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恭
傅作义堂弟
傅作恭(1920年—1960年),山西荣河人。傅作义的堂弟。成年后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园艺专业就读。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南京沦陷,金陵大学被迫迁往成都办学,傅作恭只好在成都金陵大学就读。傅作恭从金陵大学毕业后,便到二哥傅作义抗战时期的根据地绥远陕坝工作,先后担任绥远陕坝农场场长和傅作义创办的奋斗小学校长,并于1949年9月9日参加了二哥傅作义领导的“绥远起义”,成为一名起义有功人员。1952年在甘肃省农林厅工作。
人物经历
抗日战争爆发后,傅作恭正上高中,随学校迁到成都。而后入金陵大学,学的是森林园艺专业。长篇小说《傅作义》的作者崔正来(傅作义内侄)在山西晚报刊登的《严正驳斥有关傅作义与八弟傅作恭的网络谣言 》指出,傅作恭“是成都金陵大学园艺专业毕业的林业专家 (并非网上所说的水利专家),到甘肃工作一个月后,他便被任命为甘肃省林业厅造林科科长”。傅作恭的另一亲属崔增印也证实,傅作恭1945年抗战胜利时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回到西安,随后去到绥远。傅作义安排其到河套经营一个农场,为发展那里农业生产做点事情。1949年以后,政府任命傅作恭为农场场长。1952年调到甘肃,安排到甘肃省农林厅工作。
1957年的反右运动和1959年的反右倾运动在甘肃开始了,因傅作恭在提意见时说过“现在对知识分子重用不够,改造多,重用少”等语,便被甘肃省林业部门错划为右派分子,被送到河西走廊的夹边沟进行劳动改造。夹边沟劳改农场地处酒泉市境内的祁连山下、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土地贫瘠,加之1960年久旱不雨,自然灾害严重,最多只能容纳四五百人劳动和食宿的夹边沟劳改农场,一下子来了3000多人,于是这里不久便接连发生了饿死人的悲剧。傅作恭通过在夹边沟的耳闻目睹和亲身体验,感到甘肃省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于是便在困境中写信向二哥傅作义反映了夹边沟劳改农场存在的严重问题和个人的生活困难。傅作义收到八弟傅作恭的来信后,让警卫秘书段清文立即寄去300元钱,帮助八弟傅作恭及其家属子女渡过生活难关。八弟傅作恭在来信中反映甘肃夹边沟劳改农场饿死了人。由于人命关天,傅作义看完来信后,立即向党中央反映了甘肃夹边沟农场的这一严重问题。得到傅作义的情况反映后,党中央极为重视,立即派出中纪委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任钱瑛为组长、公安部副部长王昭为副组长的中央检察团,赴甘肃夹边沟等地进行实地调查,并及时将调查情况上报中央、通报给中共中央西北局。令人十分遗憾和痛心的是,当中央检察团来到夹边沟劳改农场实地调查时,傅作恭已经在饥饿和疾病中不幸离世。
1960年12月2日,根据中央检察团的调查意见和结论,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主持召开“兰州会议”,严厉批评了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左倾蛮干、反右扩大化”的严重错误,对其予以免职,任命汪峰同志为甘肃省委第一书记。这次会议还决定,立即对夹边沟的人员进行遣返和疏散,使他们的生活尽快地得到改善,从而使傅作恭等许多人错划为右派的问题得以纠正。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6:5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