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鱼(学名: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Carassius chinensis):是鲤形目、鲤科、鲫属多种人工培育鱼种的通称。是原产于中国的
观赏鱼类,是野生
鲫鱼演化而来的彩色变种。金鱼也称“金鲫鱼”,近似
鲤(Cyprinus carpio)但无口须,是由鲫鱼进化而成的观赏鱼类。金鱼品种有很多,根据金鱼不同的外貌特点,有草金、文种、蛋种、龙种、龙背种等五大类,有着丰富的变异性状,是世界著名三大观赏鱼类之一。其中草种金鱼为其他金鱼的祖先,其他品种的金鱼都是经过长时间的人工培育与杂交而出的不同颜色不同体型的金鱼类别。
物种学史
溯源传承
根据史料的记载以及近代科学实验的资料,
金鱼起源于中国普通食用的野生
鲫鱼。金鱼起源于中国,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国金鱼已陪伴着人类生活了十几个世纪,是世界观赏鱼史上最早的品种。在12世纪已开始金鱼家化的遗传研究,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引种的。
早在两千年前的古书《
山海经》中就有红色鲫鱼的记载,“睢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1]
郭璞说“文鱼”是“有斑采也”。因为变色的鲫鱼在自然界中太明显,很容易被天敌捕捉。汉宣帝时
王褒有《九怀赋》中说:“蛟龙兮导引,文鱼兮上濑。”作为观赏鱼,它先由银灰色的野生鲫鱼变为红黄色的
金鲫鱼,然后再经过不同时期的家养,由红黄色金鲫鱼逐渐变成为各个不同品种的金鱼。远在中国的晋朝时代(265-420年)已有红色鲫鱼的记录出现。在唐代的“放生池”里,开始出现红黄色鲫鱼,宋代(960-1279)开始出现金黄色鲫鱼,人们开始用池子养金鱼,金鱼的颜色出现白花和花斑两种。到明代金鱼搬进鱼盆。金鱼的故乡是在浙江的嘉兴和杭州两地。根据日本学者松井佳一(1934)的研究,中国金鱼传至日本的最早记录是1502年。金鱼传到英国是在17世纪末叶,到18世纪中叶,双尾金鱼已传遍欧洲各国,传到美国是在1874年。
基因演化
“金鱼从鲫鱼演化而来,多年来一直是人们“经验之谈”,科研人员以基因组学技术解析了高质量基因组图谱,通过“亲子鉴定”,为金鱼起源于鲫鱼之说,进一步提供了权威的科学依据。金鱼属于
鲤亚科,有100条染色体,包含有2套亚基因组,是一个“准”多倍体物种,而多倍化事件在脊椎动物中极为罕见,说明鲤亚科鱼类具有其独特的演化策略。
科研人员发现,以金鱼祖先鲫鱼为代表的鲤亚科鱼类在演化历史上可能经历了四轮全基因组加倍事件。通过与6个代表性二倍体鲃亚科物种基因组对比研究,科研人员推测,金鱼祖先在1000至1200万年前发生过古老的杂交事件。其祖先之一很可能是染色体数目为50的
鲃鱼,而另一个二倍体祖先可能已经灭绝或起源于未知的鲤科鱼类谱系。该研究为异源多倍体脊椎动物的基因组演化和功能提供了新的见解。
形态各异、色彩鲜艳的金鱼,是如何从自然界中鲫鱼银灰色的形态,逐渐蜕变成美丽的形状,这些性状都是由哪些基因来“掌控”。科研人员通过中国金鱼各产区金鱼各品种规模化测序研究发现,金鱼与鲫鱼的亲缘关系高于同一科目的鲤鱼,金鱼经历了野生鲫鱼到“草金”,接着培育出“文种”,再产生“蛋种”的家驯化过程。
明朝之后,金鱼的家化过渡到了家家可养的盆养时代,也是这个时期,金鱼的外形发生重大改变,诞生出许多新品种。“人为不断‘干预’,会快速改变金鱼的遗传背景,赋予它们更鲜艳的体色、加倍的尾鳍、头部的肉瘤、肿起的水泡眼。金鱼所呈现的种种颜色,主要是由真皮层中的色素细胞根据不同的数量和排列呈现的。在金鱼成长中,有的金鱼鳞片会从各种颜色的普通鳞变成透明鳞片,这正是源于鳞片中的色素细胞逐渐“消失”形成。
导致金鱼透明麟性状与某个色素相关的基因有联系,科研人员在金鱼基因组中,定位到一个与色素相关的基因。该基因与色素细胞发育相关。背鳍作为金鱼另一重要的表型特征,在不同变种中形态不一,是区分“文”金鱼和“蛋”金鱼的显著特征,背鳍的缩小是“文种”金鱼进化的关键特征。背鳍特征受多个基因位点控制,并具有母体遗传效应,研究进一步发现了378个与背鳍表型具有相关性的基因。另外,科研人员还通过选择性清除研究,发现了与金鱼的行为、眼部萎缩、脑部萎缩、细胞迁移等生理生化性状有关的13个基因,这些基因的发现,为分子定向育种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中国金鱼养殖业的发展尤为迅速,该研究成果对金鱼性状进行“DNA”分子解析,有望通过分子育种,突破传统养殖过程中,金鱼新品种育种周期长、繁育性状不稳定的育种瓶颈,从而实现科学育种、缩短育种周期、提纯培壮、培育更多优良品种,进一步推动金鱼产业跨越式发展。
