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隶属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
贵州省东南部,东与
雷山县接壤,南靠
三都水族自治县,西与
都匀市、
麻江县交界,北抵凯里市。介于东经107°44′—108°08′、北纬26°05′—26°26′之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部山高峪深,西部为台地,平缓开阔。属亚热带季风型湿热气候区,总面积94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丹寨县常住人口13.17万人。是一个以苗族为主,水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县。截至2024年,丹寨县辖4个镇、2个乡、1个街道。县人民政府驻
龙泉镇。
历史沿革
隋朝,属牂牁郡。
宋为夔州路绍庆府所领56羁縻州南部东段地带。
元代,始有建置。至元年间,今县境为都云安抚司和定云府间地。至正十三年(1353年),境内始有建置,朝廷在坝干置夭坝长官司,管理今县境及巴榔、阳基等地苗疆土务。
明
洪武七年(1374年),夭坝长官司归顺明廷。洪武十三年(1380年),改为苗夷长官司。洪武十八年(1385年),升为蒙囊
直隶夭坝安抚司,仍管理原境土务。
清
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隶都匀府,将巴榔等地划入都匀。雍正七年(1730年),朝廷准建八寨厅,厅治在今老八寨。乾隆六年(1741年),纂成的《贵州通志》载其时厅辖境为:“东至黎平府古州杨条寨界一百一十里,西至都匀县太平汛界三十里,南至
独山州三角(脚)屯界六十里,北至
丹江通判黄土寨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都江通判底览寨界八十里,西南至都匀县
普安司界五十五里,东北至丹江党浪寨界一百一十里,西北至麻哈州隆里界一百里。”厅辖4个土司:夭坝司,驻夭坝,领今岩英、兴仁、
咸宁(今属
麻江县)、烧茶、龙泉、鸡贾(今属
都匀市)、金钟、交梨(今属
三都水族自治县)一带,计60寨;扬武司,驻朱砂厂,领今扬武、长青、龙塘、党早、复兴一带,计43寨;排调司,驻排调,领今排调、方胜、加配、羊巫、永乐(今属雷山县)、柳乌(今属雷山县)一带,计39寨;
永安司,驻卓佐,领今新华、大兴、南皋一带,计51寨。此后厅辖地域有所变动,据乾隆十四年(1749年),贵州巡抚爱必达编纂的《黔南识略》载,厅治亦西迁约5千米设在龙井塘今县驻地。八寨厅建制一直沿至民国初年。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国民政府撤丹江县(雷山),其西南部并入八寨,取丹江与八寨各一字,称“丹寨”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4日,丹寨县城解放。12月6日,建立丹寨县人民政府,隶于独山专区(1952年11月改称都匀专区)。同时建立城关办事处和扬武、兴仁区人民政府及龙泉镇人民政府。
1956年4月18日,撤消镇远专区,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镇远专区的余庆县划归遵义专区,都匀专区的麻江、丹寨、黎平、
从江、
榕江5县划入黔东南自治州。
1957年1月,改称丹寨县。
1959年1月,撤销丹寨县建制,与炉山、雷山、麻江合并建为凯里县。
1961年8月,恢复麻江县和雷山县建制,原丹寨县建制分别划归麻江县和雷山县。
1962年10月,恢复丹寨县建制。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0年,全县有3个区、一个区级镇、20个乡(镇)、157个村(街)。
1992年1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龙泉、排调、
兴仁3个区;将龙泉、金钟、合心3乡(镇)并建龙泉镇,排调、岔河、孔庆、加配、羊巫、方胜、党早7乡(镇)并建
排调镇,兴仁、烧茶、岩英、新华4乡(镇)并建兴仁镇,扬武、复兴2乡并建
扬武乡,长青、
龙塘2乡并建长青乡,雅灰、麻鸟、排路2乡并建
雅灰乡,南皋、
大兴2乡并建南皋乡。
2013年,丹寨县辖3镇4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排调镇、
龙泉镇、
兴仁镇、
扬武乡、
雅灰乡、南皋乡、长青乡。
2019年8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丹寨县设立
金泉街道,金泉街道辖原龙泉镇农场社区、金扬社区、金泉社区、东湖社区、中华村、排正村和原扬武镇老八寨村,街道驻金泉社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丹寨县辖1个街、4个镇、2个乡:
金泉街道、
龙泉镇、
兴仁镇、
排调镇、
扬武镇、
南皋乡、
雅灰乡,共有122个村(居、社区)。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丹寨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东与
雷山县接壤,南靠
三都水族自治县,西与
都匀市、
麻江县交界,北抵
凯里市,介于东经107°44′—108°08′、北纬26°05′—26°26′之间,总面积940平方千米。
地质
丹寨县境内处于“江南台隆”和“黔南拗陷”之间,出露的地层,属于全国一级构造单元的扬子准地台范畴,由于地质的变化,地表出露的岩层明显,有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前震旦系板溪群变质岩面积551平方千米,震旦系和寒武系炭质页岩、砂页岩、粘土页岩,面积77平方千米,寒武系和石炭系白云岩,面积246平方千米,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页岩面积19平方千米,泥盆系和二迭系石英砂岩面积29平方千米,二迭系石炭岩面积12平方千米,紫褐色砂页岩面积8平方千米。受地质构造、岩组、水系等影响。
地形地貌
丹寨县地处云贵高原的南端,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部山高峪深,西部为台地,平缓开阔。流向西北部的河流汇入清水江,流向南部的河流汇入都柳江。全县最高点为牛角山主峰1701米,最低点雅灰乡叮咚村与三都来速村交界处的界河口,海拔380米,相对高差1321米。地貌形成主要以低山、低中山、低山丘陵、河谷、台地和岩溶等为主,低中山是境内只要地貌,占全县面积的74.38%。
气候
丹寨县属于亚热带季风型湿热气候区,冬春半干燥夏季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丰富。
