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忠定郑公行状
刘克庄创作的一篇行状
《丞相忠定郑公行状》是南宋文人刘克庄创作的一篇行状。为记录其好友郑清之事迹而作。
作品原文
丞相忠定郑公行状
公讳清之,字德源,世为庆元府之鄞人,居邑治之东。齐公1未葬,邻焚,秦公2与兄通义绕柩恸哭,火为退飞。门有大槐,乡评称孝悌,必曰“槐木郑氏”。秦公建炎己酉3贡于乡,会兀术4犯东浙,与董夫人皆临难不屈,骂贼而死。尝诏有司定谥立传,公方当国,谦巽未皇,事见史定公所作通义公石章及先儒史公涓圹铭。鲁公5始居邑之嘉庆桥6。庆国方娠,甑鸣三日不止,已而生公。时冢妇边令人7亦免乳,承舅姑意,拊育公同己子。公贵,令人尚亡恙,事之如母。其没也,为服期。
公少以文为宣献楼公8称赏,初名燮9,而字文叔,以字行。年十九荐于乡,嘉泰二年入太学,嘉定10八年升上舍,十年进士及第,如《丰芑数世之仁》、《大明生于东》等赋,识者以为《金在镕》11、“有物混成12”之作。后随群从改今名。教授峡州,总领何公炳13罗致之幕。一日,军将将领衣,疑绢纰恶,离立谇语,总领委公谕之。公语军士曰:“坐者得好绢。”众皆坐。以次分14授,无敢哗者。制帅赵公方15严重靳许可,公往白事,为置醴,命二子出拜,掖公无答拜。公不敢当,赵公曰:“公它日未易量,烦以二子相累。”盖尚书范16、丞相葵17也。湖北茶商群聚暴横,公白总曰:“此辈皆精悍,宜藉为兵,可弥变,亦可御敌。”总行其策,招刺令下,趋者云集,号曰“茶商军”,至今赖其用。十四年,差湖广总所准备差遣,除国子监上书官。十六年,除国子录。史丞相弥远18以私忌饭僧净普,鄞人毕至,独与公登慧日阁,屏人语曰:“上与中殿为社稷计,虽有济国公19,然五、六年未正储号。闻沂邸皇侄20事21两国恭顺,容止22端重,朝褐上常目送。今欲择一讲官,君忠实,可任此责。”公逊避不敢当,史公曰:“此先公事业。”先公,谓太师浩23也。俄兼魏惠宪王府教授。癸未进士唱名,上御集英,中殿御看阁,使内侍引皇侄对帘正立,两宫意有所属矣。除宗学谕。十七年,除太学博士,皆仍兼。每讲堂退,相必邀至东阁,访上举动言语甚悉。公对事事24皆好,蔽25以一言曰“不凡”。相大喜。宁宗升遐26,遗诏上承大统。是夜惟召丞相入定策,时政府、翰苑未及知,诏旨皆定公手。太后趣上入宫,公命子士昌易衣,道绿盖车至沂邸进发,公留相府之眉寿堂处分诸事。明旦,丞相退朝,辇下纤尘不惊27,公命兆民仰瞻日出咸池矣。上龙飞,除诸王宫大小学28教授,除宗正丞,兼权工部郎官,兼崇政殿说书
公自横经朱邸29,至开卷丹地,每以二帝三王之行事、六经四书之格言反覆开陈,上必敬听。一日,上问外人因阁子库进丝鞋有谤议,公奏:“有言禁中服用颇事新洁者。”上曰:“旧例,月进鞋数两,朕非弊不易,何由致谤?”公奏:“孝宗继高宗,故俭德易彰;陛下继宁考,故俭德难著。宁考受用如寒士,衣领重浣,革舄屡补,今欲俭德著闻,须过于宁考方可。”上欣受。其防微如此。宝庆元年,改兼兵部,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除起居郎,仍兼史官、说书30,兼枢密院编修官。二年,除权工部侍郎,暂权给事中。除给事中,升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绍定元年,除翰林院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升兼修国史、实录院修撰,授端明殿学士、佥书枢密院事。三年,除参知政事,兼佥书枢密院事。四年,兼同知枢密院事。公在枢管,李全以山阳畔,陷泰围扬31,国论尤为掩覆,又欲易置江上制总全所不乐者以慰其心。公手书白相:“因全一申,去岳逐赵32,是朝廷之王人、国家之帅守悉听于全矣。全以盗贼蓝缕奔窜之余,陆、梁跋扈如此,曾无一人正色以议其罪,国无人矣。”
