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五贤,是指
姜太公祠西五贤殿供奉的五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有
管仲、
司马穰苴、
孙武、
孙膑、
田单。
管仲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
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
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
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
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 “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被道教列奉为 “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
管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思想集中体现于《
管子》一书。是书篇幅宏伟,内容复杂,思想丰富。如《牧民》、《形势》等篇讲霸政法术;《侈靡》、《治国》等篇论经济生产,此亦为《管子》精华,可谓齐国称霸的经济政策;《七法》、《兵法》等篇言兵法;《宙合》、《枢言》等篇谈哲学及
阴阳五行等;其余如《大匡》、《小匡》、《戒》、《弟子职》、《封禅》等为杂说。《管子》是研究我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学术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
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
战国策》、《
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
管子》、《
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
论语》、北宋
苏洵的《
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
司马穰苴
田穰苴(生卒不详),又称
司马穰苴,春秋末期
齐国人,是
田完(陈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
支庶。
田穰苴是继
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
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
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后因
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由于年代久远,其事迹流传不多,但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
唐肃宗时将田穰苴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田穰苴为横山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
齐国乐安人,
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
伍员举荐,向
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
他曾率领
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
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其著有巨作《
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
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
德文、
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
膑刑故名孙膑。
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
阳谷县阿城镇、
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
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
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
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
齐威王任命为
军师,辅佐齐国大将
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
桂陵之战和
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明末清初有以孙膑、庞涓生平为原型的历史小说《
孙庞斗志演义》,使孙庞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
