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末期,一群溃败下来的国民党士兵聚集在西南小镇禅达的
收容所里,他们被几年来国土渐次沦丧弄得毫无斗志,只想苟且偷生。而日本人此时已经逼近国界,打算切断中国与外界的联系。
收容所里聚集了各色人物:孟烦了、
迷龙、不辣、郝兽医、阿译等等。他们混日子,他们
不愿面对自己内心存有的梦,那就是再跟日本人打一仗,打败日本人。因为他们已经不抱有任何希望了。他们活得像人渣,活着跟死了也差不多。
师长虞啸卿出现了,他要重建
川军团。但真正燃起这群人斗志的是嬉笑怒骂、不惜使用下三滥手段的
龙文章。龙文章成了他们的团长,让这群人渣重燃斗志,变成勇于赴死之人。这些人从
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命运就是炮灰的命运,他们面对的是一场几乎必死无疑的战争。 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
对得起“中国远征军”这五个字的中国远征军题材的小说。
列宁在评价高尔基的《母亲》时说:“这是一本及时的书。”今时今日,在尤其需要我们对未来抱有信心的时候,本书也当得起这一评价。
自称是招魂世家,能与鬼魂对话。他对战争有着独特的敏锐嗅觉,明白有战争就有牺牲的道理。却又不能真正面对因自己的命令而失去的生命。与炮灰团的人接触后开始转变自己的初衷,把全部的战争热情转变为让这些炮灰活下去。在经历
南天门战役,险些断送整个炮灰团后,对战争及国民党的派系之争彻底失望。为制止内战振臂高呼,而触犯党章。最终用自杀的方式洗脱整个炮灰团的罪,将罪揽在自己一个人头上。
知识分子
家庭出身,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内心善良,珍惜身边的亲情友情。但总爱用损毒的语言,堕落的行经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做炮灰的日子中迷失了自己原本的愿望与热情,并只希望能凑合活着就好。一个通达英语的高材生,面对日军坦克,用半秒钟决断,躺下装死。日本人的
刺刀非常敷衍了事的刺入两寸,从此有了一条作为对日战争证据的残腿,但也从此丢失了魂魄。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根据
兰晓龙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战争题材电视连续剧,共43集。由原《士兵突击》制作班底制作。
《我的团长我的团》以独特的视角,讲述60年前中国各地军民联合抗击
日本侵略者、承受战争苦难的历史,突出了中国军民的民族大义和豪迈正气。2009年3月5日,在江苏、云南、东方三家卫视同步上星播出。
兰晓龙,湖南
邵阳人,1973年5月26日出生。1997年毕业于
中央戏剧学院,后进入
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成为一名职业编剧。曾创作了话剧《
红星照耀中国》,电视剧《石磊大夫》、《步兵团长》,《士兵突击》。话剧《
爱尔纳·突击》在获得2002年全军新剧目展演编剧一等奖。2005年2月《
爱尔纳·突击》获得
老舍文学奖、
曹禺戏剧奖。作为
老舍文学奖的重要奖项,戏剧剧本优秀奖是与长篇小说优秀奖和中篇小说优秀奖并列的奖项,此次以讲述一个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军营中优秀
侦察兵的《爱尔纳·突击》获得老舍文学奖戏剧奖的青年
军旅剧作家兰晓龙,1997年由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就进入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成为一名职业编剧,经过部队的磨练和
深入生活,兰晓龙倾心而作的《爱尔纳·突击》由战友话剧团在全国各地演出,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兰
晓龙的冷静可能跟他人生中的几个悖论有关,小时候好勇斗狠,无心向学,偶然受美国剧作家
尤金·奥尼尔感召,努力考中戏,竟然考上了。毕业时,本来要去广告公司的,但生性最恨拘束的兰晓龙却阴错阳差当了兵,10年下来,衔至中校。兰晓龙对
南方周末记者说:“我一般是一个违令不从的人,但打仗了我必定要去。”晓龙觉得自己很幸运,他开玩笑说自己是“阴阳
两界的人”,又补充道:“开这个玩笑我是沾沾自喜的。我不是地方上的百姓,我也不是一个完全的军人,这是我非常荣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