根据贵州省气候资料中心的《贵州气候资料》统计,丹寨气象站多年平均气温14.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4℃,极端最高气温34.6℃(1961年7月2日),极端最低气温-9.5℃(1977年1月30日)。年平均日照时数1252.7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8%,以夏季为多,冬季为少。大风日数10天,年平均风速3.0米/小时,全年以SSE风为多,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1米/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83.0%。全年平均雾日数52.8天,降雪日数10.5天,霜日数7.3天,无霜期299.6天。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138.4毫米(E20观测值),水面蒸发换算系数0.69,陆面蒸发量482毫米,千旱指数为0.53。
根据丹寨气象站1958—2017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1404毫米,其中最大年降水量1909.9毫米(1970年),最小年降水量985.2毫米(2003年),丰水期4—9月占75.6%。降水量>0.1毫米降水日数194天,降水量>10.0毫米降水日数40天,降水量≥25.0毫米降水日数14.9天,降水量≥50.0毫米暴雨日数4.7天。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倒春旱、冰雹、凝冻、秋绵雨、暴雨等。2023年全年全县平均气温为16.5℃,年降水量为940.5毫米,年日照时数1821.8小时。
水文
丹寨县地处长江、珠江两江流域分水岭,分布在长江流域的国土面积363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8.5%;分布在珠江流域国土面积579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1.5%。全县共有大于10千米以上河长的河流20条,县内平均河网密度为0.369千米/平方千米。
排调河是境内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河流,在丹寨县内全长69.8千米,全流域面积660.3平方千米,其中丹寨县境流域面积460.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2.2%,年平均径流量18.8米/小时,天然落差570米。沿河汇入有南勤河、加配河、乌起河、乌早河、乌索河、鸡家河等支流。
摆泥河是境内第二大河,摆泥河发源于丹寨县龙泉山东面,自西向东流经丹寨县的富贵、排牙、长青、小朗、甲脚、早开、点列、摆泥、窑货等地,在兴仁镇窑货村南面仰天窝处入清水江。丹寨县内全长29千米,主要流经摆泥境内,故名。其中丹寨县境流域面积19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1%,年平均径流量5.04米/小时,天然落差1020—1628米。沿河汇入的有乌坝河、富贵河、羊送河、龙塘河、岩英河等支流。
土壤
丹寨县土壤属黄壤—红壤地带,黔中高原丘陵黄壤、黄色石灰土、大眼泥土区。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红壤、黄棕壤、紫色土、黑色石灰土、水稻土等。成土母质为碳酸盐岩、页岩、砂岩和砂页岩。黄壤分布面积大,约占80%,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呈酸性,粘性重,土层薄,吸水、蓄水性差,影响农作物生长。西北部兴仁区石灰土与黄壤相间,呈带状分布,土质较好,土层厚,疏松肥沃,成为丹寨县重要粮作区。红壤仅分布于复兴附近,排调河下游的分水岭以内,仅合心一带出现黑色石灰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丹寨县国土面积为94203.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2079.2公顷,林地面积69040.7公顷,牧草地面积323.3公顷,园地面积2241.4公顷,其他土地面积10518.6公顷。
矿产资源
丹寨县境内共发现煤、铁、铅锌、锑、汞、金、磷块岩、重晶石、硫铁矿、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陶瓷土、地热水、锶矿泉水、偏硅酸矿泉水、页岩气等17种矿产资源;探明金矿2处,资源量约8162.2千克(8.2吨);铅锌矿床4处,资源量约44.9万吨;石英砂岩矿带长共5千米,预测资源量2亿吨;高岭土矿石资源储量约213.1万吨;岩成气地质资源量P5052亿立方米。
水资源
丹寨县境内水资源主要以降水为主,丹寨县境内年降水量在1250—1500毫米之间,最高达1909.9毫米,多年平均降水1438.1毫米,丹寨县城气象站多年平均降水量1428.4毫米(丹寨县气象站1958—2017年降水资料的平均值)。县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7.36亿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1.62亿立方米),入境水量2.15亿立,全县水资源总量为9.51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3.47亿立方米,可利用率为36.4%。
森林资源
丹寨县森林面积65190.7公顷,森林覆盖率70.7%。全年全县造林面积1356.6公顷,自然保护区面积5151.8公顷,已将原来的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州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
生物资源
植物
丹寨县森林木本植物有栲、松、杉、油桐、山苍子、楠等97科519种,森林覆盖率30.70%。常见天然牧草品种有35科222种。县境古老濒危珍稀植物种类较多,已知的有24种,其中列为贵州省第一批国家保护树种14种,占全省42种的33%。主要有银杏、秃杉、黄枝油杉、柔毛油杉、穗花杉、翠柏、福建柏、银鹊树、杜仲、白栎树、香果树、
白辛树、闽树、楠木、十齿花、马尾树、檫木、小叶红豆杉、金钱械、青钱柳、野黑豆、野菜豆、野饭豆、野红皮豆等。药材资源有川桂、杜仲、黄柏、金银花、香麝、朱砂等166科518种。
动物
丹寨县野生动物有7科26种:
豹猫、
野兔、白面獐、鼠、
松鼠、飞鼠、竹鼠、狐狸、水獭、
蝙蝠、旱獭等。鸟类主要有燕、野鸭、布谷鸟、鹰、
