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
生产活动
农产品加工是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方法,将农业的主、副产品制成各种食品或其他用品的一种生产活动。是农产品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粮食加工、饲料加工、榨油、酿造、制糖、制茶、烤烟、纤维加工以及果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的加工。农产品加工过程及采用方法因产品种类及消费要求的不同而定。农产品加工可以缩减农产品的体积和重量,便于运输,可以使易腐的农产品变得不易腐烂,保证品质不变,保证市场供应;还可以使农产品得到综合利用,增加价值,提高农民收入。
农产品加工技术应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加强了农产品加工研发力度, 取得了一大批有影响、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并得到应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 农产品质量普遍提高, 一方面, 推广良种和先进实用技术, 农产品优质率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 农业机械化全面提速, 农民生产效率得到提高。通过储藏与保鲜技术的推广应用, 使我国主要果蔬的储藏与供应期明显延长, 苹果储藏期达6~8个月, 柑橘的常规性防腐保鲜问题基本解决, 芒果储藏期可达38 d, 荔枝冷藏达34 d, 常温储藏达6~7d, 为荔枝的常温北运提供了可能性。果蔬运输技术的研究已经开始, 我国自主研制的隔热通风车, 大规模试验, 好果率达到90%~95%。贮粮技术有较大的发展, 着重开发了低温贮粮、气调贮粮和虫害治理技术, 减压贮粮的研究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农产品加工向深度、精度及专用化方向发展。随着农产品直接消费需求的下降, 加工制品的比重上升, 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或二次以上加工的比例达到30%以上。开发出各种等级的专用面粉、玉米粉、变性淀粉、各种专用油、系列植物蛋白, 研制成功具有高附加值的低酚棉籽蛋白发泡粉和乳化剂。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业中逐步应用, 例如微波技术、速冻技术、真空压力技术、膜分离技术、挤压膨化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微胶囊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与自身相比技术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农产品加工技术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在技术应用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发达同家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2~4倍, 而中国只有l倍左右;发达国家初级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 而中国只有30%;发达国家加工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80%以上, 而中国还不到30%;发达国家的种植业、养殖业产品加工成食品的比例都在30%以上, 而我国仅为2%~6%。农产品加工能力低下与人们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已成为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仅有利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更是促进农民增收和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
积极实施差别化政策
现有农产品加工业支持政策在区域、加工行业、农产品品种、企业销售市场等方面仍未体现明显的差别性,不利于引导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向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虽明确了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但差别化政策尚未跟进出台。对此,应从地区差异出发,结合农产品加工业向中部地区集聚趋势,鼓励东部地区资本向中部流动,解决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加快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业发展,为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条件。根据农产品加工行业甚至农产品品种出台更有针对性的加工扶持政策,如制定主食加工业扶持政策、小麦加工扶持政策等。对国内农产品原料丰富、加工利用比重较低的农产品加工给予特殊支持。对以出口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出口便利,简化程序,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
建立和优化财政投入机制
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增加财政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有效投入,明确提出财政支农资金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投资比例,其中食品加工业应是农产品加工业财政扶持的主要方向。整合现有涉农项目资金,适当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倾斜。根据中央部署,重点培育农产品加工业主导产业,整合国家及各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向主导产业倾斜。财政扶持资金应覆盖更多中小微农产品加工企业,降低竞争型财政扶持项目申报门槛。一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政策目标的项目应考虑以中小微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承担主体,在贫困地区专门为农产品加工企业设置广覆盖普惠型财政项目。
引导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更新装备和工艺
着力加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的引进、研发、创新和示范推广,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其他费用应按实际发生额计入管理费用全额扣除。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购买更新加工技术,政府给予补助。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机械更新报废经济补偿制度,对企业采用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加工装备给予财政补贴或信贷支持。允许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一次性税前扣除、缩短折旧年限、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的税收优惠政策,适当放宽条件限制,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更新加工机械装备。
