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寨乡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辖乡
万寨乡,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地处宣恩县北部,东、东南与长潭河乡恩施市双河乡相比邻,西南与椒园镇珠山镇和恩施市芭蕉乡接壤,北抵石心河与恩施市三岔乡隔河相望,乡人民政府距宣恩县城29千米,区域总面积183.58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万寨乡户籍人口为29997人。
历史沿革
元明清时期,属东乡土司地。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以后为东乡里辖。
1950年1月,建立万寨区,称为第二区;同年4月,恩施县三岔区管辖的凉风、白果、芷药以及向家和大河坝各一部分划归宣恩管辖。
1958年10月,改称东升公社。
1959年1月,改名为万寨公社。
1961年5月,改称万寨区。
1975年10月,撤区并社,设立万寨、板场、中间河3个大公社。
1984年5月,设立万寨区。
1996年12月,更名贡茶乡。
2001年3月,更名万寨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万寨乡辖大河坝、芋荷坪、罗针田、网台、大明山、中台、铁厂沟、后坪、小姑珠、白果坝、长沙河、梭龙坝、伍家台、白虎山、凉风、板场、金龙坪、马鞍山、长堰沟、芷药坪、千师营、石心河、向家村、六堰塘2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4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31日,万寨乡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向阳社区、大河坝村、罗针田村、长堰沟村、向家村、芷药坪村、石心河村、白果坝村、后坪村、金龙坪村、白虎山村、板场村、伍家台村、中台村;乡人民政府驻大河坝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万寨乡地处宣恩县北部,东、东南与长潭河乡恩施市双河乡相比邻,西南与椒园镇珠山镇和恩施市芭蕉乡接壤,北抵石心河与恩施市三岔乡隔河相望,乡人民政府距宣恩县城29千米, 区域总面积183.5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万寨乡地处二高山,武陵山脉支系,东西两条山梁形成一条狭长地带。最高峰位于铁厂沟柞木园,海拔1230米;最低点位于石心河两河口,海拔356米。
气候
万寨乡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8℃,年均日照时数为1090小时常年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20天。
自然资源
2011年,万寨乡耕地面积5万亩,人均1.2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万寨乡辖区总人口30300人,其中城镇户口1100人,城镇化率3.6%。总人口中,男性15600人占51.5%;女性14700人,占48.5%;14岁以下4000人,占13.2%;15~64岁23000人,占75.9%;65岁以上3300人,占11%。总人口中,以土家族为主,达18500人,占61%;有汉族9800人,占32.3%,其他民族2000人,占6.7%。2011年,万寨乡人口出生率11.8‰,人口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长率5.2‰。
截至2019年末,万寨乡户籍人口为2999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万寨乡财政总收入865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7万元,比上年增长40.1%。
截至2019年末,万寨乡有工业企业31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个。
农业
2011年,万寨乡农作物以种植茶叶、烟叶水稻、玉米、红薯为主。农业总产值2.2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全乡地区生产总值的36%。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红薯为主。生产粮食1.1万吨,人均360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是茶叶、烟叶。其中种植茶叶34020亩,鲜叶收入44601万元;烟叶5302亩,产量12680担,收入1020万元。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为主。生猪饲养量7.4万头,年末存栏3.3万头。
工业
2011年,万寨乡工业以茶叶加工、水电为主。工业生产总值3.2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7亿元,有工业生产总值20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5家。拥有工业、企业49家,从业职工2800人。
金融业
2011年末,万寨乡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金额5133万元,比上年增长29.9%;各类贷款金额4168万元,比上年增长28.9%。
邮电业
2011年,万寨乡邮政业务收入96.8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60万元。
交通运输
万寨乡境内有30千米直达县城的宣万公路主干线,村级公路180千米,通村油路128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万寨乡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477人,教师15人;小学7所,在校生1513人,专任教师9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1所,在校生777人,专任教师5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1%,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7.8%。2011年,万寨乡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600万元,比上年增长29%,占财政总支出的34%,比上年增长11%。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万寨乡有乡文化站1个;村级各类图书室24个,藏书4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200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万寨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门诊部2个;床位4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13张,固定投资总值174.8万元。专业卫生人员84名,其中执业医师7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19人。2011年,万寨乡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3万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8万人,参合率92%。
