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宫(英语Crystal Palace)与世博会于1851年同时诞生,水晶宫是英国
伦敦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十九世纪的英国建筑奇观之一。“水晶宫”建成于1851年,最初位于伦敦市中心的
海德公园内,是
万国工业博览会场地。1854年被迁到
伦敦南部,在1936年的一场大火中被付之一炬。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表示它的烧毁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1849年,英国
白金汉宫决定,在1851年举办一届规模宏大,有世界各国参与的国际性博览会,并建造一幢临时性但具有恢弘气势的展馆建筑。
1849年,英国政府决定在
海德公园南侧兴建一幢大型
临时建筑。为避免破坏公园树木,最终采纳了皇家
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的“水晶宫”
设计方案,创造性地将花房式框架
玻璃结构运用到建筑设计之中,使树木罩在屋顶下得以保护。结果这座原本为展品提供展示的场馆,成为
第一届世博会上最成功的展品。
1850年9月26日水晶宫第一根柱子落地,1851年建筑物完成。在建造中,帕克斯顿为保留原场地中的一些
榆树,他测得那些树的高度后,便在设计中增加了一个桶状的圆顶。
1851年5月1日,世博会开幕的现场,如同
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到的那样盛况空前。在开幕的当天,有超过50万人聚集在
海德公园四周。当时的一家
英国报纸刊登了两幅漫画:英国最大的
工业城市曼彻斯特街头空无一人,而
伦敦却人潮汹涌。
1851年10月,
万国工业博览会结束后水晶宫移至伦敦南部的西得汉姆,并以更大的尺寸重新建造,1854年6月10日由
维多利亚女王主持向公众开放。它作为伦敦的
娱乐中心存在82年
水晶宫,这座原本是为世博会展品提供展示的一个场馆,却成了
第一届世博会中最成功的作品和展品。水晶宫因此而成为世博会的标志。百年世博的里程碑之一。
截止至2013年,1851年
伦敦世博会已经过去了163年,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科技的发展、现代的建筑形态早已跨越了水晶宫、
蒸汽机的时代。然而,人类并没有脱离水晶宫所使用的材料和方式,水晶宫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变化着帕克斯顿的创意理念。
因水晶宫展现了
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的天赋,这位设计者最后受封为
骑士。约瑟夫·帕克斯顿曾经率领花园园丁试验以玻璃与钢铁建造巨大温室的可能性,也因此见识到这些建材的强度与耐久力,他以这项
技术知识申请
世界博览会的建筑计画并且创造出惊人的结果。建筑物计画者们,曾试图找寻强韧、耐久、形式又简单的建筑物和并希望伴随著快速的建造进度,约瑟夫·帕克斯顿在这一点使博览会的筹办人如愿以偿,从1850年8月至隔年5月,这栋建筑使用了面积九十万
平方英尺、相当于八万四千平方公尺的玻璃(或是八个半的标准
足球场地),由伯明翰一玻璃供应商Chance Brothers提供,这家公司是当时拥有可提供如此庞大需求的工厂,却仍然必须从法国聘请劳工协助,以赶上展期的建筑进度。而另一个主要建材是铁,包括铁柱三千三百根,铁梁两千三百条,占地面积七万四千平方公尺,宽度与长度分别约为408英尺、1851英尺(相当于125公尺、564公尺),高三层楼。
1936年11月30日一场灾难袭击了这个美丽的宫殿,几个小时内,
火焰吞噬全部为了伟大的
大英帝国竖立的种种,以及无数人对水晶宫的梦想,在毁坏的过程中,英国居民可在几里外遥望这个烈火,比较近的地区甚至夜空也变得明亮。没有适当的保险可以给付重建的经费,一些舆论认为不应该再重建,因为这个帝国伟大的象征已经老旧,失去原有的价值了。
温斯顿·丘吉尔从
英国下议院打道回府途中表示:“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点。”
遗留的仅存两个水塔,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期间被取下(并非摧毁),理由是德国人可能用来作为通往
伦敦的
引导标志,北塔最后被炸毁,南边的一个则是一砖一瓦地拆除,因为它实在太靠近周围的建筑物,英国人不希望周遭房舍受到波及。
为了保存民族的共同记忆,并且缅怀英国史上壮阔的年代,水晶宫基金会于1979年成立。关于这个基金会的未来走向,虽然市民有很多想法与计划,却无一实现,不过围绕水晶宫
遗址的水晶宫公园设立了水晶宫国家体育中心。
科尔:“
世界历史从未目睹过像1851年的世界各国工业大展览这样的盛事。一个伟大的国家正在邀请所有的文明国家来参加一次盛会,比较和学习人类智慧的结晶。”
王韬在《
漫游随录》的的《博物大观》一文里写到“……地势高峻,望之巍然若冈阜。广厦崇。建于其上,逶迤联翩,雾阁云窗,缥缈天外。南北各峙一塔,高矗霄汉。北塔凡十四级,高四十丈。窗
栏槛,悉玻璃也;日光注射,一片精莹。其中台观亭榭,园囿池沼,花卉草木,鸟兽禽虫,无不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