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
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田单
田单(tián dān)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名单,
临淄人,战国时
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任齐都临淄的市掾(管理市场的小官)。
齐国危亡之际,田单坚守
即墨,以
火牛阵击破燕军,收复七十余城,因功被任为相国,并得到
安平君的封号。后来到
赵国作将相,死后葬于安平城内。
其他人物
高傒
高傒,字祖望,号白兔,谥号敬仲,又称高子。高傒是
齐太公的后裔,也就是
齐国的贵族,他的另外的一个身份是
周天子赐封的齐国
上卿,相当于宰相,不过可以世袭。他还拥立两代齐国国君和帮助鲁国选立
鲁僖公为国君。
高傒与襄公的弟弟小白交好。襄公无道、言行无常,所以
管仲侍襄公的另一个弟弟
公子纠去鲁,而
鲍叔牙侍
公子小白去了莒。公元前686年冬,
齐襄公游姑棼,遂行猎沛丘,被野猪咬伤了脚,被
公孙无知杀害。公孙无知于公元前685年,到
雍廪游玩,雍廪人偷袭杀死了无知。众臣商议拥君之事,高傒抢先暗中从
莒国召回小白,鲁国闻之
齐国无君,也派兵护送公子纠返齐,并命管仲另带军队遏阻莒国通往
临淄的道路。管仲暗射小白一箭,射中
衣带钩,小白假装死去,以蒙鲁军,并且很快就和前来接应的高傒会合。管仲以为小白被射死,派人飞报鲁国,鲁国护送公子纠的队伍听说小白已死,前进的速度就放慢了,六天才到齐国,而小白已先入齐都,高子、国子立小白为君,就是
齐桓公。这时,鲁国护送
公子纠的军队才刚刚到达齐国边境,就被高傒毫不客气的给拦了回去。愤怒的
鲁庄公和公子纠并不甘心失败,就组织了大军向齐国杀来。在这紧急关头,齐国上下也是意见不一,有的要迎战,有的要迁都,危难时刻,高傒挺身而出,力主迎战,并亲自指挥大军,在乾时(今临沂沂水)将鲁国大军打的溃不成军,并从侧翼迂回,截断鲁军归路,使近万鲁军成了瓮中之鳖,迫使鲁庄公向齐国作出妥协,并满足了齐桓公提出的所有条件,包括处死公子纠,交出
管仲等。
如果没有国子、高子作内应同意立小白,齐桓公是难以继位的,因为
齐襄公诸儿是长子,公子纠是次子,小白是三子,按长幼排,理应是二哥继位,而轮不到小白。不以长幼为准而以能力大小而论,才数着老三,小白占了优势,取得了君位。这里面高傒起了重要作用。
齐桓公要实现富民强国、称霸诸侯的宏图大业,任用了一批人才,高傒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桓公即得管仲,与
鲍叔牙、
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渔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可以看出高傒不仅是扶立齐桓公继位的关键人物,还是辅助齐桓公和
管仲进行改革治齐的重要人物之一。
管仲治理
齐国的一项重大改革就是“三其国五其鄙”,即“制国以为二三分国都,五分
鄙野”。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
士乡十五。
齐桓公帅五乡,国子帅五乡,高子帅五乡。
高傒是掌管齐国军政大权的
上卿,在齐国军政改革,建立完整的军事体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高傒还是齐国外事大臣。齐桓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62年),
鲁庄公死,鲁国发生争夺君位的内战。庄公庶兄
庆父杀鲁君公子般,立公子启为君,是为
鲁闵公。齐桓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60年),庆父欲自立为君,派大夫杀闵公,鲁国大乱。
齐国派大夫
仲孙湫到鲁国慰问,齐使报告齐桓公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不久,鲁国国内要诛杀庆父,庆父逃往到莒。庆父诛杀二位国君,罪恶昭彰,鲁国要求将他们引渡回国,迫使他畏罪自杀,参与叛逆弑君的鲁庄公夫人哀姜逃到
邾国,齐国派人取而杀之。
齐桓公二十七年(即公元前659年)冬,派
上卿高子与鲁国
订盟。高子率领南阳甲兵,帮助确立了
鲁僖公的君位,修复了鲁国都城从鹿门到
争门的城防。高子率军安鲁定盟,在历史成为美谈。鲁人“犹望高子”即出典于此,表示鲁国人民对齐国高傒安鲁的衷心感戴。
齐桓公43年(公元前643年)这时,上卿高傒已经85岁了,本来应该在家颐养天年的时候,偏偏
齐国又出现动荡,历史在一次将这个老人推到老前台。
这年,做了43年齐国国君的73岁的齐桓公病得起不了床了,
竖刁和
易牙就先下手为强,突然派兵把守住宫门,对外只说是齐桓公要清静,不耐烦与人说话,不准任何人进宫问安。过了三天,齐桓公还没死,竖刁、易牙就把伺侯
齐桓公的宫人,不论男女,一概赶出来,把卧室四周垒起三丈多高的围墙,墙底下只留一个小口子,象狗洞一般。每到夜里派一个小丫头钻进去打探一下齐桓公的生死讯儿,就等着齐桓公那边断了气儿,这边就立
公子无亏做国君齐桓公由于听信奸佞小人易牙,竖刁,所以在齐桓公在后的日子竟然是谁也见不着,只由这两个小人伺候。就连齐桓公的儿子们都不让相见。他们把齐桓公住的宫门给封了起来,致使这个称霸春秋多年的
霸主活活饿死。
他们得知齐桓公已死的消息后,马上和齐桓公的长子公子无亏勾结起来,不顾齐桓公生前选定的继承人三子
公子昭,而伪称齐桓公遗旨改立公子无亏。于是遭到了高傒的极力反对,由于高傒带头反对,朝中的国氏,管氏,鲍氏,隰氏等大臣也都响应,集体抵制
易牙,
竖刁另立的
