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劳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钦州市灵山县,位于
灵山县境南部,南与
合浦县、
钦南区相邻,西与
陆屋镇、
三隆镇、
那隆镇3个镇接壤,东北与
武利镇、
文利镇相连。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今伯劳镇属武利练。
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伯劳乡。
解放后,1957年9月,撤区并乡,由伯劳、邓阳、学隆等7个小乡合并为伯劳乡,驻地伯劳圩。
1958年8月,成立伯劳人民公社。
1984年9月,撤销人民公社,复称“伯劳乡”。
1994年1月1日,撤乡立镇,改称伯劳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伯劳镇辖伯劳村、碑肚村、邓阳村、伯凤村、
大路村、新禾村、彭屋村、
万利村、淡屋村、盆山村、六槛村、宦楼村、燕坪村、
新民村、薄竹村、
木棉村、平心村、
良坪村、灵塘村、
山塘村、
红坎村等21个行政村和伯劳社区1个社区,镇政府驻伯劳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伯劳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灵山县南部,南与
合浦县、
钦南区相邻,西与
陆屋镇、
三隆镇、
那隆镇3个镇接壤,东北与
武利镇、
文利镇相连,全镇总面积389.31平方千米,镇政府大致位于北纬22°06′,东经109°06′。
地形地貌
伯劳镇地处低丘陵地带,一般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地表坡度较缓,地面总体上崎岖不平。
气候特征
伯劳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年平均气温24℃,全年无霜期达348天,年降雨量1700~2100毫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
2010年末,伯劳镇实有林面积17.68万亩,其中松类8.81万亩,森林覆盖率46.48%。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103880人,主要民族为
汉族,另有
壮族人口534人。
经济概况
综述
2013年,伯劳镇实现农业总产值6.9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59元;工业总产值7.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7亿元;财税收入2247万元。
农业
2013年,伯劳镇有耕地面积6760公顷,农业总产值6.9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59元;水稻种植面积4334公顷,粮食总产量2.47万吨;年末有林面积1.30万公顷;水果面积4762公顷,总产量10.67万吨,其中香蕉4.38万吨、柑橘3.57万吨;生猪存栏3.05万头;家禽存栏54.17万羽;肉类总产量4856吨;水产品产量2054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木薯、蔬菜、香蕉、柑橘等。特色农业经济有奶水牛、养蛇、中药材等。其中,奶水牛存栏2085头,奶产量2449吨;人工养蛇33万条。
工业
2013年,伯劳镇完成工业总产值7.05亿元,以造纸、陶瓷、建材、淀粉等行业为主;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个,产值1.12亿元。
商贸
伯劳圩是伯劳镇主要商贸活动的集散地。解放前,受工农业生产条件的限制,物质生产匮乏,市场贸易萧条。20世纪50~60年代,供销合作社、食品购销站、药材购销站、百货商店等一些集体商业和国营商业相继成立。1994年,全镇有个体工商业594户,从业人员713人。主要经营日用百货、针织品、副食品、糖烟酒、餐饮、修理等。2010年,全镇有综合市场1个,设有肉类、蔬菜、禽蓄、成衣等专业市场。2013年,该镇有集贸市场2个
社会事业
城镇建设
解放前,伯劳圩仅有3条长约100米、宽约3~5米的街道,房屋为砖木结构平房,无任何公共设施。解放初期,城区面积约38公顷。至2010年,伯劳镇镇区占地面积达200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0公顷,街道总长达2000多米,街道路面基本实现混凝土硬底化。
文化艺术
解放前,伯劳地区民间文化活动主要有舞狮、舞龙、唱山歌、唱采茶等,一般都是在节庆时才进行。解放后,1953年,电影开始进入圩镇放映;1959年,建立人民公社广播站(1994年改称广播电视站);1977年,部分大队建立有民办电影队;1979年,公社成立文化站。俱乐部、录像厅等娱乐场所相继出现。1993年,建立电视转台及卫星地面站接收站。之后,有线电视由圩镇扩展到农村。至2010年末,全镇有5个村通了有线电视。
教育事业
民国元年(1912年),伯劳陈氏家族捐资创办伯劳私立私塾小学(今伯劳镇中心小学前身)。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秋,创办伯劳私立初级中学(今伯劳中学前身)。解放后,全乡各行政村均办有小学,并先后成立伯劳初级中学和伯劳高中。“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大队均办有初中,部分大队办有高中(1983年,所有队办初、高中停办)。1997年,全镇“两基”教育通过自治区级验收。2008年,伯劳中心小学通过自治区级达标验收,达到国家小学二类标准。2010年,全镇有学校24所。其中小学23所,在校学生11464万人,教师436人;中学1所,在校学生4069人,中学教师147人。幼儿园、托儿所6所。
2013年,伯劳镇有小学23所,在校学生9174人,教师435人;中学1所,在校学生4012人,教师164人;幼儿园、托儿所24所。
医疗卫生
1957年9月,伯劳乡卫生院建立,各行政村也相应建立有卫生站。当时,乡卫生院医疗设施非常简陋,职工仅有5人,其中医务人员3人。20世纪70年代,开始配备30毫安X光机、心电图机等设备,并建立检验科,开展三大常规、肝功能等检查,可独立开展阑尾切除、疝修补和肠胃穿孔吻合等手术,医务人员增至13人。20世纪90年代以后,镇卫生院先后兴建了门诊楼、住院楼、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楼,购置了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胃镜、200毫安X光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体外碎石机、进口彩色B超机、十二导联心电图等先进医疗设备。2000年,镇卫生院通过国家“一级甲等卫生院”评审。2010年,全镇有卫生院1所,医生15人,病床70张;各行政村均建立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诊所,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达8.35万人。
2013年,伯劳镇有卫生院1个,医生16人,病床75张,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8.92万人,全镇各村均建有医疗卫生室。
交通
清代,灵山地区开通有伯劳至灵山县城驿道(即灵伯道)。1958年,灵伯道于武利连接209线国道,动工兴建武利至伯劳县道,全长16.3公里。2002年,钦(州)浦(北)二级公路竣工,公路从武利入县境,途经伯劳,贯穿镇境。
伯劳镇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境内有省道S326线和县道X323线穿越。2010年,全镇公路里程共18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部分自然村实现了水泥路面硬底化。
风景名胜
邓阳湖农业生态旅游区
邓阳湖农业生态旅游区位于伯劳镇东郊4公里处,距邓阳村委200米,东往武利镇10公里、灵山48公里、浦北50多公里,西距钦州市60公里。景区总面积160000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90000平方米。
景区内景点有自然景物依托民间传说的三姑仰泳、梳竹探春、梅林野渡、三凤求凰、鹊桥偶渡;与神话故事相关的五雷报春、雷神潜踪;七月流火、学岭秋云、翠竹甘霖;还有与爱情相关的情侣游船、鸳鸯戏水等等。
著名人物
陈发初(1881~1912),原名陈作启,伯劳圩人。清末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从事推翻清政府的民主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曾任广东省海康县县知事。民国元年(1912年)被异己分子杀害。时年31岁。
杨光治,小名杨任为,号一均,伯劳镇平心垌人。1938年12月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市
花都区)。著述甚丰。1993年10月获中国
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美国加州太平洋学院授予其荣誉文学博士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