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魁杨梅
杨梅科杨梅属植物杨梅的栽培品种
东魁杨梅(学名:Morella rubra 'Dong Kui')是杨梅科、杨梅属植物杨梅的栽培品种。树姿稍直立,树冠圆头形。叶大密生,叶倒披针形,色浓绿。果实特大,高圆形,完熟时深红色或紫红色,缝合线明显,果蒂突出,黄绿色。
植物学史
选育过程
20世纪50年代,一株时为树龄100多年的野大杨梅树生长在中国浙江黄岩县江口乡东岙村大虫坑山脚边上,原主人为家境贫寒的解大毛,二易其主后,20世纪50年代,由解梅弟管理。当时它的主人和不少村民均知道,它与其他杨梅树明显不同,具有大叶大果、肉柱尖、果汁酸的特点。由于其果形特大,该村村民和白龙岙村村民共嫁接成活了16株杨梅。这些树树龄均为80年左右,正值生长期的嫁接植株比母树矮1/3左右,其他各项指标则比母树有优势。
1950—1959年,在东岙村及其附近村白龙岙已有第一代营养系植株16株;第二代营养系植株110株。至1982年,全县育苗10万多株,成年树700株,引种至福建和省内10个县(市)。为保护知识产权,黄岩县澄江柑橘站、浙江农业大学等单位于1983年6月通过浙江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次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四等奖,主要完成人力洪湘汉、李三玉等,主要完成单位为黄岩县澄江区柑橘站、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等。
历史称谓
大贫种:1949年前。由于解小梅家境贫寒,当地人称讨饭者与捕蛇者为“大贫”,故大贫的杨梅为“大贫种”。
野杨梅:由于这株树是实生繁殖未经嫁接,当地村民习惯把未经嫁接的杨梅都称为“野杨梅”。
巨梅:黄岩县澄江区柑橘站等单位当时依照果实大小判断,称其为巨梅。
青蒂头大梅:黄岩县江口乡东岙村第3生产队解梅弟户的那株100多年的大杨梅由于果蒂色泽为青绿色,故当地人称之为青蒂头大梅。1960年9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黄岩柑橘试验站整理的《浙南杨梅调查》(初稿)中记载:“青蒂头大梅,晚熟品种在黄岩镇东、东岙(江口)及洪家西山方桥生产队都有种植。调查人为郭枢、陈其峰、查永成、李三玉、谢贵元、张真斌。”
东岙大杨梅:青蒂头大梅的又一称谓。以黄岩县江口乡东岙村村名而得,时间为1970—1983年。
东魁杨梅:定名人为浙江农业大学一级教授吴耕民。1979年12月,“东魁杨梅”的名字首次正式出现在浙江农业大学编写的《果树栽培学各论》中。1983年6月29日,经浙江省科委鉴定,批准将“东岙大杨梅”正式定名为“东魁杨梅”。“东”,既有取杨梅原产地东岙村,更包涵东方的蕴意。至于“魁”,则理解为“大”。这样,“东魁杨梅”就可理解为东方最大的杨梅。
形态特征
树姿稍直立,树冠圆头形,枝粗节密。叶大密生,叶倒披针形,幼树叶缘波状皱缩似齿,成年后全缘,色浓绿。果实特大,高圆形,纵径3.66厘米,横径3.37厘米,果重约25克,大者达52克。完熟时深红色或紫红色,缝合线明显,果蒂突出,黄绿色;肉柱较粗大,先端钝尖。
产地生境
原产中国浙江黄岩江口镇东岙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浙江各地种植外,已推广到福建、广东、云南、贵州、湖南等各杨梅产区。生于沙壤土、红壤和黄壤土类的丘陵和山地,pH4.5-5.5呈微酸性。耐阴、喜湿,具有较强适应性。
生长习性