大力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政府应继续着力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创新金融支持产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农产品加工行业特点提供手续简化、贷款周期灵活、授信额度依农产品加工淡旺季调整的贷款品种和服务,将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效担保物范围,探索和推动土地使用权、存货、应收账款、仓单、仓储流通设施等多种物品抵押质押,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缺少贷款担保抵押物难题。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并提供便利。探索政府出资设立农产品加工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加快推进实施农产品加工企业再担保机制,缓解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短缺压力。
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行业协会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行业协会在政府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政府应鼓励建立各类农产品加工行业协会,缓解区域内农产品加工企业间无序竞争。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快社团法、行业协会法的制定,解决农产品加工行业协会法律地位问题。除享受农民合作社支持政策外,建议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业行业协会给予专门财政、金融等经济援助和其他优惠政策。支持12个行业各自按产业链不同环节分别建立全国性的原材料供给协会、科技推广协会、产品销售协会、出口营销协会等,鼓励同一行业内成立行业联盟并给予财政支持。
努力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
从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探索地方建设用地指标按一定比例采取定向划归方式提供给农产品加工企业使用。将废弃和闲置的建设用地优先安排给农产品加工企业使用,简化审批手续。探索和试点小微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厂房临时用地保障机制。将农产品加工企业所需人才纳入当地人才引进计划,对加盟大学生和专业人才由财政出资提供薪酬补助,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留住人才创造条件。在外资控制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行业,重点支持和培养一批本土战略性名牌企业,增强国内农产品加工企业抗衡外资企业的能力。建立及时、准确、有效的加工农产品网络信息平台,加大加工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力度。
相关内容
“十二五”期间,依托丰富的农畜特产资源,做大做强粮食精深加工、畜禽加工和特产品加工业三大优势产业,重点抓好玉米、水稻、大豆、肉猪、肉牛、禽蛋、乳品、参茸、蔬菜、林特产品等十大系列的加工转化增值。大力发展生物质化工产业,深度开发矿泉水、人参、林蛙、鹿、食用菌等长白山特色资源,提高加工深度及高端产品、终端产品比重,
(1)玉米精深加工。
实施控制总量,大力发展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重点发展氨基酸、高果糖浆、结晶糖、变性淀粉、乳酸、聚乳酸、酶制剂、优质食用酒精医用酒精等产品,不断提高玉米综合加工利用水平。
(2)粮食主食品加工。
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粮食资源,重点发展冷冻米面主食、速食米面制品、速冻玉米、玉米主食肠、玉米方便粥玉米纤维食品等早餐、方便、休闲食品。开发专用玉米面粉、营养强化玉米面粉,扩大我省在鲜食玉米生产上的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推动稻米加工企业整合,大力发展营养强化米方便米饭、方便米粥等产品,加强对大米加工副产物—米糠的综合利用,努力打造吉林优质大米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3)肉乳蛋加工。
大力发展牛羊肉及肉制品加工,积极发展冷却分割肉、低温肉制品、各类熟肉精制品,加快推进中式肉制品的工业化步伐,扩大低温肉制品和功能性肉制品的生产,加快骨、血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推动皓月集团加快生化制品的开发。乳制品要提高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蛋品重点发展全蛋粉蛋黄粉蛋清粉、禽蛋营养食品以及免疫球蛋白等产品。
(4)特色生态资源开发。
加快技术进步,推动资源深度开发和精深加工。加大人参、林蛙、梅花鹿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力度,整合矿泉水资源,不断提升产品层次,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打造人参、林蛙、梅花鹿深加工产业基地和千万吨矿泉水产业基地。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突出生态、营养、健康理念,大力发展以方便食品、保健食品、旅游食品为特色的长白山健康生态食品。加快开发原味保鲜长白山山野菜,深度开发红景天、蚕蛹蓝莓、蜂产品等。
(5)饮料酒。
充分利用现有山葡萄酒企业形成的产业和市场基础,提升干红酒质量,扩大甜红酒规模,打造山葡萄冰酒精品,突出长白山山葡萄特色风味,发挥行业的集聚效应,迅速做大这一特色产业。加强与国内名酒企业的合作,不断提高白酒品质,拓展国内外市场,培育区域优质品牌。
(6)优质烟草制品。
积极推动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实施 “双调双百”工程和四平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工程。重点发展中式卷烟低害品类。逐步扩大一、二类产品比重。做大 “长白山”品牌。
统计情况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全国乡镇企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上称,2011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较快增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突破14万亿元,增速超过25%。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提高到1.8:1,食品工业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从上年底的44.3%提高到46.1%。
水平稳定向好
2014年,农业部组织开展了4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共监测全国31个省(区、市)151个大中城市5大类产品117个品种94项指标,抽检样品43924个,总体合格率为96.9%。其中,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3%、99.2%和93.6%,水果、茶叶合格率分别为96.8%和94.8%,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
农业部要求,各地要加强监管,跟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单位。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治理“餐桌污染”现场会议精神,2015年将继续以违规滥用兽用抗生素、非法屠宰病死畜禽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农业部部署启动2015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工作,强化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时发现问题隐患,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9 10:41
目录
概述
农产品加工技术应用现状
参考资料