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事公司起源于“94专项”。1986年8月5日,国务院以“国函(1986)94号”文,批准上海采取
自借自还的方式,扩大利用外资,以加强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技术改造,增强
出口创汇能力,发展
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第一批
利用外资规模扩大了32亿美元,其中14亿美元用于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3亿美元用于工业技术改造,5亿美元用于
第三产业和旅游业,此项政策就叫“94专项”。
[2009-02-27]注册资本:2,527,000.0000万元。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国资委”)作为公司出资人,
出资比例占公司
实收资本的100%。
上海久事公司是
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属的
国有独资的综合性投资企业,成立之初,积极履行
政府投资主体职能,筹措外资16.9亿美元,先后投资建成了
南浦大桥、
合流污水改造一期工程、地铁一号线、市内20万门
程控电话扩容、
虹桥机场候机楼改造等五大项目。之后,久事公司积极开辟投融资改革的新路子,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方式,在国际和
国内市场上先后筹措了数百亿元的资金,连续投资
上海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完成好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同时,公司还按照政府产业导向,积极开展
市场化运作,先后投资了高科技、工业、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多个项目。公司成立14年来,为上海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上海久事公司系国有
投资经营控股公司,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为组织实施国务院国函(1986)94号文件于1987年批准组建的,也是
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产物。目前注册资本为252.7亿元,
资信等级AAA级。
公司坚持政府投资主体的定位,以政府性项目为主要
投资方向,通过积极筹措国内外资金,参与和完成政府规划的重大项目的投资,发挥
国有资本的导向和带动作用。公司以“政府性项目、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致力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为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0年,市政府决定将上海久事公司同上海实事
公司合并,新增代市政府管理财力资金的职能,成为新的更具实力的上海久事公司。
1992年,市政府批准上海久事公司由事业性质转制为企业,实行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
管理体制。 1999年8月,原上海
外滩房屋置换有限公司并入久事公司,外滩经典楼宇的进入,使公司的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005年下半年,市政府为深化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将上海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巴士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强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五汽冠忠
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和
上海现代交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五家公交骨干企业的党政
隶属关系和资产关系先后划转至上海久事公司。
2009年3月,根据
上海公交新一轮改革的总体安排,公司全资成立了上海巴士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公交线路和车辆约占全市份额的60%,通过收购重组和
资产注入等方式,
统一经营浦西地区和金山、
崇明、
奉贤区域内的地面公交。 近年来,公司参与投资的
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和
沪杭铁路客运专线先后建成通车;连续成功举办F1中国大奖赛和ATP1000网球大师系列赛;公司所属“强生”、“巴士”两大出租车品牌实施整合;公司与市
旅游局所属单位
共同投资,成功发行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
上海都市旅游卡”;公司与
锦江国际集团共同投资外滩地块综合开发项目,
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建成开业。
在确保重大
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的同时,公司每年在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坚持按时还本付息,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筹融资信誉优异,并积累了丰富的资金运作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公司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发展, 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有中国特色,适合久事特点,切合项目特性的
投融资管理模式。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公司的定位, 公司确定了“确保一个重点,打造三个品牌,实现两个优化,体现两个效益”的目标任务。即重点确保政府规划项目的投融资任务完成;精心打造公交行业龙头品牌、外滩
世纪经典楼宇保护开发利用品牌和赛事
文化品牌;优化
资产结构,优化
管理模式;在体现
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
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将久事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和上海最具综合竞争实力的国有投资经营控股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