公子无亏。竖刁和易牙恼羞成怒,干脆就实行兵变,直接在朝上就指挥侍卫对大臣们进行攻击,当时叫武士们杀了十几个不服气的大臣。还有不少人受伤。而高傒由于威望太高,叛军怕引起众怒而有所顾忌,因此没有遭到毒手。这时,高傒见大势已去,只得另做打算。
原来
齐桓公虽然宠信奸佞,但是在
齐国他最相信的还是当年把他扶上国君位子的
上卿高傒,于是他就将自己选定的继承人托付给了高傒,而当年在
葵丘会盟的时候,齐桓公就和当时的
宋襄公有过协议,既将来双方国内有叛乱发生是可相互帮助镇压。而
公子昭又是当时会盟的时候已经定好的继承人。所以公子昭不能顺利继承国君的位子宋襄公就有义务帮助公子昭既国君位。于是高傒就安排了公子昭出城向
宋国求助。而自己则在齐国做内应。送走公子昭以后,齐国并没有平静下来,由于齐桓公的其他的三个儿子见
公子无亏不遵守王命而要自己做国君都不服气,结果奸臣开方听说
竖刁、
易牙立公子无亏做国君,就对公子潘说:“太子昭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无亏凭什么做国君?难道你就不应该当国君吗?”公子潘就和开方把早就准备好的家丁全部集中起来,占领了右殿,叫人通知各位大臣来这儿承认公子潘是国君。公子商人得知了这个情况,赶紧跑过去跟公子元说:“我们都是先君的儿子,
齐国的江山也有咱们的份,无亏和潘为了争做国君,打起来了,难道咱哥俩就不该做国君?我看咱们得赶快去占住左殿,通知大臣们来咱们这儿开会,或者你做国君,或者我做国君,谁打咱们,咱们就跟谁打。退一万步说,也得把齐国分成四份,各分一份。”公子元认为很有道理,两人就都带上自己的家丁占住了左殿。一霎时,哥儿四个你打我,我打他,他打你,乱哄哄地一齐开了仗,一直干了六十七天。
齐桓公的尸身在那个象焖罐儿似的屋子里发了臭,生了蛆,蛆从墙里爬到墙外,也没有哪个儿子去搭理他。
这个时候,高傒实在是忍不住了,他不顾人们的劝阻,冒着生命的危险,前去痛骂这四个只知道争国君而不管父亲尸首的混帐儿子,骂他们不配做人子,这才把儿子们骂醒,于是都有去抢着去给父亲发丧。结果有变成抢尸首了,最后还是
公子无亏抢到的,就在他刚草草的把
齐桓公埋葬以后,
公子昭就搬来了
宋国大军。
这时
齐国的兄弟四个这才罢兵言和,决定先打退公子昭和宋军之后在来解决内部问题。
高傒听到公子昭搬来救兵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于是就设计了鸿门宴杀了
竖刁,然后召集国氏,管氏,鲍氏,隰氏等大臣,联合起来带兵攻打王宫,里应外合,把公子昭迎进成,最后,
易牙逃亡鲁国,由于他们作恶太多,人们就将怒火烧向公子无亏,公子无亏成了替罪羊战死,其他人都投降。这次夺储之战公子昭在高傒的帮助下坐上了齐国国君这就是
齐孝公。这也是高傒最后一次在齐国发挥他的影响,这年他已经86岁了。
周襄王15年,(齐孝公6年,公元前637年),高傒逝世,谥号敬仲,葬于齐都城北十三公里的
淄河西岸,由于高傒的一生对
齐国以及整个周朝都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他的帮助下,不光立了两个齐国国君,还帮助鲁国立过国君,所以整个社会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他帮助齐国率先成为春秋霸主国,让齐国国民享受高等国民待遇,深受百姓爱戴,据说,他的墓就是当年老百姓自发的用衣服兜土堆起来的,可见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高傒墓是1977年12月23日
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的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淄墓群中的重要墓葬之一。
晏婴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
高密)(烟台莱州市平里店,还有说是德州齐河人,山东菏泽人),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
晏弱之子。
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
管仲。
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匡章
匡章,又称章子、匡子,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齐国将领。初游于魏。
齐威王末年为齐将,曾率军打退秦国的进攻。公元前314年,乘燕国内乱,率兵十万,从渤海进发,五十日,直破燕都。后二年,在濮水上游抵御
秦军,失利。
齐湣王即位,联合韩、魏攻打楚国。匡章在垂沙(今河南省
唐河西南)大败楚军,杀楚将
唐昧。公元前298年,匡章率齐、魏、韩三国联军(后加入赵、宋两国)攻破秦国
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
伐燕
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匡章参与
徐州相王,并与魏国国相
惠施辩论。
齐威王三十七年(公元前320年),
秦军准备通过韩、魏二国攻打齐国,齐威王派匡章为将应战。匡章与秦军对阵,军使来往频繁,匡章把军旗换成秦军的样子,然后派部分将士混入秦军。这时齐军的探兵回来说匡章率齐降秦,齐威王听后没什么反应。不一会儿,又一个探兵来报告,说匡章已经率齐军降秦,齐威王听后还没什么反应。不一会儿,又一个探兵来报告,说匡章已经率齐军降秦,可是齐威王仍然没有什么反应。如此经过几次报告,一个朝臣就请求齐威王说:“都说匡章打了败仗,报告的人虽然不同,可是内容却相同。君王为何不遣将发兵攻打?”