发现阶段
据
任昉(公元460-508年)所著《
述异记》记载:“晋桓冲游卢山,见湖中赤鳞鱼,即此鱼也”,又云“朱衣鲋,泗州永泰河中所出,赤背鲫也”。这一文献说明早在265-420年的三国至东晋年间,人们就已发现了自然水域中的红黄色的变异鲫鱼,那时称之为“赤鳞鱼”。在陕西、安徽、浙江等地仍会发现野生的“赤鳞鱼”,经研究证明,它与野生鲫鱼属同一物种,不同的是颜色更加鲜艳。
家化初期
在佛教盛行的唐代,出于积德行善的目的,各地兴建“放生池”,稀有而神秘的金鲫作为超度的对象被放生,佛教徒和僧侣偶尔喂食。据考证,浙江放生池数量较多,而最早的金鲫放生池分别位于浙江的杭州和嘉兴,半家化饲养则是从唐代开始的。
池养阶段
在宋朝初年(公元968-975年),已出现人工饲养金鲫的记录,而到了南宋时期(公元1163年左右)则已有了人工繁殖的记录,因此宋代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金鱼养殖的开始。贵族官僚们开始把它们饲养在园林池塘中作为赏玩对象,但此时的金鱼仍是草金鱼,品种间除颜色不同外无太大差别。普通百姓无力修建池塘,所以宋代金鱼的饲养与赏玩只在贵族官僚中流行。
缸养阶段
到了清代,民间掀起了饲养金鱼热潮,饲养容器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玻璃缸等透明器皿,晶莹剔透、情趣盎然。由于金鱼需求量大,还出现了专门的售鱼单位,如北京地区比较著名的有“知乐鱼庄”、“至乐鱼庄”等。新品种不断涌现,如虎头、望天眼、高头、绒球等,透明的鳞片也出现了。此后的民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乱,虽有新品种出现,但金鱼养殖总体步入低潮。
盆养阶段
明朝是金鱼饲养史上里程碑式的历史时期,因为在这一阶段金鱼的养殖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盆养和缸养,并成为室内摆设供人赏玩。这一转变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使得金鱼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中,民间出现了众多的金鱼饲养爱好者,为金鱼的普及奠定了基础。由于小水体饲养使金鱼游动缓慢而加速了体型和尾部的变化,同时较浅的水更易于观察到金鱼的变异而将其保留,因此开始出现了重要的金鱼品种,四叶尾的文鱼、眼球凸出的龙睛金鱼就是在明朝后期出现的。
近现代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金鱼养殖再次迎来黄金期,据考证,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有金鱼品种70多种,到1958年就发展为154种,大的体重超过0.5千克,而1982年,金鱼品种已达到240个。此外,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
陈桢教授对金鱼的家化与品种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证明了金鱼和鲫是同属,并对金鱼的各种变异和色、形的产生作了科学的说明。当代,金鱼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产业化新阶段,各种饲养以及家养设施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金鱼也将走近普通家庭,成为家中一景。
形态特征
中国金鱼在分类学上与鲫鱼同属一种,与鲫鱼相比,金鱼在外部形态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异,但总体上整个鱼体可分为头部、躯干、尾部三个部分。头部的最前端是口,后部有鼻、眼和鳃盖。有些品种头部上端有肉瘤,有些品种鼻部上方有绒球,有些品种眼部凸出、位置朝上或有水泡,还有的品种鳃盖外漏形成翻鳃。金鱼躯干体披鳞片,主要有正常鳞、透明鳞和珍珠鳞。其侧面具有侧线,不同品种金鱼的侧线上鳞、侧线下鳞和侧线鳞数目不尽相同。
