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的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与管理实验中心(成立于1980年)、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中心(成立于1983年)、东北师范大学
广播电视实验中心(成立于2000年)。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根据学校发展策略,着眼于传媒科学专业群建设,整合上述机构,并提供资金支持,在国内率先建立传媒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简介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的建立,形成了开放式的,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新闻传播、播音主持、摄影艺术、信息管理、电子技术、网络应用、媒体教学、平面设计、广告开发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实验教学基地,为校内诸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实验教学平台。
在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短短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实验教学中心在创新实验项目建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教学媒体应用研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探索、与业界联合建设“学研产”实验教学体系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教学理念
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在学校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加快实验室“中心化”建设的计划,明确了实验教学和实践类教学在本科生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结合东北师范大学建设的总体目标,中心的实验教学定位及理念是:遵循现代大学教育思想和规律,充分依托传媒平台,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艺术并举。实现“学研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集研究性、技术性、艺术性、开放性于一身的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过程坚持 “能力型人才培养” 的方针,强调三个结合、三个板块、三个环节特色培养模式的实施。
能力型人才培养指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能力培养;三个结合:即实验教学与现代媒体技术应用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现代媒体艺术创作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现代媒体社会研发相结合;三个实验板块:即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实践能力训练环节:即学生自主设计的创新型实践环节、联合创作实践环节、与社会媒体合作实践环节;概括为“3+3+3”实验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
改革思路
在东北师范大学的“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教学方针指导下,以培养基础知识坚实、创新意识敏锐、实验技能良好、工作水平出色的能力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基本实践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
研究性学习,推进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改革,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方式设想。
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调整实验室布局,改善仪器设备及实习基地条件,加强实验教材建设,规范实验室管理。努力建成一个培养方案科学、实验条件齐备、师资队伍优秀、具有开放功能及资源共享机制的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改革方案
在稳定和加强基础性实验的前提下,增加综合性研究型实验和创新实验的内容。
实验教学中心经过大量深入研究,针对当代信息技术环境对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特殊影响,提出以提高本科生实验素质为目标,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管理体制为核心,强化能力型学生培养为宗旨,构建“3+3+3” 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包括三个结合:即实验教学与现代媒体技术应用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现代媒体艺术创作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现代媒体社会研发相结合;三个实验板块:即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实践能力训练环节:即学生自主设计的创新型实践环节、联合创作实践环节、与社会媒体合作实践环节;形成本科生实践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中心针对当代信息技术环境对传媒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特殊影响,提出以提高本科生实验素质为目标,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管理体制为核心,强化学生能力型人才培养为宗旨,构建“3+3+3” 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三个结合:即实验教学与现代媒体技术应用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现代媒体艺术创作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现代媒体社会研发相结合;三个实验板块:即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实践能力训练环节:即学生自主设计的创新型实践环节、联合创作实践环节、与社会媒体合作实践环节;形成本科生实践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基础实验课程板块包括与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学、新闻与传播学、
