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谷,是借鉴“
硅谷”、“光谷”的概念,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以“
四化同步”为原则,泛农发展为方向,科技为支撑,机制创新为核心的
农业试验示范区。着力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
农业科技示范、
休闲观光农业展示、农耕文化传承、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奋力打造“产业、绿色、创新、富民之谷”,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概况
“中国农谷”建设以创建国家
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题,紧紧围绕建设“中国
农耕文化的传承地、
农业产业化的展示地、现代
农业科技的应用地、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引领地”的目标任务,以
生态文明为总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立足
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特色,着力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农业科技示范、休闲
观光农业展示、农耕文化传承、
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集中探索实践,奋力打造“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率先实现
农业现代化。
荆门市地处湖北中部和“
两圈一带”结合部,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和湖北农业生产的典型代表区,人文、农业、
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境内“
屈家岭文化遗址”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把荆门打造成“中国农谷”,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
禀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国农谷”建设,要求按照“全省样板、全国一流”的标准,以“农”为魂、以“农”为形、以“农”为神,打造集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农业文化、
农业旅游于一体的“中国农谷”响亮品牌。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荆门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国农谷”建设的实施意见。
屈家岭是五千年前
神农氏祖先留给湖北人民的厚礼,屈家岭自然禀赋好、
生态环境优,有望将这里建成“中国农谷”。屈家岭发现了中国第一粒人工稻、第一只彩陶纺轮、第一座隔墙连间式住房遗迹,形成了内涵极为丰富的
农耕文化,是长江中游、
江汉平原地区
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2009年
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张建华教授等提出了“
屈家岭·中国农谷”的概念,经过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省委的重视。要实行“中国农谷”建设文化先导战略,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专题研究,大手笔、大气派培育“中国农谷”文化品牌,加大建设力度,将“农谷”由荆门扩展到整个江汉平原。
建设意义
中国农谷,就是借鉴“
硅谷”、“
光谷”的概念,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以“
四化同步”为原则,以泛农发展为方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核心的农业试验示范区。它的基本特征是,农业要素
集约集聚,
三次产业高度融合,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建设中国农谷,是探索解决中国“
三农”问题的“试验田”。当前,我国在“三农”问题上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如何实现“三化”同步发展等诸多深层次问题。应该说,建设“中国农谷”,顺应了中国“三农”发展的大趋势,契合了需要解决的新问题。通过
荆门的先行先试,有利于积累经验,为传统农业区破解“三农”难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探索出一条新路。
建设原则
建设“中国农谷”,基本原则是“
三化同步”。坚持以工业化为支柱、城镇化为载体、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实现“三路并进”、协调发展,形成
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相得益彰、新型城镇化与
城乡一体化建设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主攻方向是泛农发展。坚持以“农”为魂、以“农”为本、以“农”为形,突出农业底色,拓展农业功能,促进
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接“二”连“三”的产业格局。空间布局是全域覆盖。以屈家岭为引爆区、各县市区为主体
功能区,实行全域规划、全域统筹、全域发展,进而辐射带动江汉平原和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功能定位是“四区”。坚持优势优先、错位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
品牌影响力,努力建成全国有重要地位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集聚区、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业生态旅游区、
农耕文化展示区。
建设进展
建设“中国农谷”的构想,最早是华中科技大学
张培刚、张健华等知名教授,在2009年底编制的《屈家岭管理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中提出的。2010年,湖北
荆门屈家岭现代农业示范区“屈家岭·中国农谷”总体规划通过国家农业部审批。2011年7月18日,湖北省委书记
