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世纪通鉴
2002年线装书局出版的图书
《中国二十世纪通鉴(1901-2000)(套装共5册)》是2002年9月线装书局出版的图书,中国二十世纪通鉴编辑委员会编著。
内容简介
《中国二十世纪通鉴(1901-2000)(套装共5册)》讲述了:二十世纪刚刚过去,中国社会发展演进中的往事都已经成为历史了。把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尽快记录下来,加以科学整理和编纂成书,这是当代史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责任。
二十世纪是中华民族从贫穷落后走向复兴的时代。二十世纪初.中国还处在经济落后、政治衰败、备受屈辱、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境地。经过中国人民一百年、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近80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奋发努力的建设,中国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并且大踏步地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即由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经过民族民主革命,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作品目录
第一册:第一卷至第四卷(1901—1920)
第二册:第五卷至第八卷(1921—1940)
第三册:第九卷至第十二卷(1941一1960)
第四册:第十三卷至第十六卷(1961—1980)
第五册:第十七卷至第二十卷(1981—2000)
二十世纪回眸
文摘
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发展的一次大飞跃,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回顾二十世纪,我们更加坚信,在二十一世纪,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必将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2月9日俄国答复美国2月1日的外交抗议,否认损害满洲的“门户开放”
2月10日出使日本国大臣蔡钧在东京召集留日学生举行新年会,决定成立中国留学生会,并公推蔡钧为中国留学生会会长;会议还决定在东京创立中国留学生会馆
2月11日清廷免山东济南等26州县钱粮。
△宋庆去世四川提督宋庆,字祝三,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出生于一个行伍家庭。1853年在毫州(今属安徽)参与镇压捻军,因战功升迁为总兵。1862年开始统带裁余的临淮军三营,所部号称“毅军”。1874年,他调任四川提督。1880年,他会办奉天防务,后移防旅顺。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他奉调九连城,任前方各军统领,但不久即溃败。1895年,他被革职留任。1900年,他参与帮办北洋军务,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时,其所部从北仓败退。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因病去世后,清廷按尚书例对其进行抚恤,晋封为三等男爵。
2月12日英日同盟条约对外公布,并通告各国政府。
2月13日清廷谕准张百熙筹办京师大学堂计划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张百熙本日奏准筹办京师大学堂计划,大学堂先设预备科及速成科,预备科分政科、艺科,速成科分仕学馆、师范馆,另附设译书局,并广购书籍仪器。清廷命张百熙悉心筹划,逐渐扩充,所需经费,由各省督抚认解,并派前知州吴汝纶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试用道张鹤龄为副总教习,候补五品京堂于式枚为总办,编修李家驹、主事赵从蕃为副总办(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818-4823页)。
2月14日浙江巡抚任道镕奏请改求是学院为省城大学堂,并委派劳乃宣为大学堂总理。
2月15日江西巡抚李兴锐奏准在省城设立工艺院,收养游民,“教以工艺”(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824页)。
2月16日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电奏清廷,指出俄国提出的交收东三省条约万不可许,主张仍以请各国公断为妥,否则仍暂缓计议。
△台湾台南博物馆开馆。
2月17日杨儒病逝于莫斯科任所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官、清出使俄国大臣杨儒,字子通,汉军正红旗人,生年不详,为同治举人。1888年后,他历任常镇道、浙江温处道、安徽徽宁池太道。1892年,他以四品卿衔任出使美国大臣,兼任出使日斯巴尼亚国(即西班牙)和秘鲁国大臣。1895年,他被任命为太常寺少卿。1896年,他调任出使俄、奥、荷三国大臣。1898年,他任工部右侍郎。1900年,俄军侵占中国东三省。1901年1月2日,他被清政府任命为全权大臣,与俄国交涉收回东三省事宜。1月17日,俄财政大臣、全权大臣维特口头提出约稿十三条,遭到他的严词拒绝。2月16日,俄外部大臣拉姆斯托夫向他提出谈判约稿十二条,企图攫取中国东北多项主权及划中国北方为势力范围,并且不经讨论,便要他画押。杨儒表示,条款须无损我自主之权,方可签字。双方因而僵持不下。3月12日,拉姆斯托夫提出最后约稿十一条,宣称不能再更改一字,限十五日内签押,否则交收东三省一事将作罢论。杨儒要求继续谈判,但遭到俄国的拒绝。在此情形下,他不畏强暴,仍坚持以未奉画押之权为由,不受俄人逼迫,继续与俄国交涉,表现出了鲜明的爱国立场。由于各方面的煎迫,使他忧心如焚,不慎于3月22日跌伤右腿,从此一病不起。正是由于他坚持不画押,加上各国驻华公使反对中国与俄国订立专约,清廷没有接受俄国提出的最后约稿,俄国吞并中国东三省的计划破产。
作品影响
该书获得“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作者简介
龚育之(1929—2007),男,原籍湖南长沙。1929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1948年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0月参加工作。自1980年起先后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兼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是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在学术团体的主要兼职有:中国科协常委兼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盟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等。龚育之的座右铭:人生要有追求。我追求科学,追求革命。科学是革命的力量,革命要根据于科学。
龚育之主要论著:《列宁、斯大林论科学技术工作》(编译):《关于自然科学发展规律的几个问题》;《科学·哲学·社会》;《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主编之一);《在历史的转折中》;《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解放的新起点》;《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负责第六、七章);《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起点》;《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下》;《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二十题》;《在旋涡的边缘》;《龚育之论中共党史》;《龚育之文存》三卷;《党史札记》《重读邓小平》;《党史札记二集》等。
参考资料
第六届国家图书奖获奖名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7 06:48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