教育技术学、图书馆学理论课程相关的实验内容和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板块包括与各门专业理论课程相关的实验技术课程,比如网络媒体设计类实验、摄影与摄像类实验、信息资源管理与设计类实验、二维平面设计类实验等;研究创新性实验课程板块的教学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教师的科学研究课题及特色研究;另一部分来自于教育部学生科学研究立项、东北师范大学学生科学研究立项;第三部分是电视联合创作、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与教学系统构建、数字化图书馆构建、新闻综合采编等项实验课程;第四部分是与社会媒体合作开展的项目。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大纲统一制订,实验课程内容如下:实验课程15门,实验课程总学时为528。
实验环境
实验室结构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使用面积总计3300平方米。中心下设十三个分支机构:电视演播实验室、电视采编实验室、新闻采访实验室、非线性编辑网络实验室、播音主持实验室、电子广告设计实验室、摄影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音频工作站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平面媒体制作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数字图书馆实验室。另外中心的研究型和创新型实验教学依托体系下设:媒体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龙狮传媒研究中心、数字化图书馆研究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信息研究与咨询服务中心、吉林电视台培训、拍摄基地。
实验设备
中心现有本科教学仪器设备1472台(套),总价值2987万元。价值5万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70台(套),价值1322.7万元。
建设成果
教师教学成果
中心教师承担教改项目2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8项;
在《现代教育》和《中国现代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教学改革论文61 篇;
获得各类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3项;
出版实验教材17部、自编实验指导讲义9部,其中获得国家级教材奖1部;
承担3门校级精品课程。
教师科研成果
近五年,中心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0 项,经费总额达349万元;
教师以东北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39篇,其中SSCI、EI|、CSSCI论文217篇 ;
出版学术著作84部,其中专著4部;
教师在国内各种媒体发表作品91项;
获得各项奖励91项,其中科研成果奖49项、作品获奖42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广播电影电视“星光奖”在内的国家级奖19项。
学生成果
指导学生以第一作者或参加者发表研究论文40篇;
指导学生作品获奖52项,其中国家级24项;
获得全国大学生DV作品大赛奖项30项,台湾时报广告金犊奖等各项广告大赛奖项124项,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等各类主持人大赛奖项58项;
学生发表实践作品164项,其中DV作品87项、其他作品77项;
本科生科研立项13项;
本科生参加社会实践77项,同时撰写调查报告77篇。
中心大事记
1.2000年10月,学校建立东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实验中心,实验内容包括电视节目制作、多媒体与网络媒体应用、数字化电视图像处理、播音与主持实验、新闻采访实验等实验教学科目。同年12月,教育技术中心并入广播电视实验中心,为以后组建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 2003年10月,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新闻部主任、《焦点访谈》《东方时空》节目总负责人孙玉胜先生来中心作题为《10年---我看中国电视》的报告,并接受聘任成为中心的客座教授。
3. 2003年11月,香港凤凰卫视记者、主持人吕丘露薇来中心作题为《我已出发 你将出发》的学术报告,并受聘为中心客座教授。
4. 2004年4月,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正式建立,王以宁教授任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王敏副教授任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李思维副教授任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助理。在传媒科学学院教学楼完成中心实验室重新布局建设工作,为实验教学中心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5. 2004年5月,国家教育部和东北师范大学投资625万元,实验教学中心的设备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和
非线性编辑系统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6. 2004年6月,广告专业学生王佳炜的《甜蜜的相遇》等作品、广告专业学生魏伟的《爱普生打印机广告3篇》获得第十三届台湾时报广告金犊奖大陆入围奖。
7. 2004年7月,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侯月在中央电视台2004年度《挑战主持人》第8期节目中荣获冠军。
8.2004年12月,实验教学中心获得多项吉林省高等教育教育技术成果奖。其中王以宁教授的《国内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定义和领域---对教育技术研究现状的认识》获得一等奖、赵蔚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获得一等奖、彭立教授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获得一等奖,另外赵蔚教授主持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获得二等奖。
9.2005年1月,在与吉林省广播电视界合作的基础上,实验教学中心与吉林电视台《回家》栏目实现联合,中心青年教师敖柏成为《回家》系列节目的主创和主要负责人员;同年1月,中心与吉林电视台《难忘》栏目实现联合,中心青年教师董昕成为该栏目主创人员。同时,实验教学中心与吉林省天成广告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合作开发广告业务,培养广告人才。
10. 2005年3月,实验教学中心赵蔚教授的实验教学研究项目《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与实践》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11. 2005年4月,麦肯・光明广告公司总经理、亚太地区重点专案专家创意总监莫康孙先生来中心作学术报告,题目是《走进麦肯》,莫康孙先生接受聘任成为中心客座教授。
12. 2005年5月,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来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视察工作, 对中心的人才培养工作思路,实验教学改革方法,“学研产”体系设想,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以及中心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
13. 2005年5月,实验教学中心与
