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
经济学领域术语
人类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业的过程,人类创业过程有两大阶段:生存创业与生态创业。人类第一次创业是生存创业,第二次创业是生态创业
基本资料
二次创业”不是可以随便定义的。随便定义的、到处可见的“二次创业”的口号,只是一个名词。作为概念,“二次创业”有着深刻的、丰富的、科学的内涵。必须从逻辑和历史两方面揭示其内涵,对其进行科学的定位,使其由名词转变为概念。
二次创业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知识产业是龙头,知识运营是二次创业的核心。知识运营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知识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渗透和整合,使知识在生产系统中占主导,使知识产业成为其他产业的先导与主导,使人类由一次创业转变为二次创业,使人类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在微观企业层次上,二次创业就是用知识运营带动资本运营,用资本运营带动资产运营,用资产运营带动产品运营,用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产品更新换代。在宏观产业层面上,二次创业就是使知识产业成为其他产业的龙头产业。因此,上述二次创业的微观方式是宏观方式的内涵,宏观方式是微观方式的外延展开。作为项目的知识运营,是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知识运营的能动的先导部分。作为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是上述二次创业一般规律在民营企业中的具体运用。
二次创业的实质,是使第五次产业革命形成的信息产业、第六次产业革命形成的知识产业同传统产业之间从分离走向以知识产业为中心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使传统产业中的知识、或知识在传统产业中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由从属转为主导。
只有知识产业的龙头化,才不但使新的知识产业同传统产业走向统一,而且使传统产业走向统一。知识是传统产业统一的桥梁和纽带。而只有知识产业龙头化,才使这种桥梁和纽带现实地渗透到传统产业的各个领域中,使它们各自得以升华和超越。这是人类创业史的否定之否定:人类“产业”未分状态→各个产业的分离→各个产业的重新统一。
对于工业上落后的国家来讲,这种统一使它们可能不再重复那些污染工业、高耗能工业和剥削性经济,借助知识文明尽快直接达到工业文明的繁荣,使之后来居上——既保持回归自然的特色,又享受工业文明。这就是世界大同——人类重新走向统一,只不过是以人为中心同社会和自然的统一。(以上内容摘自:陈世清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
理论
用创业过程来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由中国学者陈世清创立。
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带来的是人类二次创业;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二次创业,是人类二次创业的前兆,并将逐步演变成人类二次创业的组成部分。
二次创业:有着深刻的、丰富的、科学的内涵。从逻辑和历史两方面揭示其内涵,对其进行科学的定位,使其由名词转变为概念,也是本书的一大任务。
一次创业
以实物和能源为生产的主要要素,人类生活水平只是求生存;这种求生存的生活方式,以实物和能源的大量不可再生性的开采和利用为前提。
人类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六次产业革命:畜牧业、农业、手工业、工业、信息业、知识业。六次产业革命的过程说明了一个铁的历史规律:人类必然自发地从认识和利用物质资源开始,然后及于能量,再及于信息,最后从信息中提升和利用知识。因为,人类的认识总是从具体到抽象,并由此产生相应的实践过程。这种以实物和能源为生产的主要要素,决定了人类生活水平只是求生存;而这种求生存的生活方式,必然以实物和能源的大量不可再生性的开采和利用为前提。这就造成了原始社会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同人的统一、奴隶和封建社会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同人的分裂、资本主义社会以人为中心同社会和自然的分裂。
概念
对自然资源作内涵的有效开发,解决的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只有信息社会,信息成为生产中的主导要素,人们才能逐步以最少的实物和能量的资源就能求生存。这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是求生存而是求生态——可持续发展。如果说,第一次创业,解决的是人类当前的生存问题,必然要对自然资源作掠夺式的“经营”,这时自然科学就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第二次创业解决的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然要和自然和平共处,要求对自然资源作内涵的有效开发,这时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等知识的其他方面也就同时成了第一生产力。 生态创业、可持续发展,是二次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一次创业,是由低层的经营活动向高层的经营活动转移,第二次创业是用高层的经营活动统驭低层的经营活动。二次创业,就是以知识产业为龙头,以对人类第一次创业的成果——传统产业——按生态原则重塑改造为途径,以人与环境的协同为基础,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
