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末年,以
牛僧孺和
李德裕为首的大臣之间的
朋党之争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势。牛党、李党相继执政,史称“
牛李党争”。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与
李训和
郑注等发动
甘露之变,密谋诛杀宦官,但遭到失败。甘露之变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从而埋下残唐时藩镇和宦官的直接冲突。武宗在宦官
仇士良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而继位。由于拥立武宗的宦官仇士良鉴于朝廷派系林立,不得已给武宗亲自处理朝政,武宗重用李党首领
李德裕,削减仇士良的权力。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会昌中兴。
禁止官吏经营质库业,不准与民争利,以改善政府机关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会昌五年
赦文:“古代享受俸禄的家庭,仅仅实用俸禄就好,不和别人争夺就业的机会,这样大家都可以获利,每一户人家都可以自足。如果知道有人既做官又做商人放置高利贷,与老百姓争夺利益。今后将会被禁止。仍委
御史台察访上奏。”当然,官吏私营高利贷业,影响了政府的高利贷收入,很有可能是武宗下敕断禁的主要原因,但此举至少在客观上有廉洁官僚队伍的作用。会昌年间,唐代的户口比
安史之乱期间增加了一倍多,人口也逐渐出现了恢复的趋势。
842年(会昌二年)九月,契丹酋屈戍始复内附,拜
云麾将军、守
右武卫将军。于是
幽州节度使张仲武为易回鹘所与旧印,赐唐新印,曰“奉国契丹之印”。同年,
吐蕃赞普卒,十二月,遣论赞等来告哀,武宗诏以将作
少监李璟吊祭之。
南诏遣使来朝贡。
844年(会昌四年)二月,黠戛斯遣将军谛德伊斯难珠等人入贡,言欲徙居
回纥牙帐,请发兵日期和集会之地。武宗赐黠戛斯可汗诏书,喻意如今秋可汗击回纥、黑车子时,朝廷当令幽州、河东、
振武、天德
四镇出兵
要路,邀击其逃亡之众。然后,即依回纥旧例,册命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