猫头鹰、
猴面鹰、乌鸦、野鸡、锦鸡、竹鸡、韩鸡、鹌鹑、画眉、麻雀、喜鹊、啄木鸟、
白鹤等。县境鱼类,主要有鲤鱼、草鱼、鳙鱼、
马口鱼、红袍、
白甲鱼、泉水鱼、铜鱼、麦穗鱼、乌鳢、角鱼、花鱼、
蛇螈等。节肢动物有虾、蟹,两栖动物有蟾蜍、岩蛙(石蚌)、大鲵等。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丹寨县常住人口为138642人。
截至2023年末,丹寨县户籍户数48135户,户籍人口数179323人,其中,城镇人口59194人,乡村人口120129人;男97548人,女81775人。少数民族人口16105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9.81%;其中,苗族人口141849人,占总人口的79.10%;水族13490人,占总人口的7.52%。2023年年末常住人口数13.71万人,年均常住人口数13.69万人。
民族构成
丹寨县境内多民族聚居,有
苗族、回族、
傈僳族、
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
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等21个少数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生产总值
2023年,丹寨县生产总值完成48.67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60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2.73亿元,同比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5.34亿元,同比增长2.0%。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2.4:25.0:52.6调整为21.8:26.1:52.1,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2%、54.7%和24.1%。人均生产总值为35552元,增长4.5%。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丹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开)额完成91911万元,同比下降16.4%;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占10.5%;第二产业投资占25.3%;第三产业投资占64.2%。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完成82740万元,同比下降23.6%;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15.5%和45.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1842万元,同比增长199.8%;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53853平方米,同比增长35.5%。
财政收支
2023年,丹寨县财政总收入35669万元,同比增长20.5%。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854万元,同比增长8.5%;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8649万元,非税收入8205万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7831万元,同比增长4.3%。
市场主体
2023年,丹寨县市场主体累计16132户;其中企业280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73户,个体工商户12954户。
人民生活
2023年,丹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03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2元,同比增长8.4%。城乡居民收入比2.92:1(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
第一产业
农业经济
2023年,丹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9377万元,同比增长4.2%;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0469万元,增长4.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2850万元,同比增长4.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822万元,增4.2%。
2023年,丹寨县粮食总产量46819吨,同比增长0.3%;油料产量2257吨,同比增长23.2%;蔬菜产量112698吨,同比增长12.4%;烟叶产量132吨,同比增长37.7%;茶叶产量2726吨,同比增长1.7%;中草药材产量24392吨,同比增长1.2%;瓜果类产量7630吨,同比下降5.5%;园林水果产量11557吨,同比增长9.8%。
2023年,丹寨县肉类总产量11027吨,同比增长0.8%。其中,猪肉产量9000吨,同比增长1.4%;牛肉产量608吨,同比下降6.2%;羊肉产量62吨,同比增长1.6%;禽肉产量1356吨,同比下降0.1%;禽蛋产量3078吨,同比增长13.5%。水产品产量2595吨,同比增长6.8%。
截至2023年末,丹寨县猪存栏63087头,同比下降6.0%;牛存栏10062头,同比下降3.4%;羊存栏3879头,同比增长2.3%;活家禽存栏606554只,同比增长6.5%。年末猪出栏101132头,同比增长1.2%;牛出栏4706头,同比下降6.8%;羊出栏3578头,同比增长0.5%;活家禽出栏818371只,同比下降1.2%。
农业基础
2023年,丹寨县完成培育千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家、百万元级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41175千瓦,同比增长1.0%;农用机耕实有量8776辆,同比增长2.6%;机耕面积22100公顷,与上年持平;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和地膜使用量分别为3025吨、59吨、36吨。
