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汉语词语,读音为rèn xìng。指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者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须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出自《东观汉记·马融传》。
词语解释
任意而为,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
引证解释
1. 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
《东观汉记·马融传》:“
涿郡卢植、 北海郑元,皆其徒也,善鼓瑟,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旧唐书·高祖纪》:“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於长安 ,七岁袭唐国公 。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
宋苏轼《寄净慈本长老》诗:“何时杖策相随去,任性逍遥不学禅。”
明
何景明《田园杂诗》之一:“疎懒古虽鄙,任性亦可率。”
范文澜蔡美彪等《
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一节:“
曹植更不守礼法,饮酒无节,任性而行,是一个纯粹的文士。”
2. 谓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
《后汉书·杨终传》:“ 终 与廖 (
马廖)交善,以书戒之曰:‘……
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无长君退让之风,而要结轻狡无行之客,纵而莫诲,视成任性。’”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他(指
隋炀帝)是一个极骄极贪的人,以为自己所做的事都是对的,自己所得的物都是不够的;因之,予智予雄任性妄为,剥削不顾民众的死活,浪费只求本人的快意。”
3. 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吾儿
王雱﹞对我哭诉其苦,道:‘
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腾天。’”
清
曹雪芹《
红楼梦》第一一七回:“他两个还不知道 宝玉 自会那和尚以后,他是欲断尘缘,一则在王夫人跟前不敢任性,已与 寳钗 袭人 等皆不大款洽了。”
曹禺《
雷雨》第一幕:“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周朴园坚持
繁漪精神有疾,逼其在大儿子面前喝药。)
梁斌《播火记》十五:“ 霜泗说:‘伶俐倒是伶俐,就是太任性!要仨不能俩,要红的不能给白的。’”
产生原因
所谓任性,是指个人对自己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不克制,听凭秉性行事,放纵不约束自己 ;抗拒、不服从外来的管教;不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
走红事件
两会
2015年3月3日
微信朋友圈里的
热门话题,是“大家都很任性”。这个话题让一位翻译红了。
两会“任性”一词翻译姐走红。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2015年3月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回答
香港卫视记者关于反腐问题时,答了一句“大家都很任性”,让现场记者为翻译捏了把汗。没想到翻译转过头来与吕新华交流,确认是“任性”后,吐出一个非常精准的
英文单词capricious。
这“任性”的一幕在网上疯转,
钱江晚报编辑部里很快有小伙伴认出,翻译是她当年的
高中同学,名叫
张蕾,
学军小学毕业,1993年入读
杭州外国语学校,1999年被保送
北京外国语大学,大学毕业后进入外交部。
2015年3月5日,在上午9点举行的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李克强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有权不可任性”引喝彩。流行词“任性”成为时下热点,“任性”一词的
引申义“变化无常的、变幻莫测的、多变的”逐渐深入人心。
有钱任性
江西曾有一位老伯在网上买保健品被骗,接二连三地给骗子寄钱,发觉受骗后,不但不报警,反而继续寄,总共被骗数十万元。老伯最后还语出惊人:“就是想看看他们究竟能骗我多少钱!”有网友调侃:“有钱就是这么任性。”此语迅速传播开来,以致引爆网络,还衍生出各种变体,如“有权就是那么任性”“有房就是那么任性”“有车就是那么任性”。随着高频率运用,,“任性”词汇色彩逐渐变化,也可用来表示“天真率性”“敢作敢为”“勇于担当”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