中国金鱼的种类有很多,可以大致分为草种金鱼、龙种金鱼、文种金鱼、蛋种金鱼四种。草种金鱼是其它三种金鱼的祖先,其它三种金鱼都是经过长时间杂交培育出来的。龙种金鱼的特点是眼球比较突出,像灯泡一样。文种金鱼的特点是体型短小、头部有肉瘤、各部位的鱼鳍都较长。蛋种金鱼的特点是背部无鳍,身体看起来像鸭蛋。
金鱼的体貌,可划分为三个部位。分别是头部、躯干、尾部。一是头部:从吻(口)部到鳃盖的后缘之间的部位为头部。头部其它特征有吻(口)、鼻孔、眼睛、鳃。 二是躯干:从鳃盖的后缘到生殖孔之间部位为躯干。躯干其它特征有背鳍、胸鳍、腹鳍、鱼鳞、侧线。 三是尾部:由生殖孔到尾鳍末端之间的部位为尾部。尾部其它特征有尾柄、臀鳍、尾鳍。
头部
根据现有金鱼品种的特征来分析,其金鱼头部特征分以下几种:头型(圆桶型,平宽型,尖头型)、眼型(正常眼,龙睛眼,望天眼,水泡眼)、鼻型(普通型,绒球型)、鳃型(正常型,翻鳃型,透明鳃型)。
头型:圆桶型金鱼的特征为:它们的头部以及两鳃处,都有发达的肉瘤,头部宽大。有的肉瘤特别发达,宽出身躯。代表品种为,高头鱼,狮子头,虎头,猫狮等品种。
平宽型金鱼的特征:它们的头部较平而宽头部的高度要比圆桶型的金鱼,要矮小许多。眼球左右突出,并且宽于身躯。代表品种为,龙睛,望天,水泡等品种。
尖头型金鱼的特征:它们的头部较尖细小。代表品种为,草金,珍珠,镏金,土佐金等品种。特别介绍一下,珍珠金鱼。它的头部越是尖细而且小。其观赏价值越高。
眼型:正常眼型特征:一般眼球不凸出,与眼眶平行或凹于肉瘤中的正常眼型。
龙睛眼型特征:眼球凸出于眼眶外。常见的分为三种。一种是,牛角眼,一种是,算珠眼,一种是,蚕豆眼。牛角眼的特征是,眼球前端小于眼根部,其型有如牛的犄角。故而得名:牛角眼。算珠眼的特征是,眼球的泉前端到眼根部等大,或者眼球中间较前后略微膨大。其型像算珠。故而得名:算珠眼。蚕豆眼的特征是,眼球比其它两种要大很多,其形看似蚕豆一般。故而得名:蚕豆眼。
望天眼型特征:眼球部位凸出眼眶,跟龙睛眼型前期相同。但伴随着鱼的成长。其眼球会向上翻转。瞳孔朝上。从不同角度往下看鱼时,都会有种感觉,它好象一直在盯着你看。
水泡眼型特征:眼窝大而眼球较小,眼球略向外凸出。在两眼的周围生有半透明状的水泡。水泡大小不一。有大有小。大的最大能够鸡蛋那么大。最小的,跟贴在眼睛上边,外形看似蛤蟆的眼睛。也称它为“蛤蟆眼”。
鼻型:普通鼻型特征:无任何基因的变异或突变,大多数金鱼都属于正常状态的鼻型。
绒球型鼻型特征:绒球因鼻孔膜变异成一对肉质球。球体致密而又圆大,左右对称。绒球分双球和四球。双球,指两鼻孔个一各绒球。四球,指两鼻孔各一对绒球。
鳃型:正常鳃型特征:无任何基因的变异或突变,大多数金鱼都属于正常状态的鱼鳃。
翻鳃型特征:金鱼鳃盖的后缘由内向外翻卷,使部分金鱼的鳃丝裸露在外,这称之为翻鳃。
透明鳃型特征:金鱼的某一些品种,鱼鳃盖比较软而薄。鳃盖成半透明状,能从外面观看到部分鳃丝的血红色。我们称之为透明鳃。
体型
对于金鱼的体形,人们的审美是喜欢短圆肥美的体态。金鱼的体形与它的祖先有着很大的区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鱼的祖先鲫鱼的体形,是呈纺锤型的流线体态。这种体形便于在水中快速游动。阻力小,便于逃避天敌。而金鱼则由于长期生活于人工的环境中,生活空间只是局限于盆池之间,活动范围较小,而且没有天敌的危害,因此体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的变化是体长变短,体型变圆。而且身体的横截面,也由扁变圆。以琉金为例,体长较原始的鲫鱼明显变短。而且鱼的脊椎,为了适应这种短圆的体态,甚至变成了弓形,使体型更趋于短圆。再说鱼体的横截面,原来是扁形的,逐渐变成圆形。如珍珠金鱼,体型最终发展成了球型。正是金鱼的这种体型的变异,使得金鱼的泳姿,由原来的倏尔远逝,变成了在水中的翩翩起舞,婀娜多姿。
鱼鳞
金鱼的鳞片变异或突变,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正常鳞;二,珍珠鳞;三,透明鳞;四,半透明鳞。下面讲述这四种鱼鳞的详细特征。
正常鳞的特征:是鳞片正常,基本无基因变异或突变。鳞片硬朗。大多数金鱼的鳞片都属于正常的鳞片。即:正常鳞又叫做,硬鳞。
珍珠鳞的特征:是鳞片中央向外凸起成半球状,其形像粒粒珍珠,排列成行。游动时,鳞片反射光线强,有闪光感觉。但接近背部和尾部的地方,鳞片渐渐变小。还有珍珠鳞片易脱落,所以在捕捞珍珠鳞金鱼时,要格外注意。虽然脱落后鳞片还能再生,但再生长的鳞片,中央不凸起。所以在饲养这种鳞片的金鱼时,要格外的注意和保护。