乡村振兴
2023年,丹寨县上级下达全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共计9962万元,实施项目127个;全县实施“倒包”运营管护项目106个,闲置养殖圈舍大棚再利用42个,低效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项目48个,厂房再利用16个;完成33个州、县、乡三级示范村和600户示范户创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30户以上自然村寨覆盖率达100%。
第二产业
2023年,丹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69647万元,同比增长15.2%。其中采矿业3854万元,同比下降4.0%;制造业56769万元,同比增长22.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9024万元,同比下降13.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1%。
2023年,丹寨县规模以上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7.4%,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6.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10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0.3%,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1.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1%。
2023年,丹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三大行业分别为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其产值依次为33188万元、11859万元、6609万元,三大行业产值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71.0%。
2023年,丹寨县建筑业增加值完成57649万元,同比增长3.5%;注册地总专包企业总产值51383万元,同比增长28.1%。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丹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1911万元,同比增长0.7%。批发业销售额35654万元,同比增长10.0%;零售业销售额149864万元,同比增长8.1%;住宿业营业额5499万元,同比增长18.8%;餐饮业营业额26986万元,同比增长11.7%。
金融业
截至2023年末,丹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为1326157万元,同比增长16.3%;其中,各项存款余额643553万元,增长10.2%;各项贷款余额682604万元,增长16.3%。
邮政业
截至2023年末,丹寨县邮政业务总量完成2612万元,同比增长12.3%;邮政业务收入2771万元,增长16.6%;电信业务总量18499万元,增长26.9%。
服务业
2023年,丹寨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6268万元,同比增长7.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477万元,同比增长1.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8292万元,同比增长13.4%;金融业增加值21973万元,同比增长13.8%;房地产业增加值12357万元,同比增长6.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57196万元,同比下降1.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822万元,同比增长4.2%。
旅游业
2023年,丹寨县旅游接待游客860.86万人次,同比增长3.8%;其中外省游客人数284.08万人,旅游综合收入92.75亿元。全县拥有星级宾馆饭店1家,旅游住宿单位106户。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丹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1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初中5所、小学20所、教学点1个、幼儿园53所(其中公办32所,民办21所)。全县在校(园)生32002人,其中高中3417人、中职1457人、初中7782人、小学14501人、幼儿园4845人;全县共有教师2994人,其中高中283人、中职113人、初中701人、小学1086人、幼儿园811人。小学六年巩固率103.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9.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3%。
科学技术
2023年,丹寨县专利授权5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9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5件;全县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1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约每万人2.01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5个,科技人才服务人数33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23年末,丹寨县共有乡镇文化站6个,民族文化工作队6支,体育场馆数2个,剧场、影剧院3个,全年演艺团开展文艺汇演、文化下乡等县内文艺演出活动119余场次。