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
山西省运城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分为“解州关帝祖庙、常平关帝家庙、常平关帝祖陵”三关文物旅游景区。解州关帝祖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常平关帝家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关帝祖陵,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南方的中条山石磐沟内。解州关帝祖庙南临条山,北依银湖,总占地面积达26万平方米;常平关帝家庙距解州祖庙8千米,总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南依中条山,北临古盐池;关帝祖陵景区占地3000亩。
历史沿革
解州关帝祖庙
有关解州关帝祖庙的创始记载,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庙内碑文和《解州全志》记载,解州关帝祖庙创建于陈、隋(557—618年)时期;二是《中国名胜词典》记载,“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二说时间虽异,但节点相同,都是隋初。
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解州关帝祖庙第一次重建。
元祐七年(1092年),知州张杲之重修。
金大定三年(1163年),管军范公重修殿宇,贡士南涛作文记述;金泰和四年(1204年),再次重修。
至元三年(1266年),先有靖应真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忽必烈之旨护持解州关庙,并两建道院于关庙之左,称崇宁宫(即今之解州关帝祖庙东宫),从属于主庙。其徒孙张志安在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损坏关庙之后重新修葺,起始于至治三年(1323年),完工于泰定元年(1324年)。
明初,关公仰崇之风继续沿袭,官民对解州关庙的修缮也持续不断。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初定祀典,嘉靖期间(1522年—1566年)官祭升格。
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知州张宁重构正殿。
明正德五年(1510年)七月,知州李文敏主持修庙,正德九年(1514年)十月落成,绘饰萧墙,立义勇、壮缪两座坊牌,铸铁人、铁马、铁狮子各一对,翻新寝宫。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知州解情捐钱,命儒官张濡、道正杨演澄、乡人姚安等修葺庙宇。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知州孔天叙主持修庙,重修正殿、寝宫、行廊,台砌坊壁。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解州关帝祖庙在大地震中毁坏严重。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六月,知州王维宁主持重建工程,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完工。
明隆庆元年(1567年),解州知州吕文南重修乐楼。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二月,知县张霖苍修葺关帝庙,为关帝庙像粉刷金身,于东宫修老子庙和官厅,建莲亭三楹,在亭东建造道院。明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完工。
清代,由于皇家崇祀关帝大大超过前朝,解州关帝祖庙不仅延续着明末的盛况,而且作为“武庙之冠”逐渐成为世人朝圣之地。
康熙四年(1665年),陕西巡抚贾汉复重修关帝庙;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五月,康熙帝亲笔书写“义炳乾坤”匾额,悬挂庙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四月庙会期间,一场大火使解州关帝祖庙焚毁无遗;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西巡临解,发帑金一千两重修,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知州祝增才恢复旧规。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解州知州祝增筹划、总理庙宇重修。
雍正十二年(1734年),果亲王拜谒解州关帝祖庙,指画关帝圣像,题写诗章及联额,其诗今存崇宁殿前碑亭。