李鸿忠对“中国农谷”建设做出重要批示;9月4日,又带领省直相关部门到荆门进行专题调研,明确要求要将“中国农谷”作为荆门发展的一面旗帜。从屈家岭到全域荆门,从具体措施到发展旗帜,“中国农谷”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升华、不断完善的过程,已经上升为湖北省的重大战略。
中国农谷,定位为“湖北战略,
荆门实施”。建设范围约12000平方公里,涵盖荆门市管辖的
东宝区、
掇刀区、
漳河新区、
京山市、
沙洋县、
钟祥市和
屈家岭管理区。根据湖北省委书记
李鸿忠的指示精神,结合荆门的
资源禀赋、
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和人文特点,荆门市明确了“中国农谷”建设基本构想: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世界眼光、国内一流、湖北样板”为目标,举全市之力,全产业、全地域、全方位推进“中国农谷”建设,努力打造“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前期(2011-2015)力争“中国农谷”初具雏形,远期(2016-2020)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屈家岭作为“中国农谷”建设的起步区、先行区和引爆区,优势更为独特和明显。首先,
屈家岭文化是与
良渚文化、
河姆渡文化齐名的
长江三大古文化之一,
屈家岭文化遗址是国家重点保护的100处大遗址之一,相传
神农炎帝教人种五谷就是从屈家岭开始的。其次,土地优势十分明显,一方面,
屈家岭管理区土地性质属国有,土地权属清晰;另一方面,该区作为湖北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土地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农业规模化、
集约化经营。再次,屈家岭既是全国农垦系统100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也是全省仅有的2家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试点单位之一,这两块“招牌”,为屈家岭
创新体制机制,开展系统性、综合性试验提供了重要平台。
如今,“中国农谷”建设起步良好。
一是成立专班,加强领导。
荆门市委、
荆门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国农谷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中国农谷建设的实施意见》;组织召开了“中国农谷”建设推进会;成立了以荆门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荆门市“中国农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一名市委常委为指挥长的“中国农谷”建设前线指挥部;组建了市、区两级的综合协调、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工作专班,负责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
二是保护品牌,扩大影响。抢先注册了“中国农谷”和“屈家岭·中国农谷”两个中文、英文
网络域名;积极向国家和省工商局汇报,争取注册“中国农谷”系列商标。同时,邀请
中视金桥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和
科特勒咨询集团来荆开展宣传策划活动,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了“中国农谷”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
三是启动规划,明确方向。积极配合省
发改委,抓紧制定发展规划,规划目录体系即将拟定。市政府专题召开了屈家岭规划调研工作会议,对旅游规划、
城镇规划等进行了具体研究。
四是构筑基础,助推发展。按照
一级公路的标准,启动了
武荆高速公路至屈家岭连接线(“
农谷大道”)建设工作,预计将在2012年3月底全面完成
土方工程和垫层施工。同时,正在抓紧组建荆门市中国农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清产核资工作已基本完成。
五是策划项目,招商引资。对“中国农谷”建设项目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共制定出6大类42个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38.22亿元。
建设动态
2016年9月28日,中国工程院
盖钧镒院士与荆门(中国农谷)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建
院士工作站授牌仪式在中国农谷院士村举行。盖钧镒院士和荆门农科院共建大豆院士工作站,将通过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进一步提升荆门市大豆种植水平,打造大豆全产业链,推动大豆加工产业提档升级,并为荆门市在大豆生产、科研、加工领域集聚和培养一批科技创新人才。
建设思考
一、建立打造中国农谷的宣传平台,加快中国农谷
品牌打造、研究与推广,如建立专门的网站,进行品牌宣传与推广,可以利用已有的
屈家岭管理区的网站加以改造,也可建立专门网站。
二、加强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建设和配套基本服务建设,围绕产业之谷建设大做文章,开展
特色产业集群建设。
三、加强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等的基础平台建设,为企业、社会资金参与农谷建设开辟渠道,加快推动农谷建设。
四、推动农谷建设的前瞻性理论研究,成立专门科研机构,研究农谷建设的具体问题、以提供解决方案,推进农谷建设卓有成效的开展。
相关杂志
中国农谷杂志是
荆门市委宣传部主管,广电局、广电台、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主办,中国农谷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同名杂志。
中国农谷是社会科学工作指导类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于2012年3月25日,主要面向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公务员以及中国农谷所涵括的热心市民读者,担负着全面系统地宣传中国农谷建设,准确有效地宣传阐释每一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农谷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和涌现的优秀人物进行全景式展现,是指导荆门市全党全市农谷建设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工具,是农谷建设在思想理论战线上的重要阵地。
仅在湖北省内发行,主要集中在荆门市。发行量100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