拥有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42924千册;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丹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136个;其中县综合医院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民营医院5个,个体诊所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中心卫生院4个,一般乡镇卫生院3个,村级卫生室108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14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数387人,注册护士471人。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1046张;其中,医院605张,民营医疗机构342张,乡镇卫生院89张,社区医院10张。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9‰;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
社会保障
2023年,丹寨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696人,累计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额2529.3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997人,累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额2196.2万元;全年供养特困人员数443人,累计供养金额450.4万元。
2023年,丹寨县城乡居民参保155112人,参保率97.85%,筹集资金1.53亿元;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8533人;生育保险8527人。全县城乡居民参保人员就医267812人次,发生医疗总费用13234.92万元,合计报销8849.62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报销7924.87万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375.97万元,医疗救助548.78万元。生育保险报销263人次,报销金额51.5万元。
2023年,丹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8585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670人,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389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669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2946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12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74人。
交通运输
丹寨县向珠三角、背靠大西南,贵广高铁、沪昆高铁和厦蓉高速、沪昆高速穿过县境周边。凯羊高速穿城而过并连通两条高铁和两条高速。县城距省会贵阳市110千米,距凯里市50千米、都匀市40千米,深度融入“凯里半小时经济圈”和“贵阳1小时经济圈”,是贵阳、重庆等地通往“珠三角”及东南沿海的“桥头堡”,成为贵州省南下通道经济带和承接泛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基地”。
截至2033年末,丹寨县境内公路线路里程1467千米,同比下降0.5%。全年货运量160万吨,同比增长14.3%;货运周转量12798万吨千米,同比增长13.6%。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民国三十年(1941年),国民政府撤丹江县(雷山),其西南部并入八寨,取丹江与八寨各一字,称“丹寨”。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4年,丹寨县拥有苗族贾理、锦鸡舞、古法造纸等8项国家级、22项省级(包含国家级)、41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芦笙舞(锦鸡舞)
苗族芦笙舞(锦鸡舞),发源于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境内,主要流传于苗族“嘎闹”支系中穿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排调、也改、加配、党早、麻鸟等苗族村寨,是苗族芦笙舞中独特的存在,是苗族群众的祭祖活动中的主要的舞蹈形式。舞蹈六步一转身,腰、膝、双手悠然摇动,随着芦笙曲调的快慢节拍,舞者头上的锦鸡银饰跃跃欲飞,银角冠一步一摇,腿边花带一飘一闪,百褶裙脚边的洁白羽毛银浪翻飞,步履轻盈,酷似锦鸡在行乐觅食,锦鸡舞因此得名。2006年,苗族芦笙舞(锦鸡舞)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蜡染技艺
苗族蜡染技艺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技艺,古称“蜡缬”,亦是苗族世代相传的民间手工技艺。丹寨苗族蜡染是制作者本身为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品,也是当地苗族女性的艺术素养结晶。蜡染制品主要为日常生活用品,如:女性盛装和童装、床单、背面、包袱布、背包、提包、背带、丧事用的寿被等。苗族蜡染技艺有点蜡和画蜡两种。蜡染工艺流程为:布料制作、蜡液制作、蓝靛制作、画蜡、浸染、脱蜡、缝合等10多道工艺。2006年,苗族蜡染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皮纸制作技艺
皮纸制作技艺是古老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用竹和楮树皮制作的竹纸和皮纸是传统手工纸的两个重要品种。贵州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该省的许多地区仍然保留着传统竹纸和皮纸制作的古老技艺,其中尤以丹寨县石桥(苗族)的制作技艺最为杰出。
