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华机场是中国民航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运营时间较长的机场之一。
机场介绍
机场位置
上海龙华机场,位于上海市中心区西南部,黄浦江的西岸,毗邻著名的
龙华寺,因而得名。龙华机场原有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跑道。龙华机场是著名的“
中国航空公司”、“
欧亚航空公司”的诞生地。
机场情况
(原有跑道2条,其中一条跑道被利用做其他建筑,
主跑道距离也变短为1000米左右,以下介绍的是最鼎盛时期的状况)
龙华机场原计划修建三条跑道,已建成2条跑道,图为龙华机场原
设计图地理坐标:31°10′01″N;121°27′13″E
ICAO代码:ZSSL
主跑道长:1830米,可供
伊尔18型以下各型飞机起降
主跑道宽:80米
主跑道厚:0.35米
副跑道长:1181米
副跑道宽:50米
副跑道厚:0.35米
副跑道材质:碎石道面
停机坪:扇形停机坪1个,面积3.08万平方米,可停伊尔14型飞机9架,或伊尔18型飞机5架
联络道:2条(其中1条是东西跑道)
其他设施:
导航设备、
调度指挥塔设在候机大楼上层,有
超短波台1部,在50公里范围实施日夜指挥,有南远、近
归航台,北近归航台,航向下滑
信标台,着陆
探照灯,
永久性夜航灯光设备,日夜均可起降飞机,另有
气象台,可为飞行及训练提供
气象保障;油库计有油罐8个,最大总容量550吨,正常储存
航空汽油400吨。
机场来源发展
该机场是中国最早建成的大型机场,始建于1917年,1922年被称“龙华飞行港”,1927年改为陆军机场,1929年6月,改为
民用机场,并设立了“龙华水陆航空站”管理机构,同年,投入民航运输。龙华机场是著名的“
中国航空公司”、“欧亚航空公司”的诞生地。1934年
机场扩建后可供水上、陆上飞机升降。抗战期间,机场被日寇海军占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民航局再次扩建龙华机场。20世纪40年代曾为
东亚最大的国际机场。1952年军委民航局上海站(亦称上海航站)在龙华机场成立。龙华机场一度成为新中国的
航空门户。由于龙华机场靠近市区,从1966年8月起,航班飞机转场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降。此后的龙华机场主要担负试飞和中型机训练及
通用航空飞行。
主营业务为各类航运、
空中游览、航拍、商务包机、引航以及应急求援、城市管理等通用航空作业;另有私人飞行驾照
培训公司和飞行俱乐部在龙华机场发展业务。
机场历史
民用机场
上海解放初,
虹桥机场成为空军机场,龙华机场为上海的
民用机场。随着
国民经济日益繁荣,
民用航空事业得到迅猛发展,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龙华机场由于紧靠市区,受净空条件等限制,已无法适应大型飞机起降,不久便改为小型飞机的试飞站和训练基地。虹桥机场在1963年11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扩建成为民航
国际机场。
龙华机场原为
北洋政府淞沪
护军使署的江边大操场,辟建于1915年末。松沪护军使署因驻扎军队需要,选定在上海西南黄浦江边的
龙华镇百步桥一带圈定民田约16.68万平方米(250余亩),建造营房和操场。
1917年
北洋政府驻上海
陆军第十师因军事训练需要,向国外订购6架飞机。由于装配飞机需要宽阔的场地,因而择定龙华大操场作为
飞机装配之地。
1922年
龙华大操场正式辟建为龙华机场,也是上海第一个由陆军管辖的
军用机场。
1922年9-11月,为存放已装配好的飞机,分别在大操场内建造了6间竹房和3大间瓦房。1929年6月,国民航空署奉令从
淞沪警备司令部接管,改为民用机场。该机场地处
上海市西南,东濒
黄浦江,
地理坐标为东经121°26′00″,北纬31°11′31″,距
徐家汇上海中心气象台3公里。
1922年
被称“龙华飞行港”。
1927年
改为陆军机场。
1929年
1929年6月国民
航空署奉令向淞沪警备司令部接管机场,改为民用机场。并设立了“龙华水陆
航空站”管理机构,同年,投入民航运输。
1934年
机场扩建后可供水上、陆上飞机升降。龙华机场经不断修建,到1936年淞沪抗战前,龙华机场经不断修建,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好的一个民用机场。
上海沦陷后,日军占领机场,日军也对龙华机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建,主要为满足日军的战斗机停机需要。
1945年
日本
二战投降后,虹桥和龙华两大民用机场正式划归国民党空军管辖对机场进行扩建。加铺了
水泥混凝土道面,同时建全了
航行管理和夜航灯光等设施,盖了弧形
候机楼1座。龙华机场则经扩建,已成为中国
民用航空运输的
枢纽机场,而且在当时
远东地区也是屈指可数的一个国际机场。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虹桥机场成为空军机场,龙华机场则继续作为民用机场。
1952年
军委民航局上海站(亦称上海航站)在龙华机场成立。龙华机场一度成为新中国的航空门户。