初,海陵失守,公早朝见薛33、葛34、袁35三人,皆愕然未知所出。公曰:“平时与全为敌者不过三赵36,若以赵沿江37为江淮制使,以二赵分帅两路,必能合力捐身以当之。须即日处分,稍迟,贼入维扬,大事去矣。”三人者唯唯,同至上前奏之38。上深以为然,云当即批与丞相。公奏39曰:“御批须是以‘社稷存亡在此一举,苟不用此三人,或有疏失,过不在朕。’”上颔之。既退,知御批已至相府,然至晚无所施行,公转扣相子宅之40怂恿41,忧惧待旦,四鼓后知缴入,黎明出命,朝野欢呼,知贼不足平矣。既而三赵受命,善湘移司金山,与范、葵42声势聊属,全果授首。
当时是,此贼挟精卒十万,气吞江表,相老于谋国,工于应变,无如之何。公以一书生,独谓全反形已露,当声罪致讨,为誓不与贼俱生43以讽。及讨叛诏下,出公之笔,读者咸奋。六年,史丞相薨。十月,制授公右丞相,兼枢密使,提举《玉牒》、《国史》、实录院、《会要》、敕令44。端平元年,提举《经武要略》45。上始践祚,东朝垂箔,一相总识,垂拱仰成而已,天下事皆上尚书裁决而后奏御画旨,谓之尚先行,习以为常。久之,上益明习国家事而宰府终未稽首还政。既相,举太阿倒持之柄46归之于上,大黜陟、大因革,独断赫然,咸曰英主出矣。上方欲洗濯三十年积弊,公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47,推忱布公48,知无不为,赞上召老成,拔滞淹,真公德秀49、魏公了翁50、崔公与之51、李公埴52、徐公侨53、赵公汝谈54、尤公焴55、游公似56、洪公咨夔57、王公遂58、李公宗勉59、杜公范60、徐公清叟61、袁公甫62、李公韶63,或奋闲散,或起迁谪64,或由常调,莫不比肩接踵于朝。众芳翕集,时号“小元祐”。大者相继为宰辅,余亦为名公卿,惟崔公终始辞不至,遗逸如刘公宰65、赵公蕃66亦见旌异。用一人,行一事,朝野忻忭67,以为快活条贯。
先是,言者率观望庙堂风旨,公首革副封,由是台简始有攻时政阙失者。时金亡鞑兴,襄阃首图上八陵,上下其义,廷绅多主王羲之、孙绰之谕,然边臣锋锐不可遏,偏师出境,捷书系道,而三京已返旆矣。旧法,三衙禁旅,岁一拣汰,癸巳以史相薨失举行,甲午并两岁一拣,被汰稍众。又承旨司拘等仗法太严,卒有失伍者,随已帖息,而不举端平者有开边激变之谤。二年五月,六疏乞罢机政,御札勉留。六月,制授特进、左丞相,兼枢密院使,提举《国史》、《 日历》、 《玉牒》、 敕令、 《经武要略》。三年八月,以霖雨68四疏丐去。九月,以禋祀雷变请益力,授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四疏控辞,依旧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公自初爰立,首以清苦变食浊,痛却馈遗,虽族戚杯羹壶酒不许入69。荐廉吏徐澄、赵䈣夫于朝,闻者兴起。诸郡多于节序馈朝士酒,公奏遇节序视品秩高下赐酒有差,至今行之。
闽及江浙多士之郡,各增解额,由是士安里选70。创新造士复试之法,真才有以自见,售伪者时斥一二以风励其余。中间欲废不行,后卒如旧71。大节钿行有陆贽、杨绾之风,卷怀而去,未尝一语辨诬。退居闻边声复勤,恐上顾忧,密疏上日:“辛巳金陷蕲、黄,宁宗非启敌之主;辛卯鞑犯襄、蜀,弥远岂开边之相?不制患于方来,但尤追于既往,则蕲、黄、襄、蜀之扰,开之者谁乎?为此者72盖疑闲冷或简眷怀,每因事以提撕,盖迎前而沮抑;以罗织使令、废锢子侄、贬斥宾友为未快,必加以误国之罪。臣非敢以此自辨,恐陛下忧悔太遇,以汩73清明之躬,累刚大之志尔。”嘉熙三年,封申国公。四年,遣中使赐御书“辅德明谟之阁”,赐楮十万缗为经始费。槐木旧居,兵烬芜废74,公捐75赐金贸故趾,加葺治。于里第北营小圃,曰“安晚”,取“安步当车,晚食当肉”之义,上书其扁。莳花移竹,叠石引泉,与朋友啸咏其中者九年。尤爱山行,轻车小艇,名山古刹如雪窦、如太白、如翠山,虽在万山中亦至焉,率留信宿。