五度空间理论
传统物理学的空间概念,就是立体三维空间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可以相互转化,时间是空间的另一种方式,因而传统的三维空间加上一维时间,成了四维空间。根据系统论,任何系统都是有层次的。这个层次不仅是传统物理三维空间中的高度,或可用感官把握的不同的物理层面,而且狭义上指事物的不同深度的本质。它虽然只有通过人的抽象思维来把握,然而却是外界事物的客观存在。同时,这种不同层次的本质也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成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成为人们感官可以把握的新的物理三维空间。因此,四维空间还应加上层次一维,任何真正的系统都是五度空间。这五度空间的任何一维都可以和其他四维相互转化。作为事物本质的反映的人的意识空间或心理空间,本质上就属于这五度空间中的第五度空间——层次空间,而且是高层次的层次空间(意识本身又分成不同的层次,哲学思维的空间是最高层次的层次空间)。它同物质世界的相互转化,是五度空间相互转化的具体表现。
人类二次创业理论,突出了人在“社会——自然”统一系统五度空间中的主体地位,用人的主体性重新定位整合人所活动于其中的一切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符合人的全面发展、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知识运营学的五度空间方法,就是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以人类二次创业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为指导,以主体性和科学性相统一为原则,吸收心理学以及获得诺贝尔奖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的科学成果,建立起来的科学、规范、全新的经济研究和建立经济学体系的方法。
重点
领导力专家杨思卓在《统驭》一书中提到,二次创业,重在核心能力:
二次创业的本质是从借外力到练内功的转型,二次创业成功的标志就是拥有别人学不会、偷不走的核心能力。
一家企业不可能同时打造几种一流的核心竞争力。就像3M 公司和本田公司,它们都是把一项技术作为自己的核心专长,并把这项核心技术充分地转化为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后根据市场需求来研发产品。
所以伟人步履稳健地走在前面,是因为他的核心竞争力具备了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特性。那么,作为二次创业者或者后发者,总体优势的确不及先行者,那要如何才能后发制人呢?
很多的后进入市场者,一进入市场的时候,很可能会盯住对手的成功模式,然后进行模仿。但是,对手的核心竞争力具备了别人难以模仿的特性,后来者可以模仿对手的成功经验,但是很难模仿对手的核心能力,即便是模仿成功了,也是跟在对手的后头跑,难以超越对手。
《孙子兵法》对此早有论断:“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所以,后发者进入市场,作为进攻者,取胜的关键点就是攻其要害,破坏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然后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
知识运营
二次创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
知识运营就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运用市场手段和现代信息手段(主要为信息高速公路),开发知识这一精神资源,促使知识成为生产力要素的“整合器”、“粘合剂”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催化剂”,促使知识由潜在的生产力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素,由生产力中非主导要素转变为主导要素,从而带来社会效益和给运营者带来经济效益的高科技项目与经济增长方式。知识运营是人类迄今最高层次的项目、最新形态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知识经济的核心。知识经济与知识运营的最高形式是知识产业的龙头化。
知识运营是用先进的理论规范经济活动
以往的经济活动都是从经济实践活动中形成经验,再从经验上升为理论;而知识运营则一开始就是用最先进的理论指导经济活动。理论先行是知识运营的第一特征。
知识运营的第二个特征是用科学规律规范经济活动。我们用得越来越频繁的诸如“规范经营”、“规范竞争”、“与国际惯例接轨”等字眼,其中的“规范”、“国际惯例”等都是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或人类长期经济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经济活动的科学规律。这些规律虽然都以规则、法律等观念形式存在,然而却是客观规律的反映。知识运营就是帮助人们自觉地发现、制定、运用科学规律指导人们的经济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取得经济活动的效益。
知识运营是企业“软件”的运营
企业“软件”有两层含义:①企业客观的关系,包括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要素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产品之间的关系;②企业主观的关系,即反映和处理企业客观关系的理论(含理念)、制度、管理。知识运营,就是通过建立科学、先进的企业的主观关系,来建立科学、先进的企业的客观关系,以取得企业最大限度的效益。