由于龙华机场靠近市区,净空受限,从1966年8月起,航班飞机转场虹桥国际机场起降。
此后的龙华机场主要担负试飞和中型机训练及通用航空飞行。
五十年代后期
龙华机场油库的铁路专用线是在日军占据时修筑的。抗日战争胜利后这条铁路线弃置不用。上海解放后,该铁路线已年久失修,枕木腐烂,铁轨倾圮,不能使用。当时,军委民航局华东办事处委托上海铁路局在原来的路基上重新铺设铁轨,但时值民航恢复期间,飞行任务不多,每年的油料调运量有限,因而铁路线修复后很少使用,平时亦缺乏检修养护。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安全起见,运往龙华机场油库的油槽列车,只停在距离机场4公里左右的潘家宅铁路货站,然后再由机场油库派汽车油罐车前去铁路货站将油料卸运至机场油库储存,1节30吨容量的油槽车需来回七八次才能卸完。其时,龙华机场油库,主要是储供航空汽油。
1990年5月
龙华铁路装卸油库投产使用。除了建有9个油罐外,还修建1条1600米长的铁路专用线,其中进入库内的油槽车装卸栈桥有180米。该栈桥有停放油槽车位30个,卸油鹤管共计19个,其中航空煤油15个,航空汽油2个,航空滑油1个,地面汽油1个,卸油能力每小时为115.5立方米。此后,虹桥机场及华东地区部分民航机场需要的油料都可以直接从该铁路专用线发运。
1993年
国家民航总局将龙华机场定格为2B
通用机场,现有南北向砼跑道1000米,主要承担运五及以下飞机起降、备降任务以及本航站范围内的航务管理、地面保障及
行政管理。
21世纪初
龙华机场用来起降
飞艇和直升机,机场原址内还设有汽车驾校。
2008年
龙耀路隧道开工建设后,机场内的跑道被拦腰截断,后将机场内的跑道改建成一道路。
2010年
2010年4月15日龙耀路隧道通车后原跑道所在位置的道路被命名为云锦路
2013年
机场大部分设施已经拆除
机场建设
初步建设
上海解放后,
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空军部接管了龙华机场。1952年起,军委
民航局上海管理处修复了龙华机场
主跑道(南北向跑道)等设施。从1953年起至1957年,民航上海管理处根据《民航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对龙华机场设施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期间,除兴建主跑道南端的
远距归航台,以及相应的指点标志和场内短波
定向台等外,在1955年修复了东西跑道,于同年11月1日正式使用,至当年末,起降飞机30架次,并再次划定两条跑道侧
安全道各100米和禁区范围。同时,还建成维修立2型和C-47型飞机的机头库及混凝土修机坪。1958~1962年,民航上海管理处(局)根据民航
第二个五年计划,继续对龙华机场进行建设。其中包括:1958年对主跑道南端进行扩建,共
征用土地87.8亩,迁移居民86
户计431人,拆除房屋132间计2134.8平方米。当被征用土地区的居民居住生活等方面发生困难时,民航上海管理处从该机场的另一地方拨出75亩土地,作为他们建房耕种之用。1959年,完成主跑道整修工程、夜航灯光设备安装工程,
平整场地2万平方米,兴建了主跑道南端的近距归航台等,并开始接受夜航飞机降落。1960年,完成候机楼大厅改造工程和碎石滑行道工程(面积为3000平方米),兴建了主跑道北端的近距归航台等。此外,在候机楼内建立
指挥塔台、区调话台、收信台等,在机场东北角建立无线电
发信台,形成了民航华东地区的通信及
飞行管制中心。同时又在机场内外建立起有线
通信网络。
深入建设
1961年4月15日,国务院批准由国防部报送的《关于飞机场附近高大建筑物设置飞行障碍标志的规定》,并于同年5月17日由国防部和
交通部联合发布。是年,民航上海管理局组织人员,对龙华机场南北向主跑道北端主要障碍物26处,及其距跑道北端中点
相对位置和高度进行测量,从跑道头起计算,超过
净空限制范围较严重的有9处,即提出处理意见并经民航总局批准后进行处理。
1964年,国家计委、财政部批准民航25个机场围界工程,龙华机场是其中之一。是年5月3日,民航总局下发《关于设置机场围界的指示》。龙华机场上报预算:围铁丝网8000米(包括油库600米),新开与加深护场沟7400米。经民航总局批准后的
工程预算为
人民币121173元。后与驻机场空军13厂联系,由该厂承担了3200米的
铁丝网工程。该项围界工程于同年8月12日开工至12月30日完工,
工程决算为85692.41元。
1994年下半年起,为了对龙华机场860米
飞行区实行封闭式管理,经民航总局批准,由民航华东管理局投资人民币150万元,中国航空油料华东
公司投资40万元,共计190万元,开始修建龙华机场飞行区围界及环机场
消防通道。飞行区围界总长2620米,其中砖墙围界1840米,高2米,厚0.24米;铁刺丝围界为长780米,高1.5米;环机场消防通道总长为1300米、宽7米的
混凝土路面。
至1995年止,龙华机场是供小型固定翼和直升机使用的通用航空的机场。
根据2008年
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和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订的《共同推进龙华机场地区规划建设框架协议》,龙华机场将被调整为民用
直升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