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贤
孔子门下弟子
三贤:指孔门圣贤卜子闵子冉子;又指南朝诗人王融谢朓沈约。又指丰干拾得、寒山三位隐士。还指屈原、李白、杜甫。
佛教用语
三贤:佛家。指十住十行十回向
《仁王经·菩萨教化品》:“三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原。”
《全唐文》二六三李邕《岳麓寺碑》:“四行乐而不取,三贤登而更迁。”
《全唐诗》一二七王维《过卢四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三贤异七贤,青眼慕青莲。”
【三贤】 [出仁王护国经疏] 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皆称贤者。此就别教而论。盖诸位菩萨但断见思惑尽。尚有无明惑在。未入圣位。故名贤也。一十住会理之心安住不动。名之为住。一发心住。二治地住。三修行住。四生贵住。五具足方便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二十行行即进趣之义。谓行此行。则能进向于果。名之为行。一欢喜行。二饶益行。三无违逆行。四无屈挠行。五无痴乱行。六善现行。七无著行。八难得行。九善法行。十真实行。三十回向回因向果。名为回向。一救诸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不坏回向。三等一切诸佛回向。四至一切处回向。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六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七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八真如相回向。九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十入法界无量回向。
诗人合称
三贤:是南朝齐梁诗人王融谢朓沈约的合称
王融谢朓沈约是诗歌声律说的首创者和提倡者,又因为他们都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且从少年时代起就以好学、有文才而知名当世,这使他们的提倡得到众多的士族文士的响应,流为时尚,故称之为“三贤”。
梁钟嵘《诗品》下:“昔有王元长(王融)者,常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之。唯颜宪子乃云:律吕音调,而其实大谬。唯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尝欲造《知音论》,未就而卒。王元长创其首,谢脁、沈约扬其波。三贤咸贵公子,幼有文辨。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凌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
圣贤合称
卜子
卜商(公元前507年—前?年):字子夏中国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尊称卜子卜子夏。性格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孔子逝后,他到魏国西河进学,主张国君要学习《春秋》,吸取教训。以防止臣下篡权。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
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李俚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也尊以为师。相传《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传授下来。
闵子
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尊称闵子。字子骞,以字广为人知,所以史称闵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中国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在孔门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称,而尤其以孝行超群闻名于世。
冉子
冉求(前522-前489年):尊称冉子中国春秋末期鲁国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冉堌镇)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唐代隐士三贤
丰干、拾得、寒山
传说他们分别是阿弥陀、文殊、普贤的化身,隐身于天台山国清寺,现在还保留有“三贤堂”,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中拾得、寒山还被清雍正帝封为“和合二圣”,是“和合文化”的创始人。他们的作品被后人收集为《寒山诗集》。
现代流传最广的一段文字是:寒山拾得问对——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归水三贤
此说源于伪托唐朝韩愈名义撰的《题杜子美坟》提出“三贤(指屈原、李白、杜甫)同归一水”的说法。
参考资料
永恒的三贤堂.天台新闻网.2016-01-20
丰干禅师与寒山拾得大士.地藏论坛.2008-09-19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30 22:06
目录
概述
佛教用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