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理论》是2010年6月
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何全胜。本书从交易的角度,以“新价格理论”为基础,对
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新的阐述,尝试着为
宏观经济学奠定了一个微观基础。
1986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布
坎南,在《市场、自由与国家》(1982)一书中提出了交易经济学的理念和研究方法,认为经济学是关于研究交易的科学,并从交易的角度对经济和政治进行了区分。
经济学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成为了“社会科学的皇后”。但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和对立。微观经济学在“理性人”的假设上认为“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市场均衡发展,因此主张经济自由,反对政府干预。现代宏观经济学则认为市场是非均衡的,必须由政府进行干预,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才能保持经济平稳的发展。“经济自由”与“政府干预”的政策突出地反映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这种矛盾和分歧。在经济繁荣时期,斯密的经济自由思潮响彻整个市场;而在经济萧条甚至经济危机时期,
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思想又得以“还魂”。
本书认为这些争论与分歧产生的原因是对经济现象观察的角度不同,因而不能全面恰当的认识经济问题。传统经济学是从财富的创造(生产)和分配(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而本书认为交易是连接生产和分配的纽带,交易才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本书从交易的角度,重新阐释了微观经济学的三大定律:价值理论、价格理论、
不确定性理论。对于经济学最重要的价格理论,传统经济学认为“价格决定供求,供求又能决定价格”,本书否定了前一部分,又重新分析了后一部分,认为“供求决定价格,而价格不能决定供求”。本书以“新价格理论”为基础,本书重新分析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对就业理论、
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金融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新的阐述。
本书的思想基础来源于中国的经济改革实践。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严格的政府管制和平均分配的
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积累和发展,但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行了市场机制的转变,从土地承包到国企改革,不再实行计划管制,而由市场交易自由决定,充分发挥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而创造了“中国奇迹”。
中国的发展实践表明,“没有市场是万万不能的”;西方各国经历过经济危机后的经验也表明,“没有政府也是万万不能的”。因此,人们往往面临着在“政府”与“市场”、“管制”与“自由”、“政府定价”与“市场定价”之间的艰难选择,需要在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之间做出权衡,任何极端的做法都会将人们带向哈耶克所说的“通往奴役之路”,不是成为权力的奴隶,就是成为金钱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