透明鳞的特征:是鳞片没有颜色,不反射光线,鳞片比较软。这种鳞片的金鱼体色成白色。即:透明鳞又叫做软鳞,也有叫它无鳞。因鳞片不反射光线,看上去和没有鳞片一样。
半透明鳞的特征:是鱼体鳞片以透明鳞片为主,其中带有少许正常鳞片。只有那少许正常鳞片,在光线下有反光。其它的无反光。
体鳍
金鱼的鱼鳍是身体的主要运动器官和保持平衡身体的器官。正常金鱼的鱼鳍有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组成。其中,背鳍、臀鳍和尾鳍位于身体两侧的正中,不成对为单鳍,称之为奇鳍(单个的意思)。即:臀鳍,有些品种金鱼会出现成对的或者退化掉。而胸鳍和腹鳍位于身体的两侧,每侧各一个,是成对的,称之为偶鳍(成对的意思)。
金鱼品种众多,金鱼的鱼鳍变化各异也大不相同。鱼鳍的变化大多为宽的,短的,长的,矮小的或者退化掉。在或者是,尾鳍分裂成双尾、三尾,四尾。鱼鳍的变异也是区别金鱼品种的特种之一。
背鳍:背鳍的位置,在金鱼背部中央位置上,长有背鳍。其主要作用是,维持金鱼身体直立的平衡器官,使金鱼的身体不会出现左右摇摆、倾斜。在金鱼品种中,分为有背鳍和无背鳍(即:背鳍退化了)之分。
胸鳍:胸鳍的位置,在位于靠近鳃盖位置,长有一对胸鳍。其主要作用是,转换方向以及划水,在繁殖时期也可以做为分辨雌雄的主要标志之一。雄性金鱼的胸鳍的前缘第一根鳍条上有许多乳白色刺状的小点,称为追星。而雌性金鱼的胸鳍上则没有追星。
腹鳍:腹鳍的位置,在腹部的下方,胸鳍与臀鳍之间,长有一对腹鳍。其主要作用是,划水的作用不大,几乎起不到。但却能够做出准确的机动动作。金鱼健康状态时,腹鳍向外伸展。但腹鳍收回靠近腹部时,说明金鱼的健康状态有问题出现,需要引起重视。
臀鳍:臀鳍的位置,在金鱼生殖孔后方,尾柄的下方前缘,长有臀鳍。其主要作用是,臀鳍的作用与背鳍大致相同,起到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臀鳍有些金鱼品种是单臀鳍,而有些品种是双臀鳍或者无臀鳍。
尾鳍
尾鳍的位置,位于金鱼身体最后方。其主要作用是,具有推进和转向的作用。金鱼的尾鳍变化各异。常见的尾型有以下几种:单尾、两尾、三尾、四尾。以及现有的其它象形尾鳍有:凤尾、蝶尾、扇尾、裙尾等。
体色
五彩斑斓的金鱼,红的似火,黄的象金,黑的如墨,白的若玉。更有那紫色的典雅,蓝色的幽静,橙色的阳光。还有变幻莫测,绚丽多姿的复色金鱼。黑白相间的如熊猫,红顶白身的似仙鹤,蓝身白腹的若喜鹊,五彩斑斓的象彩球。真是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金鱼的体色有单一色和混杂色两大类。单色有红、橙、紫、黄、白、蓝、黑等;混杂色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构成的彩色品种。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金鱼体色的紫色,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紫色,而是棕色,日本人称茶色,蓝色也不是纯正的蓝色,而是黑中闪着深蓝色,如深藏蓝色。在五花金鱼中常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蓝色的色块,如天兰底子上镶嵌红黑的色块。
金鱼的体色随着身体的发育,逐渐发生着改变,在其一生会发生数次变色。金鱼一生的体色主要会发生三次改变。第一 阶段:鱼苗时期的变色。第二阶段:幼鱼时期的脱色。第三阶段:老龄时期的退色。金鱼鳞片中含黑色素体、黄色素体和淡兰色反光质。橙红色金鱼缺少黑色素体:墨色金鱼的黑色素体和黄色素体浓密;白色金鱼则没有黑色素体和黄色素体;紫色金鱼的黄色素体浓密而黑色素体稀疏;蓝色金鱼缺少黄色素体;紫蓝色金鱼无黑色素体,而黄色素体和淡蓝色反光质发育旺盛;杂斑或五花金鱼则是由这三种色素体依不同数量、比例相混而组成各种花的的图案。不同色素所占比例的不同,所组成的体色也各异。复色金鱼由两种以上的色块组成,而形成千变万化的图案。如同天然的调色板, 运用几种原色,调配出美丽的色彩。
生长习性
金鱼比较适应群养和密集养殖。但家养不可密度过大,比较理想的水鱼比重要达到1000:1,金鱼体长和鱼缸长度要达到1:10以上,这样能保证水质良好,溶解氧充足,否则养殖密度过大会导致水质腐败迅速,水中溶解氧不足,金鱼很容易病亡和缺氧死亡。金鱼的性格非常温和,不会发生大金鱼追袭小金鱼的现象。除了繁殖季节外,各种形状与各种色泽的金鱼都可混养在一起。