乾隆十八年(1753年),知州韩桐修葺廊庑、绘制壁画、移建乐楼、增修牌坊、完善结义园;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州守言如泗先改八卦楼为御书楼,又改麟经阁前楼为刀印二楼,厘正匾额,修缮东西大牌坊,改建结义园、功德祠,并在庙西建设“关夫子故里”碑亭。此后,乾隆三十八至四十二年(1773年—1777年)、嘉庆九至十年(1804年—1805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又有葺补。
嘉庆二十年(1815年)解州一带6.7级地震的发生,关帝庙饱受摧残。
道光四年(1824年)开始筹划修复,因资金不足,只进行了支撑加固。
咸丰九年(1859年),前州牧叶筱珊会同杨铁臣、程立斋等人,筹银1.7万两,命董清海督工,历经十余年,于同治九年(1870年)完成春秋楼、廊房、内外牌坊、大门角门、结义园、功德祠、崇圣祠、部将祠、追风伯祠的修复。
光绪元年(1875年),鼓楼重修;光绪三年(1877年),“义壮乾坤”坊被火烧毁。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1907年—1909年),解州关帝祖庙连遭火灾,午门、大门、乐楼、东西角门、东西华门、钟楼、庙外西侧木坊、部将祠、追风伯祠、官厅、崇圣祠及百余间廊房皆成灰烬。
民国期间,战乱频仍,解州关帝祖庙的维修工程远逊于前。
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令天下立关岳庙,解县知事周庚寿虚于应付,只是把结义园君子亭改为关岳殿了事。
民国六年(1917年),新任知事徐嘉清建设官厅,对清末火灾中烧毁建筑的重建因款项问题屡屡停工,自民国八年(1919年)开始,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才完工,且午门是另工重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军侵华战火波及解州,关帝庙崇宁殿、圣母殿、嗣圣殿、春秋楼、刀楼、印楼、东西官厅及廊房多有损坏。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修复了春秋楼和圣母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补修了西官厅和东西廊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运城解放在即,困守运城的国民党军队为了兴修工事挽回败局,将关帝庙内的娘娘殿和太子殿拆除。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重修了崇圣祠大殿、“威震华夏”木坊和部分廊房,彩绘午门壁画,彩画了崇宁殿。
1952年,成立了解州关帝祖庙文物管理所,专门负责庙宇的保护、保养、维修和游客服务工作。
1957年,解州关帝祖庙被公布为山西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5年始,先后修复194间廊房、雉门卷棚、午门翼角、御书楼卷棚、东西宫门楼和宫墙、后宫院围墙,翻修东西官厅,重修“山海钟灵”等5个牌坊。
1978年,关帝庙文管所正式对外开放。
1986年,收回结义园,重修三义阁、君子亭、结义坊等主体建筑。
1988年,解州关帝祖庙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先后大修了御书楼、春秋楼,重浚结义园莲池、堆砌假山。
2007年6月至2009年9月,恢复了御花园,完成东宫基址保护工程。
2010年,利用社会资金修复了“威震华夏”木牌坊。
2013年,整修结义园,推平假山,精缩莲池,新建山门。
截止2016年,庙内的全部古建筑都已修葺如故。
就解州关帝祖庙内石碑记载宋代重建或扩建关帝庙6次。金、元时期就修复、修建过4次。明清时期是关帝庙建设发展的第二个高潮。这个时期大的修建、重建、扩建达14次之多其中明代修建7次,因地震重建1次。清代修建5次,扩建1次。民国年间亦有修建。
常平关帝家庙
常平关帝庙始建于隋朝,至金代始成庙宇,以后关羽历代都有追封,庙堂亦随之重修与扩建。
明嘉靖四十四年,该庙毁于地震。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建献殿。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建圣祖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分为“解州关帝祖庙、常平关帝家庙、常平关帝祖陵”三关文物旅游景区。
解州关帝祖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南临条山,北依银湖,总占地面积达26万平方米。
常平关帝家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距解州祖庙8千米,总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南依中条山,北临古盐池。
