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八景
市阁凌霄
大慈阁
大慈阁,建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由元代蔡国公张柔创建,以“
市阁凌霄”之美誉位居“上谷八景”之首,是保定市最高大的古代建筑,成为古城保定的象征,故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大慈阁是一组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群体,坐北向南。大慈阁重檐三层,歇山布瓦顶,底岐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登上三层阁楼,可以鸟瞰保定全市景致。大慈阁自古为佛教圣地,位于保定市裕华路,西与古莲花池紧邻,是历史文化名城
保定的古建筑代表作和古城保定的象征。
大慈阁是一组雄伟壮观的
古建筑群体,坐北向南。大慈阁重檐三层,歇山布瓦顶,底岐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登上三层阁楼,可以鸟瞰保定全市景致。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慈阁和关帝庙。
大慈阁通高31米,阁前是22级台阶,移目阁内,
观音菩萨矗立于莲瓣须弥座上,神态安然。阁内两侧有壁画十八罗汉及经变故事,为清末作品,是阁内艺术珍品。二、三层皆面阔三间,进深一大间,阁内藻井、檩枋均绘旋子彩绘,四周作围廊,依栏鸟瞰,市井民宅历历在目。登上三层,凭窗极目,西部群山尽收眼底。
前人赞美大慈阁的诗词有:“辽海依依见,尧山隐隐横”、“通衢谁建凌虚阁,留与居人作伟观”、“燕市珠楼树梢看,祗园金阁碧云端”等名句。
大慈阁背后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关帝庙,原名“汉寿亭侯庙”,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一大间,为歇山式建筑,前置卷棚。因其坐南朝北,故称倒座关帝庙。
奎楼应宿
奎楼又称
奎星阁、
文昌阁,是古城悠久文化象征建筑。
奎楼应宿,形容奎楼之高似可与天空二十八星宿中之奎星相呼应。”
据相关记载:“古代保定有两座
奎楼,一是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位于南门以东古城墙顶部,为双重檐八角楼;另一座建于清代初年,位于大慈阁以南,筑室六丈结楼于颠,下做四洞,人可往来,俗称穿心楼,后称穿行楼,今仍有穿行楼街地名。穿心楼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不复存在。
横翠朝晖
朝晖寻遍地 何处是楼台
横翠朝晖,顾名思义的说法应该是古楼横翠与朝霞交相辉映,巍然成景,这在保定上古八景之中应该是大家闺秀一般的景致。
据考证,横翠楼是一座
鼓楼,建于元代初年,所处位置应该是在总督府以东,钟楼以西。横跨南大街,坐北朝南,高约8米,下有一条宽约5米的通道。楼前左右各有一牌坊,左为金台俊彦,右为昭代耆英。朝阳东起,重楼浸染,祥云笼罩,气度巍峨。
清代
内阁学士郭棻在他的诗中有这样的描写:“胜迹孤悬古泰州,楼名横翠意非浮。晴连海日楼添翠,雨逼朝烟翠拥楼。”
莲漪夏艳
“莲漪夏艳”即
古莲花池,位于保定市中心路段。始建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为张柔所建,原名“香雪园”。
元代之后,保定遭遇地震,该园被毁。直到明代嘉靖年间,时任保定知府的张烈出官费加以修复,此园才得以重见天日。池中“蓄鳞艺莲,环池植柳如槛”,并修建了亭台和围墙,辟为“水鉴公署”,意即以水为鉴,鉴身、鉴心,成为达官贵人饮宴享乐的场所。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
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
莲池开办书院,增置宾馆,后将宾馆扩建为行宫。清代,莲池曾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整建和重修,园内假山叠,古木森森,奇花争艳,山、水、楼、台、亭、榭参差错落,形成了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几疑城市若蓬莱”的盛誉。自从扩建为行宫以后,清乾隆、嘉庆、光绪三朝帝后均曾来此驻跸巡幸。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直隶布政使增温维修后,将莲花池辟为“莲花公园”。
民国十年(1921年),直隶省长
曹锐、巡使
曹锟集资重修,并请
大总统徐世昌书写了“
古莲花池”四字匾额。园中以
临漪亭即水中亭为中心,由
君子长生馆、
观澜亭、濯锦亭、寒绿亭、藻咏亭、
响琴榭等组成十二景,它们皆环池而设,疏密得当,错落有致。
东皋春雨
几度春风几度雨 百花散尽暗香来
清代陈正有诗赞东皋云:“细雨东郊润落花,田夫携手话桑麻。高原已足春三泽,鸡水新添两岸沙。嫩草如烟滋灌溉,长虹弄色隐云霞。载歌喜雨因谁赐,笑指飞凫入酒家。”由此可见,所谓
东皋春雨不过是描述古城东关之外自然天成的田园景色。
据记载,古时保定城有四门四关:
北关是京师孔道,街长三里;
西关是江南通途,街长二里;
南关是漕运码头,街长一里;唯独东关,地势低洼,村落稀疏,一望田野无际,小桥流水人家。晋代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有脍炙人口的名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上古八景之一的“东皋春雨”便由此而来。“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