东魁杨梅花芽一般于2月下旬开始萌动,3月上中旬雌花陆续开放,花期持续25天左右,终花期3月下旬;雄花开放略早,比雌花早5-7天开放。4月上旬幼果开始发育,4月中旬-5月上旬为生理落果期,5月中下旬为硬核期,6月上中旬为果实膨大期,6月中下旬为果实着色成熟期。7月上中旬雄花序原基开始形态分化,7月下旬雌花序原基形态分化,8月上旬分化为正常花序。8月中下旬-9月初,花原基开始形态分化,9月-11月雌雄蕾分别出现并持续发育,11月底花芽分化基本完成,随后花芽开始发育。12月-翌年1月为东魁杨梅休眠期。
东魁杨梅树势强健,成枝力强,一年生嫁接苗定植后5-6年开始结果,8-10年后进入盛果期。东魁杨梅生长势较强,全年一般抽梢3-4次。3月下旬-4月中旬抽生春梢,6月下旬-7月下旬抽生夏梢,8月中旬-9月下旬抽生秋梢,10月抽生晚秋梢。结果枝以发育充实的春梢和夏梢为主。春梢结果最好,其次为夏梢,秋梢坐果少。东魁杨梅坐果率一般为2.0-5.0%,谢花后子房膨大形成幼果,到果实成熟约需70天。果实生长期可分为幼果生长发育期(幼果期),果实生长较快,持续约20-25天;果实生长中期(硬核期),果实生长较缓慢,持续约15-20天;果实生长后期(着色成熟期),果实生长加快,果实转色,此期持续约25-30天。
栽培技术
园地选择
中国南方地区具有较强的光辐射以及充足热量,在冬春时节积温(活动温度总和)相对较高,有利于杨梅实现丰产,提高果肉品质。杨梅园地的选择应优先具有厚腐殖质层,坡度≤30°,海拔高度≤800米的壤土、红壤和黄壤土园地,且园地具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杨梅园整地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措施。若林地坡面平坦,具有较小的坡度,则可建设环山梯台或者梯田挖穴;若林地具有复杂的地形以及较大坡度,可挖穴1立方米呈三角形状,在杨梅生长管理过程中渐进性地转变梯台呈窄带形。整地通常在12月-次年3月定植前完成。
定植
根据地域差异合理选择杨梅品种,科学、合理地搭配早熟、中熟、晚熟杨梅品种,选择生长健壮、接口愈合良好、无病虫害且带土团的优质嫁接苗,距嫁接口以上1厘米处,直径超过0.8厘米,高59厘米以上,具有2-3个分枝、无伤根的一级苗木。起苗后,剪去大部分枝叶,只留主干或1/3叶片,根部蘸泥浆包好,尽快栽植,从起苗到定植不可超过6天。
杨梅定植时间通常为2月中旬-3月上旬,同时为了提高单株成活率,建议在阴雨天进行定植。杨梅株行距5米×5.5米,约25株/667平方米;定植穴50厘米×60厘米,深度≥60厘米。
选择优质杨梅嫁接苗深栽种植,定植穴内拌入10-15千克腐熟厩肥、5-10千克焦泥灰,植株培土避免露根,且分散配栽1-3%的雄株,有助于花粉传播。
土肥水管控
深翻于每年秋季进行,深度25厘米左右,同时结合翻土撒施生石灰50千克/667平方米,旨在中和杨梅园土壤酸性。深翻改土不仅有利于新根促发,提高根系吸肥、水能力,而且可以避免土壤板结,增强土壤肥力。
施肥方法有环沟状、点穴状、放射状、盘穴状、和根外施肥。在细根分布多的树冠外围处施肥料,避免将肥料施在树干周围的大根上,以免造成大根腐烂,施入后应尽快覆土,以减少肥料散发损失。需要注意的是,根外施肥时浓度不要过高,一般总浓度控制在0.3%以下。幼树主要施用水肥,旨在促进杨梅树生长,形成树形。成年树通常全年追肥2次,第1次在冬末春初进行,每株施用0.2千克尿素加1.0千克硫酸钾;第2次施肥在采果后进行,因杨梅枝梢生长、开花结果会消耗大量养分,采果后及时追肥能够确保杨梅优质丰产。开沟施用土杂肥35-45千克加磷钾肥0.2-0.6千克加氮肥0.5-1.0千克,施后覆土。此外,在壮果期追施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1-2次,能够有效提高杨梅坐果率。
