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略
西汉刘歆汇录的中国第一部官修目录和第一部目录学著作
《七略》是西汉刘歆汇录的中国第一部官修目录和第一部目录学著作。作品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等七部。
作品简介
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学者刘向刘歆父子受命主持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整理群书的工作。在每一部书整理完毕时,刘向便撰写一篇叙录,记述这部书的作者、内容、学术价值及校雠过程。这些叙录后来汇集成了一部书,这就是我国第一部图书目录别录》。刘向死后,刘歆继续整理群书,并把《别录》各叙录的内容加以简化,把著录的书分为六略,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再在前面加上一个总论性质的“辑略”,编成了我国第一部分类目录《七略》。
别录》、《七略》奠定了我国目录学的基础,也形成了我国目录学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清代章学诚校雠通义》中所说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例如《七略》,它以六略三十八类的分类法,条分缕析先秦到西汉的各种文化学术流派;以辑略的形式,在整体上评述了各种文化学术的兴衰分合;以各书叙录,具体而微地介绍了各种学术文化著作的优劣真伪是非,不啻是一部先秦至西汉的学术文化史
可惜的是,《别录》、《七略》在唐末就佚失了。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它们都佚失了,你怎么知道它们奠定了我国目录学的基础和特点,怎么知道它们的分类、辑略、叙录的内容和作用呢?这就因为《别录》,尤其是《七略》的概貌,基本上保存在《汉书·艺文志》里了。
特点
《七略》是一部分类目录,第一次展示了我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方法,它以学术性质作为分类标准。在著录上确立了较为完全的著录方法,除编有内容提要外,还利用了“互见法”和“分析法”。
意义
《七略》创立出的分类法和著录法对我国图书馆目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内容
《七略》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七部。
班固是根据《七略》来编写《汉书·艺文志》的。首先,他沿用了《七略》的六分法,把图书分为:
(一)六艺略,著录易、诗、书、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九类图书,这些都是儒家经典或与儒家经典有关的著作,它们被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单独为一略,体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儒家经典在政治上和学术上的指导作用;
(二)诸子略,著录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著作,西汉去古未远,诸子书保存颇多,而西汉后期虽尊儒学,但对诸家学说基本上还是兼收并蓄的,不象后世那样极端,所以诸子列第二大类;
(三)诗赋略,著录了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歌诗五类文学作品;
(四)兵书略,著录了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类军事文献,包括了战略思想、战术技巧各个方面;
(五)术数略,著录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类图书。
(六)方技略,著录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著作,大体上是医学、科学及方士、巫术两方面的杂拌。
以上六略三十八类,共著录了当时可以看到的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图书。它就像一组分类陈列的大“橱窗”,各种文化、学术著作都按照它的性质分别开来,像陈列品一样有条不紊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作者介绍
刘歆(约公元前53年~公元23年),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刘向子。“少以通《诗》《书》能属文”,成帝时,“待诏宦者署,为黄门郎河平年间,受诏与父向领校秘书,讲六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刘向死后,歆复为中垒校尉哀帝即位,为侍中太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歆嗣父业,继续校书王莽篡位后,因谋诛王莽,事泄自杀。
阮孝绪《七录序》,刘歆的《七略》,是在其父《别录》的基础上,“撮其指要”而成。《别录》是刘向校书时所撰叙录全文的汇编,篇幅比较多。《七略》是摘取《别录》内容成书,比较简略,所以叫做“略”。《七录序》谓:“其一篇即六篇之总最,故以辑略为名,次六艺略,次诸子略,次诗赋略,次兵书略,次数术略,次方技略”,故称《七略》。
辑略为说明其他六略的意义与学术源流,阐述六略的相互关系和六略书籍的用途,是六略之总最,诸书之总要,相当于全书的概要。