东皋春雨的具体景点,就在保定市
东风公园里石桥东边往北的土坡上,传说它是北宋时期的烽火台遗址,解放后,改建成东风公园。
西刹秋涛
在“上谷八景”之中,有两处景致都是与
府河相关的。古时的府河上游既叫
一亩泉河,也叫鸡距河。泉水汇集,日夜流淌,流到灵雨寺(今八中) 附近,又一分为二。一股经大闸南流入府河,水声轰鸣,便是“
西刹秋涛”。
“西刹秋涛”指保定人民公园,其位于一亩泉河与方顺河交流处。古有“双流交贯”之称。这一带,曾是明代崇祯初年所建的月潭院,是当时各方往来僧人的住处。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月潭院扩建为灵雨寺。后来,乾隆皇帝还在这里设过行宫。
鸡水环清
鸡距河流到灵雨寺附近,又一分为二,一股向东北绕城一周,在今南关天水桥北侧汇入府河,再流入城中。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历历,就是“
鸡水环清”。
在古城保定,一亩泉,府河成就了古城昔日的辉煌。在保定滨河公园有一处壁画,上述“鸡水环清”的字样是这样的:“元代初年张柔在重建清苑郡城时曾作新渠,引鸡距泉一亩泉水入城。明代建文年间,改保定之土城为砖城时,修筑护城河,引鸡距泉(一亩泉)水环绕古城。
狼山竞秀
狼牙山
狼牙山是一座雄险奇伟、景色秀丽的名山,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狼牙竞秀”就是当时
燕国十景之一。狼牙山既是省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省级森林公园。新落成的
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占地816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馆内有图片、历史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雕塑等,生动地再现了中国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
狼牙山位于保定境内
易县西南45千米处
太行山东麓,距保定市区45千米。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两面峭壁千仞,东、南两面略为低缓,各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主峰。登高远眺,可见千峰万岭如大海中的波涛,起伏跌宕。近望西侧,石林耸立,自然天成,大小莲花峰如出水芙蓉,傲然怒放,锏峡云雾缥缈,神奇莫测。
新八景
保定新八景为
狼牙山、
古莲花池、
野三坡、
清西陵、
直隶总督署、
白石山、
白洋淀、
冉庄地道战遗址,其中狼牙山和古莲花池同时为旧八景,而其他六景则是新加入的。
野三坡
野三坡,有甲绝天下的峡谷风光,有抚今追昔的怀古幽情,它以“雄、险、奇、幽”的自然景观和古老的历史文物,享有世外桃源之美誉。
清西陵
清西陵,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
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是直隶省的最高军政机关,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驻此。1988年1月,直隶总督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石山
白石山,位于河北省涞水县城南15千米,是雄居八百里太行山最北端地貌奇特,由100多座高低错落、相对独立的山峰组成,主峰海拔2096米。白石山植被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峰林、怪石、绝壁、云海、佛光、森林、灌丛、溪流、瀑布、长城及珍稀动。有白石栈道等景观。
白洋淀
白洋淀,是中国河海平原上最大的湖泊,并以大面积的芦苇荡和千亩连片的荷花淀而闻名,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白洋淀属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水系湖泊。是保定市、沧州市交界143个相互联系的大小淀泊的总称,总面积366平方千米。位于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从北、西、南三面接纳瀑河、唐河、漕河、潴龙河等九条较大的河流入湖,通过湖东北的泄洪闸及溢流堰经赵王新河,汇入大清河。
冉庄地道战遗址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保定市清苑区冉庄镇冉庄村,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冉庄地道开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扩建,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冬天基本完成。该遗址整个保护区面积为30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为26万平方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冉庄人民开展地道战打击敌人。由于冉庄人民开展地道战功绩卓著,冉庄曾荣获“抗日模范村”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