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传奇
诗人。出生于律师家庭。青少年时代生活单调而平静受正规
宗教教育。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留下诗稿一千七百余首;生前只是发表过七首,其余的都是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名气极大。她被视为二十世纪
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美国诗人中最著名的佼佼者便是美国文学之父欧文,以及
惠特曼和狄金森。
人物生平
狄金森的祖父是阿默斯特州学院的创始人。父亲是该镇的
首席律师,思想保守。狄金森从小受到正统的
宗教教育,因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既平静又单调,平常很少外出,只旅行过一次。
狄金森曾在如今极富盛名的顶尖
女子学院曼荷莲学院(Mount Holyoke College)学习,她是一个反应机敏、说话幽默、思路开阔的少女。离校回家后,狄金森仍然住在当时她出生的房子里,艾米莉·狄金森的人生大都是在她出生的房子里度过的,这栋砖造房屋是由她的祖父在缅恩街上所建造。因为经济上的困难,狄金森家在1840年卖了这栋房子,移到北欢乐街的房子住了十五年,后来爱德华·狄金森在1855年又把这栋房子买回来。艾米莉最喜欢这栋房子的地方,就是东边的温室,她在那里种了许多冬天能开花的植物,并且在窗户边的小书桌上,她写了许多诗,过着孤寂隐居的生活。她认为世界如此喧闹不安,她要远离它,退避到用自己的灵魂建筑的小天地里。狄金森的青年时代,有两个人对她的生活产生过影响,一个是顶尖
文理学院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的校长纳德·汉弗莱,另一个是在她的父亲律师事务所任职的青年律师本明杰·牛顿。他们对她的学习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牛顿经常指导她应该读些什么书和怎样读书,启发她认识和谐和完整的自然界蕴含的美。牛顿还经常为她宣讲
加尔文派的
宗教思想,使她接受了加尔文派的内视思想以及关于天性美和世界冷酷的观念。这些思想成了她生活的信条并在后来形象地反映在她的全部诗作里。
创作时期
狄金森的诗作现存1700多首,但很难定出实际数字,因为1860年代起狄金森的书信开始“诗化”,有时候很难界定她写的是散文还是诗(苏珊称为“信诗”(letter poem))。狄金森不是个出版的诗人,因此留下的大部分诗作只能看作诗稿,完篇的很少,有句无篇的占大多数。
狄金森的诗歌分为三个截然不同的时期,每一时期的作品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第一时期为1861年以前,这一时期狄金森的
作品风格传统,感情自然流入。在狄金森死后,出版了她的作品的托马斯H·约翰逊,只能给狄金森创作于1858年以前的作品中的五部鉴定年份。
第二时期为1861年~1865年,这是狄金森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她的诗歌在这一时期更具有活力与激情。据约翰逊估计,狄金森在1861年创造了86首诗,1862年366首,1863年141首,1864年174首。同时,他认为在这一时期,狄金森充分表达了永生和死亡这一主题。
第三时期为1866年之后,据估计,所有的狄金森诗集中有2/3写于该年之前。
情感经历
艾米莉曾与几位男士有过朦胧的浪漫情愫。最权威的狄金森传记作家理查德·斯维尔记录下她一生中比较重要的爱情经历:一是与塞缪尔·鲍尔斯的没有结局的爱情;二是与比她年长18岁的洛德法官的关系。
鲍尔斯是一家地方报纸的编辑,由于他已婚,两人的爱情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在此影响下,艾米莉自25岁那年开始了她多年的闭门不出,弃绝一切社交生活。在爱情中受挫后,坚强勇敢的她并没有倒下,而是透过诗作大胆地倾吐她爱的痛苦:“心啊,我们将把他忘记!你和我,今晚!你要忘却他所给的温暖,我则要忘记他给的光明。当你忘记后请告诉我,然后我,我的思念也将黯淡……快!免得你迟延,我又把他记起!”艾米莉只能把她无奈的爱情寄托在诗作之中,她难以自拔,受尽了爱情痛苦的煎熬,她想忘记“他”的光明和温暖,以摆脱这种痛苦,忘记没有结果的爱情,但对于孤独、感性的她,这小小的愿望竟成了奢望,只要稍有延迟就又把“他”想起。
艾米莉·狄金森与她父亲的朋友和同事洛德法官的恋情曾在一些文献中提到。在洛德法官的妻子去世后,他与艾米莉两情相悦的
亲密关系开始于1878年初,当时她已经47岁,他65岁。洛德法官曾经希望与艾米莉结婚,可是受到了拒绝。那时,艾米莉已经不再年轻,她深知,婚姻意味着女子要放弃自己的独立,她不希望承担社会为女子制定的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她从小就看着自己软弱、无
主见的母亲对丈夫绝对服从却得不到半点垂怜和温存,这大概也渐渐地压制了她步入婚姻的想法,但掩盖不了她对婚姻的憧憬。在1884年,艾米莉写过一首以新娘自居而语涉“拥有”和“被拥有”的不寻常的诗“Circumference thou Bride of Awe(敬畏的新娘在你身边)”,是写给洛德的,她以古诗的形式表达了对成为“你”的新娘,拥有“你”并且爱“你”的渴望,再次表达了对爱的追求。