六略共三十八种,即刘歆对当时书籍的分类。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谓:“刘歆《七略》……首之辑略,以总集诸书之要,则分列品题,实六略耳。班固艺文志》,增入三家,而省其十家,共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篇,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歆原书三万三千九十卷,固节其猥冗,仅得十之三四”,“然《七略》原书二十卷,班氏《艺文》仅一卷者,但存其目耳”。
刘歆《七略》早已亡佚,但班固《汉书·艺文志》,删除《七略》中的辑略,保留了其中的内容,把辑略中的总序列于六略之前,大序列于六略之后,小序列于三十八种之后。在分类方面,保留了《七略》中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
著录书籍方面,基本上保留了原貌,增加了《七略》完成后刘向、扬雄、杜林三家在西汉末年所写的著作。凡著录上的删补,分类上的合并、改移,班固均在自注中注明“出”、“入”、“省”若干家、若干篇,以示更改之处。因此,《艺文志》虽仅得《七略》十之三四,但存其目,还是据以可窥见《七略》之概貌。
分类简化
班固将《七略》的《辑略》,也就是《七略》对各家学说著作及流派的论述按其内容分开,作为各略各类的大、小序散入各略各类之后,使论述和分类著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班固的一个创新,因为这样一来,读者就可以免省反复检寻之劳,在看到各家著作的著录同时,就能读到总论式的大小序。这就象每个大“橱窗”的总说明书。
班固为了使目录符合史志的要求,便对刘歆《七略》的叙录再次进行简化,择取那些最主要的部分作为小注,附于各书之下,它就象大“橱窗”中每个陈列品上的简介。比如六艺略论语类中有“ 《论语》古二十一篇”,小注便说:“出孔子壁中,两《子张》。”又“《齐(论语)》二十二篇”,小注便说:“多《问王》、《知道》。”这一来,这两种《论语》篇目与今本篇目的不同就很明白了。
汉书·艺文志》就这样,用分类、大小序、小注的形式,保存了《七略》的分类、辑略、叙录的大概面貌,同样起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在这个学术大“橱窗”中,可以看到先秦到西汉琳琅满目、灿烂辉煌的学术文化的成就与发展。不过,千万不要以为班固只是凭借一部《七略》,稍加改头换面,称作《艺文志》的。其实,班固也花了许多心血。
除了前面提到的分解辑略,散入各类之外,他还补入了西汉末年杜林、扬雄、刘向等数家,使《汉书·艺文志》真正成为记录上古到西汉的图书的完整目录;他还对《七略》中归类不当的地方进行了调整,如《司马法》原入兵书略兵权谋类,班固则改归六艺略礼类,《伊尹》、《太公》、《管子》、《蒯通》、《孙卿子》等原既入诸子略,又入兵书略,班固则全部移入诸子类,这就使图书归类更准确更科学了。
分类原因:《七略》为什么分成六类?
一、《七略》虽亡,而《汉志》俱在,根据《汉志》将《七略》的分类列表如下:
(一)辑略;
(二)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三)诸子略: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四)诗赋略:屈赋之属、陆赋之属、荀赋之体、杂赋、歌诗;
(五)兵书略: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六)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
(七)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二、略:是领域的意思。
其《辑略》相当于后世目录的叙例,与分类无关,所以刘歆的《七略》实将书为六大类,是一种六分法
(一)六艺略:主要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以及学习经书的基础读物。汉武帝独尊儒术,六艺略因而被列于六略之首,而且儒家也被列于诸子略之首。
(二)诸子略:包括古代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著作。
(三)诗赋略:赋是汉代特别发达的文体,也为武帝所爱好,武帝时又专门设立乐府以采歌谣,所以诗赋单列一略,并仅次于诸子略。
(四) 兵书略:收军事著作。在战争频繁的年代,军事学对于扩充势力、巩固政权很有作用,春秋战国以来此类书也较多,所以列于数术方技二略之前。
(五) 数术略:重要是天文历法、占卜星相方面的书。
(六)方技略:主要是医药认识方面的著作。但是由于古人对于科学认识的局限性,其中也掺杂得有一些是封建迷信的书籍。
三、《七略》为什么分成六类呢?
(一) 学术有所不同。《六艺略》的主要部分是王官之学。《诸子略》所收为个人及他那个学派的书,是私门之学。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则因为各有专门,必加分列。
(二)校书有分职。刘歆是这次校书工作的主持人,他负责校理经传、诸子、诗赋,而他不熟悉的兵书则由步兵校尉任宏分校,数术由太史令尹咸分校,方技由侍医李柱国分校。
(三)卷篇有多寡。群经、诸子,性质不同,当然应当分开,至于后世史书出于《春秋》,诗赋出于三百篇,然而《七略》却将史书附在《春秋》之后,而诗赋却自成一略。源流虽然相同而处理各异的原因就在于篇卷多寡不同。史家之书,自《世本》以下,仅八家四百十一篇,不足成略;而诗赋自屈赋以下,达百六家千三百十七篇,非单独自成一略不可。
参考资料
《七略》.北京印刷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4 11:54
目录
概述
作品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