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仁弘,同州冯翊人(今
陕西省
大荔县),唐初大臣。隋末为
武勇郎将。
唐高祖起兵后,仁弘将兵两千余人,于
蒲州(今山西
永济)归附,从平长安,寻拜
陕州总管。改
瀛州刺史,封广都公,
太宗贞观初,为
南宁州都督,迁戎州都督。又历窦州
道州行军总管,迁广州都督,后因罪贬为庶人。
人物生平
党仁弘原是
隋朝的一名武将,
李渊起兵反隋后,他率两千多人投唐,为唐朝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唐朝建立后,他先后担任过南宁、戎、广等州都督。这个人很有才略,所到之处,颇有政绩和声望。
太宗很器重他。但他为人性贪,罢除广州都督后,被人告发,贪赃一百多万,罪该处死。
李世民铺草房玄龄钦州。
主要事迹
党仁弘原为隋武勇郎,唐高祖李渊
太原起兵后,他率两千余众归高祖于蒲坂(今山西
永济),后又参加了进攻隋都城长安的作战,尽全力支援了这次战争。是唐朝著名的开国元勋之一。在唐初,他历任南宁、戎、广州
都督,办事干练,很有才略,史书上说他:“所至皆著声迹,深得唐朝廷器重。
但是,因其爱聚敛钱财。公元642年当他调离广州都督任时,“为人所讼,赃百余万。”按当时
律法,应判处死罪。唐太宗李世民知道此事后,对侍臣们说:“我昨天看到大理司(相当于最高法院)五次奏报,要处决党仁弘。哀其自首就戮,当时我正要吃
午饭,就命人把
案卷拿走。这样做是为党仁弘求生也。但终不能达目的,今天就曲法而向诸位乞之。”
同年12月的一天,李世民再次把朝廷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都召到太极殿上,对大家说:“法者,人君所受于天,不可以私而失信。今朕私,党仁弘违法,吾欲赦之,是乱其法,上负于天。”并向大家宣布,准备到南郊去住蒿
草房,日进一次素食,以谢罪于天三日。丞相房玄龄说:“生杀大权实由陛下所掌握,何必为此就自贬到如此程度呢?”李世民不同意,坚持要去,诸大臣就“顿首请于庭”从早朝一直到中午,李世民才下了一道“罪己诏”说:“朕有三罪,知人不明,一也;以私乱法,二也;善善未赏,恶恶未诛,三也。”于是免党仁弘死罪,削官为民,徙于钦州。从中可以看出,党仁弘深得唐太宗的器重。
相关内容
贞观十六年十一月三十日晚上,夜,已经很深了,皇帝住的东上阁灯光仍然亮着。唐太宗神色忧虑,在屋里踱来踱去。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一件
重大案件纠缠着他。这一天,
大理寺五次上奏,要判处贪赃犯党仁弘死刑。党仁弘是太宗的相交知己,又是朝廷的有功之臣。当年唐高祖
李渊发兵入关时,是党仁弘把自己的两千多名军队交李渊指挥,帮助他及早地夺得了长安。在唐太宗东征讨伐王世充时,党仁弘大力筹备粮饷,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曾担任过南宁、广州等地的都督,所至之处,治理有方,对开发大唐的南疆建树了卓越功绩。唐太宗一向很器重他。然而,眼下就是这位爱臣,只要自己御笔一挥,就要身首异处了。怎么办呢?唐太宗一次次提起笔来,一次次又放下去,下不了决心。按照唐朝法律,党仁弘贪赃百万,理应受诛。但封建法律还规定,皇帝有特赦的大权。朝廷有功的大臣犯了罪,最后处刑的
决定权属于皇上。唐太宗想到他有恩于朝廷,又觉得他是高年古稀之人,不忍把他处死,想改“死刑”为“革职”,但又怕处理不公,失信于天下。
“怎样才能给党仁弘留下一条生路呢?”唐太宗想不出办法,心情烦闷。这天晚上,侍臣三次给他端上饭菜,他哪里吃的下去,都让端了回去。侍臣看到这种情景,劝道:“陛下用不着多虑。法律上不是议功、议故的规定吗?陛下不是有特赦的大权吗?免除党仁弘的死刑,我看也不算违法。”太宗叹息道:“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固然,朕一句话就可以使党仁弘转死为生,但这实属执法不公。况且,朝廷里功臣甚多,此例一开,其祸无穷!”侍臣说:“若能想个办法,使群臣知道陛下宽赦仁弘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就好了!”侍臣的这句话,使唐太宗茅塞顿开。他想,按古代也有过圣贤自责谢罪的故事。战国时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三国时,
诸葛亮为严明法令,第一次北伐失败,给自己降三级处分。我自登基以来,赏不避仇,罚不阿亲贵,未敢以私害法。如今,因念党仁弘古稀高龄,不忍杀戮于他,我何不仿效古人,自责请罪,求得众臣谅解,给党仁弘留下一条生路。