知识运营是智力运作方式的综合和升华
企业智力运作方式有三种:点子→策划→创造。这是知识运营从低级到高级、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实际上,点子、策划也都包含了创造,只是自发、肤浅、低层次的创造。创造就是通过质变,达到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量变达到质变,必须通过序(结构)变。知识运营就是通过对生产各要素的优化组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序变)产生巨大的生产力。
知识运营是自上而下的运营
人类以往的经济活动发展是从产品运营,上升到资产运营,尔后上升到资本运营,最后上升到知识运营;而知识经济时代,则是以知识运营带动资本运营,以资本运营带动资产运营,以资产运营带动产品运营。前者呈自下而上发展,后者呈自上而下提升。我们把前者称为人类经济活动的第一次创业,后者称为人类经济活动的第二次创业。
知识运营是经济的无投资增长
传统观点认为,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这是片面的。资本积累只是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前提;而内涵扩大再生产,靠的不是资本积累而是知识积累——知识运营。如果说,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大于增加几吨炸药释放的能量,那么,靠知识运营带来的企业的序变(理论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而产生的能量,也必然大于简单的投资增长而产生的能量。实际上,通过投资的量的增加也必须通过序变(结构的变化)才能达到经济总量的增长。知识运营是把这种序变自发上升为自觉,从而产生相对于投资增长的“无投资增长”效益。
泉州市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福建省委、省政府将泉州确定为全省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针对企业转变提升、推进二次创业的诸多政策已经出台。良好的政策出台之后,关键在于企业是否知晓政策、善用政策,能否切实将政策效应转化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推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有效动力。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闽政文〔2012〕20号):
支持泉州市开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一步赋予泉州市更大的项目核准权限;促进泉州市各类开发区扩区提升;实施土地配套扶持政策;支持泉州市民营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大对泉州市民营企业金融扶持力度;扶持泉州市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加强用工服务;支持和鼓励泉州市民营企业建设员工公寓;创新泉州市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
省政府赋予泉州市哪些更大的项目核准权限?
答:一是除跨行政区项目、申请中央资金补贴项目、重要资源性开发项目、涉及重大规划布局项目外,其他企业投资项目一律下放泉州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核准,报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备案。二是对泉州台商投资区台商投资项目,实行特殊审批政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总投资5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除《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和国务院专门规定需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准之外,由泉州市发展改革委、外经贸局办理相关核准、审批手续。 《中共泉州市委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若干意见》
在实施过程中,对同一企业符合多次享受本《意见》中新增税收奖励条件的,只奖励一次(由申请企业选择一项);既享受本《意见》又享受其他政策文件新增税收奖励的,当年奖励总额不超过其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非税奖励不受此限)。《意见》自下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17年1月31日。2012年,投入专项资金5亿元,并逐年扩大规模。通过整合市、县两级产业引导,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设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成长型产业集群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服务业现代化。