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错调整工资论认为,在短期内无论是通过合同机制还是
理性预期机制来稳定
工资水平,都会导致
通货膨胀和
失业并存。交错调整
工资是指劳资双方通过
雇佣合同调整工资,经济系统中所有的工资合同不是同步的,它们的签订时间与到期时间是错开的,因而工资不能同时调整,而是交替地进行调整。当国家力图稳定
工资水平或
理性预期要求工资稳定时,必然要求
货币政策与总工资的增加相适应,结果就会出现
通货膨胀。与此同时,超额
需求的剧烈波动会产出下降,对
劳动力的
引致需求减少,从而导致
失业率上升。因此,其结果就是高
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的同时并存。
交错调整工资使得工资总水平具有了惯性。工资不仅与以前的工资水平有关,而且与今后的工资
期望值有关,而工资的期望值又与总需求的变动有关。不过,
合同一旦签订,
总需求的变动就对未到期的工资合同没有影响,只会影响到期合同的工资调整。所以,总工资水平有惯性。这种惯性会影响产出和
就业,使工资的稳定性和产出稳定性之间有替代关系。 总工资的稳定性和产出稳定性之间的替代关系可以这样理解。当
中央银行发行的
货币量与总工资的增长相适应时,
货币政策能使总工资水平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其代价是
通货膨胀率提高。当工资水平稳定时,
货币投放量的变动会引起经济中
超额需求较大的波动,总产量和
就业率也会发生相应的较大波动。总产量和就业的稳定性就差。总
工资水平越稳定,产出和
就业就越不稳定。反之,总工资水平越不稳定,产出和就业就越稳定。总工资水平越稳定,
名义工资粘性就越大。
合同机制有助于总工资稳定,导致工资出现刚性。当
货币政策与工资的相关程度很低时,工资合同能使
名义工资随
价格水平的改变而作相应的调整,将工资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工人
实际工资水平不变。
合同机制维持总工资稳定性的作用越大,总工资水平越稳定,但是
就业和
总产量的波动就越大。工资越稳定,
工资粘性也越大。
工资合同中的期望机制对总工资惯性也有影响。签订
合同时,如果双方都重视近期预期的作用,总
工资的惯性就大;如果劳资双方都比较重视未来较长时期的
理性预期值,那么,总工资的惯性就比较小,工资不太稳定,产出和
就业比较稳定。对未来短期内的期望制越重视,工资总水平就越稳定,名义工资粘性就越大。这样一来,国家稳定工资水平或者
理性预期要求稳定工资时,必然要求
货币政策与总工资的增加相对应,其结果是出现
通货膨胀。由于
货币与工资水平相关度高,
超额需求波动剧烈,产出会下降,对劳动的
引致需求也会减少,
失业增加。所以,高
通货膨胀与高
失业率并存。
交错调整价格论给短期
动态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的框架。这是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在理论上稍胜于
理性预期学派之处。
理性预期学派只是根据
自然率假定建立了一个描述
通货膨胀过程的模型,说明经济的长期特征。但是,他们忽视了短期的经济
动态分析,不能说明
通货膨胀为何与
失业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