上遇群臣,于公特厚,每初度必亲御翰墨,或圣制,或古作真草76,间出精金重锦,奇薰佳茗,同以老人星、大士像为寿,岁以为常,虽在外亦遣黄门就赐。淳祐四年御笔,依前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屡辞,不允。拜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进封卫国公,令赴天基圣节上寿班,命守臣以礼趣赴阙。帅守赵纶致君命,乃就道。抵江浒,有旨宣问,庖廪酒果,使蓍杂遝。内引,玉音委曲,不啻家人唯诺。奏乞憩传法寺以待称觞,先已得旨赐第,退至传法拜御笔,曰:“卿去国许时,精神气宇胜前,奏对详明,良用忻怿,政赖启沃,以助缉熙。”中使押入赐第。五年正月上寿毕,六丐归,不允77。以《春秋》彻章拜少傅,依前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进封越国公。居无何,哭子士昌,出馆江浒,决意东归,上不允。十二月,拜少师、奉国军节度使,依前醴泉观使、兼侍读、越国公,特赐玉带及更赐第于西湖之鱼庄。公虽勉为上留,然归梦栩栩,见于篇咏。进读仁皇训典,谓:“仁祖之仁厚发为英明,故能修明纪纲而无宽弛不振之患;孝宗之英明本于仁厚,故能涵养士气而无矫励峭刻之习。盖仁厚英明,二者相须,此仁祖、孝宗所以为盛78也。”御札褒谕。六年,四疏丐归,不允。八月,进读毕,赐晏内苑,上御黄伞,命公御青伞,同行苑中。谓公曰:“孝宗79尝晏史浩于此,然浩未尝侍天步游览。”故事,上釂玉龙柸,赐大臣则易柸,上命毋易柸,其尊宠如此。是日,御前有金瓶贮丹桂,上以公老夫妇失冢子,慰劳甚至,赐瓶花以解忧。公遥感恩诗八十韵,上俯用其韵。七年三月,以《礼记》彻章,拜太保,力醉。故事80,许回授81,上从公请,追封高祖詥太保,异恩也。四月,拜太傅、右丞相,兼枢密使、越国公,提举
、实录、会要、玉牒、敕令、经武要略。公方与宾客放浪湖山,寓僧刹,竟夕不归,貂珰及门82,家人莫能以所之告83。诘旦内引,叩头辞曰:“端平初,陛下84亲政,臣齿未衰,尚堪努力85仰赞圣谟,然犹有智虑所不及者,仰费86保全。今迫桑榆87,久在田里,于人物国事皆不谙悉,若冒昧承命,必误委寄。”玉音勉谕,盖有外同所不及知者。甫退则中使已接踵矣。叹曰:“上眷如此,将何所88逃!”乃入治事。或谓更化改元为再相第一义,公曰:“改元天子之始事,政化朝廷之大端。汉事已非古,然亦不因易相而为之。”其老成定虑如此。
上以边遽忧形玉色,诏赵公葵以枢密使视师,陈公韤89以元枢帅湖广,二公谦巽未敢当。会公再相,力主其事,科降辟置,答敏于响,二公欣然勇往,泗水之捷90、涡口之捷、木库之捷,皆处置得宜之效。诸阃申请,划时奏启,时谓:“‘张仲孝友’,惟公足以继之。”
公九年于外,纳污藏垢,人意其有磊隗不平之气见之施为。公殊不然,不立异,不私己,除授进拟必咨同列,必参公谕,朝士有累迁而未见面者。或曰恐非吐握之义91,公曰:“某人同列所敬,某人同列所誉,岂欺我哉?吾惟得人以布周行足矣,何必揽为己恩?先正两东厅,问西厅,吾所布也。”笃太学灯窗之旧,分赐金□斋金。以前相侍经幄,还斋亦束带序齿。学厨曰给□钱及楮折□,有司固执元数92,齑盐不给,公命增□□临学岁久颓圮,□□成请修废,旧取辨尹漕,公为请给钱于朝93,命尹漕董其役,丹雘一新。九年□□,拜太师94、左丞相,兼枢密使,提举《国史》、《日历》、《玉牒》、《敕令95》、《经武要略96》,辞太师不拜,仍前太傅97。每谓天下之患在于养兵98。兵费困于生券,思所以变通之。遇调戍防边99,命枢属100量远近以便其道涂,时缓急以次其遣发101,□□□费省三分之一。又议移岁调兵屯以戍淮面102,并军分头目103以筛廪稍,先移镇江策膀一军屯泗水104,□□□于彼,公私便之,惜乎去位而未尽行也。