杨梅在萌芽生长期和果实膨大期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为确保杨梅树生长发育正常,需及时灌溉浇水。5-6月月降水量160毫米左右时无需灌水;若低于100毫米,则需补充灌水。7-9月如出现伏旱,需进行人工灌水,促花芽分化。春夏时节雨水较多,应做好渍水排除工作,以免对杨梅根系造成损伤。
整形修剪
要实现杨梅高产优质,整形修剪至关重要。前期主要促使杨梅树冠尽早形成,一旦形成树冠,就需要对杨梅生长加以控制,促其形成花芽,达到丰产目的。幼树修剪重在定干造型,通常培养自然开心形树冠,即“1干3主枝”。在主干≥70厘米处短截定干;定干后,针对萌发的新梢可选留3-4个间距约25厘米、均匀分布的健壮枝条作为主枝,每个主枝培养侧枝2-3个,副主枝10条左右,培养时从主干上抽生的强旺枝中选留3-4条生长健壮、一致、向四周延伸的枝条作为主枝;主枝用拉枝开张角度,基角在60°左右,主枝间夹角120°;主枝上配2-3个副主枝,并形成均匀的结果枝组,以确保树体层次明朗,分布合理,能够在4年左右形成树冠骨架。成年树修剪重在协调杨梅生长和结果,构建高产群体结构,实现立体结果,连年丰产。
整形修剪可分为2种:夏剪和冬剪。主要包括拉枝、抹芽、摘心,以及短截徒长枝、疏删密生枝,剪除衰弱枝和病虫枝等,保持树冠通风透光。第1次修剪在采果后,越早完成越好,有利于夏梢早发,控制树高,保持开心形树冠,促发夏梢。第2次于12月-次年1月进行,过晚修剪会促发春梢而影响坐果。树势强壮的可在12月上旬或提早到11月下旬开始修剪,树势弱的可推迟到1月进行。通过修剪,整理树冠,把产量控制在1000千克/667平方米左右。
促花保果
鉴于杨梅长势旺盛,对花芽形成不利,故需采取措施进行控梢,以促进花芽形成。除采用拉枝促使杨梅树冠开张以外,也可在11月土施多效唑进行控梢促花。具体做法为扒开树冠投影面积内的土,将多效唑与细土按一定比例拌匀后撒施在树冠下,再覆土。杨梅盛花期对长势旺盛的树体实施环割,或在开花前喷施0.1%硼砂液,能够显著提高坐果率。
疏花疏果
疏花疏果是提升杨梅果实品质的关键技术。疏花,针对大龄树大量花芽分化,通常于2月中下旬全树均匀疏除夏秋梢1/3,并且施用速效氮肥(尿素)0.5-1.0千克/株,旨在促使营养梢生发;针对多花成年树可在盛花期喷施化学疏花剂进行疏花。疏果,根据杨梅树挂果数于谢花后20天左右进行适量疏果。通常而言,树冠下部少疏、上部多疏,以疏除病虫果、畸形果为主,常规疏果2-3次。
果实采收
鉴于杨梅不易落果,且果实成熟期不同步,在果实转色时仍可以增重,为此建议对杨梅果实适时分批采收,不仅能够延长杨梅果实供应期,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果实产量。全树果实成熟达1/5时就能采收,采收时间最好选在早上或傍晚,以降低果实的田间热,便于采后预冷降温。避免在阴雨天采收。采收过程中注意轻拿轻放,减少挤压,以免擦伤杨梅果实。采收完毕后,尽快运到阴凉通风处,让其散热预冷,及时进行分级包装、保鲜贮运,提高杨梅果实品质及其商品性。
病虫防治
杨梅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白腐病赤衣病等;主要虫害有卷叶蛾果蝇金龟子等。针对杨梅主要病虫害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注重杨梅种植管理工作,加强土肥水管理,结合修剪确保树体透光、通风;发现枯死枝、病虫枝及时剪除;秋冬季节将落叶、病叶和杂草集中深埋或烧毁,同时使用3波美度石硫合剂清园。
