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濬墓坐落于海口市秀英区丘海大道南段东侧的水头村,傍山而建,坐南朝北,面向京城皇帝,以示忠贞,墓庭约2500平方米,现建设成为具有明代海南墓园园林特色,集陈列展览、保护研究、休闲旅游、多功能开发为一体的文物保护单位。
布局
丘濬墓坐落于海口市郊水头村北,墓庭约2500平方米。水头村原名邱邻村,因一位文人缅怀丘濬写下“文章华国金生水,庄严圣地人出头”的对联,而后更名为水头村。
丘濬墓主墓石砌,圆顶,高6米,共分6层,16级台阶,底座有八卦,八卦之间有一“卐”(万)字符,此符号在古时代表吉祥之意。主墓前立
墓碑一座,高4.4米,上方刻有“双龙飞舞”,两旁刻有青松、仙鹤、祥云等图案花纹。碑面上端有:“皇明敕葬”四字,正中题:“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特赠左柱国太傅谥文庄丘公。妣诰封正一品夫人吴氏之墓。”为夫妻合葬之墓。
墓园最前方是一面巨大的照壁,正面雕刻麒麟图案,背面是“太儒之首”四个苍遒大字,石牌坊正面刻红色“旨·理学名臣”,背面刻红色“冠绝一时”四字。牌坊后有石华表一对,神道两侧立石麒麟、石狮、石羊、石马、石翁仲各一对,现仅存石狮、石马。墓庭前临水塘,清泉水满,上修石桥一座。面对平畴沃野,后枕苍翠小丘,古朴幽雅,庄严肃穆。
据丘濬的第19代孙丘秋明讲,丘濬在京当官时,就委派下属和族人在海南选墓地,之所以选中水头村,是看中这里“前有名塘,背有靠山”,五龙泉终年喷涌灌溉良田,而人站在岗丘高处,一览无余。儒家一向以水作为精神的参照物,所以儒学大家丘濬把五龙潭作为最佳的安息之地。丘濬墓傍山而建,坐南朝北,面向京城皇帝,以示忠贞。
此外,在丘濬墓的后方,建有一座“明初肇基始祖任崖州司军特授忠翊校尉张瑀大公之墓”。
历史与现在
在50年后期和60年代初期,
朱德、
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专程前往丘濬墓参观。
文革初,丘濬墓遭到破坏。“皇明敕葬碑”与“丘文庄公谕祭碑”被砸毁,“丘公神道碑”被投入墓前的“丘公塘”内,民国时期修建的围墙被推倒,理学名臣石牌坊被砸坏。坚硬的石墓室被“造反派”用炸药炸开,棺内遗物被抢夺一空。
1986年重修墓丘、墓碑、石牌坊。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11月,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启动对丘濬墓地的发掘考古工作。2012年10月30日,海口市正式启动了丘濬墓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建成后的丘濬墓是一个以丘濬事迹和精神展示为主题的开放式休闲文化公园,充分体现儒学文化与丘濬学说和明代官员墓园构架与传统纪念文化。
人物简介
丘濬,字仲深,号深庵、玉峰,别号海山老人,世称琼台先生,琼山府城下田村(今海口市
琼山区府城镇金花村)人,生于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
景泰五年(1454)进士,选
庶吉士。修《寰宇通志》成,授编修。宪宗即位,充
经筵讲官,进侍讲。修《英宗实录》成,进侍讲学士。修《宋元通鉴纲目》成,升学士,迁
国子监祭酒,寻擢
礼部右侍郎,掌国子监事。
孝宗即位,丘濬进《大学衍义补》一书,得褒奖。寻升
礼部尚书,掌
詹事府事。充《宪宗实录》副总裁,笔削褒贬,多出其手笔。弘治四年(1491)加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
文渊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弘治七年进少保户部尚书兼
武英殿大学士。
弘治八年二月初四日卒,年七十六,赠太傅,时进
光禄大夫左柱国,谥文庄。《明史》有传。
其在阁四年,言时政之弊,并请访天下遗书,按照内阁藏书,编目分类,对保存典籍颇具贡献,博学多知,被誉为一代文宗。著有《平安交南录》、《盐法考略》、《钱法纂要》、《
大学衍义补》、《丘文庄集》《琼台集》等。
丘濬被誉为海南“第一才子”,他与
海瑞并称为“海南双璧”,是海南老少皆晓的著名历史人物。
纪念
为纪念丘濬,今
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将一条城市道路命名为“文庄路”。
海口市
秀英区的丘海大道,是为了记念海南历史上两位著名的先贤丘濬和海瑞而命名的,丘濬墓和
海瑞墓都位于这条路上,相距不过1.8公里。
评价
《名臣录》:“国朝大臣,律己之严,理学之博,著述之富,无出其右者”,
《四库全书提要》:“濬记诵淹博,冠绝一时,文章尔雅,有明一代,不得不置作者之列。”
何乔新把丘濬和
张九龄、佘靖及崔如并称为“岭南四杰”。
国学大师钱穆:“不仅为琼岛之大人物,乃中国史上第一流人物也。”
景区交通
在海口市内乘坐17路、22路、26路、36路、64路公交车在罗牛山市场或海口肉联厂站下车,步行300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