对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属我市行业内首家引进国外单条生产线或单台先进设备达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经企业申报、市相关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受益财政按其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比上一年新增部分的50%给予奖励,奖励总额不超过设备总价(以发票或海关报关单为准),专项支持企业研发和人才投入。市、县两级政府设立节能与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能效果显著、示范和带动作用明显的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鼓励淘汰落后产能,引导石材、雨伞、制革、石化等行业的企业进入集控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对搬迁或关闭的企业由受益财政按其上一年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一次性奖励。
知识运营是生产力互相转化的中介
知识运营促使现代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在把精神生产力转变为物质生产力的同时,也促使物质生产力转变为精神生产力,促使知识经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推动知识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创立简介
陈世清:把管理学与成功学相结合、创立管理成功学成功管理学的开山鼻祖。他拥有自己的哲学范式经济学范式和中国人第一个自己原创的经济学体系、管理学体系、擅长跨学科研究而在学术上自成一家,曾出版《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等四十多部著作,并公开发表数十篇经济学、管理学、哲学论文,论文多次转载并多次获奖。他是纵深学科五度空间理论对称哲学对称逻辑、对称经济学、再生经济学和谐经济学、幸福经济学、中国经济学、对称管理学、人类二次创业理论知识运营学创业经济学名牌经济学共有制理论对称管理模式和谐管理模式等经济理论的创始人,致力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出创新性成果,被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真正的经济学家。其创立的对称经济学被认为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是人类经济学范式的革命。
二次创业的必要性
一个企业在经历了一次创业之后,本身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没有一种变革,那么企业一定会衰亡。要想让企业继续发展下去,实现更高的目标,只有对企业进行根本性的改造,才有可能让企业在一个新的台阶上重新开始发展。 二次创业,就是企业在取得高速增长之后,为了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而进行的内部变革过程。其实质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进行的一次战略转型,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革命性的转变。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二次创业,在企业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管理的科学化,不断挖掘内部潜力,以求得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前面对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到:二次创业首先要解决的是抛弃过去的曾经使企业取得一次创业成功的做法,推陈出新,用新的管理模式替代旧的模式。 进行二次创业的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关键是要告别过去凭借个人素质来赢得并把握机会的时代,重新建立起一个依靠企业整体素质来实现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这场变革对企业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中流传着“二次创业”的口号。企业的领导都希望在市场环境强于自己创业之初的条件下,能够率领旧部在大好形势中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企业价值以及自身价值的大幅提升。但根据当前观察的结果看,提出这个口号的企业最后大多不了了之,企业的领导者不得不认清现实,大家继续原来的日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这要求我们从问题的源头来寻找答案,我们首先要定义什么是二次创业,也就是二次创业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二次创业的深刻内涵
二次创业是集团生产力发展的一次大飞跃。大家都知道,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条件具备时,就会产生质的飞跃。二次创业是在一次创业的基础上搭建企业发展更高的平台和框架,是一个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过程。因此在二次创业中,我们要抢抓一切可以利用的机遇,加快速度,全面发展,使经营规模在量上和经济效益在质上都有一个大的飞跃。比如,要在三至五年内,使我们的年销售收入达到 50亿元以上,年创利润达到6亿元以上,年自营出口创汇达到3亿美元以上,综合实力在全国同行业中始终保持在前五名,达到这个水平,可以说就是一次大飞跃。?