褐斑病:每年4-5月侵染新叶,潜伏期3个月以上,8月开始发病,会造成大量落叶、枝条枯死,对次年的产量和树势影响很大。初发病植株使用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喷雾,间隔7天后再喷施1次或采果前喷2次保护性杀菌剂,采果后喷1次治疗性杀菌剂,防治效果显著。
白腐病:杨梅白腐病主要是由白腐小核菌(Sclerotiumce pivorum)侵染所致,为害杨梅的鳞茎、叶鞘以及叶片。流行条件为湿度≥90%,低温20℃以下,在低温高湿的条件下该病发病相对缓慢,当遇雨季时该病快速扩展。杨梅白腐病在初期外叶尖以条状呈现或者叶尖向下逐步变黄,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会逐步蔓延至内叶或者叶鞘,导致杨梅植株生长状况不良,相对瘦弱,直至杨梅整个植株矮化变黄,甚至枯死。将病害植株拔出后能够看到鳞茎已经腐烂呈黑色,田间成片枯死,并形成病窝。杨梅白腐病是真菌类病害,在杨梅成熟期发生时,能够使果实变烂梅,还可侵害树冠,产量下降。可使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5%咪鲜胺水乳剂2000倍液喷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进行喷淋灌根,间隔10天施用1次,连续使用2-3次,能够有效防治杨梅白腐病。
赤衣病:杨梅赤衣病主要是由伏革菌(Corticium saimonicolor)侵染所致。杨梅主干、侧枝以及主枝多被侵染,杨梅被害处有一层薄霉层,呈粉红色,这也是该病的显著特征,故称为赤衣病。杨梅发病初期,其枝干背光面树皮上能够看到橙红色小疱呈痘疮状,散布或者相互接连转变为病斑,能够布满杨梅整个主干主枝向光面,大约50天后,病斑上就会覆盖粉红色霉层,干燥时可四处飘散。可使用刷子将杨梅树干发病处进行刷净,再采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涂抹于病部,连续涂抹3-4次,每次涂抹需要间隔20-30天。
卷叶蛾:卷叶蛾主要为害杨梅的嫩梢,影响枝梢的花芽分化,导致次年产量下降。可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000倍液在幼虫期喷雾防治。
果蝇:果蝇主要以成虫舔吸杨梅果实,病菌从伤口入侵,诱发杨梅采前果实腐烂病的发生。果蝇成虫在杨梅果实上产卵生虫,严重影响杨梅果实的口感和质量。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或在杨梅硬核期用水果汁加1000倍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于容器中,挂在杨梅树下诱杀果蝇成虫,并定期更换毒饵,可有效控制果蝇为害。
金龟子:金龟子主要为害杨梅的果实以及叶片,严重情况下杨梅果实和叶片会被全部吃光,导致杨梅绝收。在杨梅采收初期,使用0.3%印楝素乳油300-500倍液或通过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金龟子,可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通常来讲,1只频振式杀虫灯能够应用安装于3.33公顷果园中,只要将诱杀到的金龟子等害虫进行及时清理,就能够对金龟子进行有效控制。
主要价值
果实汁多,甜酸适中,味浓,含可溶性固形物13.4%,总糖量10.5%,含酸量1.10%,可食率达94.87%,品质优良。适于鲜食或加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39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