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1.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2.泛指宇宙自然之气。3.指人的精神,
精气。4.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5.
中医学名词。人体的
正气,与“邪气”相对。6、
中国哲学术语。构成万物的原始物质。
【出处】始见于
汉代哲学著作。如《鹖冠子·泰录》:“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论衡》:“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万物之生,皆禀元气”;《
白虎通义·天地》:“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唐代
柳宗元提出“庞昧革化,惟元气存”;明代
王廷相称“天地未判,元气混沌,清虚无间,造化六元机也”,均为对汉代元气说的继承与发展。
【示例】1、当代·
殷谦《
天廷秘传》:“约一百八十一亿光年前,有星云自成。因阴阳二气未分,宇宙玄封,阴阳逆转无止境,故元气
混糅。宇宙已有宙室,状如
心房,上有空腔,左右各一,形如云峰。腔顶有口如斗,似
岚霏之袅绕,一黑一白,疑为阴阳二气,成无名大道,滋息不绝。”(殷谦·《
天廷秘传》)
【延伸】元气是由元精(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
阴气(精、血、津、淑)与
阳气(
卫气、
宗气、
营气、脏腑之气、
经脉之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阴气主物质,阳气主功能,阴阳二气相互转化,《辞海》:“元气,亦称‘
原气’,指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现代医学所称人本新陈代谢。 元气具体到现代医学的概念,可细化为思维反应正常,睡眠好,能吃能喝消化好,能跑能跳心不慌,不咳不喘气顺畅,气色良好声音亮。 免疫力依赖于人体的原动力——元气。中医认为,元气是生命之本,是生命之源,元气充足则健康,元气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元气决定着生命的全部,也就是说,元气充足免疫力就强,从而战胜疾病。如果人体
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因此造成死亡。
根据中医“虚则辅之,
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原则,元气不足乃至大伤要从补
气虚(气虚者)、
补血虚(
血虚者)、补
阴虚(阴虚者)、
补阳虚(
阳虚者)四个方面依照个人的体质和病症进补,核心就是要补虚扶正。
气虚的症状: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
语声低微,食欲不振,
虚热,
自汗,脱肛,
子宫下垂,
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
阴虚的症状:性情急躁、心烦易怒、情绪易波动、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口干咽燥、神烦气粗、尿黄便干、心悸
气短、头晕眼花、精神状态差;月经不调、面色无华、
黑色素沉着,有
黄褐斑、蝴蝶斑滋生,过早进入更年期。
阳虚的症状:除有
气虚的表现外,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头晕目眩,两肋不舒,
乳房胀痛,小腹冷痛,乏力,
小便不利,
舌质淡薄,苔白,脉沉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