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猪笼草(
学名:Nepenthes naga)是
婆罗洲巴里桑山脉特有的
热带食虫植物。它的特点是其笼盖下表面末端附近具有分叉的附属物,且笼盖的边缘呈波浪状。
种加词“naga”来源于
印尼语,意为“龙”,指该物种独特的笼盖附属物,以及巨大的
捕虫笼。这个名字也来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其记叙道该物种的原生地曾有龙出没。
龙猪笼草为
藤本植物,其可攀至5米的高处。其茎直径可达1厘米,呈圆形至菱形。节间距可达14.8厘米。叶片革质无柄,呈匙形至椭圆形。莲座状植株的叶片可长达27厘米,宽至7.8厘米;
攀援茎的叶片可长达16厘米,宽至6厘米。叶片基部包住茎部周长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叶片上表面的中脉处凹陷,下表面呈三角状凸起。在
中脉的两侧各有3条
纵脉,但仅在叶片的下半部较为明显。羽状脉不明显。叶片全缘,末端呈略微凹陷至圆整。莲座状植株的笼蔓可长达41厘米,在距叶片末端0.3厘米处与之衔接,形成一个盾形的结构。攀援茎的笼蔓可长达28厘米,与叶片末端连接。
龙猪笼草下位笼的下半部为卵形,上半部为圆柱形。其可高达33.5厘米,宽至6.8厘米。腹面具有一对可宽达0.5厘米的笼翼。翼须可长达1.9厘米。
笼口为卵形,基部拉长成短唇颈。唇的两侧可宽达5.8厘米。唇内缘有明显的
唇齿,唇颈处的唇齿可长达0.4厘米。笼盖呈卵形,边缘呈特殊的波浪状。其可长达8.5厘米,宽至7.2厘米,基部呈心形。笼盖的上表面具有4~5条可见的叶脉,下表面具有两个突出的附属物。第一个位于笼盖基部,呈钩状,可长达0.7厘米。第二个位于笼盖末端附近,为三角形或叉状,这个独特的附属物可长达1.4厘米,并具有大型的蜜腺,其直径为0.5~1毫米。在笼盖下表面的中线处聚集了大量小蜜腺,其直径为0.1~0.5毫米。在笼盖基部后方具有一根可长达2.8厘米的笼蔓尾。
龙猪笼草上位笼的下部为漏斗形,中部为卵形,上部为圆柱形。其可高达24.3厘米,可宽至4.5厘米。笼翼退化为一对隆起。唇较下位笼窄,宽仅可达1厘米。
唇齿虽然明显,但大大缩短,唇颈处也仅可达1.3毫米。
笼盖为椭圆形,基部为心形,可长达6.1厘米,宽至5.5厘米。在
中脉的两侧可见3~4条
纵脉。与下位笼一样,上位笼的笼盖也具有两个附属物。钩状附属物可长达0.3厘米,叉状附属物可长达1.5厘米。叉状附属物上覆盖着大型的蜜腺,其直径为0.5~1毫米,而笼盖下表面的中线处聚集着大量小蜜腺,其直径为0.1~0.2毫米。笼蔓尾扁平,末端分叉。
仅已知雌性龙猪笼草的
花序结构。其为
总状花序,可长达14.5厘米,其中总花梗可长达7厘米,花序轴可长达7.5厘米。每个
花梗带一朵或两朵花。分支花梗的基部可长达0.5厘米,分叉处可长达0.9厘米。
苞片为丝状,可长达1.2厘米。
花被片可长达0.5厘米。果荚可长达1厘米,宽至0.4厘米。
龙猪笼草存在的地区未受到保护。在龙猪笼草所处的山脚下人工种植了大片的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这对其生存构成了威胁。但是植物收藏者的过度采集也是导致龙猪笼草种群数量下降的一方面原因。过多的采集植株和种子,自然会使得新生植株数量的减少。
在龙猪笼草的描述中,作者将其与
苏门答腊特有的
卵形猪笼草(N. ovata)和
匙叶猪笼草(N. spathulata)进行了对比,并指出可以基于叉状的附属物和边缘波浪状的笼盖将龙猪笼草与它们区分开来。此外,龙猪笼草也与其他许多
猪笼草比较相似,如
邦苏猪笼草(N. bongso),龙猪笼草很可能会被证明是其中一个物种的特殊变型。
2007年3月至7月,由
印度尼西亚猪笼草爱好者首次采集到龙猪笼草,该发现为印度尼西亚猪笼草属植物考察分队的一部分考察结果。编号为“A.Primaldhi & M.Hambali DivNep052”的标本被指定为
模式标本,其存放于
西苏门答腊省巴东附近的
安达拉斯大学标本馆(Herbarium of Andalas University,ANDA)。在波哥标本馆(Herbarium Bogoriense,BO)还存放着一个等模式标本。2007年7月27日,Alfindra Primaldhi和穆罕默德·汉巴里(Muhammad Hambali)在海拔1500~2000米的地区采集到了这些标本。
2009年,Pitra Akhriadi、Hernawati、Alfindra Primaldhi和穆罕默德·汉巴里在植物学杂志《分类生物学、植物社会学、植物生态学杂志》(Reinwardtia)上发表了关于该物种的正式描述。该描述包括一幅由Hernawati创作的
模式标本线条画,其展示了下位笼、上位笼和雌性
花序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