下,举行婚礼。自清“改土归流”后,实行的便是封建包办婚姻,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娶一般都要经过求亲、订婚、结婚、闹房、回门等程序。土家族婚俗中最具特色的是哭嫁。婚前一月或半月,待嫁姑娘按习俗规矩就要哭嫁,开始是隔一夜哭一次,后来每夜都哭,出嫁前夕要连续哭3至7天,全村寨相好的姐妹和姑嫂、伯娘、婶娘都要来陪哭。其家族亲友都要准备一餐丰盛的菜饭,宴请即将出嫁的姑娘,这叫作“陪嫁饭”。哭嫁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姐妹”、“哭戴花”、“哭上轿”等。哭嫁的形式,有对哭、群哭、顺哭、间哭,这与其他兄弟民族的哭嫁有较大的区别,是土家族哭嫁仪式的独特之处。结婚头天,为女方的“戴花”日,亲朋挚友都来庆贺,吃“戴花酒”,给新娘梳头戴花。戴花前,要请贤德和有子女的妇女给新娘“开脸”,即绞去脸上的汗毛,修好眉毛,并将长发辫子绾成“粑粑髻”,缠上红头绳,插上各种头饰。接着,举行隆重的戴花仪式,新娘要以哭答谢前来给其戴花的亲戚。有文人墨客的竹枝词写道:“新梳高髻学簪花,娇泪盈盈洒碧纱。阿母今朝陪远客,当筵十个女儿家。”描写的便是土家族的哭嫁婚俗。
赶秋节
这是苗家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立秋这天,山山寨寨的苗家人,换上节日的盛装,扶老携幼,邀朋结伴,高高兴兴地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秋场上锣鼓喧天,歌声飞扬,荡秋千、上刀梯、舞狮子、玩龙灯、跳猴儿鼓舞、歌台赛歌等节目让人目不暇接,热闹异常。青年男女还利用“赶秋”物色情侣,互诉衷肠。即使逢上雨天,赶秋节也要如期举行。
过苗年
苗家人过苗年,腊月三十的年饭,一般做四样菜或六样菜,火塘生大火,通宵围坐火塘唱苗歌。正月初二至十五,寨子家家请客,户户有人出去做客。各家要将寨里每户请遍,也要依次去各户做客。苗年也因区域、姓氏宗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流传着许多的传说故事,或与苗家先民的流离迁徙,或与抵御外敌入侵,或与躲避压迫剥削相关联,反映了苗族人民的风雨历史。
非遗
截至2024年6月,黔江区有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80项(因申报单位后增、传承主体变化、项目类别变化和同类项扩展、合并、更名等原因,数量可能存在变化),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3项。
南溪号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溪号子原生于武陵山地区,其核心区为南溪河流域。南溪号子品种多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旋律优美,成为黔江乃至重庆的一张文化名片,包含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作坊号子和仪式号子等类别,有《大腔板》《九道拐》《三台声》《拦河号》等二十余种腔板(唱腔),具有与山歌、小调融合共生,可与民间吹打乐器配合演唱等特征。2005年,南溪号子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文保
截至2022年8月,黔江区有馆藏文物2155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9件,三级文物41件,总量和品位均居渝东南之首。全区现有374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遗址29处、古墓葬246处、古建筑47处、石刻2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4处、其他2处,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
草圭堂、
张氏民居、
万涛故居、
黎水女子职业学校旧址、
濯水古建筑群等。
风景名胜
截至2023年11月,黔江区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7个。
濯水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濯水景区位于黔江区濯水镇,由濯水古镇、蒲花河休闲农业体验园和蒲花暗河三部分组成。景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民族特色突出。古镇拥有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被世界廊桥学会授予“世界第一风雨廊桥”称号的濯水风雨廊桥。该廊桥是土家吊脚楼建筑风格,跨越阿蓬江和蒲花河,长658米。蒲花暗河是濯水景区的核心景观之一,由天生三桥、地下暗河、大漏斗、间歇泉、蒲花峡谷等组成。濯水古镇景区西边、蒲花暗河景区东边的蒲花社区,将两个核心景区串连为一体。
城市大峡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城市大峡谷因其贯穿黔江老城和舟白、正阳新城三大城市组团,集城市大峡谷、城市大峡江、城市大溶洞于一体。城市大峡谷地貌奇特。横跨七个地质年代,兼具喀斯特、砾石、丹霞等地貌特色,峡谷两岸悬崖绝壁,森林植被茂密,溶洞密布,峡谷长10公里、平均深度200米、垂直落差500米。有观音峡、白虎峡、龙脊岗石林等自然景观,拥有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高达123米的巨幅摩崖观音像;有垂直高度逾300余米的悬崖绝壁栈道;有奕孝亭、柳孝亭、观音雕像、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有回音壁、慈航桥等体验。