关帝祖陵,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南方的中条山石磐沟内,景区占地3000亩。
气候特征
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干冷气流控制,盛行西北季风,气候特点为寒冷、干燥;夏季受太平洋暖湿气流控制,盛行东南季风,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降雨集中且多暴雨和雷阵雨。
主要景点
综述
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已初步形成了“解州关帝祖庙、常平关帝家庙、常平关帝祖陵”三关文物旅游景区。
解州关帝祖庙
解州关帝祖庙始是一处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古建群,建筑布局为中国传统的“前朝后寝”及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春秋楼,两侧配有木坊、石坊、碑亭、钟亭和东西长廊,高耸的建筑配以参天松柏,颇具皇家气派。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亲书“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笔亲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题“威灵震叠”匾额,堪称珍宝。庙中的精华建筑“春秋楼”,二楼悬梁吊柱结构,更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珍品。
结义园位于祖庙端门南北对峙,创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四柱三楼三开间,木结构琉璃瓦顶,正面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解州知州言如洒题“结义园”,背面书“山雄水阔”,坊上四周彩绘山水、风景及三国人物故事。其结构精巧,气势恢宏,为祖庙最壮观木坊之一。
四龙壁位于关帝祖庙端门正南,是明代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烧制的琉璃影壁。从建筑学上讲,有遮避视线和丰富景观层次的效果;从文化角度上讲,属于中国传统风水学的“符瑞”范畴,有消灾降福,佑护生灵的作用。画面自上而下分为天、地、海三界,主体是四条蟠龙遨游飞动,衬以凤凰、麒麟、玉兔等祥禽瑞兽,赋予了这座四龙壁诸多的传统文化内涵。
端门位于关帝祖庙最南端,为主庙正南门。始建年代不祥,重建于明嘉靖年间,是一座古朴恢宏的砖结构宫门。外观砖雕为仿木建筑,门楣正中镌刻“关帝庙”三个大字,门洞背面上方有“扶汉人物”匾额,两次间门洞上层东面横额为“精忠贯日”,西为“大义参天”。端门比例协调,造型典雅,雕饰苍劲。
钟楼和鼓楼位于端门与雉门东、西两侧,分别与主庙前沿墙东西转角处相连。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年间遗物。钟、鼓两楼平面为方形,两层。下层为砖砌墩台,上层为木构重檐歇山顶。瓦顶全部为琉璃构件,吻兽齐备,造型逼真。两座建筑形制外观相同、位置对称,为阁楼式,主要用途是悬钟系鼓,以壮威仪。
雉门位于关帝祖庙中轴线端门以北,第二道大门,专供帝王出入。创建年代不祥,明代有修葺,现为清代后期建筑。雉门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北面为乐楼,与雉门台基、瓦檐同为一体,坐南向北,是祭祀帝王酬神演戏的场所,一门两用。
御书楼原名“八卦楼”,位于关帝祖庙中轴线中心。现存建筑为康乾时期遗物。前檐抱厦一间,单檐庑殿顶;后檐抱厦三间,单檐卷棚顶。楼上雕木制八角形藻井,顶端为八卦图案,因而得名“八卦楼”。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西巡,祭拜关帝,并御笔“义炳乾坤”。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为纪念康熙帝御书匾额,随改名“御书楼”。
钟亭和碑亭位于关帝祖庙崇宁殿东西两侧。是清代增设的两座亭式建筑。钟亭在崇宁殿前西隅,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构,亭内的铁钟系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铸造。碑亭位于崇宁殿前东隅,内立果亲王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留诗碑。两亭位置相对,规模、形制相近。
刀楼、印楼位于春秋楼前东西两侧,东为印楼,西为刀楼,形制相同。其中面阔进深皆三间,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刀楼内置青龙偃月刀一口,印楼陈方形汉寿亭侯印盒一枚。
