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界沟人杰地灵、区位优越、镇域辽阔、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文韵深厚。
二界沟镇以
海洋捕捞、海产品加工、海水孵化为支柱产业。水产资源丰富,产品种类繁多,是东北地区较大的
水产品集散地,工业产业逐步向
集约化发展,全县唯一的重点基地——水产品深加工基地就坐落于镇内。
二界沟政府距
大洼县城32公里,地处京沈、
沈大高速公路的辐射地段,是连接辽南地区和关内的交通要道,据盘海、
京沈高速公路15公里,沈大高速公路90公里;距
盘锦港19公里,盘锦火车站50公里;距
沈阳桃仙机场235公里。南邻
营口,距营口40公里,经辽滨斜拉大桥进入营口非常方便。北临全国最大的湿地(三角洲)。有著名的
红海滩旅游度假村(欢迎各方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北走60公里到达石油城(盘锦市兴隆台区)。
二界沟镇共有农渔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个,联结养殖基地2.3万亩,带动农户4000余户,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
区位优势。
渔业现有
海洋捕捞渔船760艘,主要从事定置,游动和小型网具生产作业。全年共完成海洋捕捞产量3万吨,创产值1.09亿元;渔业盛产
海蛰、
毛虾、
对虾、
海蟹、
梭鱼、
鲈鱼及驰名中外的
天下第一鲜——
文蛤等鱼虾贝类;
海水养殖主要有车虾、
南美白对虾、
河豚鱼、河蟹土池苗、
海蜇等;
淡水养殖主要有
扣蟹、
成蟹、淡水鱼、白虾等。
境内沿海滩涂栖息着
丹顶鹤、
黑嘴鸥、
天鹅、鸿雁、
大苇莺等多种珍禽;涨潮为海,落潮为滩的“渤海
金滩”蛤蜊岗波光贝影,
鱼翔浅底;
天下奇观“红海滩”与蓝色海面交相辉映,令人心驰神往,叹为观止。
随着古渔民海上的迁徙,创作、流传了大量的故事、渔歌、谚语,这些作品被称为“古渔雁”,它是辽宁
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古渔雁文化”吸引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关注。2007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二界沟镇把“古渔雁文化”所蕴含的“不畏艰险、敢冒风险;走四海、闯天下”的这种精神,发扬、传承为二界沟的地域精神。同时以“古渔雁”文化为纽带,做好“二界沟渔雁文化村”的修复与规划的启动工作。并以此为形象,为水产加工奠定良好的企业打造响亮品牌拓展优势空间。
二界沟镇水产品具备全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优势以水产品加工为
主导产业,渔业村年加工量200吨以上的企业12户,有水产冷库10座,年加工能力7500吨,冻结、冷藏能力1.5万吨次。盘锦鹏飞水产有限公司、二界沟镇每日集团、华豚有限公司、
王东海鲜加工厂等5家企业的综合实力也位居全县同行前列。加工的主要品种有
海蜇、
虾皮、
海米、
虾酱、
虾油、鱼丸、海鲜饺子、醉蟹、
泥螺、盐渍虾、
冻鱼、冻虾、河豚鱼产品等20余种。二界沟镇水产部分企业有了自己的系列品牌,如盘锦鹏飞水产有限公司的“
赤屿岛”
原生态海产品牌、每日集团的“二界沟”牌,福满公司的“福强”和“福佳”牌,王东公司的“王东”牌,长发福公司的“长发福”牌。2004年筹建,2005年开始建设的水产品深加工基地坐落在新荣公路与二沙公路交汇处。总占地面积504亩,基地依托二界沟镇独特的海淡水产品资源,是集水产品深加工,水产品储藏保鲜和销售交易,物流综合一体化的基地。现入驻企业3家,总投资2400万元,进行海产深加工、冷冻、储藏与销售。
二界沟镇现有
海洋捕捞渔船760艘,常年作业渔船575艘,其中120
马力以上渔船235艘,22马力至119马力渔船182艘,小马力渔船158艘,主要从事定置、游动和小型网具生产作业。
它处辽东湾北岸,
辽河、
双台子河入海口,辽河三角洲前沿;境内沿海滩涂栖息着
丹顶鹤、
黑嘴鸥、天鹅、
鸿雁、大苇莺等多种珍禽;涨潮为海,落潮为滩的“渤海金滩”蛤蜊岗波光贝影,鱼翔浅底;天下奇观“
红海滩”和神奇的老
坨子等旅游景点,令人心驰神往,叹为观止,属盘锦地区旅游观光最佳地方。
近期二界沟镇内新开发
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风景秀美,具有独特的渔家风情,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旅游区。
东升旅店,位于盘锦市辽滨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界沟镇内,距
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新
红海滩)仅200米,,距盘锦市红海滩风景区(老红海滩)仅12公里,是写生创作、居家旅游、商务办公和品尝海鲜的最佳场所。东升旅店是辽宁省美术协会(盘锦)写生创作基地,多年来省美协、沈阳鲁美、
鞍山老年大学等单位在此写生创作。
盘锦鹏飞水产专业从事加工
海蜇最为有名气,客户遍及温州、上海、大连等城市,成为许多目前知名海产品牌的提供商。目前的品牌“
赤屿岛”
原生态海蜇便是厚积薄发的产品。
赤屿岛海蜇立足于
渤海湾海蜇最优秀的产地。品牌植根于世界湿地之都、植根于魅力的
红海滩、植根于原生态的海域中、植根于千百年来的作业方式、植根于淳朴渔民的付出,代表了
辽东湾乃至中国最优秀的海蜇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