诸□□□□压两浙尤多丁稍,吏卒往往破家以偿。公惟于作奸犯科者105追理,稍挂误者一笔勾去之,全活甚众。沿江算106舟之赋素重,空无一物,犹以力胜计,公次第停罢。如池之雁汊107有大法场之目,其钱分隶诸司,公奏罢其并缘鱼取者,盖数倍公家之入,合分隶诸司,公奏罢其并缘鱼取者,盖数倍公家之入,合分隶者从朝廷偿之。报下,公方与客饮108,举杯曰:“今日饮此,自觉快活。”其轸求民瘼109,如己疾痛。督府先取江东西、湖南北利源不在官者以佐军费,及结局110,诏归之大农。公择才使之提领于外,岁入不啻钜万111,住印会子者三年,京尹焚毁旧会七千万,版曹亦丰衍,三数年间,边阃科降未尝匮乏。四疏乞谢事。十年,进《十龟元吉箴》:一持敬112,二典学113,三崇俭114,四力行115,五能定,六明善,七谨微,八察言,九惜时,十务实。盖取《损卦》六五爻116“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释者谓以柔居尊而不自任,故可以收众材之助,所以为元吉也。奏札略曰:“《诗》曰:‘敬天之怒’,《书》曰:‘敬天之休’,臣谓敬天之怒易,敬天之休难。木饥火旱117,天之怒也;时和岁丰,天之休也。天怒可忧而以为易,天休可喜而以为难,何哉?盖忧则惧心生,惧则天之怒可转而为休;喜则玩心生,玩则天之休可转而为怒118。”既奏,甚称上旨,宣付史馆,又赐诏奖谕。十一年,十疏乞罢政,皆不许。进读光、宁朝《实训》,今上《日历》、《会要》、《玉牒》、《淳祐条法事类》,俱拜太师,皆力辞。九月,明禋相礼,有旨阁门给扶掖二人。是夕三上奏辞,不允。礼成,御笔褒谕,再赐玉带,令服以朝。十一月丁酉,公奏事退,感寒疾,前一日尚赋梅花诗与同列倡和119,及是绝食屏药120,犹以未得雪为忧。俄大雪,公作而曰:“百官贺121雪,上必甚喜。”命掬雪床前观之。累奏乞罢,不允,奏不已,拜太傅、保宁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进封齐国公,提举史馆。疾革122,乞致仕,拜太师、保宁军、昭庆军节度使,依前齐国公致仕。□□甲辰,薨于丞相府。公生于淳熙三年九月辛未,享年七十有六。遗表闻,上震悼123,辍朝三日,御笔赠尚书令,追封魏郡王,赐谥“忠定”。娶谢氏,特封魏卫国夫人。男子一人,士昌,朝散大夫、实谟阁待制124,先公六年卒。女一人,特封硕人,适故朝散郎、大理少卿史望之。孙男三人:大有,某官;大节,某官;大节125,某官。大有等以宝祐元年十一月壬寅,奉公柩窆126于鄞之丰乐乡东山之原。公四登宰席,先后八年,启沃帝心、谟画127国事关于安危理乱大计者不可胜书128,然奏稿无片纸存者。每曰:“陛下神望,群臣莫及,事有当言,转移于造膝附耳之际足矣。陆敬舆129奏议虽脍炙人口,吾不忍为也。”昔艺祖130有“宰相须用读书人”之训,及公宅揆,朝野皆曰:“上用真儒矣”。自场屋之作,至宗庙朝廷典册之文,莫不精妙,传者纸贵,然散落未尝收拾,虽玉堂制草,家无副墨,所存惟录潜邸圣语及表奏、启札、诗赋、箴铭、赞偈、记、序跋、策问、疏、致语、醮词、谥册、墓碑、祭文等共六十卷,藏于家。
公之初相也,真、赵掌制也,世以为真学士;洪、王入台,世以为真御史。天下所谓端人正士,不在经筵则在从橐,不在西掖则在东省。上语公:“尝上书者比卿司马光。”公曰:“毁誉何常之有131?今日圣意向臣故誉臣,他日132圣意厌臣则必毁臣矣。”上为一笑。其再相也,端平遗老凋谢,十无一二,新贵各立门庭,分党与,公虽素有主眷,尚操化权,然人情固已阴怀向背,无同舟共济之意矣。公拔士满朝133,施惠于人无德色,士或先从后畔,亦待之如故。然天下至广,岂无偶遗之贤、未蒸之髦?自昔,人物会通之盛莫如元祐,而郑侠134老死田里,陈师道135晚方入馆,未闻二贤觖望于马、吕136也。彼以躁心而致宰物者之憾,可以观世道矣,公何慊焉!
