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马克思主义著作
《反杜林论》(全名《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Herr Eugen Dühring's Revolution in Science》)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作的马克思主义著作,首次出版于1878年。
内容简介
《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百科全书,首次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了系统的、完整的阐释。全书由引论、哲学编、政治经济学编、社会主义编组成,共计3编29章。
在引论中,恩格斯对全书做了系统的概括性叙述,说明了社会主义是怎样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批判了杜林全盘否定自康德以来的全部德国古典哲学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贡献的错误,并且揭露了他狂妄地进行自我吹嘘的丑陋面目。
在哲学编中,因为杜林所吹嘘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以“最终形式”的新哲学体系出现的,是以唯心论先验论形而上学作为理论基础的,所以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理论体系时首先清算了它的哲学基础。恩格斯对杜林的各种错误观点进行了深入批判,正面论述了唯物论一元论、唯物论的反映论、唯物辩证法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生命观,阐述了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对唯物辩证法的三个主要规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证,并运用历史唯物论对社会历史、道德与法做出了科学、透彻的说明。批判了杜林的先验主义方法,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研究社会伦理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平等观的历史发展;阐述了社会中的隶属关系和公民权利等问题,为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政治经济学编中,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批判了杜林庸俗经济学观点和唯心主义的暴力论,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剩余价值以及资本的学说,马克思关于地租理论以及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危机和各种社会危机的必然性,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在社会主义编中,恩格斯评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揭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过程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分工、商品货币、国家、宗教和教育的理论,批判了杜林的以历史唯心主义为基础的所谓社会主义,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过程以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1871年的德国统一大大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随之而来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也日益加剧,德国也逐渐取代法国成为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面对日益尖锐的阶级斗争,德国资产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一方面积极支持资产阶级政府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残酷镇压,另一方面在理论上散播各种庸俗经济学和折中主义,在国内大肆围剿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实现统一之后,受拉萨尔主义的影响,各种机会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行起来,其中尤以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欧根·杜林最具代表性。欧根·杜林一开始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曾于1867年对《资本论》第1卷进行过“批判”。可到了19世纪70年代,他却宣布改信社会主义,自诩为社会主义“行家”和“改革家”,先后出版《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哲学教程——严格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等著作。在这些著作中,杜林以激进的言辞抨击当时德国的现实社会,积极贩卖自己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理论,一时间蒙骗了包括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内的许多人,并且在党内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宗派小集团。杜林的学说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且直接威胁到刚刚合并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团结统一。
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驳斥和清算杜林的各种错误观点,避免杜林的错误观点影响德国工人运动的正确方向,使德国社会民主党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下,恩格斯在马克思的支持下于1876年9月至1878年6月间撰写了《反杜林论》,全面彻底地批判了杜林的错误观点,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反杜林论》全书主要由恩格斯写作完成,其中政治经济学编第十章是马克思写的。
作品思想
在哲学编中,恩格斯主要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的规律以及辩证的认识过程等三个方面批判了杜林的错误观点,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首先,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在本体论、运动观上的错误观点,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杜林提出世界统一于存在的本体论观点,恩格斯指出杜林的这一观点是一种折中主义的观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明确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恩格斯还批判了杜林关于物质、运动、时间等问题的谬论,论证了运动与物质的不可分性、时空与物质的不可分性以及运动的绝对性等观点。具体来讲,恩格斯指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运动具有绝对性而静止具有相对性。其次,恩格斯在对杜林上述形而上学谬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指出“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矛盾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再次,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在认识论上的错误观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观。杜林提出人的认识是从某些“原则”出发,恩格斯指出他这一观点就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而作为唯物主义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思维、意识、认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最后,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在道德和法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谬论,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阐述了真理与谬论之间的辩证关系。恩格斯接着指出道德、自由和平等都是历史范畴,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阶级之后,真正的道德、自由和平等才会出现。
