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都镇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下辖镇
井都镇,隶属于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地处潮南区东部,地处练江下游南岸,东、北隔练江与潮阳区文光街道、城南街道海门镇相望,南濒南海,西与陇田镇毗邻。行政区域总面积45.9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井都镇户籍人口为103689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井都镇常住人口为74620人。
历史沿革
属潮阳县丰欢乡,民国初称隆井都。
民国十年(1921年)属第七区。
1952年,第七区分为十四区、十五区,井都称十五区。
1956年,改为井都乡。
1958年,与沙陇、成田乡合并成立金星公社。
1959年,从金星公社析出,称井都公社。
1983年12月,改称井都区。
1986年11月,改为井都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井都镇辖古埕、神山、上南、平湖西4个居民委员会,和丰、连丰、平湖东、平湖新、凤光、新明、陇尾、诗家双山9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井都镇辖4个社区、9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井都镇地处潮南区东部,地处练江下游南岸,东、北隔练江与潮阳区文光街道城南街道海门镇相望,南濒南海,西与陇田镇毗邻。行政区域总面积45.9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井都镇呈叶状半岛形。地处沿海低丘地带,地势低洼。
水文
井都镇境内水域面积广阔,三面环水,东南临南海,海岸线长7.5千米,沙滩向海面20米水深3~4米,北临练江,西北临龟头海。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
人口
2011年末,井都镇总户数17677户,总人口96969万人,另有流动人口4700人。旅外侨胞、旅港澳台胞约5万人,是粤东地区重点侨乡之一。
截至2019年末,井都镇户籍人口为103689人。
根据汕头市潮南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井都镇常住人口为7462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井都镇农业总产值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3950元,比上年增长12.8%;工业总产值7.07亿元,比上年增长4%。
2019年,井都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5亿元,同比增长5.2%,工业总产值6.45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农业总产值8.34亿元,同比增长3.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5亿元,同比增长65%,完成工商各税765万元。
2019年,井都镇有工业企业56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农业
井都镇耕地面积2.01万亩,林地面积5000亩,水域面积1.76万亩。井都历来以农业海洋捕捞为主,经济整体水平和乡镇面貌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变。初步形成了“蔬菜种植、禽畜饲养、水产养殖、海洋捕捞、水产品加工”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农业正朝着产业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
工业
2011年,井都镇有工业企业5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水产品加工和毛织加工企业是主要的工业产业。
交通运输
井都镇深汕高速公路、井田公路穿越全境,井田公路往东可达深汕高速公路海门出入口,连接潮海路,往西可达深汕高速公路田心出人口,连接和葵路。双向四车道的古埕进港通道直通海渔港潮南港区,工业转移园区经一路使井田公路与深汕高速公路田心出入口对接。连接榕江和海门港,上航直达棉城、峡山等镇,下航直下海门港、汕头港。货运船舶可直航汕头珠海深圳港澳等港口。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井都镇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14所,近年来,新建和扩建了一批校舍,改善了教学环境,校舍基本实现楼房化。现有小学生7207人,初中学生4629人,高中学生803人,教职员工659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井都镇有卫生院1所,13个村(社区)均设有医疗门诊。全镇参加医保7.49万人,医保报销1115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井都镇程控电话装机容量1.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超过1万门,电话普及率86%;移动电话用户14143户,普及率80%。
社会保障
井都镇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2011年,培训员工10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003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0人。
风景名胜
福田古寺
井都镇福田古寺位于平湖西荔头山西北,曾有福田院、福田古刹、练江古庵诸称。为元中统元年(1260年)僧人晓云师募建。古埕农民协会旧址天后圣庙始建无考。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大革命时期曾是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在练江西南岸边沿一处秘密联络点。
金狮蓝寺
西林庵在广东汕头潮南井都镇上南居委北侧,因其两边有神山荔头山及与之相距2.5公里的平湖西荔头山,被称为两只狮眼,西林庵处于“狮地”,因而也被称为金狮蓝寺
西林庵
西林庵是明朝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由邑人、河南开封府兰阳县令郑有武拓建的,建筑面积五百平方米。这里曾是潮人、江西抚川通判郑广文早年的读书处。后该庵寺被倭寇所毁。清康熙壬申年(1692年),邑人武举郑宣筹资复建。清光绪年间,乡人又集资重修。两次修建的碑记现仍保存于庵寺内。
革命遗址
民国十五年(1926年),革命先驱刘廷波彭湃委派来到井都上店乡组建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他为壮大革命力量范围、传播革命火种和培养革命骨干,以西林庵为据点,宣传发动劳苦大众参加农会,刘廷波的革命行动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当即有200多人农民兄弟报名参加,刘廷波培养志士,壮大党的组织,就这样,“上店乡农民协会”于西林庵内成立,农民自卫队队员们振臂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土豪劣绅”等革命口号,声势浩大,威震匪心。
刘廷波将农民团结在农会的大家庭里,领导农民开展减租运动,跟盘踞在井都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压迫群众的土豪劣绅作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农民的权益,有效地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同时也在潮汕大地播下革命的火种;国民党井都联团对此恨得咬牙切齿,当即派并围剿游行队伍,并放火焚烧农民自卫队队部(西林庵厢房)及农民协会会址(西林庵后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底,中共党员姚念(井都古埕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突尼斯特命全权大使)回家乡组织青年抗日救亡同志会期间曾寄宿于西林庵。次年,中共党员教师郑亦凡(井都神山人)以教书为掩护,在此开展革命活动。此后,西林庵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活动的秘密联络站。
地方特产
井都萝卜
萝卜俗称菜头。井都镇地处沿海,大部分土地由滨海半流动沙土聚积而成,土层深厚松散,适宜种植萝卜,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其所产萝卜,个大皮薄、肉白嫩,为大宗特产。井都萝卜有早、晚种之分。早萝卜有“马耳”、“长叶”2个品种,多作家常食蔬。晚萝卜为南畔州品种,多腌制为酸甜菜头片,晒制成菜脯或制成萝卜罐头。其种子可入药,称莱菔子。
井都菜脯色泽碧黄鲜艳,肉厚酥脆,味道鲜甜,可调煮多种潮汕汤菜,且富含糖份、维生素C、钙、磷等无机盐及淀粉分解酶,能助消化,促食欲。
所获荣誉
2021年9月,入选第三批广东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
参考资料
潮南区井都镇人民政府.井都镇人民政府公众网.2013-9-23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4 11:2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