汤巾仲能137谕事侵公,不自安,求去,公曰己欲作君子,使谁为小人,力勉留之。徐公清叟138尝论公,引之共政。赵公葵视师年余乞结局,上欲允之而未有以处,公曰:“非使作相不足以酬劳,陛下岂以臣故耶?臣必不因葵来便引退,臣愿为左,使葵居右。”上汔139从之。其茹纳如此,然赵公竟不果来。又奏:“今内外之臣俱天下之选,前后昆命皆昆断之公。非成则璜,不疑何卜?有丙与魏140,请择于斯。惟能共起于治功,奚必皆从于己出。”其不吝权宠如此。公虽贵,自奉萧然,非以位为乐者。直以事上潜邸,君臣义重,上既苛留,不忍决去耳。对客每叹甘盘遁野、疏傅还乡之不可及,其意深矣。
盖丙申代公者,乔也;辛亥代公者,吴、谢也。公去矣,薨矣,乔与吴、谢141行乎国政,宜有以愈于端平者,而皆不然,何哉?世之爱公者往往惜公再出,然公庚戌乞身之疏固尝云142:“禀性拙直,无委曲笼罩之术;事力侩薄,无纳交要誉之资。施恩而不市恩,故背之者以为常;任怨而不报怨,故仇之者无所忌。”又曰:“召谤纳悔,一己之利害轻;梗事败谋,国家之关系大。昔谢安矫情,姚崇权谲,吕夷筒操术,居是识者可专任拙直哉!”凡数十疏皆然,写心事之精微,拯笔力之高妙,不辨流言于一时而付公议于千载,后之揽者必有感于斯文矣。公奋身儒素,族多隐约,公为侍从,月分俸均给,或值乏绝,称贷以镒。觉际庵旧约诸位轮祀,至公身任其责,即庵别创大堂,可容百人,几席器皿悉具,率于禁烟行之,酒肴蔬果必精洁。居官或疾病,则饬子侄主祭。初,鲁公规寿藏于塔岭,梦岭对岸百堂,扁以金书“常充达”三字,拥以蟠龙,作《纪梦》长句,笔之于册。既卜穴,宛然梦境。时公犹未生,及稍长,鲁公语公曰:“蟠龙金字,岂非御书之兆?勉之。”越三十年,上访家世,公以梦告,果赐奎墨,辉映山谷,与手泽所书如合左契。公久秉钧轴,高下在手,然不以名器私亲昵。莫爱如子,而士昌生前止通直奉佑神祠,非但公不私其子,□恩143亦耻为恩泽侯。莫亲于婿,而史倩生前止倅贰需次徽守,公不欲使倩领郡,改奉祠厘。
公少学于迂斋楼公昉144,以端平初褒崇为未至,再相,奏:“国史浩繁难披阅,臣之师臣昉尝纂《十朝撮要》,颇精核。”上令写送官。又奏:“房、魏遇主145,无一语及河汾,殊为忘本。”及《撮要》进御,楼公追赠龙图阁待制。其于在三之义如此。
公葬十年,魏卫国谢夫人年八十八,贻书莆田刘克庄146曰:“先忠定宰木已拱147而未有状其行者,今以此笔属148子。”克庄仲弟克逊、从弟希道少肄业持志,侍公笔研,克庄宰建阳,乌台方吹洗诗案149,惧不免祸,公在琐闼,独于史丞相为解纷150。克庄获为圣世全人,公之赐也。既尝□□□张洽、陈振孙、范炎、陈祐,俱召审,一再迁为枢掾、省郎,皆公进拟。公策免,克庄亦流落于外。丙午151入为少篷兼西掖,不久坐留□免去152。公以孤卿国老之重,小车访别逆旅,慨然曰:“子为道乡,吾为承君矣。”公再相数岁,克庄衔恤三年,白首再召,觉国论愈矛盾,鼎味殊酸咸,公决去虽勇,上勉留愈坚。因153对为上言:“纷纷之议,不过责难于吾君,责备于吾相,非有他意,政当容之尔。”自知其论阔于事情,然区区之心,上欲将顺明主之尊师重传,下欲解周召之不说154、勉夔龙之相逊而已。而或者怪其不能随声接响,诃佛骂祖,群起而攻曰:“是党相者。”克庄谓惟去可以自湔,六乞祠,两纳禄,皆不报。公由是不复敢相亲,犹挚维不使去。不数月而斥,斥未几而公薨,然天下谓知我者必曰安晚,公与人书疏亦以铁汉见拟。
嗟夫!宰相必拔士,士必不畔知己,情意之常也。若一旦去子宣155而变元度156之恩波,迎子厚157而诋微仲158之相业,乃风俗之变,岂情义之常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而两国不远数千里,番番于一哀癃之叟,托之以发潜阐幽之任,岂非以其最久故、知旧事、已退老、无谀笔乎!乃摭实书之以告太史氏。谨状。
词句注释
1.齐公:下文“秦公”之父,郑清之曾祖父,追赠齐国公,故称。
2.秦公:指郑清之祖父郑覃,累赠秦国公,故称。
3.建炎己酉:指建炎三年(1129年),农历己酉年,故称。
