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仿(1928年2月— 2013年9月21日),安徽
天长人,中国杰出的音乐家、国家一级
作曲家。
何仿,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曲家。1928年2月出生在安徽
天长市石梁镇何庄村。1941年春入新四军
淮南联中。1942年调进
淮南大众剧团。 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
华东(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二团、
华东军区解放军剧院、
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工作。历任团员、音乐组长、副股长、作曲、合唱队长兼指挥、副团长、前线歌舞团团长、
艺术指导。
1950年秋,何仿进入
上海音乐学院干部
进修班学习深造。第二年春,他创作了献给志愿军的颂歌《慰问前方战士》(程今词),1951年夏,又创作出队列歌曲《前进在陆地天空海洋》(洛辛词)。
1957年秋,何仿回到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任合唱队队长兼指挥。此时正值总政调该团到北京
汇报演出和公演,何仿指导排练了安徽民歌《姐在田里薅豆棵》,
浙江民歌《李三宝》,苏皖民歌《茉莉花》。《茉莉花》演唱后反响更大。《茉莉花》体现了何仿在学习
民间艺术、搜集加工整理民歌方面的突出成就,构成了他艺术生命的一个辉煌侧面。
此后,何仿的主要精力用于组织建设合唱事业方面,前线歌舞团男女声小合唱、混声合唱的艺术水平空前提高,《澧水船夫号子》、《五个炊事兵》、《我们是千里海防的巡逻兵》等合唱,都曾名动一时。1964年,何仿被选调北京,参加音乐舞蹈史诗《
东方红》的
音乐指挥。这构成了他艺术生命的又一个重要侧面。
上世纪80年代,何仿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谱写了《将军骑马上雪山》、《我从江南到天山》等,一如既往地歌颂社会主义祖国、歌唱民族大团结、歌唱
人民军队。
何仿新时期歌曲创作的艺术风格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战歌风的宣传
鼓动歌曲,旋律雄健豪迈,多用来
歌唱祖国、军队、
长城等庄严
重大题材;一类是带有民歌风的
抒情歌曲,旋律委婉多姿,多用来歌唱地方风物和乡情等题材。但不论哪一类歌曲,其调式或旋律都既继承了
民族音乐传统,又汲取融化了
西洋音乐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009年春,81岁高龄的何仿应
来安县政府之邀,为“中国·来安第二届
白鹭岛生态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歌舞晚会”谱写了女声
独唱《美丽的白鹭岛》(严希作词,
张其萍演唱)。这首歌的曲调具有
皖东民歌元素,富有
地域文化色彩。听过这首歌的人们都说非常好听,何仿本人亦很满意。这首歌充分展示了何仿老年阶段蓬勃的艺术生命力。
1951年毕业于
上海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1956年入总政文化部合唱指挥训练班,师从德国专家。一曲清丽优美的民歌《茉莉花》,唱红了中国,响彻了全球,也给其收集加工者带来了声誉。著名军旅音乐家、原
前线歌舞团团长、江苏民歌《茉莉花》搜集加工整理者何仿,因
肺部感染于2013年9月21日中午12时在南京逝世,享年85岁。
何仿作品有《毛泽东的战士人民的兵》《前进在陆地天空海洋》《五个炊事兵》《我们是千里海防的巡逻兵》《我的名字叫中国》和歌剧音乐《大翻身》等,曾多次获奖,并收集、加工、整理
江苏民歌《
茉莉花》。
1949 年7月6日,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举行的音乐会上,何仿指挥
第三野战军文工团演唱《淮海战役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