金鱼是变温动物,对水温适应性比较强,体温随着水温而变化,在0-39摄氏度的水温下都能存活。但金鱼不能适应水温剧变,温度急剧升高或下降超过5摄氏度,都可能危及金鱼的生命。金鱼的生长最适温度在20-28摄氏度,这个水温下,金鱼生长发育最旺盛,食量、排泄量和耗氧量都是最大的,这时金鱼最鲜艳活泼。
金鱼的食性很广,属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要求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无机盐类和微量元素。这是金鱼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基础。
繁殖方式
一般金鱼怀卵量在几千粒至几万粒不等,最高可达七八万粒。繁殖时,雌、雄亲鱼有追逐现象。在繁殖季节,把雄雌亲鱼按比例搭配成对同池放养,使之自然发情、追逐、产卵受精和孵化,一般不需要人为的加以干涉。
要想得到优良的金鱼后代,就应选择好亲鱼,亲鱼要选择那些特征明显、身体健壮、形态端正优美,游姿平稳潇洒、色彩艳丽的金鱼作为繁殖后代用的亲鱼。年龄应选2-4龄的金鱼,这一年龄的金鱼,体质好,生殖腺发达,卵子和精子成活能力强,受精率和孵化率也高,而且产卵量最高。亲鱼挑选好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培育,放养密度相对低些,使水中含氧量增加,水质清新,这样亲鱼不易生病,食欲也较旺盛。喂食应尽保持营养成分齐全,使亲鱼迅速发育成熟,完成产卵繁殖前的一切生理准备。
培育好的雌雄亲鱼,到繁殖季节就按一定比例,放养在同一池内。开始雄鱼追逐雌鱼,而且越来越频繁,时间也越来越长,它是亲鱼即将临产的表现。这时就应在池内设置鱼巢,一般用柔软的水草即可。然后一两天内金鱼开始产卵,产卵高峰期是早晨4点到10点,当雌鱼产卵时游到鱼巢上部用尾鳍击打水波,开始排卵,水波把卵子均匀的分布在鱼巢上面粘住。雄鱼过来迅速排放出乳白色的精液,在水中扩散与卵子相遇受精。这时要将鱼巢取出,另盆孵化。金鱼产卵是分批进行的,一年中一般分3批方能产尽,间隔为8-12天。
亲鱼产卵以后,卵子即开始进行孵化。首先,准备一盆新晒好的水,水温与产卵盆中的一致,然后将卵鱼巢放入盆中。这时要选择一下受精卵和未受精的卵,受精卵为橙黄色半透明状,未受精卵在雌鱼产下卵后24小时后呈乳白色,未受精卵产后不久就会死亡,我们发现后应用镊子摘取,以免腐烂变质而影响水质或发生水霉菌感染。受精卵最适宜水温为15-16℃,经过2-3天孵化后,从外表看透明度渐减,以后渐渐出现一小黑点,周围形成一肉色圆团,这就是金鱼的身体。这时开始仔鱼胚胎尾部在卵粒中不断摆动,越来越强,最后冲破卵壳而出。一般卵化时间为7天左右,如果水温高,孵化时间就短,孵化时应避免水温的剧烈变化,如白天阳光不要使曝晒。同时要保持水质清新,这样有利于孵化,能够得到体质健壮的仔鱼。
变异分类
金鱼发生变异的主要部位有:体态、体色、眼睛、鼻间隔、肉茸、鳞片、鳍、鳃盖等,有时在一种金鱼的身体上能表现出二种、三种或者更多的变异,例如一尾红色的金鱼(体色变异),龙睛眼(眼的变异),这尾金鱼就称为“红龙睛”,若它的鼻部有绒球(鼻的变异),这尾鱼就应该称为红龙睛绒球,若尾鳍是蝶尾形状(尾的变异),则应称之为“红龙睛绒球蝶尾”或“红龙睛蝶尾绒球”。如果是一尾红色无背鳍(体色、背鳍有变异)的金鱼,若是短尾鳍,称为“红蛋金”,长尾鳍称为“红丹凤”,若是头部发达肉瘤的(头的变异),则称为“红虎头”。根据《中国金鱼图鉴》记载的由19位专家审定的“中国金鱼名录”统计出共有565个金鱼种类(包括颜色变异和各部位的变异,这其中有些种类已经不存在),有52个大的类别(不包括颜色的变异)。
眼睛:金鱼的眼睛最早出现的变化,是眼睛逐渐变大,而突出于眼眶之外,形状如算盘,古人谓之“龙睛”,意思就是象中国古代龙的眼睛一样。不过这种金鱼的眼睛,并不由于眼睛的变大而视力变佳,反而常出现近视,并且易生白内障。这种突出的金鱼眼,日本称之为“出目”。如果这种金鱼的眼睛不但突出,而且翻转向上,如永远望着天空,那么具有这种眼型的金鱼,就被人称之为“望天金鱼”。据说这种金鱼,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宫廷,深受青睐,因为它永远都在崇敬地仰望着它的皇上。望天金鱼形状滑稽,因看不见缸底和前方,常依靠嗅觉觅食。出目金鱼还有眼型翻转向前的,如探照灯,不过较少见。
水泡:金鱼眼型的变异就是在眼睛下面出现一个内含淋巴液的水泡。当水泡较小时,人称“蛤蟆头”。水泡较大,如两个鸡蛋,垂于眼下。游动时,水泡在水中,上下左右颤动,如随时欲破,可爱有趣,这就是著名的“水泡金鱼”了。水泡金鱼以水泡大而软,泡液清亮,左右对称为优。还有一种新品种的四水泡金鱼。除了传统的两个眼部水泡外,在金鱼的头部口下还挂着两个小水泡。不过这种金鱼,虽然奇特,但体形似乎过于怪诞。
