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廷琄(?-965年7月),
岭南(今属广东)人,
五代十国时期
南汉宦官、将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邵廷琄生于南汉高祖刘䶮统治下的岭南,幼年时便净身入宫为黄门,成了南汉政权的一名小宦官。他正直敢言,与一般的宦官大为不同,成年后更是博览书史,精通骑射,文武全才。
内典禁兵
光天元年(942年),殇帝
刘玢即位。邵廷琄此时已升任内谒者,后又改任
内府局令,总领
宿卫兵。他治军严整,此后十几年一直统领禁军,历经中宗
刘晟、后主
刘鋹两代皇帝,至大宝元年(958年)之后又改任内常侍。
刘鋹在位期间奢靡无度,整日与嫔妃淫乱于后宫,政事皆委于宦官
龚澄枢、
陈延寿及宫人
卢琼仙等,后又宠信女巫樊胡子,致使朝政糜烂。邵廷琄为此常劝谏刘鋹,称:“自古道,男儿十五夺父志。陛下身担宗社重任,处事应检点谨慎。”但刘鋹不听。后来,邵廷琄随刘鋹到新修的
行宫禹余宫避暑,因喜爱其地之山水,于是自请辞去兵权到禹余宫担任
宫使。刘鋹遂任命邵廷琄为禹余宫使,但仍令其统领禁军。当时,邵廷琄有上柱国的
勋阶。《
广州人物传》等史料还称其曾升任内侍监。
外御宋军
大宝三年(960年),宋太祖
赵匡胤称帝立国,建立
宋朝。邵廷琄对刘鋹道:“我国在唐末趁乱而立,这五十多年来,因中原干戈不断,一时无暇顾及岭南,这才能安然无事,但也因此安逸太久,以致兵卒不识旗鼓,人主不知存亡。所谓久乱必治,如今宋国建立,必有一统天下之意,我们应整饬战备,巩固边防,不然就应尽献珍宝,与宋国修好。”但刘鋹不仅不以为虑,还对直言劝谏的邵廷琄非常憎恶,“深恨之”。
大宝七年(964年),宋将
潘美、
尹崇珂等率军攻打南汉,围困
郴州。招讨使暨彦赟领兵迎战,却被宋军击败,与郴州刺史
陆光图尽皆战死。南汉军退保
韶州,宋军乘胜进围
连州。招讨使吴怀恩又被部下所杀。刘鋹忙以邵廷琄为开府仪同三司、东南面招讨使,让他率水师屯驻洸口(在今广东
英德西南,位于
连江与
北江交汇处),抵御宋军。宋军不久便退兵而去。邵廷琄随后在洸口抚慰将士,招纳亡叛,又整修战备,操练军卒,准备收复失土。一时间“境上肃然”,时人皆称之为良将。
含冤遇害
邵廷琄的战功引起了很多同僚的嫉恨。他们用匿名书诬称邵廷琄谋反。刘鋹信以为真,遣使前往洸口,于军中赐死邵廷琄。军中将士争相求见使者,皆称邵廷琄并无反状,请使者核实,但都无济于事。邵廷琄最终还是含冤遇害。时为大宝八年六月(965年7月)。消息传出,南汉军民尽皆痛哭,后来在洸口立庙祭祀邵廷琄。
主要影响
邵廷琄在南汉历经高祖、殇帝、中宗、后主四朝,执掌兵权二十余年,号为良将,其功绩主要有:
历史评价
黎光:宫使遭谗日,军中尽感伤。伍员宁负国,屈子竟沉湘。身殒英灵在,名留史传香。遗祠今已废,无处奠椒浆。(诗作《
过洸口吊邵廷琄》)
陈琏:哀洸口,天为愁,海风吹鬓寒飕飕。五羊城头天狗堕,南汉伯气应全收。
天吴海鲸恣吞噬,漠漠妖氛遍南裔。皇风闻已畅中原,岭海疮痍待湔洗。禹馀宫使输忠言,主聪不悟诚堪怜。舟师甫自屯洸口,此身已殒谮人手。至今山下有遗祠,日色惨淡行人悲。(诗作《
哀洸口》)
祁顺:世有竭忠以致怨兮,吾不知其何因。非夫子之不幸兮,盖遭时之不辰。呜呼危哉!大宋勃兴兮,天命归矣。南汉昏冥兮,霸图衰矣。小不可以敌大兮,人不可以逆天。匪修备则通好兮,乃人事之当然。陈片辞之愀款兮,由忠诚之内宣。彼伥伥其弗悟兮,羌独以为狂言。怒斥参苓兮,讳藏痼病;焚弃五谷兮,烹羞堇䔭。宫廷之不处兮,置身槛穽。以酖毒为良味兮,谓坦途为险径。曾敷宫菌兮,兽触门墙,井石 彳亍兮,悉以为祥。于物理犹弗察兮,又何辨于奸良。繄庸愚之壅蔽兮,固贤哲之所怪,宁尽心于所事兮,忍坐视其颠败。握舟兵以要境兮,修边备而弗懈,人方视以为安兮,忽罹谗而遭害。谗何亲而可爱兮,忠何辜而见仇。岂天运之使然,亦人事之所羞。身虽殁而名存兮,在夫子夫何尤。览芳祠之旧址兮,山水助其清幽。(《吊邵廷琄忠臣辞》)
黄佐:① 当其(指南汉的宦官群体)用事时,作诸淫巧淫刑苛征,主存则蚁附,主亡则鸟散。呜呼,吾广之民,当时罹其荼毒者,可胜道哉,然犹有邵廷琄之忠智,
蓝继宗之谨愿者焉,千万中而一见者也。② 廷琄尽忠,后世所称羡而哀之者,虽死犹不死也。③ 使鋹以其用澄枢辈者而用廷琄,或者其有济乎!而长谋远策,郁不及施,忽婴无妄之灾,虽天之所废,人不能支,而鋹亦自速其亡矣。
屈大均:当时宦者,亦有贤能如邵廷琄者。……天下宦者得祠,惟廷琄一人。
吴任臣:廷琄进谋于徒薪,丧身于贝锦。言之其臧则具是违,言之不臧则具是依,真后主之谓乎。赫赫长城,君自坏之,呜呼!南汉之亡,亦何待素衣白日邪?