第二天,就是贞观十六年十二月一日,清晨,唐太宗让侍臣准备好了请罪用的
草席、香裱之类,并把朝廷五品以上的官员召集到太极殿前。他站在殿前的平台上,以沉重的语调宣布:法律,是整个国家的法律,君臣上下都应遵守。今天,朕办了一件违法的事。党仁弘贪赃本该处死,朕念他有功于朝廷,且年事高迈,便把“死刑”改为“罢官”。这种做法,是一种乱法的行为。朕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朕的感情又迫使联
干出了自己不愿干的事情。为了检讨自己的罪责,朕决定从今日起,在南郊坐草席自责,每日只素食
菜饭一次,谢罪三天,以示对自己的惩罚。
群臣倾听着皇帝的“自责”,个个感动得流下泪来。是啊,从
西周到
秦汉,从三国到隋朝,自古以来,皇上至高无尚,说一不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虽然历朝自有法律,但法律是不能约束皇帝的。生杀予夺,全凭皇帝“圣心独断”,哪有皇帝向臣下检讨的道理?翻开千年
青史,又有几个像当今皇上这样的明君!本来,大臣就对唐太宗带头守法敬佩得五体投地,现在见他要请罪三日,感情上哪能通过!大臣们几乎是同时跪在地上,请求皇上收回“请罪”的决定。房玄龄等老臣们说:“决定人臣是生是死,裁定案件如何发落,这是君主的特权。皇上的诏旨就是法律,古今各代,概莫例外。陛下何必这样谢罪自责呢?”不少大臣们接二连三地上请皇帝收回“请罪”之举,唐太宗都不允许。群臣们见太宗非“请罪”不可,大家都跪在地上,频频叩头,齐声奏道:“圣上若不接受臣下诤谏,我们就不离开这里!”就这样,大臣们从清晨一直跪到午后,谁也不起身回府。太宗见大家执意不许,说:“既然诸位爱卿不让朕去南郊谢罪自责三日,那就允许我在这里自责吧。”他降下诏书说:“从党仁弘这件事的处理上可以看出,我有三条过失:一是知人不明,二是以私乱法,三是赏罚不明。这几条弊病,朕将竭力克服,也望诸位极谏。”于是,唐太宗通过“自责”取得了众臣的同意,将党仁弘贬为庶人。
艺术形象
党仁弘曾是秦王府的将军,立有功劳,并且有才能,有政绩。任广州都督后,贪图享乐,买官卖官,鱼肉乡里。他的手下杀人越货,被
马周偶遇。马周拿着证据,到长安告发了党仁弘。党仁弘被两名侍卫
押上殿,明显苍老了很多,他不敢与李世民目光对视,低下
头痛哭起来。
李世民:“你好让我伤心啊。”
党仁弘:“陛下,我知错了。”
李世民:“从太原起义开始,我们死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不就是因为朝廷不像朝廷,百姓不像百姓吗。现在你的所作所为,与暴隋有什么区别?”
党仁弘:“臣也不是没有想到这一层,但想的是九死一生活下来,就应该好好享受,看着朝廷的俸禄不够用,就……”
党仁弘依法当处死,当李世民问近臣如何处理党仁弘时,
长孙无忌、房玄龄、
魏征都主张“杀一儆百,让天下知道陛下治国不徇私情,借着这个堵住那些封王和武德朝老臣的嘴。将来处理到他们头上,也让他们无话可说。”
世民仰天长叹,对众臣说道:“党仁弘案件让朕寝食不安。党仁弘是国家的功臣,但是他竟然如此不顾
国法,为所欲为,作为朝廷的命官,祸害百姓,死有余辜。现在,众多大臣也认为他罪当一死,所议至当。魏征常跟我说,天子更应当去私立公。可是,对于党仁弘,朕现在却是满脑子私情。党仁弘一家,为了
江山社稷,有两个儿子死在战场。他大儿子死于
薛举之战。我们中了埋伏,薛举的排箭第一个穿透党仁弘的大儿子。满身的箭杆,竟有十几枝。党仁弘趴在儿子的尸体上,用舌头舔
干儿子脸上的血。转身上马,又去冲杀。武德五年,洛阳城下,我们与
王世充拼杀,党仁弘抱着受伤的儿子来到朕的面前,胸部被长矛刺穿,奄奄一息。我接过他,党仁弘依然没有说话,继续冲杀。老二在我怀里,声音断断续续地说:‘不能尽孝了,要我照顾他父亲。’人之将死,我如何不答应。他就死在朕的怀里啊。两个孩子,为了
大唐的江山死了,如今,为了大唐的法律,父亲也要死了。我李世民,战场上杀人无数,可是对于党仁弘,我真是不忍啊。我在这里求求你们,就饶党仁弘一死吧。作为皇帝,我不能下跪,但求你们饶他一死吧。好,我是天子,我不能跪求大臣,我总可以跪求上天吧。”
李世民走出大殿,来到门外,跪下去:“上天啊,请留下党仁弘一条性命吧。”李世民满脸是泪水。殿内,群臣齐刷刷跪倒,多人满脸泪水。宰相房玄龄见此情景,感动得松了口:“陛下,这天下都是您一人的,为什么要如此自苦啊。”李世民跪求于天,免除了党仁弘的死罪,改为流放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