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一个汉语成语,此词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
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自比
管仲乐毅之贤,抱膝危坐,笑傲风月,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
【出处】《敦煌变文章·
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
黄帝内经·素问》: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
天文是指天文学,包括
天文知识、
天文历法、
地球大气层外各类天体的性质和天体上发生的各种现象——天象。天文学始终是哲学的先导,它总是站在争论的最前列。,天文学所研究的对象涉及
宇宙空间的各种物体,大到
月球、
太阳、行星、恒星、
银河系、
河外星系以至整个宇宙,小到
小行星、
流星体以至分布在广袤宇宙空间中的大大小小尘埃粒子。天文学家把所有这些物体统称为天体。地球也是一个天体,不过天文学只研究地球的总体性质而一般不讨论它的细节。另外,
人造卫星、
宇宙飞船、
空间站等人造飞行器的运动性质也属于天文学的研究范围,可以称之为
人造天体。
宇宙中的天体由近及远可分为几个层次:(1)
太阳系天体:包括太阳、行星(包括地球)、行星的卫星(包括月球)、小行星、
彗星、
流星体及
行星际介质等。(2)
银河系中的各类恒星和恒星集团:包括
变星、
双星、
聚星、星团、星云和
星际介质。(3)
河外星系,简称
星系,指位于我们银河系之外、与我们银河系相似的庞大的
恒星系统,以及由星系组成的更大的天体集团,如
双星系、
多重星系、
星系团、
超星系团等。此外还有分布在星系与星系之间的
星系际介质。
天文学还从总体上探索我们所观测到的整个
宇宙的起源、结构、演化和未来的结局,这是天文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宇宙学的研究内容。天文学按照研究的内容还可分为
天体测量学、
天体力学和
天体物理学三门分支学科。
天文学始终是哲学的先导,它总是站在争论的最前列。作为一门
基础研究学科,天文学在不少方面是同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时间、
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的严格规律都须由天文学的方法来确定。人类已进入空间时代,天文学为各类
空间探测的成功进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天文学也为人类和地球的防灾、减灾作着自己的贡献。天文学家也将密切关注灾难性天文事件——如彗星与地球可能发生的相撞,及时作出预防,并作出相应的对策。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
地理环境中各种
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汉语“地理”一词最早见于《
易经》。英文中地理一词则来源于希腊文hê gê(意为“地球”)和graphein(意为“写”)。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书籍包括了《尚书-禹贡》和《
山海经》等。古代的
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
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
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地理非常特殊,因为既有自然(
自然地理),又有人文的(
人文地理),所以地理是文理兼并的一门
大科学。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因为在古人的概念里天文是最深奥神秘的学科,也是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学科,充满了敬仰之情。这句话的意思是赞扬那些学识渊博、博学多才之人,不是代指懂天文和地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