4.兀术:指完颜宗弼,金朝名将、开国功臣。
5.鲁公:指郑清之父亲郑若冲,追赠鲁国公,故称。
6.嘉庆桥:四库丛刊初编本《后村先生大全集》(简作《原本》)作“嘉广桥”,此处据清抄无名氏校本《后村先生大全集》(简作《清抄本》)。
7.边令人:郑清之同祖兄郑骥之之妻,边氏。
8.宣献楼公:指楼钥,谥宣献,故称。
9.燮:《原本》作“变”,此处据《宋史卷四百一十四》(简作《本传》)。
10.嘉定:《原本》作“定”,此处据《清抄本》。
11.为《金在镕》:是范仲淹金在镕赋》般的作品。为,原作“方”,不可解,当误。
12.有物混成: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13.何公炳:即何炳,曾任峡州总领。
14.分:《原本》作“公”,此处据《清抄本》。
15.赵公方:即赵方,南宋名臣、学者。
16.尚书范:即赵范,南宋将领,赵方子,赵葵兄。
17.丞相葵:即赵葵。《原本》作“丞相蔡”,此处据《清抄本》。
18.史丞相弥远:即史弥远,南宋中期权相,史浩子。
19.济国公:即赵竑,嘉定十五年(1222年)被封为济国公,故称。
20.沂邸皇侄:即宋理宗,嘉定十五年(1222年)被被立为宋宁宗弟沂王嗣子,故称。
21.事:《原本》作“事俞”,此处据《清抄本》。
22.容止:《原本》作“客至”,此处据《清抄本》。
23.太师浩:即史浩,南宋政治家,宋光宗时进太师。
24.事事:《原本》作“事”,此处据《清抄本》。
25.蔽:《原本》作“敞”,此处据《清抄本》。
26.升遐:特指帝王逝世。
27.纤尘不惊:没有丝毫惊讶。
28.大小学:《原本》作“大小学校”,此处据《清抄本》。
29.朱邸:《原本》作“未邸”,此处据《清抄本》。
30.说书:《原本》作“说官”,此处据《清抄本》。
31.围杨:《原本》作“围杨”,此处据《清抄本》。
32.因全一申,去岳逐赵:可能指宋高宗为保全秦桧而驱逐岳飞、赵鼎。申,指秦桧,死后被宋高宗追赠为“申王”,宋宁宗时追夺,史弥远当权时恢复。
33.薛:可能指史弥远的亲信薛极
34.葛:指葛洪,赞成讨伐李全。
35.袁:指袁韶,李全叛乱时史弥远从其建议而讨李全。
36.三赵:指赵善湘、赵范、赵葵。
37.赵沿江:指下文的赵善湘,其字清臣,平定李全前曾知镇江府,“赵沿江”可能是“赵镇江”之讹。
38.奏之:《原本》作“奉之”,此处据《清抄本》。
39.公奏:《原本》作“奏”,此处据《清抄本》。
40.相子宅之:丞相史弥远之子史宅之
41.怂恿:《原本》作“从更”,此处据《清抄本》。
42.葵:《原本》作“蔡”,此处据《清抄本》。
43.不与贼俱生:《原本》作“不与贼俱生贼”,此处据《清抄本》。
44.提举《玉牒》、《国史》、实录院、《会要》、敕令:担任《玉牒》、《国史》、《实录》、《会要》、敕令的提举官。按体例,“实录院”似当作“《实录》”。
45.提举《经武要略》:担任《经武要略》的提举官。
46.太阿倒持之炳:比喻相权。太阿,古剑名。
47.以天下为己任:《原本》作“以天下为”,此处据《清抄本》。
48.推忱布公:指推诚布公。忱,诚恳。
49.真公德秀:即真德秀,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
50.魏公了翁:即魏了翁,南宋著名理学家、大臣。
51.崔公与之:即崔与之,南宋名臣、诗人。
52.李公埴:即李埴,南宋名臣、儒士。
53.徐公侨:即徐侨,南宋政治家、理学家。
54.赵公汝谈:即赵汝谈,宋太祖赵匡胤后裔,南宋政治家。
55.尤公焴:即尤焴,南宋政治家。
56.游公似:即游似,南宋政治家。《原本》作“游公侣”,当为“似(佀)”误为“侣”。
57.洪公咨夔:即洪咨夔,南宋政治家、诗人。
58.王公遂:即王遂,南宋名臣。
59.李公宗勉:即李宗勉,南宋名臣。
60.杜公范:即杜范,南宋政治家、诗人。
61.徐公清叟:即徐清叟。“叟”,《原本》作“臾”,此处据《清抄本》。
