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风(Triple Typhoon),是一种多个热带气旋共存的现象,指的是同一时间在西北太平洋上有3个热带风暴及以上级别的热带气旋共同处于活动状态,俗称为“三台共舞”“三旋共舞”等,是
多台风的一种。
现象描述
三台风是一种多个热带气旋共存的现象,指的是同一时间在西北太平洋上有3个热带风暴及以上级别的热带气旋共同处于活动状态,亦称为“三台共舞”“三旋共舞”等,是
多台风的一种。
三台风并不少见,高频发生时间段为每年的8~9月。从2000年到2014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出现过9次三台风现象,从次数上来看,不算少见,基本上每1~2年就会出现一次。
从三台风出现的月份来看,2000~2014年,7月份出现过1次,8月份出现过3次,9月份出现过3次,10月份出现过2次。总体上,8-9月更容易出现三台风,主要是因为8月和9月是一年中生成台风最多的两个月份,基数大,台风“撞日”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如果将三台风的三个台风的相对位置做个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三足鼎立”型,即三个台风的中心连线为三角形;另一类是“一字排开”型,即三个台风的中心基本上在一条直线或者略带弯曲的弧线上。在2000~2015年的10次三台风现象中,两种类型各占一半。
现象记录
登陆最多
2012年的8月上旬,中国东部沿海先后遭遇“苏拉”“达维”“海葵”三台风侵袭,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1209号台风“苏拉”、1210号台风“达维”以及1211号台风“海葵”先后登陆台湾和福建、江苏以及浙江,给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带来了狂风暴雨。8月3日,已经登陆中国的“苏拉”和“达维”与初生的“海葵”形成了“三旋共舞”的局面。
强度最高
1987年9月上旬,西北太平洋上同时出现了3个热带气旋一字排开的场面,并且它们的巅峰强度都达到了强台风以上级别。从当年的卫星云图看,北京时间1987年9月9日20时“GERALD”为强台风强度,“FREDA”和“HOLLY”均为超强台风强度,而且它们的台风眼都清晰可见,足见其强度之强。虽然西北太平洋热带海域面积广阔、海水温度高,但要同时支撑3个热带气旋发展成强台风以上强度也不是容易的事,所以同时出现这么“霸气”的“三台共舞”实属罕见。
同名记录
2010年1006号
台风狮子山、1007号
台风圆规、1008号
台风南川组成三台风,2021年2117号
台风狮子山、2118号
台风圆规、2119号
台风南川组成往年案例同名三台风,是为西北太平洋2000年新命名表投用以来首次形成往年案例同名三台风。
2012年1209号
台风苏拉、1210号
台风达维、1211号
台风海葵组成三台风,2023年2309号
台风苏拉、2310号
台风达维、2311号
台风海葵组成往年案例同名三台风,是为西北太平洋2000年新命名表投用以来第二次形成往年案例同名三台风。
现象机理
当三台风现象形成的时候,如果各个台风之间保持距离,那么这三个台风就会乖乖地各走各路,乖乖跟着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引导气流走,互相之间无明显影响。如2007年的“罗莎”“海燕”“杨柳”或2013年的“蝴蝶”“圣帕”“菲特”。
不过,一旦其中两个台风离得太近,那么互相牵绊就在所难免了。当两个台风靠近时,它们将绕着相连的轴线成环状且互相作反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为顺时针旋转),旋转中心与位置依两个台风相对质量及台风环流之强度来决定。旋转时一个走得快些,另一个走得慢些,有时也可能合二为一。这种现象称之为“
双台风效应”或“藤原现象”。通常当两个台风相距1000~1200公里以内(一说1000~1500公里以内)时,一个台风的外围环流会对另一个台风的路径产生影响,而且台风越强、距离越近,对另外一方产生的影响就越大。
在2000年以来的三台风案例当中,有5次出现了明显的“藤原现象”,致使至少一个台风的路径出现了明显的转折。这些台风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有强度相当的台风发生互旋的现象,如2010年台风“南川”和“狮子山”;也有强大台风牵引弱小台风的现象,如2002年台风“查特安”牵引“娜基莉”东行,2009年台风“茉莉”牵引“芭玛”东南转向。
历年案例
2023年截至9月,西北太平洋共出现由
台风苏拉、
台风达维、
台风海葵、
台风鸿雁接力形成的两轮三台风现象。
2024年11月,西北太平洋出现由
台风银杏、
台风桃芝、
台风万宜、
台风天兔接力形成的两轮三台风现象,成为有卫星观测以来继1994年后再一次在11月出现三台风,且最大共存数量构成同期罕见的
四台风。
注:2009年
台风天鹅、
台风莫拉克、
台风艾涛与2021年
台风烟花、
台风查帕卡、
台风尼伯特三系统非同时保持在热带风暴级以上强度活跃,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三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