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八仙出处东游记》,共二卷五十六回。作者为明代
吴元泰。内容为八仙的神话传说,记叙
铁拐李、
汉钟离、
吕洞宾、
张果老、
蓝采和、
何仙姑、
韩湘子、
曹国舅八位神仙修炼得道的过程。龙太子摩揭夺走蓝采和的
玉版,于是八仙和龙王大战,最后由
孙悟空大败天兵天将。
《东游记》——八仙过海是我国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的一部长篇
神魔小说。全书情节荒诞离奇,悬念迭出,仙术幻化和超自然仙魔斗法的融入,使人读来目眩神迷。在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上,功力过人。在颂扬
道家尊崇的
大罗金仙的超人通天法力的同时,宣染了神仙的境界。作为娱性文化,消遣解颐的神魔小说读来很有吸引力和刺激性。世人称这部作品为神魔小说之最并不过誉。
《东游记》可谓一部典型的道教小说,它不仅叙述了八仙得道成仙的故事,同时也引入了道教史上鼎鼎有名的重量级人物太上老君。《东游记》是一本应时之作,是
书商余象斗看准神魔小说销量好,为了获得更多利润才请吴元泰创作的。小说完成之后,广受大众喜爱,在当时可谓是一本畅销书。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开拓销路,自然要使用一些手段,引入道教重量级人物就是作者使用的手段之一。太上老君不仅在道教史上有着开山祖师爷的崇高地位,在民间同样也被百姓所熟知,深受百姓爱戴。引入太上老君,一方面可以增加小说整体的分量和销售量;另一方面,也变相的起到了宣传道教的作用。
所谓“八仙”,乃是
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
李铁拐、锺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然而这个排名及八仙的组成,其实有多种说法,简单地介绍一下。
最早的八仙出现在汉代,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
小学绀珠》记载:“
淮南八公:
左吴、
李尚、
苏飞、
田由、毛披、
雷被、
晋昌、
伍被。”
晋代
谯秀所着《蜀纪》中,载有:“
蜀之八仙”,依次是:“首
容成公、隐于鸿闬,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与蜀;三
董仲舒,亦青城山隐士;四张道陵,今鹤鸣观;五庄居平,卜肆在成都;六
李八百,龙门洞在成都;七
范长生,在青城山;八
尔朱先生,在雅州。”上述的“八仙”与所传的八仙,都毫无关系。
八仙的事迹多散见于唐、宋时的书籍中,但当时还没有形成“八仙”这样一个群体。真正集八人合称“八仙”的,是在元人创作的杂剧中。这些杂剧都并称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尽相同。
马致远的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吕洞宾的口吻,依次介绍八仙道:“第一个是汉锺离,现掌着群仙箓;这一个是
铁拐李,发乱梳;这一个是蓝采和,板撤云阳木;这一个是张果老,赵州桥骑倒驴;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
葫芦;这一个是韩湘子,
韩愈的亲侄;这一个是曹国舅,宋朝的眷属;则我是
吕纯阳,爱打的简子愚鼓。”上述八仙,均为男性,没有所传八仙中的何仙姑,却多了个徐神翁。
自从明代
吴元泰的
演义小说《东游记》一书问世后,“上洞八仙”才选定了。吴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顺次:一、铁拐李,二、汉锺离,三、蓝采和,四、张果老,五、何仙姑,六、吕洞宾,七、韩湘子,八、曹国舅。这八仙的组成及排名次序,已经与所传八仙完全吻合,说明大多数人接受了吴氏的说法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明之神魔小说(上)”:《
四游记》,其书凡四种,一曰《上洞八仙传》,亦名《八仙出处东游记传》。“传言铁拐(姓李名玄)得道,度
钟离权,权度吕洞宾,二人又共度韩湘曹友,张果蓝采和何仙姑则别成道,是为八仙。一日俱赴蟠桃大会,归途各履宝物渡海,有
龙子爱蓝采和所踏
玉版,摄而夺之,遂大战。八仙‘火烧东洋’,龙王败绩,请天兵来助,后得观音和解,乃各谢去,而‘天渊迥别天下太平’之候,自此始矣。书中文言俗语间出,事亦往往不相属,盖杂取民间传说作之。”又据《东游记传》,八仙过海时,吕洞宾倡议,谓不得乘云而过,须各以物投水,乘所投之物而过。于是,铁拐李投杖水中,自立其上,乘风逐浪而渡;韩湘子以
花篮投水中而渡;吕洞宾以箫管投水中而渡;蓝采和以
拍版投水而渡。其余张果老、曹国舅、
汉钟离、何仙姑等亦各以纸驴、玉版、鼓、竹罩投水中而渡。终俱得渡海。是谓“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脉望馆抄校本《也是园古今杂剧》有《争玉版八仙过海》一剧,即演斯事。
吴元泰所编的《东游记》实在远不及
余象斗的《
南游记》和《北游记》,
杂凑的情形是很显然的,但因此也就更容易看出它是许多故事的结合体。开端《点绛唇》末句云:“八仙何处,演卷从君顾。”我认为可能先有《八仙宝卷》,《东游记》就是根据《八仙宝卷》改编的。
吴元泰(明)生卒年不详,号兰江,好为
通俗小说,著有《东游记上洞八仙传》二卷,(《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与杨致和的《西游记传》,余象斗的《南游北游二记》合称《
四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