62.袁公甫:即袁甫,南宋名臣、文人。
63.李公韶:即李韶,南宋政治家。
64.迁谪:《原本》作“迁谲”,此处据《清抄本》。
65.刘公宰:即刘宰,南宋政治家、文人。
66.赵公蕃:即赵蕃,南宋政治家、诗人。
67.忻忭:《原本》作“忻朴”,此处据《清抄本》。
68.霖雨:《原本》作“霖风”,此处据《清抄本》。
69.不许入:《原本》作“不许人”,此处据《清抄本》。
70.士安里选:《原本》作“土安里选”,此处据《清抄本》。
71.如旧:《原本》作“如奋”,此处据《清抄本》。
72.为此者:《原本》作“为此谁者”,此处据《清抄本》。
73.汩:《原本》作“泊”,此处据《清抄本》。
74.芜废:《原本》作“无废”,此处据《清抄本》。
75.捐:《原本》作“损”,此处据《清抄本》。
76.真草:《原本》作“贞草”,此处据《清抄本》。
77.六丐归,不允:《原本》作“六□□不允”,此处据《清抄本》。
78.盛:《原本》作“感”,此处据《清抄本》。
79.孝宗:《原本》作“忠孝”,此处据文意。
80.故事:指按例。《原本》作“旧比”,此处据《本传》。
81.回授:《原本》作“回授子孙”,《本传》同,此处据《清抄本》。
82.貂珰及门:《原本》作“貂珰及□”,此处据《清抄本》。
83.家人莫能以所之告:《原本》作“□□莫能以所之告”,此处据《清抄本》。
84.陛下:《原本》作“□下”,此处据文意。
85.努力:《原本》作“挈力”,此处据《清抄本》。
86.费:《原本》作“赞”,此处据《清抄本》。
87.迫桑榆:将老。迫,将近;桑榆,比年老。
88.何所:《原本》作“所何”,此处据《清抄本》。
89.陈公韡:即陈韡,南宋后期名臣、文学家。
90.泗水之捷:原“丁洙泗水之捷”,此处据《清抄本》。
91.吐握之义:《原本》作“吐握之峨”,此处据《清抄本》。
92.固执元数:《原本》作“固轨元数”,此处据《清抄本》。
93.公为请给钱于朝:《原本》作“□□□给钱于朝”,此处据《清抄本》。
94.拜太师:《原本》作“□太师”,此处据《清抄本》。
95.敕令:《原本》作“□□”,此处据《清抄本》。
96.经武要略:《原本》作“经武略要”,此处据《清抄本》及前文。
97.仍前太傅:《原本》作“使前太傅”,此处据《清抄本》。
98.患在于养兵:《原本》作“□□□养兵”,此处据《清抄本》。
99.遇调戍防边:《原本》作“遇调□□□”,此处据《本传》。
100.命枢属:《原本》作“□□属”,此处据《本传》。
101.次其遣发:《原本》作“次其□□”,此处据《本传》。
102.戍淮面:《原本》作“戍淮□”,此处据《本传》。
103.并军分头目:《原本》作“□□□头目”,此处据《本传》。
104.屯泗水:《原本》作“屯泗□”,此处据《本传》。
105.惟于作奸犯科者:《原本》作“作奸犯科者”,此处据《本传》。
106.算:《原本》作“弄”,此处据《本传》。
107.雁汊:《原本》作“写汊”,此处据《本传》。
108.公方与客饮:《原本》作“公与客饮”,此处据《本传》。
109.轸求民瘼:不可解,可能是《后汉书·循吏传》中的“广求民瘼”之讹。轸,伤痛。民瘼,人民的疾苦。
110.及结局:《原本》作“反结局”,此处据《清抄本》。
111.不啻钜万:不亚于大万,指数量多。
112.持敬:《原本》作“符歌”,此处据《本传》。
113.典学:《原本》作“典□”,此处据《本传》。
114.三崇俭:《原本》作“□崇俭”,此处据《本传》。
115.力行:《原本》作“□行”,此处据本传。
116.《损卦》六五爻:《原本》作“《□卦》六五爻”,此处据下文与《周易·损卦》:“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周易·损卦》有“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非原文,须辨。
117.木饥火旱:《原本》作“未饥火旱”,此处据《清抄本》