齐威王回答说:“匡章绝对不会背叛寡人,为什么要派兵攻打他呢?”
此时传来捷报,齐军大获全胜,
秦军大败溃退,
秦惠文王只好自称西藩之臣,而派特使向齐国谢罪请和,这时齐威王的左右侍臣就说:“大王怎么知道匡章绝对不降秦呢?”齐威王回答说:“匡章的母亲启,由于得罪他的父亲,就被他的父亲杀死埋在马棚下,当寡人任命匡章为将军时,寡人曾勉励他说:‘先生的能力很强,过几天率领全部军队回来时,一定要改葬将军的母亲。’当时匡章说:‘臣并非不能改葬先母,只因臣的先母得罪先父,而臣父不允许臣改葬。假如臣得不到父亲的允许而改葬母亲,岂不是等于背弃亡父的在天之灵。所以臣才不敢为亡母改葬。’由此可见,作为人子竟不敢欺负死去的父亲,难道他作人臣还能欺辱活着的君王吗!”
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齐国乘燕国内乱,派匡章率兵十万,从渤海进发,进攻燕国。燕国人都痛恨子之,纷纷开城迎接齐军,五十日以内,直破燕都。齐军攻占燕国后,并无撤回之意。匡章不管束军队,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纷纷起来反抗,驱逐齐军。匡章站不住脚,只好带兵回到齐国。
齐宣王八年(公元前312年),
楚怀王背弃齐楚联盟。楚军景翠部驻于齐楚边境。匡章率齐、宋军攻魏,魏向秦求救。秦胜楚于丹阳,遂派兵救魏伐燕地。
宋康王与秦连衡,宋军撤退,
秦军樗里疾部迅速进入宋军阵地,齐军防线一侧空虚,导致齐军在濮水一战中失利。匡章败逃。燕国复国。
征楚
齐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命令齐将匡章与魏将
公孙喜、韩将
暴鸢率领三国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楚国派唐昧率军迎击,两军在
沘水两岸驻扎下来。联军因不了解沘水的深浅情况,不敢贸然渡水作战,与楚军相持6个多月。齐宣王在国内不耐烦,派周最(即周冣)到阵地言辞苛刻地催促匡章赶快渡河作战,匡章覚得自己辛辛苦苦、谨慎指挥还受如此委屈,便対周最说:「対于我来说,撤了我的职,杀了我,甚至杀了我的全家,这是大王能够做到的;战机不成熟的时候要求出战,战机成熟的时候不要求出战,这是大王在我这里不能够做到的。」随后,匡章令人寻找可以渡河的地方,由于楚军放箭射守,派出的人根本到不了河辺。后来,一位樵夫告诉说:「要想知道河水深浅太容易了:凡是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水浅的地方;凡是楚军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水深的地方。」匡章一听,喜出望外,随即选派精兵乘夜幕从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向楚军发起突然袭击,在
沘水旁的垂沙(今河南
唐河境)大败楚军。楚将唐眛因为联军六个多月没有多大的动静,放松戒备,等知联军上岸后才仓卒调兵应战。楚军大败,2万多人被杀,楚将唐眛战死。之后,韩、魏取得宛(今河南南阳市)、叶(河南
叶县南15公里)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国被迫以太子横为质,向齐求和。
攻秦
齐闵王三年(公元前298年),
孟尝君田文回齐为相,发起齐、魏、韩三国联合攻秦,由匡章统帅联军,前后有三年之久,先是攻到秦国的函谷关,驻屯大军,加以封锁,之后赵、宋两国也参加,最后终于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秦国归还魏、韩一些侵地后,三国联军才退去。
齐闵王五年(公元前296年),函谷关被攻破,
秦昭王急谋割地自救。齐相孟尝君听信韩庆之言与秦议和,放弃灭亡秦国的良机。燕残中山,齐军回师攻燕,战于权。燕军大败。此役后,而齐国南破楚、西服秦、北败燕,威震天下,匡章之功不可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