2006年5月20日,皮纸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是苗族底蕴和积淀最为深厚的文化事项,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黔东南苗族服饰绚丽多彩,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地区,款式有近300种。苗族服饰的款式标志着一个基本的婚姻集体,服饰的图案象征着一个氏族的徽章,服饰的形象展现了一个族群的图腾,服饰的符号再现了整个民族的历史。2008年6月,苗族服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苗族贾理
苗族贾理,集创世神话、族源传说、支系谱牒、知识技艺、原始宗教信俗、民俗仪礼、伦理道德、诉讼理辞和典型案例于一身,荟萃了苗族的原典文化,集中反映了苗族的精神情感和智慧意识;是一部古代苗族的“百科全书”“法典”“圣经”,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苗族农耕社会与苗族传统文化的原生态面貌。2008年6月7日,苗族贾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年
苗年即苗族新年,一般在秋收完毕、一年农活基本结束时举行,过苗年一是为了悼念五千多年前在部落大战中罹难的苗族始祖蚩尤,二是庆祝一年劳作的收获,三是祭祀祖宗神灵及苗族视为保护神的枫木、竹木、岩妈、水井等。2008年6月7日,苗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物
丹寨万寿宫
丹寨
万寿宫,又叫城南万寿宫,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龙泉镇南街,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江西籍人士捐资修建,故又称江西会馆。座东面西,占地面积1020.9平方米。结构为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外墙有2丈余高砖封,建筑设计小巧独特,雕琢玲珑剔透。院内房屋共4栋,分为正殿、神座、香座、戏楼、戏台、厢房等,小青瓦屋面,硬山式屋顶。正脊叠砌云纹、花、兽图案,两端砌有鸱吻,正中顶冠葫芦宝顶,用红、橙、黄、蓝、紫等色彩瓷片嵌砌,鳌鱼飞檐,昂首翘尾,奔腾云气之中,颇为壮观。1987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丹寨万达小镇
丹寨万达小镇,为国家AAAA级景区,地处丹寨县东湖湖畔,占地面积400亩,依山傍水。丹寨万达小镇建筑采用苗侗风格,小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侗族文化为内核,融商业、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涵盖吉尼斯世界最大水车、3000米环湖慢跑道、千亩花田、四大苗侗文化主题广场等众多文化旅游功能;苗族锦鸡舞、蜡染、鸟笼技艺及古法造纸等7项国家级、21项省级和百余项州县级非遗等您来体验;丹寨万达小镇集“吃、住、行、游、购、娱、教”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综合体。
丹寨卡拉景区
丹寨卡拉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丹寨县城东部约3千米处,紧邻丹寨万达小镇,与万达小镇、龙泉山组成了丹寨城郊的三大风景名胜。卡拉景区以卡拉村及卡拉银匠村为主体,是远近闻名的“银饰之乡”,“鸟笼艺术之乡”。当地的鸟笼编织技艺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当地还有耍龙、跳芦笙、斗牛、赛马、斗鸟、斗鸡等丰民族文化活动。卡拉村新建有银匠村、文化广场、芦笙堂、篮球场、健身小公园、庭院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卡拉村不仅被省、州、县列为民族文化重点保护的少数民族村寨之一,还相继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贵州省文化产业示范村”“黔东南州乡村振兴示范点”等荣誉。
龙泉山风景区
龙泉山风景区位于丹寨县城西侧,距县城2千米,最高海拔1474.8米,山势由西北而南,蜿蜒曲折,势如盘龙,由东向西,挺拔桀出,形似龙珠,史称“蟠龙戏珠”。又因山中有清泉涌出,犹如神龙喷涎,宛若龙涎琼浆,亦因山势连绵起伏,形若龙身,故称龙泉山,苗语称“排俄”(BilOk)。
高要梯田
高要梯田群位于县境内龙泉镇高要村的西南面,地势由高到低。东西走向从寨脚延伸到沟底,宽约1.2千米;南北走向从进寨公路至羊甲村对面山林,长约2.8千米,呈明显的梯带形状,面积约400余亩,占全村农田总面积557亩的72%。
排廷瀑布
排廷瀑布位于县城南面15千米处,是丹寨县境内宽度最大的瀑布,亦是黔东仅有的大瀑布,有“黔东第一瀑布”之称。排廷大瀑布分为两级,第二级高15米。
石桥古法造纸文化旅游景区
石桥古法造纸文化旅游景区,位于丹寨县北部,是进出丹寨县的北大门,距丹寨县城35.5千米,距州府凯里34千米。丹寨县石桥古法造纸文化旅游景区位于凯里市和丹寨县城之间,总面积241.38公顷。在建的凯羊高速穿景区而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桥古法造纸”传承地,被誉为古法造纸“活态博物馆”。
景区以古纸文化传承区为核心,集古纸文化、苗族风情、山水奇观、田园风光和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等多种旅游资源为一体。石桥景区因其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被列为全省100个重点建设景区、全省21个重点建设示范性景区和省旅游局重点帮扶景区。
地方特产
丹寨斗鸡
在丹寨,不少苗族村落都有养斗鸡、看斗鸡的习俗,在悠久的历史中,也研究出了吃斗鸡的方法。斗鸡与一般的鸡相比,身材更高大,肉质更紧实。肉质鲜美、嚼劲十足、非常入味。
苗王鱼
苗王鱼,又被称为青椒拌素鱼。要先将处理干净的稻花鱼放入白酸汤锅中煮熟,然后把鱼捞出置于盘中,再把在木炭火上烧熟捣烂的青辣椒与调味料拌匀后撒在鱼身上即可成菜。
荣誉称号
2020年4月,丹寨县入选“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5月,丹寨县入选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
2020年5月,丹寨县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县榜”。
2021年1月18日,丹寨县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