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大阅图
清郎世宁创作中国画
《乾隆皇帝大阅图》是清代画家郎世宁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作内容
《乾隆皇帝大阅图》所画为乾隆皇帝骑马的形象。他头戴金盔,身穿铠甲,骑在骏马上,全副武装,佩带弓箭检阅八旗官兵时的雄姿。
创作背景
清高宗乾隆作为清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始终认为“骑射乃满洲之根本”,为此,极其重视军队的建设,通过南苑阅兵、木兰秋狝、南海冰嬉等种种活动,来促使八旗兵保持强大的战斗力。依照本图的御制诗可知,该图描绘的是乾隆亲临南苑(今北京南)检阅八旗将士时的英武之姿。此次大阅正值清军与西域霍集占兄弟激烈交战之际,所以,高宗乾隆除按惯例巡视八旗军的队列及各种兵器、火器的操练活动外,还暗含有向叛军炫耀清王朝的实力与军威之意。在南苑第一次大阅后,便命令宫廷画家朗世宁画此画。
艺术鉴赏
技法
画中乾隆帝和马,西洋画风浓厚,十分细腻,运用中国的毛笔、纸绡和色彩,却能以欧洲的绘画方法注重对象的解剖结构和立体感的表达。在光线的运用上则与欧洲面法有所不同,欧洲商家喜欢表现人物脸部在特定的光线照射下分明的凹凸感,而传统的中国“写真”技艺,则要求被画者是不受光线变化常态下的相貌。因此,郎世宁适当地吸取了传统中国“写真”技艺的表现手法,所画人物均取正面光照,使人面面部五官清晰,画得相当精致笔触细腻柔和,又注意体面结构和立体效果,衣服的质感也很强。
构图
以细密的短线,按照素描的画法来描绘马匹的外形、皮毛的皱褶和皮毛下凸起的血管、筋腱,或者利用色泽的深浅来表现马匹的立体感和厚重感来画马。人物乾隆,则在造型上比较严谨,注重解剖机构,非常的写实符合解剖学的比例。
风格
画作体现中西绘画相互渗透并趋向相融合,融合的结果是绘画的审美追求朝着“写实”的方向发展。
名家点评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伟宏:郎世宁用中西融合的画法所画的《乾隆皇帝大阅图》,描绘了乾隆皇帝举行盛大阅礼的场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后世影响
明末清初,传教士的进入促进了西方古典主义写实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融合与发展,一改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及线描风格。这个时期绘画的主要特点集中在记实性,其中发展较为瞩目的题材包括装饰性壁画、人物风俗、人物肖像、战功图及祭祀等。《乾隆皇帝大阅图》从造型、明暗、构图及透视等方面详细阐述西方绘画技法对中国画的影响,体现了西方绘画技法促进了中国画对光影元素的运用、明暗和透视法的兴起以及色彩的广泛使用。
作者简介
郎世宁(1688—1766),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7 20:05
目录
概述
画作内容
创作背景
艺术鉴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