鞌之战,或称齐、晋鞌之战,发生于公元前589年6月17日的一场战斗。作战的地点是鞌(今济南)。晋、
鲁、卫、曹四国,发兵攻齐。以晋国胜利而告终,但大大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实力。在战斗中,
晋国之所以能胜利,除了《
左传》中表现的君臣
同仇敌忾以外,还与晋国的农耕经济较为发达有关。
历史背景
前589年,
齐顷公率齐军讨伐
鲁国及
卫国,鲁国及卫国派使者至晋国求援。
郤克随即率晋军车八百乘,讨伐齐国以救鲁、卫。
韩厥在出战前的那天梦见自己的父亲
子舆警告他不要站在战车的两侧,以防被射杀。他因此站在车的正中。他在追赶齐顷公的时候为齐侯驾车的邴夏认出他是个君子,要让人射杀他。齐顷公认为认出他是君子还射杀他不礼。因此射倒了韩厥的左右(按:先秦的材料中“毙”字没有“死亡”之意,所以此处解释为“射仆”更为恰当。)。齐顷公出战时轻敌,马不被甲,人不早餐,就上阵出击,结果被晋军大败。齐顷公在逃跑时下属
逄丑父替换位置。他们被晋军中军司马韩厥追上,
逄丑父假装命令伪装的齐顷公去打水,齐顷公因此才逃脱了被俘虏的命运。
《
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前589年,
齐顷公攻打
鲁国,卫军救援也被齐军打败。
孙桓子和臧宣叔到
晋国求援。
晋景公派遣郤(xì)克、
范燮、韩厥、
栾书等统帅八百辆战车救援鲁卫。晋军会合鲁卫两军,6月16日在卫国的莘地(山东
莘县)与齐军相遇。齐顷公派人请战,表示“我军虽不强,请在明天早上决战”, 郤克表示“晋国和鲁卫是兄弟,鲁卫说贵国在他们国家发泄愤怒,君主不忍,让我们来求情,也不让长期留在这里,我们不能有辱
君命。”齐将
高固首先向联军攻击,取胜后在齐军营垒中夸耀说,需要勇气的来买我余下的。次日两军在齐国的鞌地(济南东北)再次列阵交锋,从双方军队运动情况看,晋军在莘地采用了故意示弱,主力迅速东移,最终把齐军引诱到了鞌地,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鞌地之战”。两地相距数百里,齐军在一天内赶到,17日清晨,
齐顷公在战前还鼓励要消灭了联军再吃早饭,这种状态倒更像经过一夜的急行军,部队连吃早饭的时间都没有,就面对晋鲁卫联军的攻打,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
郤克受伤了,他的部下
解张说要忍耐,不能因为小的伤痛损害君主的大事。齐军战败,
韩厥追赶上齐顷公战车,
逄丑父冒充齐顷公,假意让他取水,借机让齐顷公逃离。齐顷公回到军中带兵回来寻找逄丑父,三入三出。逄丑父被俘后,
郤克要杀他,但听他说“以后就没有替君主承担祸患的人了!”就释放了他。战后双方议和,齐国归还了侵占的鲁卫领土,同晋国议和。次年,
齐顷公前往晋国朝见,
晋景公举行宴会招待他,齐顷公看见了
韩厥,说道:“只是衣服换了。”韩厥赶紧施礼,表示“臣拼死作战,就是为了两国君主今天的宴会。”
《史记》中记载关于齐顷公要尊晋景公为王,“齐侯朝于晋,将授玉”,是要把朝见天子时所用的
玉圭交给晋景公,是表示恭敬、臣服。
司马迁理解为要尊晋景公为王也可以。《史记》齐太公世家,索隐:
张衡记载古代天子、诸侯的礼节。诸侯朝见不需授玉,朝见天子时授玉。授玉不是授王,齐顷公没有资格授予晋景公王爵。
郤克上前阻止了齐顷公,表示晋景公不敢接受。
战争过程
晋、齐鞍之战发生在
周定王十八年(公元前589年),上距晋、楚
邲之战(公元前597年)仅八年。
邲战之后,楚国西联秦,东北联齐,东联吴越,灭江、六、舒、蓼,控制了中原,声威赫赫,较之城濮战前有过之而无不及。晋国势力则一落千丈,不仅受到来自西方秦、南方楚联盟的威胁,而且北有白狄之患,东有赤狄之祸,陷于秦、楚与赤狄、白狄四面包围之中。
