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伯钓鳌
汉语成语
龙伯钓鳌,汉语成语,拼音是lóng bó diào áo。意思是龙伯国的人钓起六条鳌,比喻非凡的事业。出自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之一。
成语解释
龙伯:传说中的国名;:大龟。龙伯国的人钓起六条鳌。比喻非凡的事业。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人的事业
成语故事
传说古代渤海东面有五座山,常随波涛浮动。天帝命15只巨鳌用头顶着,山才固定不动。龙伯国有一个人由于出门要经过这五座山,觉得十分不方便,得知其是用鳌头顶着,就用鱼饵将这鳌钓起,一连钓了六只鳌,于是这两座山就沉入大海。
成语典故
典源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古代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常随波潮上下往还,上面所居住的都是神仙,天帝命北极神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趋走)……于是贷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
释义
《列子·汤问》渤海之东有五山,天帝使巨鳌十五,举首负戴。龙伯国有大人,举足数步而至五山,一钓连六鳌,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盘古开天辟地累死以后,他一只脚的脚趾,变成了五座仙山,开始的时候,这五座仙山是和陆地连在一起的。可是,共工撞倒不周山的时候,陆地上发生了大地震,仙山也被撞的离开了陆地,整天在海上飘来飘去,天帝便派了五只大鳌分别背着五山,五山这才安定下来。因为大鳌背负着仙山,不能随便活动,也不能出去找吃的,开始的时候,仙山上的神仙还能按时给他们食物,时间久了以后,神仙们也就懒惰了,经常忘记给大鳌食物。这一天,来了一个叫龙伯的巨人,在东海垂钓,一下子就钓走了三只鳌,于是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便流到了大海上。天帝一怒之下,便罚龙伯的子孙一代一代慢慢变得矮小,并且把他们流放到了终年不见阳光的北冥之地。不过直到很多年以后,龙伯的后人个子还是很高。追赶太阳的夸父就是龙伯的后代。
典故
宋赵令《侯鲭录》卷六载:“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版,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线?’白曰:‘以风流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钓。’又曰:‘何物为饵?’曰:‘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时相悚然。”又王严光、张祜等亦曾以钓鳌客自号,其所取称均本源于龙伯钓鳌事。
释义
巨鳌载负神仙居住的大山,而龙伯国的大人却能把六鳌一下子钓起。后遂用“龙伯钓鳌、钓鳌、鳌钓”等比喻非凡事业;用“鳌山、鳌岭”等指神仙、非凡人物所居所处之地;用“鳌戴、巨鳌载山”等形容担荷重大;用“钓鳌客、钓鳌人”等胸襟豪放、抱负远大的人物。
相关诗句
【龙伯钓鳌】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公大食刀歌》:“苍水使者扪赤绦,龙伯国人罢钓鳌。”
【钓鳌】李白《赠薛校书》诗:“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元好问《曹寿之平水之行》诗:“骊珠何忍轻弹雀,犗饵何缘得钓鳌。”黄遵宪《庾午中秋始识罗少姗》诗:“要借五十犗饵钓此巨鳌去,刳腹脔肉供口馋。”
【鳌钓】元稹《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诗:“鳌钓气方壮,鹘拳心颇尊。”元好问《过故人李长源故居》诗:“应念鳌山方并突,紫泥封后独频伸。”
【鳌岭】钱惟演《灯夕寄内翰虢略公》诗:“只闻鳌岭宰仙客,再拜云边捧寿觞。”
【鳌戴】《楚辞·天问》:“鳌戴山抃,何以安之?”庾信《谢赵王赉犀带等启》:“花开四照,惟见其荣,鳌戴三山,深知其重。”
【巨鳌载山】黄庭坚《书东坡画郭功父壁上黑竹》诗:“巨鳌首载蓬莱山,今在琼房第几间。”
【钓鳌客】陆游《梦笑驿》诗:“可怜钓鳌客,终返屠羊肆。”
【钓鳌人】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本是个钓鳌人,到做了扶犁叟。”
相关名诗
重忆山居六首·罗浮山
唐五代· 李德裕
龙伯钓鳌时,蓬莱一峰坼。
飞来碧海畔,遂与三山隔。
其下多长溪,潺湲淙乱石。
知君分如此,赠逾荆山璧。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47
目录
概述
成语解释
成语用法
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