二次创业一般是一种由企业领导者认识到,并发起的自上而下的企业变革活动。其核心内容是,企业领导者要求企业成员的工作状态调整到当初创业之时的工作状态。此外,企业领导者一般会为自己企业制定一个宏伟的中期目标,并希望企业成员能像当初创业者从无到有那样,将企业建设的更强。
二次创业诉求企业的特征
1 企业寿命平均在10年以上;
2 企业中高层管理团队已经趋于稳定;
3 企业在既有市场中已经获得一定分额,但距离领先者的差距仍然很大,这个差距正是企业领导者的梦想所在;
4 企业领导者坚信自己的实力,认为企业的未来仍然需要自己的指引;
5 企业都有精彩的从无到有的创业史;
6 企业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的企业文化;
领导与员工的不同反应
二次创业比初次创业还要艰难吗?难道一个企业从无到有,比从强到更强更难?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企业的领导者。根据我们对这些企业领导者的了解,他们普遍认为当前的市场形势和企业配置更有条件实施二次创业。
这些理由是:
1 当前的核心团队成员比创业之初更有经验,有更好的能力在市场中拼杀;
2 当前企业的资金能力比创业之初更强,能让企业在市场中发现更多的机会并提供足够的支持;
3 企业当前的掌舵者对行业的认识更加深刻,更清楚企业未来的定位;
4 当前企业的稳定性比创业之初更加稳固,抗风险性更好;
但这些只是领导者的一厢情愿,在企业的中、低层领导,员工们对这种口号的反应更多地是不理解甚至淡漠,他们普遍的反应是:
1 我只是一个小工,二次创业是老板的事,和我没关系,而且我从中无法得到什么东西(基层员工视角);
2 上边的位置(管理位置)都满了,二次创业只是让他们(高管)获取更大的利益,我们只是个小打工的(中层经理);
3 老板的胃口越来越大,给我们定的指标越来越高,这种增长有些不切实际的嫌疑(高管团队成员);
什么在阻碍二次创业顺利实施
通过这些认知,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一些关于阻碍二次创业顺利实施的问题表现:
1 明明形势更好了,但大家的干劲却减弱了;
2 企业中每个人对二次创业的看法有明显分歧;
这只是众多问题的表象,我们需要更加系统地分析才能得出关于如何成功导入二次创业需要的系统环境,否则,二次创业只能是浮华一梦的代名词。
因为二次创业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活动,所以我们假定,企业真实业绩与预期业绩之间的差距是领导者发起二次创业的根本原因。一般而言,之所以会产生二次创业的念头,是因为领导者认为当前企业的配置通过某种程度的改善能够实现自己预期的业绩,而这种配置的提升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内(包括资金、人员的投入)。这种配置的改善表现在:通过某种程度的士气提升,提高人员劳动生产率水平;给定当前的硬件配置,配合提升的人员劳动生产率水平,将能贡献更多的实际业绩。与自己创业之初相比,当前的硬件配置已经达到令自己满意的地步(如果需要改进,企业也有能力支付),但士气的低落是首先需要改进的。所以,从企业领导者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给定硬件设施的匹配,企业所欠缺的只是急待提升的人员劳动生产率。
企业领导者无法具体描述预期的调整目标,即,他无法清楚地描述预期的人员劳动生产率应该是一个什么水平。他只是对当下的状态不满意。而且,对于如何提升该指标也缺乏清晰的了解。出于大多数领导对自己下属的认识,他们总是认为,自己下属身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待挖掘,所以,二次创业几乎都是以针对提升下属的人力资源行动展开的。这并非偶然,而是从领导者的角度出发,他只能认识到这一点。
管理方法与措施
JIM节目管理分析,二次创业通常必须体现以下特点:
(1)企业已完成原始积累,拥有了自主产权的厂房,设备,或经营场所;
(2)企业主要产品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在前列;
(3)企业正在或马上要进行两代人的交替,在民营企业表现在父母与子女辈的交接,在国营企业表现在即将退休的一代企业家和新生代的交接;
(4)管理转型,比如很多企业在上ERP,或直接引进总经理职位的职来经理人;
(5)新的团队的建立,或者是新的企业文化的植入
当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问题和机遇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全面进入世界市场竞争的时代已经来临,JIM节目管理三次创业
1, 绝大多数产业产能过剩,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仍然盛行;而这些产业(链)中,企业过于分散,集中度不高;
2, 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布局不合理,市场混乱,无序甚至是恶性的低价竞争,这对我国的资源和产业构成了极大的伤害。
3, 行业联合重组是解决之道,这就是商路明所说的“三次创业”:
(1) 细分产品,行业,协会,寻找龙头老大;产业链需要合作,同行资源共享,每一环都是价值链的一部分;
(2) 中国企业包括台湾和香港在当今世界500强中共有43家,其中大陆共37家,中央企业24家。今后的5-10年内,每年中国的企业能否成倍的上升,关键看竞争力,而目前我国企业竞争力不够却是不争的事实,打造竞争力,要靠“规模和国际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企业之间的竞争!
4, 很多中国中小企业家已走出了“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误区,愿意进入行业重组,而不再喜欢“单打独斗”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0 23:59
目录
概述
基本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