社会保障
2011年,万寨乡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8户,人数54人,支出11.2万元,比上年增长23%,月人均173元,比上年增长23.6%;大病医疗救助8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706人,支出13.5万元,比上年增长4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44户,人数2566人,支出81.8万元,比上年增长62.1%,月人均56元,比上年增长27.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3.8万元,比上年增长17.3%。社会福利费15万元,比上年增长650%。敬老院1家收养农村五保人员91人。有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4万元。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45万元,基金支出合计708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0.6万人,综合参保率达80.8%。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万寨乡有邮政支局1个。全年征订报纸书刊3.2万份(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5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135门,固定电话用户2069户,电话普及率20%;移动电话用户1800户;互联网用户250户。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万寨乡因明末清初白莲教在此安营扎寨得名。
文物古迹
乾隆皇帝亲自赐匾的宣恩县伍家台贡茶,名誉神州。贡茶的创始人伍昌臣,去世后长眠于贡茶的发源地宣恩县伍家台。
伍昌臣生于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古稀之岁卒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他从青年时代开始,在伍家台花栎坪苦心栽培茶叶,生产出来的“白茶”味甘、汤色清绿明亮、似熟板栗香。作为贡品献给了乾隆皇帝,皇帝品后大悦,下旨御赐《皇恩宠赐》匾,以资嘉奖。此匾尚在,陈列于宣恩县博物馆,作为文物保存。
伍昌臣的墓地,墓碑中刻有“皇恩准赐伍公讳昌臣老大人墓”十三个显赫大字,墓联是“观山水龙欢虎踞;锦佳城食禄万钟”。此碑是后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立的,保存完好。
万寨老街有着悠久的赶场历史,是传统的赶场之所。万寨老街历史上为两县共有,南半头为宣恩县,东半头为恩施县,形成“一街两县”的地理奇观,与相邻的鹤峰县南北镇南半头为湖南、北半头为湖北的“一街两省”奇观,一起传为美谈。这是因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设立宣恩县时划定的地界,今宣恩县东北部不少地方当时为恩施县所属。清同治版《恩施县志·村集》载:“东南隅集场十三:万寨,在七里坪之南,距七里坪五十三里,距县六十里。按,此集与宣恩相错,集东属恩施,集南属宣恩……”新中国成立前后,万寨街东半头属恩施县三岔乡辖,南半头属宣恩县城关区辖。1951年3月,万寨从宣恩县城关区分出,始设万寨区。同年4月,经恩施行政专署批准,将恩施县三岔区管辖的凉风、白果、芷药以及向家、大河坝各一部分划归宣恩县,至此结束了万寨老街“一街两县”的历史。
白果坝村陈家坝,因水布垭电站大坝工程建设划为淹没区,省、州、县文物调查组在这里发现商周文化遗迹,大面积的古人类居住遗址,揭示了万寨历史非常久远。
名胜古迹
洞坪水利枢纽工程作为湖北省首批世行贷款重点工程,洞坪工程更是为该乡全方位发展、立体式开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它将成为该乡交通、通讯、集镇建设、服务业、旅游业、水产业、工业、企业等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巨大拉动力和牵引力。
洞坪电站是一座坝高为135米的混凝土对数螺旋双曲拱坝,装机容量110兆瓦, 年平均发电量3.22亿千瓦时,工程静态总投资8.15亿元,动态总投资9.19亿元,主体建筑物有混凝土双曲拱坝、消能建筑物、发电引水系统地下厂房开关站等。
油麻藤植物形态 常绿木质藤本;小枝纤细,淡绿色,光滑无毛。复叶互生,小叶3枚;顶端小叶卵形或长方卵形,长7~12厘米,宽5~7厘米,先端尖尾状,基部阔楔形;两侧小叶长方卵形,先端尖尾状,基部斜楔形或圆形,小叶均全缘,绿色无毛。总状花序,花大,下垂;花萼外被浓密绒毛,钟裂,裂片钝圆或尖锐。
在万寨长堰沟有一株巨型油麻藤,该藤高约50米,宽延方圆18米,树龄约400年,是现存世上最古之藤本植物,被当地人戏称为“上古油麻藤”,1992年,被列为县级保护植物。在当地,关于此藤还有一段美丽传说:相传陈拓老祖为求一手杖,求遍群山,后见鄂西林海中有上古植物,遂取诸木于山林,几经修饰终成神器。而造成神器之余料,撒向凡间,便是油麻藤,自此蔓延不绝,生生不息。
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的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截至2010年,在世界上发现确认的天坑约80个,其中有超过50个在中国。中国的天坑分布在南方喀斯特地区,绝大多数位于黔南、桂西、渝东、鄂西的峰丛地貌区域。
在万寨大河坝村石门有两个大型天坑,按天坑分级原则,深度和宽度均超过500米的为超级天坑,全世界仅有三例,全在中国(重庆小寨天坑、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深度和宽度在300米到500米之间的为大型天坑,全世界有16例,中国有9例;石门天坑为子母坑,一大一小,其中大的,坑径约350米,深200米许。按地质学界对天坑的分类,石门天坑当属世界第17例,中国第10例大型天坑。不过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原因,石门天坑一直“养在深闺无人识”,不为世人所知。
与“大旋坑”宏大雄壮相呼应的就是“小旋坑”的隽秀奇异。与“大旋坑”比邻而居的就是“小旋坑”,两坑相距不足百米,一大一小,一险一奇。两坑互邻,大小各异,这在所知的天坑中还属首例。“小旋坑”坑径约百米,深50米,树木葱茏,山花满壁。坑底更有石林奇观,怪石嶙峋,姿仪各态,其中巧夺天工者,非言语所能尽详。
地方特产
万寨曾命名贡茶。追溯到清乾隆时期,该地一姓伍名昌臣的制茶商采制的茶叶,玉液清绿、回甜爽口,集色、香、味之大成,深得乾隆喜爱,成为纳贡佳品,“贡茶之名”从此不胫而走。多次荣获国优、省优、部优级大奖。2001年成功引进外地茶商,共投资200万元,组建“兰玉茶厂”。2001年,该乡被湖北省农业厅授予十大名乡之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6 02:5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