绒球:绒球金鱼的绒球是由于鼻腔粘膜变异造成的,绒球金鱼的品种也有很多,各种颜色都出现过,还有单球、双球和四球之分。金鱼的鼻部的鼻翼发生了变异,形成两个肉球长于头部。这种金鱼就称之为“绒球金鱼”。肉球可紧可散,紧的似绒球,散的似花朵,一般以松紧合度为宜。两个绒球随金鱼的游动而摆动,十分可爱。还有绒球有多种颜色,有与金鱼体色相同的,也有与金鱼的体色不同的。如著名的紫身红绒球,就是身体是棕紫色,却长着两个鲜红的绒球。上海动物园还培育出一种四绒球的金鱼,更是可爱。单绒球的金鱼实际上原来是长着两个绒球,培育者通过手术的方式,去掉了一个绒球,使另一个绒球超常发育,使金鱼头顶顶着一个巨大的彩球。一般选用蛋种金鱼,形成金鱼顶球的趣味。
肉茸:北京地区称为“堆玉”,有些地方把金鱼的茸叫做肉瘤。肉茸是金鱼发生的又一变异。最早是金鱼的头部发生肉质增生。这种增生逐渐增加,使头顶部长成一个肉质的冠型,成为“帽子金鱼”。头顶的肉质增厚逐渐向两腮发展,进而长满两腮,使金鱼的鱼头看上去威武硕大,如虎生威,头顶褶皱中内隐一个“王”字,人称“虎头金鱼”。如果肉茸发育丰满,使金鱼头部长成肉球型,看上去似雄狮的头部,这种金鱼就叫做“狮子头”了。因为这种鱼头茸发达,且茸粒令人联想起中国宅门口摆放的石狮的卷毛。英文中这种鱼的称谓为“lionhead”,也就是狮子头的意思。日本最著名的金鱼“兰寿”的头部也长满肉茸,只是比较匀称。还有就是从金鱼肉茸的特点来看,帽子金鱼中有一种皇冠珍珠金鱼,头顶的肉茸,形似皇冠,高高耸起,有的还长成“心型”,更加有趣。狮子金鱼中肉茸头顶十分发达,形似菊花,人称“菊花头”。凡此种种,变幻无穷。
珍珠鳞:珍珠鳞的出现,是很难得的突变。其特征是鳞片上堆积了大量的钙质,因而呈现坚硬的半球形凸起。一尾优良的珍珠鳞金鱼,全身好像镶满了珍珠,整整齐齐,饱饱满满;尤其伴随著肥胖浑圆的身材,更令人爱不释手。 珍珠鳞的出现,才不过一百年出头;已经发展出稳定而多样的品种(品系)。大致可分短鳍和长鳍两大系统。短鳍者以浑圆的「球形珍珠鳞」最可爱;而长鳍者以「鹅头珍珠鳞」最特殊。鳞性方面分属透明鳞和不透明鳞两型。在色彩方面,有五花、红白和橙红、黑色,以及较少见的紫色和更难得一见的蓝色。其中最普遍的是红白透明珍珠鳞。此外,还有跟其他金鱼杂交,产生各式各样的品种,就不在话下。
鱼鳍:金鱼的鱼鳍是指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和尾鳍。其中发生变异的主要是臀鳍、背鳍和尾鳍这三个部分。臀鳍和尾鳍的主要变异是由单变双。而背鳍的变异是有或无。有背鳍的金鱼,古人称之为“扯旗金鱼”,无背鳍的金鱼,则称之为“蛋种金鱼”。金鱼的尾鳍,即金鱼之尾,是其最有特色的地方,也是金鱼最为迷人的所在。最早的鲫鱼是单尾的,体型是流线形的。这样的体型便于在水中快速游动。随着金鱼家养观赏,金鱼品种的变异,出现了双尾的品种。而这一品种特征被作为一种有观赏价值的特点而被保留了下来。双尾是金鱼特有尾鳍出现的标志。
此外,金鱼的尾鳍是以下三个方面来变异的。一是长度,二是形态,三是展开的角度。早期的金鱼的尾鳍是比较短小的,而且鳍条较硬。随着变异,尾鳍越来越长,鳍条也变柔软,如轻纱摇曳,长裙飘逸。原始的尾鳍是三角型的。随着尾鳍的变异,尾鳍的两个角可变长,形成凤尾,也可中间部分长齐,如围裙状,形成裙尾。最早的两尾鳍并行,随着变异,逐渐开展成角。一般金鱼均是这种八字角。而这种角度可逐渐变大,成一字型或反八字型。这就是蝶尾金鱼了,其中蝶尾金鱼中,如果尾鳍上翻,鳍梢向前,可达头部,又称为回雉尾,江苏如皋的回雉尾金鱼最有名,日本的木佐金就是这样的尾型。如果两尾鳍由原来的平行并列到九十度开尾,这就是孔雀尾金鱼了,例如日本的地金,是和金的突变种。体形与和金相同,略呈细长形,最适于侧面观赏。尾鳍四叶、展开时与体轴相垂直,形如孔雀尾,所以别名为孔雀。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蝶尾金鱼或孔雀尾金鱼,因为尾鳍变异较大。在水中泳动时,似翩翩起舞。但这种金鱼的活动能力有限,故水深不宜过深,以10-12厘米为宜,水太深,则鱼上下游动不便。
长尾——尾鳍约为鱼体全长的2/3;
短尾——尾鳍约为鱼体全长的1/3;
燕尾——尾鳍单叶,尾鳍开叉较深,外观似燕子尾;
蝶尾——尾鳍左右两叶,呈“大”字形张开,外观似蝴蝶的翅膀;
宽尾——尾鳍展幅宽大,呈扇形,又称扇尾;
凤尾——尾鳍既长又大,外观似传说中的凤凰尾,特指文中的珍珠鳞金鱼;