乾隆帝:① 甚哉,南汉主之戆騃也。廷琄以内常侍而为招讨,辑亡叛,训士卒,修战备,兆民赖之,是乃
阍寺中之忠臣耳。虽有投匿名书之谮,当严加考究,实则诛之,否则赦之。古之用刑者,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慎刑之道,贵乎如是。南汉主闻谮而杀廷琄,殊无可否于其间者,及士卒拥门诉其无罪,而皆不听。悲夫,南汉杀廷琄,非得计也,不过自坏长城尔。用贤之际,而反忌贤,谓之何哉。② 欲观国之治乱,当于人才用舍观之。方是之时,刘鋹昏庸,群小用事,龚澄枢以欺诞而宠擢,
潘崇彻以忠正而废弃,邵廷琄以直亮而诛夷,
李承渥以柔佞而进用,……是以政事安得而不紊,国家安得而不亡。
徐亦良:洸口英雄杳不留,
越南王气黯然收。上书共识丹心在,报国偏教碧血流。天命有归君弗悟,庙谋无补死方休。荒祠惨淡空凭吊,太息明珠竟暗投。(诗作《邵廷琄》)
轶事典故
邵廷琄虽是宦官,但非常重视儒士。只要有儒士自远方前来求见,他必先亲自接见,并在经济上给予帮助,然后大力引荐给朝廷。而经他引荐的也多被任用。
人际关系
效力君主:南汉高祖刘䶮→殇帝刘玢→中宗刘晟→后主刘鋹
人物争议
籍贯
北宋
路振的《
九国志》、南宋
李焘的《
续资治通鉴长编》均称邵廷琄是
循州(治今广东
惠州)人。
明代东莞人陈琏的《
琴轩集》中录有《哀洸口》一诗,诗前小序称邵廷琄为
东莞(即今广东东莞)人,并称邵村(即今篁村)即其家族聚集地。后来黄佐的《
广州人物传》以及《东莞县志》等也都有此类记载。《
广东新语》也称东莞的乡贤祠中祭祀有邵廷琄。
清代
梁廷楠的《
南汉书》则采用《连州志》的说法,称邵廷琄为“连州桂阳(治今广东
连州)人,自其先世居高良乡之龙口”,并认为可能是后来由连州迁至东莞。但民国时期
陈伯陶的《东莞县志》曾专门驳斥此说。
出身
《九国志》《南汉书》等史料皆称邵廷琄幼年便入宫为宦官。但清代
钱以垲的《
岭海见闻》则称,邵廷琄是
士人出身,曾在南汉的
科举中“策名第一”,因此得到刘鋹的喜爱,被下了蚕室(即净身),以方便他在宫闱中“以诗歌教嫔嫱”。
后世纪念
祭祀
邵廷琄于大宝十三年(即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被立庙于洸口,世称邵柱国祠,其祠至清末时犹在。
据明末清初学者屈大均《
广东新语》记载,邵廷琄在明清时期被祀于东莞的乡贤祠,是唯一一个得祀乡贤祠的宦官。
历史文物
镇象塔是邵廷琄在大宝五年(962年)捕杀肆虐庄稼的野象后为镇压野象魂魄所建的石
经幢,原位于广东省
东莞市城区的象塔街(因塔得名)。1966年被发掘,迁移至
东莞市博物馆内。1979年被东莞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镇象塔为平面八角形,由塔座、塔身、塔顶三大部分组成,高4.15米。塔座和塔顶为红砂岩石料,塔身为花岗岩石料。塔座为仰覆莲瓣须弥座,须弥座上各面刻有力士神像。塔身各面刻着《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塔身上端各面刻有佛像、飞仙。塔顶又分为莲瓣底座、覆盆、四方佛、山花蕉叶和塔刹五部分。全塔雕刻精细,佛教色彩浓郁,幢塔结合,风格独特。
史料索引
《九国志·卷九》
《南汉书·卷十五·列传第九·宦官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