小南海(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小南海又名“小瀛海”,因1856年大地震形成,巨石飞落截断溪流,形成了融山、水、石、岛、峡等风光为一体的堰塞湖。大垮岩、小垮岩、断碉绝壁及滚石垒成的大坝等地震遗迹,清晰可见,滑塌面、滚石等遗址保存完好,有朝阳寺、老鹳坪、牛背岛三个岛屿。群山环抱,一池湖水如硕大的蓝宝石镶嵌其间,湖中巨石嶙峋。
土家十三寨(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土家十三寨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景区里面分布着13个典型的土家族传统民居院落,这里民风淳朴,村民能歌善舞,整个景区都藏在渝鄂交界处的深山中,充满了神秘感。13个土家山寨错落分布,多为吊脚木楼聚合而成。山寨依山就势、竹树掩映、溪水相拥,终年四季有锦鸡、白鹤、山羊、猴群栖息出入。土家十三寨景区主要有一馆、三树、五溪、七谷、十三寨等景观。一馆指黔江民俗馆,三树指张家寨的构檀王、龙家寨的酸枣王、背阴胎的红军树这三棵神奇古树;五溪指茨竹溪、龙潭溪、泥沿溪、狮子溪、长生溪,此外还有七大花谷,九大山峰和十三个有代表性的特色村寨。
名优特产
黔江鸡杂
黔江鸡杂运用土家烹饪方法,以鸡肠、鸡肝、鸡心等鸡内脏为原料,并把鸡肉切成薄片,辅以土豆块、尖头泡椒、鲜葱等烹制而成,口味麻辣兼备,色鲜味美,醇香可口。黔江鸡杂煮熟后,用文火边煮边吃,可添加白菜、豆芽、冬瓜、青菜等素菜,形成别具特色的一道土家菜肴。
黔江牛肉脯
黔江牛肉脯属纯天然食品,采用喂养在武陵云雾山区,以食自然青草而育肥的优质黄牛,经屠宰后精选瘦肉为主要原料,辅以依据传统食疗理论,经科学配方精制而成,以其酥软香脆的独特风味赢得消费者青睐。
珍珠兰茶
珍珠兰茶,是以武陵云雾山区独特的富硒绿茶和名贵珠兰花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精制而成。其产品叶嫩绿鲜润,香清雅馥郁,纯正持久、味鲜醇清爽,富含硒,汤色黄绿晶莹。产品先后获部、省级金奖,重庆市名牌产品、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地牯牛泡菜/滴溜溜
地牯牛别名草食蚕、宝塔菜、神虫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武陵山区绝无污染的特有品种。此菜用制泡菜的方法做成,晶莹剔透,香脆可口,酸酸甜甜,风味独特,不仅是良好的食物而且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饭后食用能帮助消化,酒后食用还可解酒。
黔江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著名的民间工艺品,又叫土家织锦。土家语中的“西兰”,意即被面;“卡普”,意即花。直译为“花的被面”,是土家族民间艺术的精华,色彩斑斓,朴实典雅,图案新奇,具有很高的实用与欣赏价值。
著名人物
陈景星(1841~1916年),又名陈其楠,号笑山,字云五。黔江区新华乡大田村朱家岩人。陈景星聪慧嗜学,自幼随父在酉阳直隶州就读,是著名经济学家冯世嬴(壶川先生)的得意门生。景星“危言危行”,影响了他的前程,也使家人遭受厄运。一气之下,景星举家迁出黔江,到贵州省石故地阡县落籍。
荣誉称号
2007年10月,获全市退耕还林工作先进区。
2011年12月,当选为“最具风情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
2011年,被评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12年5月,被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
2012年8月,被授予“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称号。
2012年9月,被表彰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2013年7月25日,获“全国平安铁路示范区”授牌仪式在综合楼二楼会议室举行。
2017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2018年4月,获“中国最美休闲度假胜地”。
2019年8月13日,入选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7月10日,入选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20年10月9日,被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11月,被命名为“重庆市第七届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市、区)。
2020年12月25日,被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6月4日,列入2021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12月2日,入选2017—2020年度拟授牌命名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2022年2月,确认为2021国家卫生城市(区)。
2023年4月,入选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