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硬结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
肉芽肿病变,常先发生于鼻部,缓慢向上唇、鼻咽、口咽、喉咽、气管、支气管、鼻窦、鼻泪管等处发展,故本病又称呼吸道硬结病。本病也有少数可原发于咽、喉或气管而不累及鼻部。鼻硬结病为散发性疾病,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
1882年Frisch第一个在病变组织中发现该病的致病菌—
鼻硬结杆菌(Frisch杆菌),但在以后的动物和人体接种中常有失败,故也有不少学者持怀疑态度。其形态为形短、有荚膜的革兰阴性杆菌,有轻度的传染性,其传染方式有待研究。本病病程一般较长,有长期接触史。此外,还可能与个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力,以及环境卫生等因素有关。
早期表现为黏膜干燥、萎缩、结痂、出血等,鼻黏膜轻度肿胀,但不充血。临床易误诊为萎缩性
鼻炎,但无臭气。病变一般在鼻腔前部,痂皮不易取出。此期可持续数月甚或数年。在多发病区,应取活检或细菌培养,明确诊断。
由于结缔组织增生,
瘢痕形成和组织挛缩,产生阻塞及各种畸形,鼻孔狭窄、闭锁、鼻翼内移,悬雍垂消失,鼻咽狭窄或闭锁,喉狭窄等。
1.本病为慢性进行
性病变,持续时间很长,据报道有长达20~30年者。硬结病变极大多数原发于鼻腔前部,少数也可原发于咽、喉、气管等处,出现相应的症状,如
耳鸣、
耳聋、声嘶、呼吸困难等。
2.活检为诊断的主要依据,Mikulicz细胞和Russel小体为其病理特征性表现,可疑病例需反复取材病理检查。细菌培养可能查到鼻硬结杆菌,血清补体结合试验也具有诊断价值。
根据病程,结合放射和抗生素治疗,对
瘢痕可按病情进行手术切除或修复,恢复其功能。通过上述治疗,如细菌培养转变为阴性,活检已无硬结病变特征,可以认为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