在政治经济学编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庸俗经济学的错误观点,全面准确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首先,恩格斯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阐述了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交换、分配的关系与过程,批判了杜林把生产和流通这两个虽互相制约但本质上不同的过程混为一谈,“把生产和交换合而为一,泛称为生产,然后使分配同生产相并列,把它当作同第一个过程毫不相干的、完全外在的第二个过程”,这显然是错误的。其次,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杜林对经济和政治暴力关系的歪曲。杜林主张“一切经济现象都应该由政治原因来解释,即由暴力来解释”。恩格斯指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暴力,而是经济条件。“暴力虽然能够改变占有状况,但是不能创造私有财产本身。”再次,恩格斯批判了杜林把价格和价值混为一谈的错误观点。杜林混淆了价值和价格,他认为价值就是价格,价值和价格的区别就在于一个不是用货币来表现,一个是用货币来表现。对此,恩格斯指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价格只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会因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复次,恩格斯批判了杜林不加区分地使用“劳动时间”的错误观点。恩格斯指出,劳动从其复杂程度上可分为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在衡量商品价值时,同样的劳动时间,因为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分,所以也是有差别的。最后,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对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曲解。杜林歪曲了马克思关于资本的观点,错误地指出马克思是主张资本由货币产生。恩格斯指出杜林的歪曲和误解掩盖了资本与货币的本质区别,指明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本质区别:前者的流通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而后者的流通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
在社会主义编中,恩格斯揭示了杜林“社会主义”的实质,指明了杜林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不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条件出发,而是以臆想的两个男人的完全平等为基础,按照“普遍的公平原则”建立起来的。杜林的“社会主义”是小资产阶级平均主义幻想,他对未来社会的种种设想,都没有超出普鲁士资本主义社会的模式。首先,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恩格斯详尽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指出这一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以及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而资本主义世界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据此,恩格斯指出,若要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只能是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并且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其次,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在社会分工城乡差别上的错误观点,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就能消灭旧的社会分工以及城乡之间的对立。再次,恩格斯指出,商品生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时,以交换为特征的商品生产就自然消失了。最后,恩格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杜林出于为资产阶级国家辩护的目的,指出国家是永恒存在的。恩格斯强调,国家是一个阶级和历史范畴,它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阶段的产物,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因此,国家不是永恒存在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随着阶级的消亡,国家最终也必然消亡。
作品影响
《反杜林论》总结和概括了《共产党宣言》发表后30年来的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典范著作。恩格斯在批判杜林错误观点的同时,以百科全书的形式,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指出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核心,以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恩格斯与杜林主义的思想交锋,以杜林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表明杜林理论体系的彻底沦落。恩格斯同杜林论战的胜利,化解了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分裂危机。《反杜林论》赢得了思想交锋的重大胜利,这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878年至1894年的16年里,《反杜林论》连续再版,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范围发行;1885年第二版到1894年第三版的9年间,《反杜林论》的主张已在世界广泛传播并产生深刻影响。这也使该书赢得了可以比肩《共产党宣言》的影响力。
作品评价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反杜林论》“分析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重大的问题”,“这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十分有益的书”,“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出版信息
《反杜林论》首次载于1877年1月3日—1878年7月7日的《前进报》及其副刊上。1878年在莱比锡以《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为名发行单行本,在1879年11月14日给奥·倍倍尔的信中,恩格斯开始称其为《反杜林论》。五四运动之后,《反杜林论》被介绍到中国。1930年5月,从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回国、精通英俄德三种语言的吴黎平在白色恐怖的气氛下,克服了种种困难,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反杜林论》全书的翻译工作。1930年11月,《反杜林论》的第一个中译本在上海江南书店出版。同年,上海昆仑书店出版钱铁如翻译的《反杜林论》上册。现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0卷、第二版第26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1820年11月28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马门市。中学未毕业就被迫经商。后去父亲在英国的棉纺厂工作。他刻苦钻研,边研究理论著作,边参加工人运动。1844年,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标志着他已成为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同年8月和马克思相见,结为终生挚友。1847年,同马克思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了《共产党宣言》。1848年与马克思回国参加革命,创办《新莱茵报》。1850年至1870年,重新经商资助马克思完成《资本论》。在此期间,他专心研究,在理论上也取得重大建树。马克思逝世后,他呕心沥血达12年整理出版《资本论》,同时关怀和指导国际社会主义运动。1895年8月5日,病逝于伦敦。他所从事的事业具有历史意义,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9 11:4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