经典中心
狄金森一生写过1700余首诗歌,生前仅发表过7首。虽然她的诗歌以描写日常生活的普通事物为主,但内容深邃,别具一格。由于她经常探讨的有关死亡、爱情、自然、永恒、人的自我本质和
宗教信仰等主题是20世纪诗人关心的问题,因此,她对
现代派诗歌影响甚大,被誉为美国20世纪新诗的先驱。
布鲁姆将她与
惠特曼并列为英语
文学经典的中心,一举确立了她与
莎士比亚、
托尔斯泰并列的伟大文豪地位,受到全世界文学界的敬仰。
作品出版
作品被发现
狄金森的妹妹——拉维妮雅(Lavinia)认得狄金森的字迹,但她却不了解这些文字代表的是狄金森终其一生的热情。当她发现这个藏着一千多首诗的箱子时,她真的十分震惊。
作品被陆续出版
维妮雅坚信这些诗作一定得出版。通过她的大力奔走,再加上玛波·鲁米斯·陶德(Mabel Loomis Todd)编辑的鼎力相助,第一辑的狄金森
诗本终于在1890年付梓出版,书里所收录的诗作只是狄金森毕生创作中的一小部分。第一辑总共印刷了115首,而第二辑及第三辑也分别在1891年及1896年顺利问世。
一般大众及多数的评论家都给这些诗作相当高的评价。到了1896年,艾米莉·狄金森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诗人。之后更多的作品,包括许多由其它管道收集的诗作,在接下来的50年大量地出现,但直到1955年全三册的
定本才由汤玛斯·约翰森(Thomas H.Johnson)审定出版。这本书一共收集了1775首诗以及一些断简残编,并依照时间顺序编辑排足,由
哈佛大学出版社的贝尔耐出版部(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
作品风格
狄金森的诗采用一般教会
赞美诗的格律:每节四句,第一、三句八音节,第二、四句六音节,
音步是最简单的“轻、重”,第二、四句押韵。例如: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He kindly stopped for me--
The Carriage held but just Ourselves--
and Immortality.
诗的篇幅短小,多数只有两至五节,经常破格,常押所谓“
半韵”(half rhyme);放弃传统的标点,多用
破折号,名词多用大写(但这个习惯在当时很平常);常省略
句子成分,有时甚至连动词也省掉;句法多倒装,有学者指这是受
拉丁文词序的影响。
狄金森的诗富于睿智,新奇的比喻随手抛掷,顺心驱使各个领域的词汇(家常或文学的,科学或宗教的),旧字新用,自铸伟词。喜欢在诗中扮演不同角色,有时是新娘,有时是小男孩,尤其喜欢用已死者的身份说话。狄金森描写大自然的诗篇在美国家喻户晓,常被选入童蒙课本。痛苦与狂喜,死亡与永生,都是狄金森诗歌的重要主题。
狄金森诗作的音乐性和图象性,成了批评家关注的题目。其诗用的破折号,时长时短,有时向上翘,有时向下弯,有批评家指这些是音乐记号,代表吟咏或歌唱那首诗时的高低抑扬;其诗的
诗行往往不是一写到尾,有时一句诗行会分开两、三行写(即是说每行只有两三个字),有学者认为这是刻意的安排,跟诗意大有关系(另外,狄金森有时会在寄给朋友的诗里会附上“插图”)。因此,有人主张要研究狄金森的诗,必须以她的手稿(或手稿的
影印本)为文本,才不致扭曲诗意。
代表作品
《狂野的夜》(或译为《风暴夜》)
《头脑,比天空辽阔》
人物轶事
园艺
狄金森精通园艺,爱培植奇花异卉。学者朱迪·法尔指出:比起诗人,狄金森生前更多的是以园艺爱好者为人所知。狄金森九岁的时候,开始与妹妹一起学习
植物学并照管家中的花园。她曾将压花收集到一本66页的皮制封面的标本集中。它包含了她收集,根据
林奈体系分类并标记的424种压花标本。
狄金森大宅内有她自己的花园,其父甚至特别为她兴建了一个温室。当时,其家庭花园在当地很有名,并得到了人们的赞赏。标本集没有保存下来,狄金森没有保留任何园艺笔记或是植物名录,但是从其朋友及家人的信件与回忆中,人们可以清楚了解到这一情况。狄金森的侄女,玛莎·狄金森·比安奇回忆道
铃兰、
三色堇铺成一条条地毯,一排排的
甜豌豆、
风信子,还只是三月,但蜜蜂采的蜜到夏天也吃不完。适逢花期,篱笆上缠满的
芍药像是缕缕彩带,另有大片
黄水仙,大丛
金盏菊让人心驰神往。这简直是蝴蝶的乐园。
特别的是,狄金森培育有香味的异国花朵,她写道自己:可以在餐厅与悬挂着盛放植物的篮子的暖房间种植
香料群岛上的香料。狄金森常常送花束给朋友,附上诗句,但是他们珍视花朵胜过诗句。
烹饪
狄金森也擅长烹饪,常用篮子将焗好的面包、
曲奇饼从她房间的窗子吊下,送赠邻居、亲友;1856年,她的面包更在当地农业博览会的比赛中取得二等奖。下面是她存世的
姜饼食谱:一夸脱(美制)面粉、二分一杯
牛油、二分一杯
奶油、一汤匙姜、一汤匙
苏打、一汤匙盐,另加糖浆。
社会评价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著名女诗人,她的诗公开出版后,得到了越来越高的评价。她在美国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仅次于
惠特曼。1984年,美国
文学界纪念“美国文学之父”
华盛顿·欧文诞生二百周年时,在纽约圣·约翰教堂同时开辟了“
诗人角”,入选的只有惠特曼和狄金森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