118.怒:《原本》作“恕”,此处据《清抄本》。
119.倡和:同“唱和”。
120.绝食屏(bǐng)药:《原本》作“绝食饼药”,此处据文意。
122.疾革:病情危急。
121.贺:《原本》作“和”,此处据《本传》。
123.上震悼:《原本》作“表上震悼”,此处据《清抄本》。
124.待制:《原本》作“侍制”,此处据文意。
125.大节:前文已有“次子名大节”,二者必有一误。
126.窆:指埋葬。
127.谟画:谋划。
128.不可胜书:《原本》作“不可胜图”,此处据《清抄本》。
129.陆敬舆:指陆贽,其字敬舆。
130.艺祖:历代太祖通称,这里指指宋太祖赵匡胤
131.毁誉何常之有:哪有常态的诋毁或赞誉。
132.他日:《原本》作“朝日”,此处据《清抄本》。
133.满朝:《原本》作“蒲朝”,此处据《清抄本》。
134.郑侠:北宋政治家、诗人。
135.陈师道:北宋政治家、诗人。
136.马、吕:指司马光吕公著,都是北宋时期名臣。
137.汤巾仲能:指汤巾,其字仲能,南宋政治家。原作“汤中仲能”,误。
138.清叟:《原本》作“清庾”,此处据《清抄本》及前文。
139.汔:最终。
140.丙与魏:丙吉魏相
141.乔与吴、谢:《原本》作“乔、吴、谢”,此处据《清抄本》。乔,乔行简;吴,
142.云.《原本》作“去”,此处据《清抄本》。
143.□恩:似为郑清之子之名。
144.迂斋楼公昉:楼昉,号迂斋。
145.房、魏遇主:指房玄龄魏征遇上明主李世民。魏征是馆陶(今属河北)人,房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
146.贻书莆田刘克庄:《原本》作“年贻书莆田刘克庄”,此处据《清抄本》。
147.宰木已拱: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婉指已死很久。
148.属(zhǔ):通“嘱”,嘱咐。
149.乌台方吹洗诗案:可能指乌台审理江湖诗案,刘克庄曾因“江湖诗案”被贬。
150.独于史丞相为解纷:《原本》作“独御史丞相为解纷”,此处据《清抄本》。
151.丙午:《原本》作“内午”,此处据《清抄本》。
152.坐留□免去:《原本》作“生留□免去”,此处据《清抄本》。
153.因:《原本》作“固”,此处据《清抄本》。
154.欲解周召之不说:《原本》作“欲解周召□不说”,此处据《清抄本》。说,通“悦”。
155.子宣:指曾布,其字子宣
156.元度:指蔡卞,其字元度。
157.子厚:指柳宗元,其字子厚。
158.微仲:微子启之弟,西周时期宋国第二位国君。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南宋江湖派著名作家,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六年(1246年)赐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龙图阁学士。任建阳令时,曾因咏落梅诗遭谗被废十载。诗词多感慨时事之作,渴望收复中原,振兴国力,反对妥协苟安。其词风近辛弃疾,词风粗豪肆放,慷慨激越,有明显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为豪放词派鼎足之一。代表作有《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真州》、《沁园春·梦孚若》、《玉楼春·戏呈林节推乡兄》等。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别调》。存词二百六十四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11:33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