吉林教育电视台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在各方面全面合作,并共同制作《青春E百分》栏目,在吉林教育电视台播出。
14.2005年6月,日本北海道大学国际广报媒体研究科教授、新媒体文化学专家野坂政司教授来中心讲学,题目是《文化传播中的新媒体研究》;日本北海道大学国际广报媒体研究科教授、广告学专家渡边浩平教授做题为《日本广告发展研究》的学术报告;日本北海道大学国际广报媒体研究科教授田边铁做题为《多媒体研究中的传媒研究》的学术报告;野坂政司教授受聘为中心客座教授。
15.2005年9月,实验教学中心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并得到评估专家组组长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教授和专家组副组长
南京师范大学校长笪左翎教授的高度赞扬。笪校长谈到:“看后叹为观止,英国的桑德兰大学不过如此。文理工渗透、技艺兼备、软硬件结合、学校社会互动平台‘学研产’一体、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16. 2005年9月,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金话筒奖获得者沈竹音来中心作报告,题目为《面对21世纪的前瞻性思考》,沈竹音女士接受聘任成为中心客座教授。
17. 2005年10月,在第一届科讯杯全国师范院校大学生DV大赛中,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王硕的作品《第七个杀人者》获得最佳人气故事片奖、王宁的作品《春天纪事》获得最佳人气纪录片奖。
18.2005年11月,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代传媒》主编胡智峰教授来中心做题为《5个视角看中国电视》的学术报告,并受聘于中心的客座教授;同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影视研究所所长张凤铸教授来中心做题为《读图时代应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学术报告,中心聘任张凤铸教授为客座教授。
19. 2006年2月,学校投资280万元,用于实验教学中心提出的以联合创作课程为核心的广播电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0.2006年4月,实验教学中心于勇副教授与国家国土资源委员会、团中央、
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开发制作的百集大型电视系列片《感知中国》通过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的专家审核。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正式成为《感知中国》的监制单位,基础教育司司长姜沛民任总监制,副司长高洪任总策划。该项目同时受到亚洲广播电视联盟、亚洲青年电视联盟的高度重视。
21. 2006年4月,广告专业学生王磊的作品《多样屋顶---我的饰》、冯鑫和曲歌同学的作品《电视广告类---回忆篇》分别获第十五届台湾时报广告金犊奖大陆入围奖。
22. 2006年6月,美国侨港大学传播系主任俞燕敏教授来中心做题为《美国传媒业者当今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中国传媒业者之影响》的学术报告,俞燕敏教授受聘成为中心的客座教授。
23.2006年7月,实验教学中心在东北师范大学实践教学研讨会上作了关于实践类教学改革的经验汇报《艺术与技术综合突出能力型人才培养》,介绍了中心关于实践类教学拖动专业教学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工作成果。参会的专家普遍认为中心以实践类教学拖动专业培养的思想基础、教学改革内容以及方法彻底颠覆了传统传媒专业培养体系,创造性地完成了传媒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4. 2006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来中心讲学,题目是《新闻学前沿问题分析》,他是唯一一位被邀请参加博鳌论坛和财富论坛的中国传播学者,受聘为中心客座教授。
25. 2006年9月,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刘芳菲来中心做题为《我的主持生涯》的学术报告,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26. 2006年10月,在第二届科讯杯全国师范院校大学生DV大赛中,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张悦、孙理的作品《围城》获得一等奖、王学博的《专卖店》获得一等奖。
27. 2006年12月,实验教学中心获得多项吉林省高等教育教育技术成果奖。其中王以宁教授的《多媒体学习中的认知心理学因素考察》获得一等奖、赵蔚教授的《网络技术》获得一等奖。
28. 2006年12月,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黄升民教授来中心作题为“2006年广告业的挑战与应战---中国广告产业的现状与趋势”的学术报告,受聘为中心客座教授。
29. 2006年12月,于勇副教授主持的《感知中国》系列片中的《雪乡闹春》获2006年
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电视专题一等奖;《雪乡闹春》《编钟》分别参加了瑞典和芬兰的国际短片影视节,获提名并受到好评。
30. 2007年1月, 实验教学中心承担的第6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晚会的视频制作获得圆满成功,受到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的高度赞扬。中心近400名师生参加了晚会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第6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晚会总导演王稼之教授。
31. 2007年1月,在第三届科讯杯全国师范院校大学生DV大赛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王学博的《清水里的刀子》获最佳摄影奖、王学博的《屋檐下》、金翔宇的《宁静的夏天》、杨路鑫和刘汉男的《小幺》分别获得一等奖。
32.2007年4月,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成立,这是全国首家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专门机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融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研究、教学与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基地。中心以“在媒介中和谐生存”为宗旨,结合在传播学、心理学、美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积极与传媒业界合作,促进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化进程。此事在国内引起重大反响,人民网2007年4月28日给予专门报道。
33. 2007年5月,实验教学中心在东北师范大学举办了“中美图书馆学培训与研讨会”,中心的信息管理人员同美国华人图书馆协会的专家对来自国内各地的图书馆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获得很好的评价。
34. 2007年6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郑义的作品《奔跑亚细亚》获得韩国全州电影节最佳创意奖,这是中国学生在此项大赛中首次获奖.
