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定位主要为宣传和弘扬中国悠久的刀剪、伞、扇的技艺,发掘和保护传统的
手工艺,同时兼顾展示和收藏。把博物馆打造成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专业特色、杭州特色、运河特色的平民化国家级博物馆,并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国家级专题
性博物馆。刀剪剑、伞、扇属于
人类文明的
物质文化,是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增加
行为能力,提高
生活质量的发明物。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展厅建筑面积2460㎡,
临时展厅建筑面积1060㎡。
在保存
非物质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掘物背后的精神世界。比如,通过干将铸剑场景的复原,配合青铜铸剑流程模型,使观众了解青铜铸剑的流程的同时,了解铸剑背后的故事,感受铸造一把好剑对于
铸剑师来说是何其重要。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通过多角度、多元化的方式,介绍和展现刀剪剑“物开一仞为刀,两面
开刃为剑,双刀相交为剪”的独特文化。通过精致展品,观众既可以在展馆中了解刀剪剑的历史文化,也可以从生活化视角去体验民间风俗、生活趣识。
由桥西土特产仓库(省级文物)改建而成,是由
杭州市政府出资建设的三个国家级专题
性博物馆。它们不仅具有可供观察和欣赏的物质外观,也在长期的制造与使用过程中逐渐积累着精神文化的内涵,成为体现历代人民智慧、情感和审美的文化载体。选择把三个国家级博物馆建造在杭州,与杭州传统
手工业优势分不开。杭州百姓耳熟能详的
张小泉、
王星记、
西湖绸伞等
产品品牌,都已列入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历史的积淀中脱颖而出,具有全国范围的影响,是手工业时代具有
代表性的品牌,它们的历史与工艺是深入阐述中国刀剪业、扇业和伞业的理想个案。为了保护和发展杭州的这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结合运河综保工程的实施,在运河拱宸桥西选址建设中国刀剪剑博物馆、
中国扇博物馆和
中国伞博物馆。
● 2008年1月22日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在
杭州市委召开的专题研究刀剪、扇业、伞业博物馆筹建会议上指出,“筹建刀剪、扇业、伞业博物馆是杭州市保护运河
历史文化遗产的必然要求,是保护工业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然要求,是积极利用
工业遗产的必然要求,是发展壮大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必然要求”。
● 2008年1月23日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下文批复同意三个博物馆的“
国字号”冠名,并提出博物馆的
设计方案、
功能定位和展出形式应当突出国家级展馆的特点和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2008年3月8日市委
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
联合发文成立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顾问委员会、
领导小组和筹建工作指挥部。组成人员不仅有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市领导、职能机构和各学科、行业专家,还有相关企业人员。
●2008年9月底,博物馆总策划浙江大学博物馆系主任
严建强教授提交三个博物馆的策划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