春秋楼位于关帝祖庙中轴线最后端,是关帝的寝宫。该楼又名麟经阁,因关公夜读春秋而得名。其始建年代不祥,复建于明万历年间。面阔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一楼神龛供奉关公戎装像,二楼神龛供奉关公夜读《春秋》真身像,暖阁内壁板刻《春秋》全文,顶部悬垂三眼“藻井”,环楼四周挑承“悬梁吊柱”,皆为古建艺术珍品。
常平关帝家庙
常平关帝家庙整体的建筑布局,采用了与祖庙相仿的“前朝后寝”的建筑体制。庙内的娘娘殿、圣祖殿及金代砖塔在世界所有关帝庙中绝无仅有,堪称“三绝”。
这座庙宇原是关羽的故宅,关羽从出生到避祸出逃之前一直生活于此。他殁后,当地人及后裔为纪念关羽及他的祖辈三代便在此建造了一座祠堂,作为奉祀他的场所,故是当今纪念关羽最早的祠堂,同时也是世界上关公文化最早的发源地和集散地。庙内现存建筑亦多为清代重修之物。
关王故里石坊位于关帝家庙正南。次间外柱雕有明嘉靖二年七月(1523年)巡按检察御史王秀立。横额为“关王故里”。四柱三间,明间两柱剔地凸起雕蟠龙各一,整体风格饶素朴之风。
崇宁殿(常平家庙)位于家庙中轴线中心。因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关羽被宋徽宗封为“崇宁真君”而得名。现为清嘉庆年间遗构,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周回廊,重檐九脊歇山顶。殿内供奉关公彩塑帝装像,神龛外两名侍者恭敬站立身傍,两侧殿柱悬挂一副歌颂关公勇武的楹联。
娘娘殿位于常平关帝家庙崇宁殿后四合院内,坐北面南,面宽进深各五间,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顶。宋金之际,已建专殿奉祀。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被封“九灵懿德式肃英皇后”。殿内奉祀关夫人彩色塑像,头戴金灿凤冠,脸庞端庄,秀目清澈。东西厢房设有关平夫妇、关兴夫妇殿。
圣祖殿位于常平关帝家庙中轴线最北端。悬山式屋顶。殿内供奉主像为关氏始祖夏大夫忠谏公关龙逄,东侧供奉关公曾祖光昭公,祖父裕昌公、父成忠公及西侧曾祖母、祖母和母亲的塑像。圣祖三公系清雍正五年(1727年)所封。现为清乾隆初期建筑风格。
献殿位于常平关帝家庙中轴线崇宁殿之南,面宽进深各三间,悬山式屋顶。是民间祭祀关帝,陈设贡品,敬香叩拜的场所。每逢清明、中秋、关帝诞辰,世界各地信众、游客都将前来祭拜。
祖宅塔位于常平关帝家庙山门与仪门的东侧。是一座高约10米的八角七级砖塔,始建于东汉中平元年(184年),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重修。塔下原有一水井,传说当年关羽因杀死恶霸吕熊,其父母危急中投此进身亡,乡人感其德,在此井建塔以纪念。
常平关帝祖陵
常平关帝祖陵,由石磐沟自然景区和圣像人文景观景区组成。“幽谷、奇石、汉城、流泉”是祖陵景区四大奇景。
关帝祖陵位于常平关帝家庙以南的中条山石磐沟内,是关公祖父的埋葬之地陵墓外型由山石堆砌,陵前有一献亭和祭台。
关帝圣像景区位于“汉城”东边的山峰顶部,有世界最高,最大的铜铸关公圣像。圣像高80米,其中基座19米,象征关公在家乡生活了19年,圣像主体61米,象征关公一生61年成就了中华武圣的千古英名。圣像面朝故乡运城盐湖,背靠巍峨中条山,形神兼备。
关帝圣像位于“汉城”东边山峰顶部。由黄铜锻造,为世界最高、最大关帝圣像。圣像总高80米,其中基座19米,像征关公在家乡生活了19年;圣像体高61米,象征关公一生为捍卫蜀汉江山驰骋沙场、英勇拼搏度过了61个春秋。
石磐沟位于关帝祖陵以南通往中条山脉的峡俗内,全程2.2千米。关帝祖陵坐落其中,是人们寻根祭祖的必经之地。沟内有“青龙把门”携妻拜祖”、“赤兔蹄痕”等20余个景点。整个景区地貌奇特。
关帝汉城是拍摄电视连续剧《武圣关公出解梁》的一座仿古建筑。景区占地4.5万平米,由上官里和下冯村组成。建筑风格主次分明,疏密相间,古朴凸显。可用一城、二里、三楼、四院、五巷、六门、七十亩占地、八千平米建筑、九百米长围墙和十大绿化区概括。
相关文化
关羽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出生于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关公是民间对他的尊称。
关羽,出生于东汉延熹三年(160年),河东解人(今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祖、父皆治《春秋》,关羽从小受儒家文化思想教育,习练武艺,19岁时娶妻生子。后诛杀恶霸逃离家乡,至涿郡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