35. 2007年6月,实验教学中心通过了吉林省实验中心的专家评审,成为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中心。中心的建设及发展规划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评审专家建议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申请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6. 2007年7月,实验教学中心完成了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计划”的国家级培训任务,分别对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国家级骨干培训者培训。
37.2007年8月,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主办了教育部·日本电通株式会社广告人才培养基金项目“第二届广告人才培养研讨会”,与会代表来自全国140多所高校,共计300余人。日本电通株式会社的广告创意总监、世界著名广告创意人镜明先生等一批国内外广告专家到会参加研讨,堪称国内广告学界的一次盛会。
38. 2007年10月,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了“媒体、教育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一批国内外传媒专家和学者到会作学术报告,在国内以及亚洲引起较大影响。
39. 2007年10月,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石彦伟获得世界华人青少年“中华情”主题写作大赛银奖、第九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朗诵大赛优秀奖、“三江杯”全国校园诗歌大赛优胜奖。
40. 2007年11月,实验教学中心参与制作的大型电视科普项目《身边的科学》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心于勇副教授主持的制作项目《探索远古的乐音—编钟》获得首届全国科教影视科普奖二等奖;
41. 2008年1月,实验教学中心获得教育部国家级立项《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具体负责《传媒艺术人才“学研产”创新模式研究》。
42. 2008年4月,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全国大学生高清晰度及DV大赛组织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并成为全国大学生高清晰度及DV大赛的主办单位之一。
43.2008年5月,广告专业学生王山水、尹捷、李姣、马文佳、蔡苏的作品《好帝一项--世界杯篇》获得第十七届台湾时报广告金犊奖铜奖,尹捷、任超、王山水的作品《醉汉翻车之公路大桥篇》获得第十七届台湾时报广告金犊奖大陆优选佳作奖,同时曲歌、尹捷、任超、王山水、高雅、袁昕、赵娜、李姣、管征、孙艺琳、吕铮、马文佳、蔡苏、王鑫、孙浅灰等同学的作品共计33项获得第十七届台湾时报广告金犊奖大陆入围奖。
44. 2008年6月,在教育部组织的2006年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评比中,中心教师赵蔚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彭立教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获教育部 “推荐使用课程资源”奖。
45. 2008年6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张嘉轩任副导演的电影作品《耳朵大有福》获得2008上海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最佳新人奖。
46.2008年7月,在2008年长春电影节DV电影金像奖评选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石彦伟的联合创作课程作品《沙枣》获得最佳影片奖、王学博的联合创作课程作品《嚼子》获得最佳导演奖、王学博的《清水中的刀子》获得最佳摄影奖、段振南的作品《松花江上》获得评委会特别奖、郑明浩的作品《水》获得最佳创意奖,此外王文浩的《杏花》、联合创作小组作品《芒种》、王硕的作品《第七个杀人者》、王学博的《屋檐下》等作品获得提名奖。在这次专业DV电影评奖中,传媒科学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联合创作作品以及学生个人作品几乎囊括了所有奖项。
47.2009年2月20日,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成为
2008年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这是东北、内蒙地区首家传媒类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也是继生物实验教学中心之后,我校的第二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48.传媒科学学院院长王以宁教授获任全国传媒、艺术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科组副主任。
2009年6月25日---27日,教育部高教司在深圳大学召开了全国传媒、艺术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第一次联席会议,教育部高教司领导以及来自全国17个高等院校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出席了会议。 会议上,教育部领导宣布了传媒、艺术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科组的组成决定,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王以宁教授任学科组副主任,主任由
中国传媒大学李俊梅教授担任。此外,本次会议认真研究了今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规划、发展方案以及进一步提升中心示范作用等重要问题。此次联席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高等院校传媒、艺术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49.《感知中国》开播仪式暨东北师范大学与
中国教育电视台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我校举行。
由传媒科学学院师生创作、制作的大型系列人文电视片《感知中国》将在2009年12月2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面向全球华人播出。2009年11月27日《感知中国》开播仪式暨东北师范大学与中国教育电视台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我校净月音乐厅隆重举行。这是我国国家级电视媒体,首次播出由一所高校的传媒学院独立选题,独立制作的大型系列电视节目,此举在国内与国际上均产生重大影响。
副校长张绍杰出席了《感知中国》开播仪式暨东北师范大学与中国教育电视台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并致辞。他对我校的历史沿革、学科发展做了介绍,并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对外汉语频道执行总监丁永胜、空中课堂频道执行总监黄国培为中国教育电视台节(项)目研发中心和东北师范大学教学实习基地揭牌。今后,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与中国教育电视台作为战略伙伴将长期开展合作。
中心前景
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认真把握现代大学教学与学习理念;合理运用投资,在中心建设方面不断取得发展。
实验教学中心的广播
电视制作实验室在装备
高清晰度电视设备的同时,也开始着手对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制作中的心理物理影响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广告实验室新增设了广告创意实验课程组、并重新设定了广告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加重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比例;中心在新媒体本体研究和新媒体应用研究工作中取得进展,特别是有关手机电视的研究项目以及基于手机电视技术的移动学习项目已经展开;实验教学中心的基于传播心理学而开展的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理想成果;中心增设了有关教学媒体应用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在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媒体应用研究获得系列研究课题,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中大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研究中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