齐在桓公以后,虽然失去霸权,但仍不失为东方大国,独立于晋、楚、秦三强之外,屡次兴兵侵卫、侵鲁,在东方扩张势力。晋、楚双方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都想结好齐国。在邲战之后,晋国势力削弱,这就助长了齐国称霸东方,欲与晋国一较高下的野心。
周定王十四年(公元前593年),晋在消灭赤狄以后,想在
断道(今山西省沁县东北)召开诸侯大会。次年春,晋侯派大夫
郤克出使齐国,征召齐国赴会。
齐顷公侮慢郤克,郤克回国则时刻准备报复,而齐顷公又拒绝参加断道之会,这就为晋国伐齐找到了借口。晋、齐鞍之战由此爆发。
周定王十六年,晋侯、卫太子臧伐齐,兵进
阳谷(在今山东
阳谷县北)。齐顷公被迫在缯地(在阳谷附近)与晋景公结盟,并派公子强到晋国做人质。这时,晋国的主要意图还在于联合齐国。但是,周定王十七年(公元前590年),楚遣使通齐,“齐、楚结好”齐顷公又背叛晋、齐缯之盟约。周定王十八年(公元前589年)春,齐顷公率军侵犯鲁国,攻克鲁北国境上的
龙邑。卫派大夫
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率军救援鲁国,在
新筑(今河北魏县南)被齐军打败。鲁、卫二国向晋国乞师。晋中军帅郤克力主伐齐。晋景公见联齐不成,为阻断楚、齐联盟,各个击破,遂决定伐齐,由晋郤克统帅中军,士燮率
上军之一部,栾书统帅下军,韩厥为司马,起兵车八百乘,以救鲁、卫。鲁大夫季孙行父也率军
来会。
齐闻晋军出,即退却,晋军追至莘地(在今山东省莘县北)。六月十六日,晋军又迫至
靡笄敝邑战役结果
晋军司马韩厥驾车追击齐侯,其车左、车右皆中箭身亡。晋大夫綦母张丧失战车,也乘上韩厥战车,等他们追上齐侯战车时,齐侯车右逄丑父趁韩厥俯身去扶车右的机会,机智地与齐顷公换了位置,并叫顷公下车去华泉取水。齐顷公副车载顷公逃脱。晋军追击齐师,从丘舆(在今山东省
益都县西南)进入齐境,攻击马陉(在丘舆北)。
齐军失败,顷公派大夫
国佐叔子为质,而使
齐之封内国母背城借一,决死战斗。当时,鲁、卫二国也劝郤克与齐讲和,
郤克听从了。秋七月,晋、齐在爰娄(今山东临淄县西)结盟。晋让
齐国人归还侵占鲁国的汶阳之田。
战役影响
鞍之战是构成
晋景公争霸事业的一部分。经过鞍之战,晋国成功地打破了齐、楚联盟,而把齐拉到了自己一边。
鞍之战的次年(公元前588年),齐顷公亲自朝晋,建立晋、齐联盟。晋为加强这一联盟,不得不牺牲鲁国利益。
在
周简王三年(公元前583年),晋国又命
鲁国将汶阳之田划归齐国。晋、齐联盟的建立,是晋景公继消灭赤狄、联络
吴国之后,又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晋景公所创建的霸业,经过厉公、悼公的努力,一直持续到顷公、定公时代。而鞍之战在晋景公的争霸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战争意义
鞌之战是晋齐两个长期友好的国家之间不多的几次战争,这是因为在
楚庄王强盛,齐国奉行了同
楚国友好,经常攻打
鲁国和
卫国,齐顷公不仅羞辱了晋国使臣郤克,还不出席
诸侯会盟,引起宣公十八年诸侯讨伐,当时齐国和晋国已经议和。可是成公元年齐国就利用周王室同
戎国矛盾,晋国不能东顾准备对鲁国用兵,鲁国的臧宣叔一面加强战备,一面同晋国结盟,防范齐国和楚国联合对鲁国进攻,成公二年大战爆发,齐国攻打鲁国,但楚国却没有配合出兵,直到齐国战败,在冬天楚国和郑国才去攻打卫国,又背着晋国私下和诸侯会盟。晋国在成公元年虽然调解成功了周王室和戎国矛盾,但是周王室和戎国依然爆发战争,晋国要保护周王室,也不愿刚同齐国交战后再战,所以在成公二年避免同楚国交锋,齐国被盟友楚国骗了后,重新同晋国结盟。
史料记载
艺术作品
《东周列国志》56-57回
相关成语
灭此朝食,汉语成语,拼音是miè cǐ zhāo shí,意思是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出自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