孔雀尾——尾鳍向左右伸展,与鱼体略呈“T”字型,似开屏的孔雀尾羽,特指日本产地金类;
翻转尾——尾鳍三叶,下面两片尾叶两端向前翻转,特指日本产土佐金类。
鳃盖:金鱼鳃盖的变异,即所谓翻鳃金鱼,这样的金鱼,鳃盖翻起,露出里面鲜红的鱼鳃,古代认为是一种奇特的变异,加意保留,并雅称“卷珠帘”。就现代人的审美,认为并不美观,甚至是一种病态,所以市场上已经很少见了,并逐渐淘汰了。
主要品种
金鱼品种繁多,按形态可分为狮头、平头、鹅头、绒球头等,按可体色可分为黑、灰、红、蓝、白、杂斑、五花等。常见的品种有虎头、金鲫、蝶尾、墨龙睛、红高头、红龙眼、紫龙睛、草金鱼、四球龙睛、龙睛高头、红头龙睛、熊猫金鱼、五花龙睛、紫蓝花龙睛、透明鳞龙睛、十二红龙睛、喜鹊花龙睛、红白花草金鱼等。
草种
草种金鱼是最原始、最古老的金鱼品种,也是与金鱼的祖先——金鲫鱼体型最接近的品种。草金鱼体型是长椭圆侧扁的流线型,和纺锤形状极为形似。草金一般拥有正常的背鳍、单臀鳍和单尾鳍。同时草金拥有较强的野性,体质强健,易于饲养。草种金鱼虽是单尾鳍,但有长短尾之分。短尾一般称为草金鱼,长尾称为长尾草金鱼,因其长长的尾鳍很像燕子的尾巴,所以也称为燕尾草金鱼。
草金鱼的花色主要有红、红白、五花、墨色、丹顶、黑白、三色等。五花草金同其它五花品种的金鱼一样,讲究的是淡蓝色的底色,再加上其它色彩鲜艳的花斑;三色草金由红、白、黑三色构成,讲究的是白色为底色,然后辅以大块红斑或黑色斑块;红白草金对比鲜明、分布匀称的红白色,是最耐看的颜色。
(注:以下部分图片选自长春水产网和Eli Goldfish Farm)
文种
文种金鱼是在金鱼尾形发生变异以后,中国金鱼继而体型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的金鱼品种。和单纯尾形变异品种金鱼相比,文鱼的体长大大缩短,体高和体长的比例增大,腹部膨大。文鱼的头部、眼部无变异。文种金鱼是品种最多,门类最多的金鱼品种,特征是体型略为侧扁,腹部膨大,此种金鱼体型很像古体“文”字,体短而圆,头平而窄,嘴尖,眼小,有背鳍,大尾,尾叉较深,呈四幅柳叶状。各鳍都较长,尾鳍双叶。该品系金鱼可以分为五个大类。先后出现七十余种,其中名种颇多。
文种鱼的主要特征是体短而圆,头平而窄,嘴尖,眼小,大尾,尾鳍叉多在四叶以上。体色多为红、红白、紫、蓝黄、五色杂斑等。高头(北方称“帽子”)和珍珠是其代表种。高头体短而圆,头宽,头顶上生长着草莓状肉瘤,从其肉瘤的生长部位和发达程度还可以分为鹅头型高头和狮头型高头两种类型。前者的肉瘤仅限于头项范围;后者的肉瘤还延伸到两颊颚。依其主要品种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很多种。珍珠鱼又称为珍珠鳞,其鳞粒粒如珠,故得名。珍珠鱼有球型、橄榄型两类,还有大尾和短尾之区别。依其体色可以分为很多种。
龙种
龙种金鱼是中国金鱼的代表品种之一,通常体形粗短,头平且宽,眼球形状各异,有圆球形、梨形、圆筒形及葡萄形,膨大突出眼眶之外。各鳍发达,臀鳍和尾鳍都成双而伸长,尾鳍鳞圆而大,四叶,胸鳍呈三角形,背鳍高耸。
龙种金鱼:外形与文种相似,不同处为眼球凸出于眼眶外。自古以来视龙种为金鱼正宗。龙种金鱼名贵品种有风尾龙睛、黑龙睛、喜鹊龙睛、玛瑙眼、葡萄眼、灯泡眼等。龙种分七型:光顶光滑为龙睛型;头顶部具肉瘤为虎头龙睛型;鼻膜发达形成双绒球为龙球型;鳃盖翻转生长为龙睛翻鳃型;眼球微凸,头呈三角形为扯旗蛤蟆头型;眼球向上生长为扯旗朝天龙型;眼球角膜突出为灯泡眼型。
蛋种
蛋种金鱼体短而肥,眼球不凸出,背部平直无背鳍,有成双的尾鳍和臀鳍。蛋种分七型:尾短为蛋鱼型;尾长为蛋凤型;头部肉瘤仅限于顶部为鹅头型;头部肉瘤发达并包向两颊,眼陷于肉内为狮头型;鼻膜发达形成双绒球为蛋球型;鳃盖翻转生长为翻鳃型;眼球外带半透明泡为水泡眼型。
蛋种品系中有头部为平头和头部有肉瘤堆的区分,也有正常鳞与珍珠鳞之分、正常鳃与翻鳃之分、正常鼻隔与绒球之分,以及不同体色之分和眼睛是否突出之分。名贵品种有红蛋、绒球蛋、凤蛋、水泡眼、狮子头等。
龙背
龙背种金鱼兼具龙种和蛋种金鱼的特点,外形与蛋种金鱼相似,不同之处是龙背种金鱼眼球突出于眼眶外。关于龙背种金鱼最早的准确记载,存在于1904年清朝拙园老人的《虫鱼雅集》中。其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外有龙背鱼,与龙睛一样,只无背刺。又有望天龙,眼上视,有脊刺;若无刺,即望天鱼。”由此可以看出,龙背种金鱼与龙睛相似,只是没有背鳍。
