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府,即一个国家,两个政府。是解决
台湾问题的一个建议,由美国政府最早提出,曾出现于中美《
上海公报》中,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明确表示反对一国两府。
一国两府,即“一个国家,两个政府”(两个首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建议,由美国政府最早提出,曾出现于中美《
上海公报》中,当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明确表示反对一国两府。
2000年
陈水扁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
中国国民党主席
连战曾再度提出一国两府、
联邦制和
邦联制等构想,对于这些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都未发表任何评论,但是还是坚持认为“
一国两制”是比较理想的方案。
该报纸还称,楚树龙在表示,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南京政府也承认八路军、中国共产党统治的地区,承认边区政府,就是一例。他还说,现在双方政府官员称对方领导人为“先生”,是不正常、不应该的,而两岸关系要进入政治问题的讨论,就要解决这些不正常现象,要考虑是否“互相承认”,“在两个政府相互承认时,不必拘泥于谁是中央、谁是地方,不必讨论,这是以后的事”。
《联合报》所解读的“一国两府”概念,23日在岛内引起不小的关注。国民党“立法院”党团书记长
谢国梁称,“一国两府”的说法,与台湾民众期待有很大的落差。“立委”
林郁方称,学者与政治人物会提出解决两岸政治分歧的看法,但这些见解能否实现必须要有很多环境因素的配合,现在能做的就是维持现状,不断通过交流消除敌意。民进党党团干事长高志鹏称,“‘一国两府’的说法是化妆后的统战”,选在此时提出,让人发现原来大陆已经变成国民党的最佳助选员,“民进党在2012年不是要跟国民党单挑,而是要面对国共两党合力围剿”。他还声称,“一国两府”没有新意,台湾若接受,无疑是自我矮化。“陆委会”则表示不予评论。
“中研院”政研所筹备处主任吴玉山分析称,很难判断北京是否通过楚树龙“放气球”,但这的确是“蛮有新意”的概念,其中“‘对等政府’的论述满足台湾最基本需求,但‘一国两府’又强调一中,让台湾有疑虑”。他称,台湾将面临“大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台湾应该不会接球”。前驻美代表
吴钊燮也认为,“一国两府”对
大陆政策圈来说,确实是一种进步,显示大陆内部开始有人讨论超出设定框架,比之前所提的模式都更有弹性,对国民党来说是一种引诱,“但因总统大选在即,国民党恐怕也没办法做任何响应”。《联合报》23日分析称,“一国两府”有可能使两岸关系从目前的“一中各表”或“一中不表”争议中,达成“一中同表”共识,“双方也不必再以模糊的‘九二共识’来遮掩,进而实现双方完全的政治互信”。该报报道说,“
维基解密”日前公布美国外交电文,称大陆领导人为在两岸问题取得重大突破,于2006年成立研究小组,“期望在‘一国两制’与‘两国论’之间找到一个两岸都能接受的模式”,而从这些年来大陆的两岸作为来看,这种说法应当可信。
针对《联合报》的报道,楚树龙23日说,台湾媒体报道他在布鲁金斯学会上发表的文章,最早起源于在美国
卡内基和平基金会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当时曾写过类似文章,并在会场散发。后来,应布鲁金斯学会约稿,修改并扩充后正式发表。记者注意到,这篇题为《为更好理解和提升两岸关系而沟通》的文章约有4500多个英文单词,其基本意思是:近些年来两岸关系有了许多改善,以后要继续改善,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现在两岸都按照自己“宪法”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但并不是双方的共同框架,这种关系是不正常的;两岸要继续谈判,就不得不面临如何处理两岸政府之间关系的问题。楚树龙说,但“我并没有说‘一国两府’”,那可能是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与敏感。他称,“一国两府”是一个很早很旧的概念,
李登辉时就曾提出,大陆没有接受,现在哪种模式能解决两岸之间的问题还不知道,关键在于双方都必须承诺一个中国的共同框架,“至于未来是一个国家两个政府,还是一个中央一个地方,那是另外的问题,我也没法说”。对于文章中提到的“台湾的国际空间”,楚树龙认为,一切都要在一个中国共识的前提下才能解决,目前双方还没有进行正式谈判,台湾的国际空间无从谈起。他建议,今后在一些国际组织中,可以让台湾作为中国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参加,甚至在联合国代表团中,台湾也可以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部分,但只有参与权,要表决时,中国只有一票。另一方面,楚树龙也讲到,台湾是选举社会,“台独”势力有可能重新执政,要防止台湾方面利用国际空间问题来搞“台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