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正路
广东省东莞市道路名
东正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东莞莞城区的东正社区,位于莞城的东部,西南起新芬路与东正路交互路口,东北至东门路与东正路交会路口,长600多米。东正路原名“东门正街”,因路正对着“东门城楼”(已拆除,其上建设了现东门广场)而得名。从明朝洪武年间即14世纪扩建东莞城开始,这条路就已经存在,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街道上居住过很多名人,如:陈伯陶邓尔雅邓蓉镜、邓屺望等;还有许多于此求学的名人,如:何镜堂毛炳权容庚莫萃华方苞王志东等。这里承载着东莞的悠长文脉。
道路简介
东正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的东部,西南起新芬路与东正路交互路口,东北至东门路与东正路交会路口,长600多米。东正路原名“东门正街,因路正对着“东门城楼”(已拆除,其上建设了现东门广场)而得名。
从明朝洪武年间即14世纪扩建东莞城开始,这条路就已经存在,算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东正路原是一条4米宽的麻石路。上世纪50年代末,扩建为6米宽的水泥路。东正路在2023年6月改为单行道(仅保留东北-西南向,即东门路到新芬路)。
路西一段原叫“榜眼坊”,据《东莞市地名志》记载,明朝东莞榜眼刘存业曾在街口建一麻石牌坊,上面刻有“榜眼坊”三个字,路也因此而得名。牌坊已在上世纪中期被毁掉,路也在拓宽后一并称作东正路。
东正路为东莞中学(高中校区)正门、东莞宾馆东莞市人民公园北门所连接的道路。在节假日时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既可以看到学生洋溢的笑脸,也可以看到公园里老人的喜悦。
重要景观
十九巷
广义的东正路还包括北侧的十九巷。说起十九巷,里面大有文章。据《东莞市地名志》记载,十九巷乃明末清初的东莞富绅李作楫所建。传说是李作楫在此建了十八栋同一式样和规格的房屋,并且是在同一晚上上好十八条屋梁,形成了十九条小巷,所以取名为十九巷。走进去看,十九巷的风貌还依然可见,纵横交错成“井”字的一条条小巷,宽度仅可容两人并排通行。两边的房子,尽管多已改建,但式样、格局都非常相像,尤其是其中夹杂的一些保持原样的老房子,一律的青砖红瓦,几乎一模一样,小巷简直就像个小型迷宫,走进去很容易迷失在里面。巷中还有不少李氏的后人居住于此。
象塔街
象塔街历史街区位于县署旧址西南侧, 核心区保护范围1.07公顷,是历史城区内历史最悠久的街区。公元962年,东莞有野象为害庄稼,南汉禹余宫使邵廷琄命人捕杀之,并聚象骨埋于资福寺门前,建石塔以镇之,东莞人俗称为“东莞镇象塔”。地名“象塔街、寺前街”因此而来。
街区内名士辈出,有以邓云霄等为代表的“南街邓氏”和文史大家陈伯陶等。街区历史遗存较为丰富,现存长度80米以上历史街巷1处,80米以下历史街巷1处,历史建筑12处,传统风貌建筑1处;附近有古塔1处,石板路1条。保存了“小街坊、密路网”和“梳式院落、开放式街坊”的空间格局和传统民居风貌,以及陈伯陶旧居、象塔街28号等历史遗存,见证了县城街坊的发展演变。
在东莞的老城区莞城,东正路几百年来充溢着书香味,被称作东莞的传统文化街区,其间走出了陈伯陶邓尔雅、邓屺望等一系列文化名人。直到如今,这里仍然是东莞书香味最浓的一条街路,百年老校东莞中学就位于此,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一批批来去,是这条路上最动人的一道风景。
人民公园
东莞人民公园,始建于1912年,开辟初期只有盂山、砵山,因有石如盂故称盂山公园。
如今人民公园总面积23公顷,其中山岭面积8公顷,湖泊面积4公顷,平地面积11公顷。园内有钵山、盂山、元宝山、平山和晓湖、莲塘、公共图书馆、博物图书馆等景点,是中国最早的公园之一。
东莞中学
东莞市东莞中学创建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最初名为东莞学堂,后多次易名,1950年改名为东莞中学。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之才。爱国将领蒋光鼐、学者容庚、工程院院士毛炳权何镜堂、新浪网首任总裁王志东等均毕业于东莞中学。历经几代人传承与创新,东莞中学已经成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百年老校。传承百年,润泽千载,东莞中学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的别样记忆。
在东莞中学(高中校区)还现存两处处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邓尔雅故居”、东莞中学民国教学建筑群(含东正报功祠和教学楼3处)”
历史名人
刘存业(居住)
刘存业,字可大,号简庵。东莞人。明孝宗弘治三年(一四九〇年)进士一甲第二,授翰林编修,选充经筵官。六年,疏归养母。十年,以母命赴朝。越年,复乞归。武宗即位,赴京仍任经筵官,纂修《孝宗实录》。正德元年五月,卒于官,年四十七。有《简庵稿》。明崇祯《东莞县志》卷五、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六有传。
陈伯陶(居住)
杨宝霖的《陈伯陶传》记述,陈伯陶的老家在中堂的凤涌,其父亲住在莞城的十九巷。1855年,陈伯陶生于十九巷的家中。他自幼得名师指点,曾被老师、广东著名学者陈澧誉为“文章高似罗浮顶,科第连登会状元”。
1892年得中探花。 据说当年他参加殿试,本来是状元的,但因他在试卷中把“宣抚司”误写成了“宣慰司”,被压在了第十名之外。后经当时的户部尚书翁同和据理力争,才改列探花。陈伯陶在朝廷中历任国史馆协修、总纂,中间曾弃官回莞,1911年后移居香港,1930年逝于九龙寓所。在港期间,他组织数十人,历时6年,编写成《东莞县志》九十八卷,为历史上的东莞志书之最,也是他为东莞乡亲作出的最大贡献。在东莞市图书馆里,还能见到这本陈伯陶版本的《东莞县志》。 如今在十九巷中,因为改建,探花第已经不存在了,不过当年探花第北侧的陈宅尚在,是个三进的大院,最里面的一进有两层,据说是陈伯陶的书房。书房檐下的木雕还在,精致而古朴。 而在凤涌,还有保存完好的陈氏家祠,名为“胜起家祠”,其中的“胜起”两字为陈伯陶手书。祠内正堂中,挂有“陈伯陶恭承”的“钦点探花及第”牌匾,当年的红漆已经脱落,是百余年来陈氏族人历尽艰辛保存下来的。
邓虚舟(居住)
明朝御史邓虚舟,其著书被收入四库全书。
邓蓉镜(居住)
邓蓉镜(1834-1902),字上选,号莲裳,同治辛未(1871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江西按察使。因丁内坚不复出,归田主广雅书院四年。著有《续国朝先正事略》、《诵芬堂文存》、《知止堂随笔》等,时人称其一代名儒,精小学,富收藏,亦精通篆刻书法
邓尔雅(居住)
邓尔雅(1884年—1954年)近代著名篆刻家,广东东莞人。邓尔雅诗、书、画、印皆负盛名,其中印最精,初宗邓石如,继而专事黄牡甫,后博涉古玺汉印碑版、砖瓦、元押肖形,求古开拓,自具新意。著有《篆刻卮言》、《印媵》、《邓斋印可》、《印学源流及广东印人》。 1921年任教于东莞中学
