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略例
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的著作
《周易略例》是《周易》义释本,具体成书年代不详。为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的著作,是王弼总论《周易》主要思想的一组论文,共7篇。
作者介绍
王弼(226~249年),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金乡一带)人,官尚书郎。生于魏黄初七年(226年)-卒于魏嘉平元年(249年)。魏山阳(今河南焦作东)人。曾任台郎一职。善谈玄理,与何晏夏侯玄等人同开玄学清谈之风。死时年仅二十四岁。
王弼著《周易注》、《周易略例》以及《老子注》、《论语释疑》四种,将老、庄、易三者沟通,称之为“三玄”。把《周易》看成为讲政治哲学的书,进而以得意忘象说。取义说和爻位说来排斥汉易中烦琐的象数之学及占候迷信。重视和推崇老庄玄理,他的“取义”实是取道家玄学之义,开创了以玄学解易的新风气。除了受老庄思想影响外,同古文经学派也分不开。注重义理分析,不局限于象数,不尽宗费直、刘表之学,把言(卦、爻象)、意(卦、爻辞的含义)结合起来讨论,提出“得意而忘象”的主张。世有“王弼扫象”之说。
王弼对易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否定汉易象数之说,直接探究《周易》本身的思想内涵,创建义理学说。韩康伯(332年~380年)作《系辞传》以补王弼之不足,并与王注一道被唐代孔颖达收入《周易正义》,后世往往以王韩并称。重视义理研究,通过对《周易》的注释,宣扬老庄易学。继承和发展工弼取义说,进一步排斥汉易象数学,以卦义来象征和说明事物变化之理,表现人事治乱之义;以老庄玄理解易,进一步将易理玄学化,认为玄理为易之本义。以玄学天道观解《易》,以“无”为天地本源。
内容介绍
《周易略例》有《明彖》、《明爻通变》、《明卦适变通爻》、《明象》、《辩位》和《卦略》六篇。每篇都集中论述某一易学问题,篇幅都较短。
《周易略例》共有七篇文章, 各有重点。《明象》论卦,《明艾通变》论爻,《明卦适变通交》论卦与爻的关系,《明象》论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辨位》阐述他对“ 同功异位”的独到的见解,《略例下》杂论各种体例、《卦略》列举了十一卦的卦义,是全文的总序。这七篇文章组成了一个有机的序列,总的目的是想通过对《周易》体例和卦艾结构的研究,把象数形式完全改造为表现义理的一种工具,以恢复《易传》中原有的卦义说。
王弼在《周易注》中展开他的玄学体系,就是以卦义说为主轴的;而卦义说所依据的解释学的原则,就是通过《周易略例》的研究而后确定下来的。
内容特点
唐邢说:“如王辅嗣《略例》,大则总一部之指归,小则明六爻之得失。”王弼的《周易略例》与《周易注》互相配合,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易》学观点和解《易》方法论。如在《明象》篇中,他反对“案文责卦”、“存象忘意”的解《易》方法,主张要“忘象以求其意”。他详细地分析了言(卦、爻辞等)、象(卦象)、意(意义)三者的关系,提出了“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的解《易》方法。与《周易注》相得益彰,一扫两汉以象数、谶纬解《易》的学风,开创了一种注重于义理的新学风。玄学贵无论以无为本”,认为这个本不是存言、存象所能得到的,只有从言象之外去体会。因此,“得意在忘象”不只是一种解《易》的方法,而且具有更普遍的玄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对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有相当大的影响。再如《明象彖》篇反复强调的“物无妄然,必由其理。统之有宗,会之有元”,反映了王弼注《易》的指导思想和他“以无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王弼作为魏晋时期义理派的重要代表,他对卦爻辞的解释一扫汉人象数之说,主张取义说。他在《略例》中《明象》一文集中批判了汉易中的取象说,阐述得意忘象的玄学理论,提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他认为象生于义,解易就是要求其义,“忘象以求其意,义斯见矣。”《略例》又认为全卦的意义主要是由其中一爻之义决定的。《明彖》篇认为《彖》文就是解释一卦之卦义并说明卦义主要来自那一爻的。
王弼认为一爻为主有三种情况,一是指爻辞直接同卦辞相联系的一爻,二是居中位之爻,三是指一卦之中阴阳爻象之最少者。《略例》又认为爻象的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形式,爻义是变动不居的。《明爻通变》中说明了爻变的三种情况,一是卦体与爻义虽相合,有时又相反;一是卦中的刚柔二爻,虽然相异,有时又相通;还有一种情况是刚柔两爻,既相吸引又相排斥。《明卦适变通爻》一篇,着重阐述爻是适时而变的。王弼指出,卦辞是因时而变的,爻辞也因其所处的时位变化而变化。王弼还认为爻变除同卦之时相联系外,还有自己的特点。爻象在卦中的居位情状不同,其适时的情况也因而不同。王弼还特别强调“观爻思变”,要人们的活动因其所处时位而变化。《辩位》论述了初上不论阴阳之位,认为事物始终不分阴阳,不能说阳为始,阴为终。
历史评价
《周易略例》主要是一部玄学著作,是王弼的玄学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易学史上,王弼的《周易略例》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王弼在这部著作中对《周易》的编纂体例、卦爻结构及其哲学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猛烈抨击了汉易象数学的思维模式, 为义理派的新易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易学史上义理派与象数派的明显的分野就是以这部著作的出现为标志的。
《周易略例》对《周易》体例的解释排斥了汉代易学的取象说、互体说、卦变说、纳甲说等观点,用取义说与爻位说解说卦爻辞,开创了易学的新风气,对晋唐易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3 20:43
目录
概述
作者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