龙背种金鱼的最大特征,就是既具有龙种金鱼的“龙睛”,同时又像蛋种金鱼那样没有背鳍。虽然龙背种金鱼早已出现,也属于中国金鱼品种中独立的一个品系,但是龙背金鱼的品种并不多。龙背种金鱼的代表品种主要有龙背、龙背球、望天、望天球、龙睛虎头和蛤蟆头等。龙背是由龙睛背鳍退化而来,眼球膨大并突出眼眶,同时拥有光滑的脊背。体色上主要有红、红白、银色和玻璃花等。龙背球则是龙背中鼻膜发育成绒球的品种。
人工养殖
容器
瓦盆和木海因为宽口面、糙内壁和良好的透气性等优点,决定了它是饲养金鱼的最佳容器。但是瓦盆和木海和楼房的装修风格确实不太搭调,所以就有鱼友选择瓷缸。瓷缸上漂亮的青花瓷釉,确实要比瓦盆和木海看上去漂亮,虽然也拥有宽大的口面,但是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那就是光滑的瓷釉造成透气性较差。
养水
光照是饲养金鱼必不可缺的重要条件,在阳台饲养金鱼效果好,因为充足的光照有利于鱼盆内壁挂苔。新盆要泡水去火至少一周,然后刷盆换水,静置2天之后才能放入金鱼,最好是先放入2-3条小草金闯缸。刚开始每天投喂1次少量的饵料,比如1分钟之内吃完,2-3天之后,水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发白。这时要注意观察,只要金鱼不缺氧浮头,每天抽底连同鱼便抽出很少量的水,同时兑入等量的晾晒24小时以上的等温新水。如果缺氧浮头,则可以适当增加换水量。大概2周之后,一般水就会变得清澈,同时盆底会开始挂苔,这时就可以放入真正想饲养的金鱼。
品种
古法饲养金鱼除了瓦盆和光照,还有一个精髓就是稀养。只有饲养密度足够低,才能保证无氧泵无过滤的情况下,金鱼不容易缺氧。同时稀养金鱼排出的废物也相对较少,有利于水质的稳定。饲养品种建议优先选择俯视型的金鱼,比如虎头、蝶尾、日寿,甚至水泡、珍珠或者鹅头红。一个鱼盆最好只饲养一个品种,不要混养,这样才能把金鱼养出彩的。
喂食
古法饲养金鱼还有一个精髓那就是活食儿,鲜活的水蚤(鱼虫)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能够吞食鱼盆中的一些废物,使得水质洁净清亮。如果实在无法做到鲜活水蚤和红虫喂食金鱼,可以选择冰冻的水蚤和红虫,期间搭配人工饵料或者浮萍等植物性天然饵料。每天早上和中午各喂食1次,晚上不喂,每次2-3分钟吃完,定时定量,宁少勿多。每1周最好停食1天,让金鱼啃食盆中青苔,让金鱼的消化系统休息一下,同时保证营养的均衡。
换水
古法饲养金鱼最好每天傍晚打水皮儿,抽底换水。打水皮儿指的是用高密度的鱼捞,撇去水面的灰尘和油膜,防止缺氧。然后抽底大约1/5左右,兑入等量等温晾晒24小时以上的新水。如果水质很好,清澈透亮,也可每2天抽底1次。每10天左右换水1/2左右,每月进行一次彻底换水。具体的换水频率和换水量,还要根据水色来判断,清水绿苔和淡绿色,可以适当少换;水质浓绿过老、鱼病、缺氧或者雄鱼追尾雌鱼排卵,需要适当多换。
相关文化
金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吉祥寓意。金鱼在水藻中穿行漫游,可寓意“
金玉满堂”或“富贵有余”;金鱼与荷花,寓意“连年有余”和“金玉同贺”;金鱼与石榴,寓意子孙兴旺;金鱼与紫藤,也称“
紫绶金章”,寓意显耀的官爵。这些包含吉祥寓意的纹样用绘画、邮票、缂丝、刺绣、嵌螺钿、套色玻璃、掐丝珐琅等技法装饰在纨扇、瓷器、衣料、文具匣、鼻烟壶等日常生活用品上,也在年画、剪纸、灯笼等民俗艺术中体现。是一种常见的中国传统祈福文化。
金鱼在中国还是尊贵的象征。唐代官阶中一个特殊尊荣标志,就是挂金鱼袋,称为“三品衣紫饰金鱼袋”。唐诗中还有“犀带金鱼束紫袍”的诗句。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质结构居多,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饲养金鱼不但便于赏玩,还有储水灭火、吞食蚊虫的作用。在室外,树木、草丛等很容易滋生蚊虫。而且它们更喜欢在水中产卵、孵化。如果用于储水防火的水缸中不养鱼,那么水质会很快变坏。而且,蚊虫大量滋生,居民会不堪其扰。假如使用其它方法灭蚊,不但费事费力,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如果水缸中放养几尾金鱼,不但可以提高观赏价值,还能改善水体环境、清洁水质、吞灭蚊虫,对除害灭病起到积极作用。古人一般在容水量50-200千克的陶缸中,放养几条15-20厘米左右的金鱼,不需投喂任何食物便能吃尽滋生的虫卵,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