容庚(求学)
容庚,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初号容斋,后改署颂斋。广东东莞县人,出身于清末书宦世家。著名文字学家、考古学家 、金石学家 、诗人、书法家 。少时受舅父邓尔雅指教,习书法、篆刻,后师从罗振玉研究古文字。1922年,经罗振玉介绍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读研究生, 毕业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兼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岭南学报》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容庚致力于青铜器的收藏和研究,所作《金文编》是继吴大徵说文古籀补》之后的第一部金文字典。《商周彝器通考》为商周彝器研究的奠基著作。又著有《殷契卜辞》《殷周青铜器通论》(合著)《宝蕴楼彝器图录》《秦汉金文录》《颂斋吉金图录》《武英殿彝器图录》《海外吉金图录》《善斋彝器图录》等。在书画、碑帖领域也有研究。
蒋光鼐(求学)
蒋光鼐,字憬然,广东省广州府东莞县虎门人。杰出的爱国将领和政治活动家,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淞沪抗战总指挥,民革的卓越创始人和领导人,新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领导人。淞沪抗战时,蒋光鼐担任总指挥,率领十九路军将士奋勇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蒋光鼐指挥军队在闸北、江湾、吴淞、曹家桥、浏河、八字桥一带展开了多次战役,日军先后四次更换主帅,死伤近万人。淞沪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1933年与李济深蔡廷锴等发动“福建事变”,主张联合各党派一致抗日,并支援红军长征。全面抗战爆发后,先后任第四战区参谋长,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领上将军衔。1948年,被推选为民革中央执行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政府委员,纺织工业部部长。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及民革第二、三、四届中央常委。
邓屺望(居住)
其中的邓屺望,曾留学日本学医,上世纪20年代回到东莞,筹建东莞博物图书馆,并担任馆长。东莞博物图书馆于1932年开馆,藏书近2万册。抗日战争爆发后,博物图书馆被迫闭馆,邓屺望因一向主张剿匪,被土匪怀恨,后被土匪暗杀于亲戚家中。在莞城人民公园里,还矗立着当时建造的东莞博物图书馆,整个建筑西式风格明显,赴北方参展载誉归来的千角灯,就悬挂在二楼的大厅里。后来莞城区政府斥资重修、重办东莞博物图书馆,东莞中学将已珍藏了60多年的3000多册古籍悉数送还,杨宝霖还捐出藏书3万种。
毛炳权(求学)
毛炳权,1933年11月2日出生于广东东莞高分子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2年毛炳权进入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学习;1954年前往原苏联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学习;1959年从门捷列夫化工学院硕士毕业后回国,进入成都工学院高分子系塑料化纤、高分子化学物理教研室工作;1971年进入化学工业部北京化工研究院高分子部工作;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担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方苞(求学)
方苞广东东莞人,出生1931年12月 ,中学时代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12月参军,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任省委秘书长、省政法委书记、省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等职。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被誉为“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始人”之一。
何镜堂(求学)
何镜堂,1938年4月生,广东东莞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届“梁思成”奖获得者,国家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广东省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何镜堂先后担任过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会员、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他是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与设计实践第一线的学者和建筑师,是中国建筑界公认的设计大师之一、岭南建筑界的著名人物。他提出了“两观三性”建筑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并在文化博览建筑、教育建筑领域达到国际水平;主持设计了包括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级标志建筑。作品获国家级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4项;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
王志东(求学)
王志东广东东莞人,中国互联网产业十位最有影响力企业领袖之首。现任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新浪网的创办人,成功创建了中国第一门户大网新浪而被称作“中国网络之王”,曾领导新浪网成为全球最大中文门户并于2000年在NASDAQ成功上市。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东莞中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21:54
目录
概述
道路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