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关羽屯兵下邳,行太守事。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关羽于万军中斩杀颜良,解曹操“白马之围”;同年,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关羽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追寻刘备。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封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拜关羽“董督荆州事”。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关羽单刀赴会,与鲁肃谈判荆州归属一事。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拜关羽为前将军。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临沮遇难,大义归天。
蜀汉景耀三年(260年),后主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
关公信俗
基础广泛:关羽一生征战南北,其故事传到各个角落。“当时义勇倾三国,万古祠堂遍九州”是关公信俗地域广泛的最好写照,近代随着华侨的飘洋过海,信仰关公的习俗也被带到了全球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庙,就有对关公的信仰与传播。“庙宇盈寰中,姓名走妇孺”——信众从帝王将相到巷陌妇孺,从政要商贾到平民百姓,群体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
信仰一致:关公信俗不是单纯的个人迷信,而是由历史发展演变成一种社会群体的信仰。其传播的主导载体多为民间团体举行的祭拜,庙会戏文演艺等活动。人们信关公,已经意识化并承认他是忠义诚信的楷模;信奉他是财神和保护神,能给人们带来财运和平安吉祥;认同每年的农历六月廿四是他的诞辰。
民族特性:关公信俗文化具有民族特性,是由民族性演化而来的整个华夏民族性。关公是汉蜀名将,初为汉民族所崇尚的忠义英雄,后其忠义精神为历代统治阶层所推崇,诚信精神被商界奉为经商信条,礼、仁、智为儒家尊为人伦典范,勇武为平民所敬仰。历经顶礼膜拜,由侯而王、而帝、而君、而圣,终演变为威震华夏武圣——对关公共同的信仰增强了整个华夏民族的认同感。
对于百姓而言,崇拜关公之价值在于他的义气干云、坚贞不二。百姓不仅求雨有赖于关帝,乞求生育、消灾、除病、家庭和睦等方面都有求于关公;关公又被人们奉为发财致富、招财进宝的武财神
关公文化的忠义、诚信精神,成为增加社会稳定的基石:“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关公的信仰价值在于,其行为构成了统治者所提倡的伦理价值的楷模:忠孝节义,神勇武威,为国捐躯、生为人杰,死亦鬼雄。关公文化以“忠、义、仁、勇”为核心,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崇拜,它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融合了儒释道伦理道德精神,有着鲜明的民族性
相关活动
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每年举办有“农历四月初八的传统古庙会暨关帝巡城”“农历六月二十四关帝诞辰纪念日”及连续举办26届的“山西运城关公文化旅游节”等三大文化活动。
从2009年至今,作为晋闽、晋台关公文化交流的标志——关帝圣驾巡游福建三次,台湾一次。
所获荣誉
2010年、2011年,“国际关公文化节”连续被评为中国十大人物类节庆活动之一“群星奖”类的项目奖。
2012年,“关圣文化建筑群”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3年,山西解州关帝祖庙被国务院台办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2015年6月,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被授予“中国侨联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2021年11月,解州关帝祖庙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9:00—17:00。
交通
运城北站乘坐7路公交(票价1元/人)蔚徕酒店站下车转乘11路公交(票价3元/人)解州关帝祖庙到站;
运城盐湖国际机场乘坐18路公交(票价1.5元/人)市交通运输局站下车转乘11路公交(票价3元/人)可抵达解州关帝祖庙。
参考资料
匾额.“关王故里”气势非凡 走进山西运城关帝庙_中国西部网.
旅游.关帝庙2010年共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_中国网.
价值.关帝庙概况_“解州关帝庙文物保管所”官方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8 10:3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